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内皮
  • 3篇骨髓
  • 3篇骨折
  • 2篇血管
  • 2篇血管内皮
  • 2篇愈合
  • 2篇再内皮化
  • 2篇祖细胞
  • 2篇胫骨
  • 2篇细胞移植
  • 2篇内皮化
  • 2篇内皮祖细胞
  • 2篇骨髓来源
  • 2篇骨折愈合
  • 2篇干细胞
  • 2篇干细胞移植
  • 2篇大鼠胫骨
  • 1篇地奥心血康
  • 1篇对移
  • 1篇型胶原

机构

  • 8篇北华大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吉林市第六人...

作者

  • 8篇高岩
  • 8篇马骋
  • 3篇吕冬燕
  • 2篇刘同库
  • 2篇苟三怀
  • 2篇何仿
  • 2篇肖海军
  • 1篇欧阳跃平
  • 1篇刘艳
  • 1篇王健
  • 1篇宋艳波
  • 1篇刘岩

传媒

  • 6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当代医学

年份

  • 7篇2008
  • 1篇200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地奥心血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影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前研究表明粥样斑块内存在VEGF和VCAM-1表达,并且两者均可造成斑块稳定性下降和局部血栓形成,导致临床出现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本研究观察了ACS患者血清VEGF和sVCAM—1水平与ACS的相关性和纯中药制剂地奥心血康对于ACS患者血清VEGF和sVCAM-1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ACS患者血清VEGF和VCAM-1水平明显升高,ACS患者早期使用地奥心血康治疗即可获得一定的增加粥样斑块稳定性的效果。
高岩马骋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地奥心血康
兔骨髓干细胞移植对自体移植静脉桥血管再内皮化的影响
2008年
背景:传统观念认为内皮修复再生是临近部位成熟内皮细胞迁移、增生的结果。近期研究提示,体内循环血池中的内皮祖细胞参与了损伤部位的内皮修复,而骨髓干细胞中含右大量的内皮祖细胞。目的:观察兔骨髓干细胞植入后,行自体静脉移植的静脉桥血管再内皮化及内膜增生的情况。设计、时间及地点:开放性实验,于2007-05/2008-05在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内科实验室完成。材料:清洁级新西兰大白兔23只,随机分为细胞移植组13只,空白对照组10只。方法:两组兔均建立自体静脉移植模型,麻醉后颈前正中切口,游离出左侧颈外静脉及颈总动脉,在颈总动脉的上下两端阻断血流后,横断血管,取左侧的颈外静脉4.0~5.0cm,上下倒向后置于同侧颈总动脉之间,采用间断外翻法行端端吻合。细胞移植组于造模后3d抽取自体骨髓,淋巴细胞分离液法提取单个核细胞,行荧光染料DAPI标记后,经耳缘静脉注入100μL细胞悬液(6×108个细胞),培养4周。空白对照组经耳缘静脉注入100μL磷酸盐缓冲液。主要观察指标:静脉移植段血管内皮的完整性、内膜厚度及内膜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细胞移植组的移植段血管内皮细胞覆盖率明显升高(t=2.654,P<0.05);内膜厚度明显降低(t=3.474,P<0.05);内膜一氧化氮合酶活性明显升高(t=2.604,P<0.05)。结论:兔骨髓干细胞植入后,可以促进自体移植静脉桥血管的再内皮化,并抑制内膜的过度增生。
高岩马骋宋艳波吕冬燕刘同库
关键词:骨髓干细胞再内皮化
大鼠胫骨骨折愈合过程中Ⅰ,Ⅱ型胶原蛋白的表达:失神经状态下Western blot方法测定(英文)被引量:3
2008年
背景:近年来大量的实验及临床观察均证实神经因素对骨折愈合有调节和支配作用。Ⅰ型胶原是促成骨细胞分化和增强成骨细胞黏附能力主要因素,是组成骨构架的基质蛋白;而Ⅱ型胶原由软骨细胞产生。目的:观察失神经状态下骨折愈合过程中Ⅰ,Ⅱ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变化规律。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5-05/12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动物实验室及细胞生物教研究室完成。材料:选用3月龄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单纯胫骨骨折组与脊髓损伤并胫骨骨折组各20只。方法:单纯胫骨骨折组大鼠于从左胫骨平台前缘插入1根φ0.8mm克氏针,制成胫骨骨折模型。脊髓损伤并胫骨骨折组在植备上述模型的基础上,横断切除T10段脊髓约0.3cm,制成T10脊髓完全性损伤大鼠胫骨骨折模型。主要观察指标:分别于伤后1,2,4,5周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两组大鼠骨折断端骨痂中Ⅰ,Ⅱ型胶原的蛋白表达。结果:伤后第1周两组大鼠骨折断端骨痂中Ⅰ,Ⅱ型胶原均有表达,脊髓损伤并胫骨骨折组两种胶原的表达程度均高于单纯胫骨骨折组(P<0.05);伤后第2周脊髓损伤并胫骨骨折组Ⅱ型胶原的表达量达到峰值,高于单纯胫骨骨折组(P<0.05);伤后第4周单纯胫骨骨折组Ⅰ型胶原表达量达峰值,高于脊髓损伤并胫骨骨折组(P<0.05),脊髓损伤并胫骨骨折组Ⅱ型胶原仍有高表达;伤后第5周两组Ⅰ,Ⅱ型胶原表达量均下降。结论:失神经状态下骨折愈合过程中Ⅰ、Ⅱ胶原的分泌规律与正常骨折愈合一致,区别在于各时间点尤其是在峰值点上表达量有明显差异。
马骋高岩苟三怀何仿肖海军
关键词:去神经支配骨折愈合
DHS加用粗隆拉力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动力髋螺钉是治疗粗隆间骨折的常用方法,但在对患者的随访中,发现一部分患者下地负重一段时间后,肢体长度不同程度缩短,故我们在DHS安装完毕后,导针引导下,增加一枚空心加压螺钉固定骨折线,试图控制髋内翻发生,结果表明髋内翻、肢体缩短发生率下降,且有统计学意义。本文就二种固定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其疗效差异。
马骋高岩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DHS疗效分析加用加压螺钉固定肢体长度
自体骨髓来源内皮祖细胞移植对移植静脉桥血管再内皮化及内膜增生的影响
2007年
目的:已有实验研究证明,移植骨髓来源内皮祖细胞可以促进球囊损伤后血管内皮的修复及抑制内膜的增生.那么移植骨髓来源内皮祖细胞对自体静脉移植术后静脉血管内皮修复和内膜增生是否起同样的作用?观察自体骨髓来源内皮祖细胞移植对自体静脉移植术后静脉桥血管再内皮化及内膜增生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7-01/08在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内科实验室完成。实验室级别:P2级。①实验材料:6~8月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由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体质量(2.5±0.5)kg,清洁级,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②实验方法:抽取成年兔骨髓分离制备骨髓单个核细胞,体外扩增法培养出骨髓来源内皮祖细胞.在培养第7天通过Ac-Dil-LDL、FITC-BS-1双染色及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CD133、FIK-1表达进行细胞鉴定,应用DAPI荧光染料体外标记培养7 d的骨髓来源内皮祖细胞、将成年新西兰大白兔23只随机分为细胞移植组(n=13)和对照组(n=10)进行自体左颈外静脉、颈总动脉移植术,在建模后第3天将DAPI标记的骨髓来源内皮祖细胞悬液经耳缘静脉植入细胞移植组动物体内,埘照组植入等量的PBS液③实验评估:细胞移植后4周.观察兔静脉移植段血管性及内膜厚度。结果:23只免均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通过体外扩增法培养的骨髓来源内皮组细胞,培养至7 d可见AC-Dil-LDI及FITC-BS-1双染色阳性细胞并表达CD34、CD133及FIK-1。②在呈绿荧光染色的血管内皮中可见有部分不均匀的散发蓝色荧光(DAPI标记细胞的细胞核)。③细胞移植组兔静脉血管内皮有DAPI标记的细胞.且内膜厚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体骨髓来源的内皮祖细胞移植可以促进损伤部位血管内皮的修复.并抑制内膜的过度增生。
高岩马骋吕冬燕刘同厍
关键词:内皮祖细胞骨髓来源再内皮化
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
2008年
学术背景: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后的神经损伤一旦形成,则没有有效的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治疗方法。大量的实验研究证实,干细胞移植不仅具有功能保护作用,也为细胞替代和功能恢复提供了可能。目的:综述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实验研究及应用特点。检索策略: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97-01/2007-10期间相关文章,检索词为"stemcellstransplant,stroke,ischemia",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2001-01/2006-12期间相关文章,检索词为"干细胞、移植、缺血性脑卒中",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与移植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诊断和防治等研究进展中的应用相关。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共收集到60篇相关文献,26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34篇为内容陈旧或重复文献。文献评价:符合纳入标准的26篇文献中,1篇涉及缺血性脑卒中进行细胞移植治疗的特殊性,10篇涉及用于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干细胞介绍,4篇涉及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机制,7篇涉及干细胞植入的时机,4篇涉及干细胞移植的部位。资料综合:①脑卒中发病后影响的是多个不同的种(系)的神经细胞。目前应用于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干细胞来源于骨髓、脐血、成熟动物脂肪组织或脑组织。②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主要可以归纳为两方面的机制:重建损伤组织结构包括血管、神经环路、恢复损伤部位组织结构的完整性;分泌各种营养因子减少内源性细胞凋亡、促进内源性血管再生和神经再生。③目前关于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最佳时机还未明确。④不同部位的脑组织环境有利于不同类型的干细胞生存和增殖,不同类型的干细胞所植入的部位也不同。结论:尽管干细胞移
刘艳王健高岩马骋
关键词:干细胞缺血脑卒中
神经生长因子对大鼠胫骨骨折愈合的影响被引量:11
2008年
背景:临床中发现失神经可导致骨折断端骨痂过度生长甚至在肌肉中出现异位骨化,这一现象提示神经因素对骨折愈合有影响。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对大鼠胫骨骨折愈合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5-06/2006-03在解放军第二军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材料:健康雄性3个月龄SD大鼠120只,体质量250~300g,随机分为单纯左胫骨骨折组和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每组60只。注射用神经生长因子由厦门北大之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方法:两组大鼠制备单纯胫骨骨折,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肌注2000AU(1.4g),1次/d,分别注射两侧腓肠肌,连续肌注2周。伤后第4周对2组大鼠骨折断端行断层CT,测量骨折断端最大横截面及计算骨痂灰度值,行生物力学3点折弯试验。主要观察指标:①骨组织形态计量学、骨密度测定。②骨痂组织形态学的观察。③免疫组化法测定骨痂组织骨钙素的表达。④观察2组大鼠骨痂中成骨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⑤Western印迹检测Ⅰ、Ⅱ型胶原的表达。结果: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3点折弯试验各项生物力学参数均优于单纯左胫骨骨折组(P<0.05)。形态学及超微结构观察见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骨折愈合优于单纯左胫骨骨折组。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Ⅰ型胶原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单纯左胫骨骨折组(P<0.05);而单纯左胫骨骨折组骨痂Ⅱ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P<0.05)。结论:生物力学测试及Ⅰ型胶原蛋白表达和成骨细胞微观结构均说明神经生长因子对骨折断端的骨化有促进作用,其途径有可能在骨痂生长的不同时期通过调节Ⅰ、Ⅱ型胶原的量来调控骨折的愈合。
马骋高岩苟三怀肖海军何仿欧阳跃平刘岩
关键词:神经生长因子失神经骨折愈合
体外扩增法分离培养兔骨髓来源的血管内皮祖细胞(英文)被引量:1
2008年
背景:体外扩增法培养血管内皮祖细胞操作简便、费用低廉是实验中获取内皮祖细胞的主要方法。目的:拟从兔的骨髓中通过体外扩增法分离培养出血管内皮祖细胞,为进一步观察自体血管内皮祖细胞移植促进血管内皮的修复提供细胞学基础。设计、时间及地点:开放性实验,于2005—03/2006—02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内科实验室完成。材料:6~8月龄新西兰大白兔8只,雌雄不拘,体质量(2.5±0.5)kg,抽取骨髓,密度离心法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方法:将骨髓单个核细胞接种于密度为1×10^6cm^-2,加入含有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M199培养基中体外扩增培养7d,通过DiL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和FITC标记的凝集素BS-1双染法鉴定血管内皮祖细胞,显示红色荧光的为吞噬了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的细胞,绿色荧光为结合BS-1的细胞,双染色为橙色荧光。免疫荧光染色及流式细胞仪检测CD133,CD34,Flk-1的表达。主要观察指标:①细胞形态观察。②血管内皮祖细胞的增殖能力。③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和凝集素BS-1双染法鉴定血管内皮祖细胞结果。④血管内皮祖细胞免疫组织化学鉴定结果。⑤血管内皮祖细胞表面标志物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结果:①细胞形态观察:新分离的骨髓单个核细胞呈圆形,培养72h后可见贴壁细胞呈集落样生长,细胞呈圆形或不规则形,核分裂相明显,至培养第7天成片生长的细胞集落相互连接,呈梭形的内皮样细胞。②血管内皮祖细胞的增殖能力:培养2~4d血管内皮祖细胞增殖较快,之后增殖速度减缓,生长曲线呈典型“S”形外观,培养第6,7天血管内皮祖细胞生长再次增快,吸光度值分别达到0.58±0.15和0.62±0.23。⑧在血管内皮祖细胞的胞质中,出现与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结合�
高岩马骋吕冬燕刘同库
关键词:骨髓内皮祖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