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岩

作品数:6 被引量:105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口腔
  • 2篇肿瘤
  • 2篇细胞
  • 2篇鳞癌
  • 2篇口腔鳞
  • 2篇口腔鳞癌
  • 1篇蛋白
  • 1篇动物
  • 1篇动物实验
  • 1篇动物实验研究
  • 1篇多形核
  • 1篇多形核白细胞
  • 1篇牙周
  • 1篇炎症
  • 1篇炎症组织
  • 1篇预后
  • 1篇粘膜
  • 1篇粘膜白斑
  • 1篇智齿
  • 1篇生长因子Β

机构

  • 6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口腔...

作者

  • 6篇高岩
  • 2篇庞淑珍
  • 1篇刘昕燕
  • 1篇孟焕新
  • 1篇蔡志刚
  • 1篇张振玉
  • 1篇孙开华
  • 1篇刘荣坤
  • 1篇曹采方
  • 1篇俞光岩
  • 1篇马大权
  • 1篇王德蕙
  • 1篇于世凤
  • 1篇王晶
  • 1篇吴奇光
  • 1篇黄敏娴
  • 1篇关为群

传媒

  • 2篇中华口腔医学...
  • 1篇口腔材料器械...
  • 1篇现代口腔医学...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耳鼻咽喉(头...

年份

  • 4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口腔粘膜白斑和鳞癌组织中p53和bcl-2蛋白的表达被引量:9
1999年
目的:研究凋亡相关蛋白bcl-2、p53在口腔正常粘膜、上度异常增生和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例正常口腔粘膜、10例单纯性增生上皮、30例异常增生上皮和33例鳞癌石蜡包埋组织中bcl-2、p53的表达。结果:正常粘膜和上皮单纯增生组织中未见p53阳性表达。异常增生上皮和鳞癌组织中p53阳性率分别为33.33%和45.45%,与正常组和单纯增生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bcl-2在正常粘膜、单纯增生和异常增生白斑表达情况基本一致,显弱阳性表达且局限于基底层细胞,鳞癌组织中bcl-2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和白斑组(P<0.05)。两种指标的进一步相关分析显示,癌前病变组两种蛋白的出现无相关,鳞癌组p53和bcl-2的表达呈明显的正相关。结论:口腔癌发生的早期p53基因作用较明显,bcl-2基因则在口腔癌发生的后期和突变型P53共同作用,在促进肿瘤细胞异常增殖的同时,进一步抑制细胞的凋亡导致肿瘤的发生。
关为群于世凤高岩
关键词:口腔粘膜白斑口腔鳞癌P53蛋白BCL-2蛋白
口腔鳞癌及癌前病变中TGFβRⅡ的表达被引量:2
2000年
目的 研究口腔鳞癌 (OSCC)及癌前病变 (PL)中TGFβ受体Ⅱ (TGFβRⅡ )的表达。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结果 TGFβRⅡ在OSCC及PL中均见阳性表达。正常及单纯增生组TGFβRⅡ阳性表达见于上皮全层 ,而在异常增生组中TGFβRⅡ阳性表达仅见于粒层及棘细胞层 ,基底细胞层未见表达。在OSCC组中TGFβRⅡ阳性表达多见于癌巢中心类棘层细胞 ,癌巢周边细胞多为阴性表达。在PL组中 ,重度异常增生的阳性率最低。阳性染色强度随着异常增生程度的增加而减弱。在OSCC组中 ,随分化程度的降低 ,阳性率降低且阳性染色强度减弱。癌旁上皮的阳性率及阳性染色强度均高于癌组织。结论 TGFβRⅡ在OS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刘昕燕高岩魏明洁庞淑珍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鳞状细胞癌癌前病变口腔肿瘤
口腔颌面部恶性黑色素瘤─—预后因素探讨被引量:7
1996年
本文将我科1967年7月~1993年7月收治44例口腔颌面部恶性黑色素瘤进行临床与病理分析,探讨影响预后因素。男31例,女13例,年龄25~78岁,中位数46岁。颌面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5例,口腔粘膜39例。对41例行2~30年随诊,初治病例35例中26例(74.2%)局部复发。全组病例中24例(58.5%)区域淋巴结转移,16例(39.0%)远处转移,35例(85.4%)死亡。其结果说明口腔颌面部恶性黑色素瘤预后与肿瘤部位、肿瘤的临床与病理分型、病变侵袭深度、淋巴结有无转移、治疗方式有关。
黄敏娴高岩马大权俞光岩蔡志刚
关键词:口腔颌面部肿瘤黑色素瘤预后
TNF-α及IL-1β与多形核白细胞在牙周炎症组织中浸润的关系被引量:60
2000年
目的 探讨快速进展性牙周炎 (rapidlyprogressiveperiodontitis,RPP)患者局部牙周组织中多形核白细胞 (polymorphonuclearneutrophil,PMN)过度浸润及激活与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 α ,TNF α)和白细胞介素 1β(interleukin 1β ,IL 1β)的关系。方法 采用夹心ELISA法检测 2 2例RPP患者共 41个位点的龈沟液TNF α水平 ,并采用酶促反应法检测同一份龈沟液中的PMN特异酶———弹性蛋白酶 (elastase,EA)的活性 ,通过Spearman相关检验分析TNF α水平与EA活性的相关性。另取 10例RPP患者的牙龈组织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NF α和IL 1β蛋白的表达 ,通过HE染色观察PMN浸润。结果 龈沟液中的TNF α水平 [(3.2 3± 1.81)ng/位点 ]与EA活性 [(0 .5 4± 0 .37)Abs/位点 ]呈显著正相关 (r=0 .44 ,P <0 .0 5 ) ;牙龈组织中的TNF α和IL 1β蛋白表达与PMN浸润密切相关 ;有大量PMN浸润的组织 ,炎症浸润广泛 ,袋上皮的增生与溃疡显著。结论 与TNF α和IL 1β等细胞因子相关的PMN的过度浸润与激活促进了RPP的进展。
刘荣坤曹采方孟焕新高岩
关键词:中性白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IL-1Β
牙源性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8
2000年
目的 探讨牙源性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生物学行为。方法 对 8例牙源性透明细胞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进行术后标本、石蜡切片、HE染色及特染光镜观察 ,1例行电镜观察。结果 牙源性透明细胞癌的发生女性明显多于男性 ,好发于下颌骨 ;区域淋巴结转移率为37 5 % ,33 3%术后复发 ;肿瘤由透明细胞和基底样细胞形成团块和条索 ,瘤组织紧贴血管 ,呈浸润性生长 ;电镜下可见透明细胞的细胞器少 ,线粒体肿胀变性。结论 牙源性透明细胞癌的生物学行为是一种中度恶性的肿瘤。
吴奇光孙开华高岩
关键词:病理学生物学行为
种植机去骨切割法拔除下颌阻生智齿300例临床及动物实验研究被引量:19
2000年
目的 寻找一种不使用敲凿法拔除下颌阻生智齿的方法。方法 选用FriateA .G .牙种植机进行临床及动物实验研究。共 30 0例临床实践 ,术中使用牙种植机去骨、切割冠根 ,而不用锤凿。实验部分共分四组 ,包括种植机、涡轮机、咬骨钳行咬骨去骨实验 ,以及对照组。动物处死后 ,标本光镜下观察。结果 临床部分表明 :大部分病例无术后肿胀和张口度困难 ,仅有 4%病例出现轻度疼痛反应。实验部分显示 ,种植机组组织损伤小 ,骨愈合快。结论 使用牙种植机法拔牙安全、快捷、可靠 ,是理想拔除下颌阻生智齿的手段和方法。这一技术对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整体面貌改进有很大促进作用。
张振玉王德蕙王淑英贾翠云冯庆玲沈方杞高岩庞淑珍魏明洁王晶
关键词:阻生牙拔牙种植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