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娜
- 作品数:10 被引量:54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陆面过程对台风残涡维持和降水的影响
- 我国海岸线绵长,频受热带气旋(TC)袭击,一些TC常深入内陆造成严重的灾害。陆面过程是TC陆上活动的重要影响方面,而目前关于陆-气相互作用对TC的影响机理还认识不足。本文首先利用中国气象局1949~2008年热带气旋年鉴...
- 魏娜
- 关键词:热带气旋陆面过程中尺度对流
- 文献传递
- 高空冷涡影响台风Meranti(1010)北翘路径的集合预报分析被引量:3
- 2019年
- 路径突变是台风路径预报中的一个难题。2010年第10号台风Meranti(1010)在台湾岛南部海域西移过程中突然北折,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集合预报对其北翘路径存在较大分歧。选取预报成功与不成功两组集合成员各8例,对比分析台风Meranti路径变化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1)一个来自热带对流层上部槽的切断高空冷涡(UTCL)是该台风路径变化的一个重要影响系统。Meranti北翘路径跟它与UTCL的南北向耦合有关;(2)UTCL通过改变台风上层的环境气流影响台风引导气流。在UTCL移至台风北部过程中,台风的偏南风引导气流明显加强,有利于其路径北翘;(3)UTCL对台风Meranti北翘路径的影响还与其自身结构有关。水平环流宽且气旋性涡旋向下垂直伸展更深的UTCL对台风路径变化影响更明显;(4)位涡倾向方程的诊断分析表明,在TC与UTCL南北向耦合过程中,台风北部的正位涡水平平流项输送显著,有利于台风向北运动,且UTCL影响下产生的非对称风场在其中起主要作用。
- 温典李英魏娜龚月婷
- 关键词:高空冷涡
- 2021年夏季海洋天气评述被引量:8
- 2021年
- 2021年夏季(6—8月)大气环流特征为:北半球极涡呈单极型分布,主体位于北冰洋上空偏向西半球,强度较常年偏强;东亚地区以纬向环流为主,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平均略偏西偏南。6月,北部海域温度较低,黄渤海海雾天气多发。7月,西南季风推进,热带气旋活跃。8月,副热带高压增强西伸,热带气旋活动频次偏少。夏季共有7次海雾过程,其中6月有4次,7月有3次。我国近海出现了9次8级以上大风过程,其中热带气旋大风过程6次,温带气旋入海影响的大风过程3次。浪高在2 m以上的海浪过程有10次,2 m以上大浪的天数共计38 d。我国北部及东部海域升温明显,从北到南的海面温度梯度减小。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有9个台风活动,其中台风“烟花”造成近海一次范围广、时间长、风力大的大风过程。
- 王皘刘达董林魏娜
- 关键词:大气环流大风热带气旋
- 1323号强台风菲特登陆后迅速衰亡的原因分析被引量:8
- 2014年
- 利用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最佳路径资料和NECP-FNL 1°×1°格点资料,分析了1323号强台风菲特(Fitow)登陆过程中环境条件、水汽和动能收支及其结构变化特征,研究其登陆后迅速消亡的原因。结果表明,"菲特"的消亡过程涉及与中纬度高空槽及另一台风的相互作用。登陆前,"菲特"从中纬度高空槽的相互作用中获得斜压位能,并从与另一台风丹娜丝(Danas)之间的偏东风低空急流中获得水汽输送,同时,高、低空急流的有利配置及较小的环境风垂直切变为其维持和发展提供有利条件。"菲特"登陆后,一方面与台风丹娜丝之间的水汽通道断裂失去潜热能的供应,另一方面冷空气侵入到台风中心,台风动能转化为斜压位能,同时高、低空风场配置加大其环境风的垂直切变,台风失去其结构特征而迅速消亡。
- 文永仁魏娜张雪蓉麦子
- 关键词:登陆双台风
- 东亚季风环流背景下热带气旋生成发展研究
- 热带气旋(TC)的生成和发展问题是热带气旋研究领域最具挑战性的问题之一,也是业务预报的难点。我国近海生成TC往往出现在典型东亚季风区内,其形成和发展与大尺度东亚季风环流、中小尺度初始扰动以及强对流等多尺度相互作用有关。本...
- 魏娜
- 关键词:热带气旋高空冷涡
- 陆面水体对台风云娜(0414)内陆维持和降水影响的敏感性试验
- 魏娜李英张胜军
- 关键词:热带气旋
- 基于四套不同数据集的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快速增强现象统计对比分析
- 2023年
- 利用中国气象局(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CMA)上海台风研究所、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JTWC)、日本气象厅(Japan Meteorological Agency, JMA)和中国香港天文台(Hong Kong Observatory, HKO)发布的四套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 TC)最佳路径集资料,对比分析了1985—2014年间发生于西北太平洋上TC快速增强(Rapid intensification, RI)现象。根据TC记录24 h强度变化的上95%累积概率分位确定四套资料RI阈值分别为26 kn(CMA)、30 kn(JTWC)、25 kn(JMA)和25 kn(HKO)。四套RI样本时空分布特征差异不大,TC多发于菲律宾以东的西太平洋暖池区,以9、10月份最多。对比发现,JTWC资料中1~3级TC发生RI的频数和比例均远高于其他资料,经历RI后多增强为4~5级TC,从而导致强台风频数高于其他资料。考虑到四套资料在确定台风强度(定强)时使用的风速标准不同,利用CI指数与近地面最大风速转换表将其统一为1 min风速平均标准后发现,在RI频数以及4~5级TC频数方面,转换后的JMA资料与JTWC资料较为一致,CMA资料和HKO资料相近,但较前述两家明显偏少。这表明RI数量的差异不仅是因为采用的风速平均标准不同,也是因为对强台风的定强方面存在差异,但该差异在2005年后明显缩小。
- 张兴海王皘魏娜
- 关键词:热带气旋
- 登陆热带气旋在鄱阳湖区的活动特征及原因分析被引量:4
- 2017年
- 鄱阳湖流域是受登陆热带气旋(简称TC)影响最为频繁的内陆地区之一。利用中国气象局热带气旋年鉴资料、地面观测资料、中国气象局一日两次的常规探空资料以及NCEP/NCAR一日四次的2.5°×2.5°再分析资料,研究了过鄱阳湖TC的活动特征及其影响。首先统计1949~2012年进入鄱阳湖区域61个TC的活动特征发现,平均而言进入鄱阳湖地区的TC具有移速减慢,强度衰减变缓及降水增幅特征。大尺度环流场分析表明,登陆进入鄱阳湖区的TC处于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东亚大陆高压之间的鞍形场中,引导气流减弱,水平风垂直切变减小,有利于其移速减慢、衰减减缓以及降水累计。几个典型TC个例的观测分析发现,TC降水降低了鄱阳湖区浅层土壤温度和低层大气温度及其日较差,但增加了土壤和空气湿度。鄱阳湖区域下垫面较高的地面热量有利于TC维持。而湖区对流有效位能在TC进入后明显降低,说明TC触发了该区域对流有效位能释放,有利于其降水增幅。
- 麦子李英魏娜
- 关键词:登陆热带气旋鄱阳湖降水增幅
- 1949—2008年热带气旋在中国大陆活动的统计特征及环流背景被引量:15
- 2013年
- 利用中国气象局1949—2008年热带气旋年鉴资料,对60年来西北太平洋(包括南海)热带气旋(TC)在中国大陆的登陆活动进行统计分析,包括TC登陆的频率、位置、强度、陆上维持时间、路径、移速及消亡等。结果表明:60年间共有391个TC登陆我国大陆,最高袭击率出现在广东西南部和广西南部,江西和安徽则为袭击率较多的内陆地区。TC在大陆的年均登陆纬度为24.1°N,长期无明显变化,但1990年代至2006年间有偏北的趋势。登陆后强度衰减主要出现在前6 h,登陆24 h后各强度等级TC的衰减率趋于一致。TC陆上维持时间年均25 h,无明显年际变化,但2004—2008年普遍大于平均值。TC登陆时移速较慢,低于20 km/h,登陆后有所加快。TC平均移速在我国东北部最大,可达45 km/h以上。陆上TC最终34%重新入海,6%移至国外,60%在我国大陆消失(其中65%消失在沿海)。在此基础上,利用NCEP资料,对TC在我国大陆以不同路径活动及不同季节相似路径(北上转向)的环流背景进行合成分析对比。结果表明,西行、西北行、东北转向的TC环流背景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副高形态和强度、西风槽的影响以及高空流型的差异上,其中东北转向TC与青藏高压以及西风槽的加强活动有密切联系。孟加拉湾低值系统的活动以及TC环流与西南风低空急流联结是三类TC的共同特征,说明季风活动、水汽通道的建立是TC在我国大陆活动的重要条件。不同季节相似路径TC的环流形势相似,但西风槽与TC的相互作用对TC陆上维持有不同影响。
- 魏娜李英胡姝
- 关键词:热带气旋气候特征环流背景
- 台风Nari(0116)登陆台湾过程中结构强度变化的诊断分析被引量:11
- 2013年
- 利用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整编的2001年《热带气旋年鉴》、美国NCEP最后分析FNL1°×1°全球格点资料以及日本气象厅云顶亮温(TBB)资料等,对0116号台风Nari自北向南穿越台湾岛过程中的结构强度变化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登陆过程中Nari云系结构从圆形变为半圆形,其环流西部对流云团旺盛,而东部为无云或少云区。Nari在岛上期间一直维持这种非对称结构特征。(2)在穿越台湾岛过程中,Nari西部环流内低空急流轴从其北侧逆时针延伸至南侧。一方面,切向风角动量的增加和传播有利于台风涡旋环流的加强,另一方面,低空急流附近的水汽通量辐合及急流轴左侧较强的正涡度区,有利于气旋性环流的长久维持。(3)Nari的结构强度变化与台湾岛地形及海峡效应有密切关系。Nari环流西部位于台湾岛迎风一侧上升运动加强,而Nari环流东部位于背风一侧上升运动则受抑制,对Nari形成半圆形非对称对流分布起积极作用;而台湾海峡的狭管效应加速台风通过气流,有利于Nari环流西部低空急流的形成和增强。(4)动能收支诊断表明,Nari登陆过程中动能的主要来源是动能制造项,水平辐合运动也对其提供动能。
- 胡姝李英魏娜
- 关键词:热带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