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晓华

作品数:34 被引量:192H指数:8
供职机构:陕西省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2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3篇暴雨
  • 6篇中尺度
  • 6篇环流
  • 5篇区域性暴雨
  • 5篇急流
  • 5篇暴雨过程
  • 5篇大暴雨
  • 4篇低空
  • 4篇中尺度对流
  • 4篇水汽
  • 4篇降水
  • 3篇低空急流
  • 3篇中尺度对流系...
  • 3篇数值模拟
  • 3篇同化
  • 3篇资料同化
  • 3篇温度平流
  • 3篇涡度
  • 3篇雷达
  • 3篇个例

机构

  • 32篇陕西省气象局
  • 3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江西省基础地...
  • 1篇教育部
  • 1篇江西省气象局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国家测绘地理...
  • 1篇海南省气象台
  • 1篇宝鸡市气象局
  • 1篇铜川市气象局

作者

  • 34篇马晓华
  • 5篇梁生俊
  • 5篇屈丽玮
  • 4篇黄少妮
  • 4篇胡启元
  • 3篇李萍云
  • 3篇潘留杰
  • 3篇陈小婷
  • 3篇胡皓
  • 2篇侯建忠
  • 2篇戴昌明
  • 2篇郭大梅
  • 2篇井宇
  • 2篇张科翔
  • 1篇吴俞
  • 1篇卫玮
  • 1篇周伟灿
  • 1篇姚静
  • 1篇李丽平
  • 1篇王建鹏

传媒

  • 14篇陕西气象
  • 4篇沙漠与绿洲气...
  • 4篇第33届中国...
  • 2篇气象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高原气象
  • 1篇灾害学
  • 1篇青海气象
  • 1篇干旱气象
  • 1篇暴雨灾害
  • 1篇中低纬山地气...
  • 1篇2011年第...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6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1年7月17日一次雷暴大风、短时暴雨过程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自动站、多普勒雷达、卫星红外云图等气象资料,对2011年7月17日14:00 ~ 21:00陕西省一次雷暴大风、短时暴雨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受东北冷涡后部冷槽和低值系统影响,底层的暖湿气流、高层的冷平流以及不稳定层结共同作用形成;K指数分布看,陕西大部分地区为24 ~36℃的高能区,表现为不稳定层结特征;陕西延安以南地区的SI指数为-2 ~0℃,陕南东部SI指数<-4℃,与强对流天气对应较好,特别是在负值大值区的下游更是强对流易发区域;卫星云图上,对流云团经过的地方,对应陕西省发生了短时强对流天气;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强中心达50 dBz以上,与之同时次的速度图上出现了强的辐合中心.
姚静袁媛胡启元马晓华
关键词:雷暴大风短时暴雨
陕西榆林一次大暴雨成因分析被引量:9
2019年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陕西区域自动站观测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和卫星雷达探测资料,对2017年7月25—26日陕北榆林一次大暴雨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本次过程以对流性强降水为主,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300 hPa高空急流增强南压、河套地区弱的高空短波槽东移配合低层偏南风增大为本次大暴雨产生提供了有利的背景场。远距离台风外围偏南气流为强降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汽和能量,东路水汽输送进一步增强了大气整层可降水量。高层有值为0.2 PVU正值位涡扰动沿假相当位温密集区下滑,与低层东路冷空气共同加剧了大气的对流不稳定性,导致若干个中小尺度对流系统合并发展成一椭圆形MCS,MCS最强时段TBB≤52℃冷云罩面积达1.6×105 km^2,强降水区位于MCS合并处及中心附近。对流单体造成榆林市子洲县第一阶段强降水",列车效应"是造成子洲第二阶段强降水主要原因。
马晓华马青刘嘉慧敏高勇侯建忠刘慧敏
关键词:水汽输送不稳定层结位涡中尺度对流系统
近海台风影响下陕北两次区域性暴雨对比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卫星云图及雷达资料,对近海台风影响下,发生时段及降水落区均相似的陕北两次区域性暴雨个例(2014年7月8—9日(简称"7·8"过程)及2013年7月11—12日(简称"7·11"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7·8"过程是东北路冷空气、高原槽和台风"浣熊"外围偏东气流共同作用产生,"7·11"过程是高原槽引导西路冷空气与西南暖湿气流共同作用产生;近海台风为"7·8"过程提供了水汽和能量,对"7·11"过程无直接作用;"7·8"过程降水云团为冷锋云系中的5~6个β尺度的对流云团,而"7·11"过程为副高外围中-β尺度的对流云团;两次强降水时段雷达回波均呈现以积状云为主的混合型降水回波;暴雨发生时,两次过程低层冷平流均减弱,850hPa东北风起到了冷垫作用,暖湿气流被弱冷空气强迫抬升,相对湿度大于90%的区域由中层迅速增加到对流层整层;湿涵密集带对暴雨落区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马晓华梁生俊井宇胡皓卫玮
关键词:近海台风区域性暴雨
2016年陕甘宁地区一次强降水的大气环流特征及水汽输送途径被引量:8
2018年
利用降水常规和加密观测资料以及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对2016年7月24日发生在陕甘宁地区强降雨过程的大气环流特征及水汽输送途径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在对流层高层,陕甘宁地区位于东亚西风带高空急流入口区右侧,辐散显著,通过抽吸作用激发了较强的局地垂直运动。在对流层中层,不断有低槽从低涡底部分裂出来,并携带冷空气南下。对流层低层风场上,850 h Pa以下陕甘宁地区为强辐合区,冷暖空气强烈交汇,锋生条件好。此外,850~200 h Pa高度,都表现为强烈上升运动。副热带高压向西深入中国大陆,呈东北—西南向分布,副高后部来自孟加拉湾的西南暖湿气流为强降水天气建立了稳定的水汽通道,而来自南海的水汽输送非常弱。
胡皓胡皓李丽平王建鹏
关键词:强降雨水汽通道高空急流副热带高压
西安多普勒雷达资料同化对数值预报的影响
诊断分析了2007年8月8日陕西中南部一次突发性大暴雨过程,利用WRFV3.4数值预报模式及WRF-3DVAR变分同化系统,采用直接同化西安C波段多普勒雷达资料的方法,设计了4组试验方案。结果表明,多普勒雷达资料同化能有...
马晓华屈丽玮张雅斌
关键词:雷达资料同化WRF模式暴雨
文献传递
国家级格点实况分析资料在陕西的检验评估--以一次暴雨过程为例被引量:1
2020年
利用国家级格点实况分析资料与地面自动气象站实况数据,采用误差分析和技巧评分等方法对2019年9月9日至11日发生在陕西省一次暴雨过程的降水和2m气温进行了逐时的检验分析,结果表明:24h累积降水与自动气象站观测基本一致,对暴雨和大暴雨落区表征较好。格点降水1h产品的降水准确率为60.9%~61.9%,TS评分为0.54~0.56;3h降水准确率为74.3%~76%,TS评分为0.72~0.74。格点降水产品对小时降水量<1mm的降水准确率较低,存在较大的漏报,尤其是降水初期降水范围较小时,漏报率高达60%~70%,漏报率随着降水范围和量级的增加明显减小。2m格点逐时气温的准确率稳定性较差,1℃准确率为8.1%~81.8%,2℃准确率为13.1%~98%,平均绝对误差(MAE)为1.7℃,平均均方根误差(RMSE)为2.1℃;最高温和最低温2℃的正确率接近100%。高山站点例如华山站、太白站温度误差较大,未来需要对其进行订正使用。
曹帮军肖贻青刘菊菊马晓华
关键词:格点实况暴雨
多普勒雷达资料同化对暴雨预报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诊断分析了2007年8月8日陕西中南部一次突发性大暴雨过程,利用WRFV3.4数值预报模式及WRF-3DVAR变分同化系统,采用直接同化西安C波段多普勒雷达资料的方法,设计了4组试验方案。结果表明,多普勒雷达资料同化能有效改进WRF数值模式性能,不同的同化方案对模式初始场及预报场有不同的改进,同化反射率对初始水汽场的改变较为显著,而同化径向速度对初始风场的改变更为明显。在加入雷达资料同化后模式系统对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特征的模拟效果提高,风场的辐合特征更为明显,水汽也有显著增强,降水强度和中心跟实况更为接近。
马晓华屈丽玮张雅斌
关键词:雷达资料同化WRF模式暴雨
2017年7月25日陕北局地特大暴雨过程的β中尺度特征分析被引量:9
2021年
利用MICAPS常规气象资料、ERA-Interim 0.25°×0.25°再分析数据、地面区域气象站逐小时观测数据、FY-2G卫星云图和榆林CR/CB雷达产品,对2017年7月25日20时-26日08时陕西北部持续强降水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这次降水过程呈东西向带状分布,雨强大、范围小、移动慢、持续时间长,降水主要集中在夜间,大暴雨区具有典型的β中尺度特征;(2)西风槽的快速东移南压以及副高的稳定维持有利于槽前正涡度平流的加强及低层低值系统的发展,850 hPa新生的河套低涡和东南低空急流成为这次强降水过程的直接影响系统;(3)河套低涡是一个浅薄的热低压系统,它的发生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初始阶段低涡形成于弱的锋区中并具有不对称的暖心结构,成熟阶段和旺盛阶段低涡转变为对称的暖心结构,强降水产生在低涡发展成熟阶段,在低涡旺盛阶段降水达到最强;(4)河套低涡直接影响并控制着地面β中尺度低压的发生发展,β中尺度低压稳定在榆林西部,中尺度低压的西部和东部分别形成冷性辐合和暖性辐合,不断触发γ对流单体生成,不同中尺度对流云团的合并导致了降水的强烈发展。
刘慧敏马晓华梁生俊康磊蒋伊蓉娄盼星艾锐
关键词:局地特大暴雨低空急流中尺度中尺度对流复合体
陕西省春季日最高气温延伸期预报因子初探被引量:1
2016年
利用2001—2010年陕西省89站日最高气温资料和NCEP/NCAR逐日850 h Pa再分析温度、风场资料,通过统计分析发现陕西全省日最高温度变化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且在春季存在明显的6~28 d的波动。当6~28 d波动处于正位相时,850 h Pa上陕西地区受偏南气流控制,且温度偏高,而波动处于负位相时,850 h Pa上陕西地区为一高压反气旋控制,且温度明显降低。根据两者的对比,找到影响陕西地面日最高气温6~28 d变化的影响区。通过单点相关的方法,在6~28 d滤波的850 h Pa温度场上找到与影响区温度超前15 d左右相关性好的关键区:65°~70°N,40°~45°E。进一步研究表明,6~28 d低频温度有明显的从关键区向影响区传播的趋势,并且与15 d后陕西地区日最高温度6~28 d变化相符合,对陕西地区春季未来15 d最高温度预报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马晓华杨慧娟胡启元屈丽玮
关键词:低频振荡
2011年秦巴山区秋季区域性暴雨数值模拟及诊断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利用WRF对秦巴山区秋季一次区域性暴雨进行了数值模拟,在模拟结果与实况相一致的情况下,进行了秋季暴雨机理的研究,结果表明:秦巴山区暴雨落区位于500hPa槽前、700hPa冷式切变的暖区、低空急流轴的左前侧;低空急流携带的暖湿空气与西北路冷空气在陕南秦巴山区形成稳定维持的冷式切变是本次暴雨的主要原因;700hPa西南低空急流与850hPa偏东急流是本次过程的水汽和能量来源;K指数大值中心的出现在秦巴山区秋季暴雨预报中应予以重视,600~800hPa高对流有效位能维持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充足的能量。
马晓华梁生俊
关键词:暴雨数值模拟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