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黄正根

黄正根

作品数:72 被引量:161H指数:7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会议论文
  • 19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45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15篇细胞
  • 10篇蛋白
  • 10篇胎猪
  • 10篇相互作用
  • 9篇异种
  • 8篇创面
  • 7篇烧伤
  • 7篇皮肤
  • 6篇异种移植
  • 6篇荧光
  • 6篇细菌
  • 6篇小鼠
  • 5篇缺损
  • 4篇异种移植模型
  • 4篇增生
  • 4篇增生性瘢痕
  • 4篇人脐
  • 4篇人脐带
  • 4篇人脐带血
  • 4篇人脐带血间充...

机构

  • 53篇第三军医大学...
  • 12篇第三军医大学
  • 9篇沈阳军区总医...
  • 3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成都军区昆明...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72篇黄正根
  • 54篇吴军
  • 53篇罗高兴
  • 47篇贺伟峰
  • 40篇陈希炜
  • 40篇甘成军
  • 39篇彭旭
  • 39篇袁顺宗
  • 39篇谭江琳
  • 39篇程文广
  • 38篇王晓娟
  • 37篇张小容
  • 37篇胡婕
  • 29篇胡晓红
  • 27篇杨俊杰
  • 25篇杨世伟
  • 24篇马兵
  • 20篇贾雄飞
  • 10篇彭彦孟
  • 9篇孟庆延

传媒

  • 14篇中华医学会烧...
  • 7篇第八届全国烧...
  • 6篇第三军医大学...
  • 4篇中华烧伤杂志
  • 4篇第十届全国烧...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实用寄生虫病...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实用医药杂志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美容整形...
  • 1篇创伤与急危重...
  • 1篇2009年全...
  • 1篇全军微血管病...
  • 1篇第八届全国创...
  • 1篇2010年第...
  • 1篇第八届西南五...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6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16篇2010
  • 15篇2009
  • 10篇2008
  • 9篇2007
  • 1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0
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局部任意皮瓣在面颈部皮肤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目的:探索修复面部皮肤缺损的最佳方法。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住院和门诊因不同原因引起的面部皮肤缺损患者。本组病人共106例,男47例,女59例,年龄最大者79岁,最小者2岁,平均年龄37.6岁。皮肤缺...
孟庆延修一平李泰然钱学义冯薇马靓张丽艳黄正根
关键词:面部皮肤缺损修复病例分析
胎猪皮肤前体组织异种移植模型的研究
目的:如何有效地修复烧伤创面、异种皮肤移植等是烧伤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探讨了胎猪皮肤前体组织异种移植模型及移植后发育过程。方法:取精确胎龄为56d的胎猪皮肤前体组织,分组进行移植,□背部创面模型组:制备成微粒皮后移植到B...
黄正根杨俊杰彭彦孟甘成军陈希炜程文广袁顺宗张小容葛良鹏魏泓吴军罗高兴贺伟峰谭江琳王晓娟胡婕杨世伟彭旭
HT036是纤维化相关基因P311的相互作用蛋白
目的: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HT036与P311的细胞内表达与共定位.方法:构建带绿色荧光的HT036真核表达载体,经鉴定正确后,与前期构建带红色荧光的P311真核表达载体共转染HEK293细胞,同时共转染空载体做对照...
彭旭胡婕杨世伟杨俊杰陈希炜胡晓红张小容罗高兴吴军谭江琳袁顺宗马兵贺伟峰黄正根程文广王晓娟甘成军
应用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小鼠皮肤缺损创面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hUCBMSCs)在体分化为皮肤细胞、修复皮肤缺损创面的可能性。方法分离hUCBMSCs,体外培养、扩增并用BrdU标记后,种植于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背部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治疗组),并设同体PBS对照组。于术后7,14d观察并比较愈合率;于术后7,14,28d创面活检,行常规病理组织切片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BrdU及人角蛋白19的表达。结果术后7,14d治疗组创面愈合率为(56.06±3.04)%和(94.75±1.89)%,对照组为(36.99±2.17)%和(84.63±2.28)%,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HE染色显示治疗组活检组织表皮层明显增厚,细胞及表皮嵴数目显著增多;在再生表皮的毛囊内层以及表皮基底层、棘层可见BrdU阳性标记细胞连续分布,且有部分细胞表达人角蛋白19;并在治疗组活检组织中发现有皮肤附属器形成。结论hUCB MSCs可在体分化为皮肤细胞与组织,可应用于皮肤创面的修复。
程文广黄正根贺伟峰袁顺宗陈希炜罗高兴吴军
关键词: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伤口愈合细胞
P311在增生性瘢痕中的表达及其意义研究
研究背景:严重创伤,特别是大面积深度烧伤后,创面的病理性修复常常引起的瘢痕增生、挛缩,严重影响患者容貌、肢体功能康复和生命质量。因此,深入研究导致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创面修复失控环节,一直是创伤基础领域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我...
吴军甘成军胡婕彭彦孟杨世伟杨俊杰陈希炜胡晓红张小容罗高兴谭江琳袁顺宗马兵彭旭贺伟峰黄正根程文广王晓娟
人P311腺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HS)是皮肤创伤异常修复的一种不良结局,成纤维细胞在纤维化发生和瘢痕形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前期实验中我们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对烧伤后早期增生性瘢痕组织与同体正常皮肤组织的差...
谭江琳杨世伟杨俊杰甘成军陈希炜胡晓红张小容罗高兴吴军袁顺宗马兵彭旭贺伟峰黄正根程文广王晓娟胡婕
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早期诊断尿液蛋白质组学研究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利用二维凝胶电泳和生物信息学技术,从严格筛选的2例肾移植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患者尿液标本中,寻找急性排斥反应早期标志物。方法在pH值为4~7范围,采用Sypro-Ruby染色,对发生急性排斥反应过程的不同时间点(-3,-2,-1,7,14,21d)的患者尿液二维凝胶电泳(Two-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2-DE)图谱进行比较,挑选了30个有上调或者下调趋势的蛋白点。将这些蛋白点进行切胶、胰酶消化后用MALDI-TOF-MS/MS分析。结果得到了重复性好、分辨率高的肾移植术后尿蛋白2-DE图谱。30个差异蛋白点经质谱分析和数据库检索,鉴定了16个蛋白点,对应13种蛋白质。根据蛋白功能查询结果,发现了3个蛋白含量变化趋势与排斥反应密切相关的蛋白,分别是α-1抗胰凝乳蛋白酶(alpha-1-antichymotrypsin,AACT)、肿瘤排斥抗原gp96(tumor rejection antigen gp96)和锌-α2糖蛋白(Zn-Al-pha-2-Glycoprotein)。结论肾移植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患者的不同时间点尿液2-DE图谱存在明显差异。AACT、肿瘤排斥抗原gp96和锌-α2糖蛋白可能作为临床诊断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标志物候选蛋白。
贾雄飞贺伟峰罗高兴甘成军黄正根袁顺宗王小娟彭旭程文广谭江琳胡婕吴军
关键词: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二维电泳质谱
太赫兹波对医用纱布浸润层次及边界的检测
目的 初步探讨用太赫兹技术检测创面敷料渗出边界及浸润层次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体重在2509左右雄性sD大鼠9只,麻醉后用无菌手术器械在大鼠选取体重在2509左右雄性sD大鼠9只,麻醉后用无菌手术器械在大鼠背部正中剪除全层...
杨俊杰骆永全张大勇陈志强黄正根陈希伟罗高兴吴军黄立贤沈志学罗飞
应用胚胎皮肤前体组织修复皮肤创面的实验研究
随着干细胞及组织工程的发展,创伤修复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然而如何提高大面积烧创伤患者的愈后功能、改善其生活质量仍旧是医学工作者面临的巨大挑战。近年有研究表明特定胎龄的猪或者人胚胎前体组织/器官(肝、肾、胰、脾等)异种移植后...
吴军黄正根罗高兴贺伟峰谭江琳王晓娟胡婕杨世伟彭旭杨俊杰彭彦孟甘成军贾雄飞陈希炜程文广袁顺宗张小容葛良鹏魏泓
文献传递
Identification of ITGB4BP as a new interaction protein of P311
<正>Aims:P311 is an 8 kDa protein that has beenshown to be of importance in the process of myofibroblast transf...
吴军彭旭袁顺忠谭江玲贺伟峰马兵卞修武黄正根崔艳艳王晓娟周峻峄杨思思姚志慧张小容胡晓红罗高兴
文献传递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