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彬彬

作品数:28 被引量:121H指数:8
供职机构: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菌病
  • 7篇巴尔通体
  • 6篇布鲁氏菌
  • 6篇布鲁氏菌病
  • 5篇炭疽
  • 4篇血清
  • 4篇流行病
  • 4篇流行病学
  • 4篇螺旋体
  • 4篇钩端螺旋体
  • 4篇巴尔通体感染
  • 3篇血清学
  • 3篇疫情
  • 3篇螺旋体病
  • 3篇钩端螺旋体病
  • 3篇发热
  • 3篇不明原因发热
  • 3篇虫病
  • 2篇血清学调查
  • 2篇人间布鲁氏菌...

机构

  • 28篇云南省地方病...
  • 3篇大理大学
  • 2篇云南省草地动...
  • 1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昆明市疾病预...
  • 1篇云南省疾病预...
  • 1篇云南省大理州...

作者

  • 28篇于彬彬
  • 22篇杨向东
  • 13篇杨慧
  • 13篇张青
  • 12篇杨发莲
  • 10篇王跃兵
  • 10篇杨秋菊
  • 9篇彭海燕
  • 7篇李志强
  • 5篇白鹤鸣
  • 4篇夏淑婷
  • 3篇赵溯
  • 2篇袁庆虹
  • 2篇杨国荣
  • 2篇邵宗体
  • 2篇马海滨
  • 1篇段炳华
  • 1篇田杰
  • 1篇马永康
  • 1篇黄宁波

传媒

  • 6篇中国热带医学
  • 5篇中国人兽共患...
  • 4篇疾病监测
  • 2篇实用预防医学
  • 2篇中华地方病学...
  • 1篇中国地方病防...
  • 1篇地方病通报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云南医药
  • 1篇医学动物防制
  • 1篇中国自然医学...
  • 1篇寄生虫病与感...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4篇2024
  • 5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08
  • 4篇2007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贩羊所致输入性布病疫情调查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总结一起布鲁菌病(布病)疫情调查处置经验,以便以后更妥当地处置布病等人兽共患病疫情。方法描述调查、处置的过程,对所遇到的问题和采取的处置方法进行分析,总结处置该起疫情可以进一步完善的地方。结果大理州医院报告1例疑似布病,经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核实为1例急性布病。患者为宾川县东水田自然村人,发病前未到过布病疫区,该地历史上未发生过人间布病疫情。患者邻居贩卖羊已20多年(其中有来自布病疫区的羊),且将暂时不能贩卖出去的羊群关入患者家的畜圈中。采患者所在村人血201人份,检出布病抗体阳性1份,无相应临床表现,为隐性感染者;采牛血3份,未检出阳性;采羊血50份,检出阳性9份。在处置疫情捕杀病羊群过程中,捕杀工作及时进行,最大限度地控制了疫情的扩散。结果该疫情为贩羊引起的输入性布病,随着交通条件改善,动物流动频繁,使布病等人兽共患病在非疫区发生的风险增加,应加强监测和检疫;处置布病等人兽共患病,政府重视、部门联动甚为重要;每年调整捕杀动物补偿标准,并予公布,将有利于布病等人兽共患病疫情的快速处置。
柯春荣陈宝杰杨向东马顺高段炳华杨幸普玉梅于彬彬沈翠梅李志强杨冰心
关键词:输入性布病疫情
2006-2018年云南省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5
2019年
目的了解2006-2018年云南省布鲁氏菌病(布病)的流行状况,正确评估引起布病发生的原因和风险因素,为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获得2006-2018年布病的疫情资料,采用Excel 2010软件建立数据库和绘制图表,采用ArcGIS 10.2软件绘制区域分布图。结果云南省的布病疫情从2006年的1个州(市)1个县扩散至2018年的10个州(市)48个县(市、区),累计发病地区达12个州(市)的77个县(市、区),占全省县(市、区)的59.69%(77/129);期间全省每年均有布病病例发生,累积病例达1 239例,无死亡病例,全省布病疫情呈上升趋势;发病数和发病率较高的州(市)为红河州、昆明市和曲靖市,占总病例的67.23%;发病季节主要以夏、秋季为主,占总发病数的59.48%;发病人群集中在20~69岁年龄组,占总发病数的88.22%,职业以农民为主(78.53%),男性(71.99%)多于女性(28.01%)。结论云南省病呈快速蔓延趋势,疫情上升,疫区范围扩大;加强健康教育和业务技术培训,提升基层监测和检测能力,建立和完善相关部门间的合作机制,及时发现并处理疫情,加强病例管理,降低慢性化率是防治布病的重要措施。
杨向东杨雪于彬彬张青杨秋菊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
云南巴尔通体感染的血清学调查被引量:12
2007年
目的了解巴尔通体(Bartonella)在云南人群中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测定法(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test,IIFT)-滴定平板技术对379份不同地区及人群血清的汉赛巴尔通体(B henselae)及五日热巴尔通体(B quintana)的IgG抗体进行检测。结果在西双版纳等7州市检查抗汉赛巴尔通体(B henselae)抗体的血清共计281份,其中:不明原因发热病人血清190份,查出阳性标本35份,阳性率为18.42%;健康人群血清91份,查出阳性标本13份,阳性率为14.28%。在大理等3个州市检查抗五日热巴尔通体(B quintana)抗体的血清98份,查出阳性标本5份,阳性率为5.10%。结论巴尔通体感染存在于人群中,提示巴尔通体感染在云南省属多发病的疾病之一,一些不明原因发热病人及一些临床疑难杂症很可能由巴尔通体感染所致。今后有必要引起卫生部门的关注。
杨慧白鹤鸣杨发莲于彬彬
关键词:巴尔通体感染血清学
2014-2018年云南省健康人群钩端螺旋体抗体水平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了解云南省钩端螺旋体(钩体)病自然疫源地健康人群抗体水平及菌群分布,并分析其流行规律,为预防和控制钩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云南省华坪县、孟连县和勐腊县3个钩体病国家级监测点采集健康人群血清,运用暗视野显微镜凝集实验进行15群15型钩体抗体检测。结果2014—2018年云南省钩体病监测点每年采集健康人血清300份,5年监测的钩体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9.67%、28.33%、15.67%、10.33%、14.33%,总阳性率为19.67%,5年的钩体血清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232,P<0.05)。5年各监测点阳性率分别是华坪县15.40%、孟连县19.60%和勐腊县24.00%,勐腊县阳性率比5年总阳性率高,华坪县和孟连县阳性率比5年总阳性率低,3个地区钩体血清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05,P<0.05)。钩体血清抗体各年龄段阳性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131,P>0.05)。检测出的295份阳性血清中15个血清群均有感染,其中以黄疸出血群为主,占35.05%,其次为致热群和澳洲群,分别占14.69%和12.37%。结论云南省3个国家级监测点健康人群血清钩体抗体阳性率在2014—2017年间呈下降趋势,2018年略有所上升;人群所感染的菌群、菌型比较复杂,常见的15个血清群均有分布,以黄疸出血群为主要感染血清群。
杨秋菊杨向东杨慧夏淑婷于彬彬
关键词:钩端螺旋体病抗体
2019-2021年云南省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分析
2024年
目的了解云南省人间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布鲁氏菌病精准防控策略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系统中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云南省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资料和云南省各州(市)上报的布鲁氏菌病年度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布鲁氏菌病的流行概况,三间分布(时间、地区、人群)特征及血清学、病原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19-2021年云南省累计报告布鲁氏菌病病例1408例,年均发病率为1.00/10万;发病数从2019年的321例增加至2021年的701例,发病率从2019年的0.68/10万增加至2021年的1.50/10万。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4-9月(857例)。报告发病数居前3位的地区依次为昆明市(483例)、曲靖市(379例)、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281例),共占总病例数的81.18%(1143/1408)。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70岁,占89.70%(1263/1408);男性958例、女性450例,男女性别比为2.13∶1.00;职业以农民为主,占84.02%(1183/1408)。2019-2021年云南省共监测布鲁氏菌病重点人群血清26280份,血清学检测阳性572份,阳性率为2.18%(572/26280)。共从全省医院病例血液标本中分离出布鲁氏菌169株,其中羊种3型155株、羊种1型14株。结论2019-2021年云南省人间布鲁氏菌病发病呈上升趋势,以夏秋季高发,发病人群主要为青中年男性农民,应加强高发季节重点人群的疾病监测与健康教育。
杨秋菊杨秋菊杨向东于彬彬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血清学试验
2010-2019年云南省人间炭疽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分析2010-2019年云南省人间炭疽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指导。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2019年云南省人间炭疽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全省10年共报告炭疽病例94例,其中皮肤炭疽93例,占总数的98.94%,未分型1例;炭疽全年均有发病,发病呈现明显季节性分布特点,主要集中在5~10月(80例,占85.10%);从性别构成比上看,男性70例,女性24例,男女发病比例为2.9∶1;炭疽病例最小发病年龄为1岁,最大发病年龄为92岁,以30~59岁发病最多(70例,占74.47%)。职业以农民发病最多(85例,占90.43%)。全省报告炭疽病例分布在8个州(市)的15个县(区),其中楚雄州报告病例数最多,其次昆明市、昭通市、文山州丽江市、大理州,主要疫区县为元谋县、鲁甸县、永胜县、禄劝县。结论云南省炭疽疫情稳中有降,发病呈现老疫区反复不断.农民为最主要的感染人群,需加强健康教育宣传,以提高对炭疽的防病能力。继续加强畜牧兽医部门与卫生部门的合作,联合进行疫情的规范化处置。
彭海燕杨向东于彬彬袁庆虹杨富萍
关键词:炭疽
云南省炭疽疫源地调查及流行趋势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了解云南省炭疽疫源地的流行状况,评估疫情发生的风险,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3个不同类型的疫区县,对疫区县内2001~2012年所有病例和高危人群开展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调查、病例回顾性调查、病例和高危人群感染状况调查、可疑污染环境调查等。结果共调查71例病例,含2例死亡病例。病例主要发生在6~9月,病例分布随年份呈现出逐年下降趋势。男性多于女性,平均年龄(38±3)岁,以中青年农民为主。疫点主要分布在生产生活和经济条件较差的偏远农村地区,疫区群众的炭疽健康知识知晓率仅为33.68%,剥食不明原因死亡动物的危险行为普遍存在。检测病例血清12份,抗体阳性率16.67%;高危人群血清53份,抗体阳性率1.89%。34份土样中未分离培养出炭疽芽孢杆菌。结论 3个疫区县代表了云南省不同的炭疽流行区域,疫源地较为活跃。全省炭疽疫情总体上稳中有降,但局部地区疫情依然较重,疫情点状暴发的风险较高。做好疫情监测和风险评估,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和加强健康教育等预防控制措施是今后防控工作的重点。
王跃兵杨向东杨发莲张青马海滨于彬彬彭海燕杨慧李志强
关键词:炭疽疫源地
布鲁菌分型研究进展
2024年
布鲁菌是严重危害人畜健康的病原菌之一,可引起人兽共患传染病布鲁菌病(简称布病),布鲁菌分型在布病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分型技术主要有表型分型和基因分型。前者是传统的分型方法,得到广泛应用,后者是近年的研究重点。本文将近期国内外的布鲁菌分型方法做一综述,以供参考。
杨秋菊杨秋菊邵宗体杨向东于彬彬张青赵溯
关键词:布鲁菌基因分型
云南省不明原因发热病人钩端螺旋体病调查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掌握云南省不明原因发热病人钩体病的感染状况,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4个钩体病重疫区县,开展基本情况调查,不明原因发热病人和对照人群血清抗体水平测定,以及不明原因发热病人全血钩体分离培养等。结果 4个疫区县为年平均气温高、雨量充沛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区。共检测不明原因发热病人全血/血清690份,对照人群血清400份。不明原因发热病人血清抗体阳性率2.46%、抗体几何平均滴度1:173.01,从全血中分离出钩体菌株3株,检出率0.44%,三个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人群。结论不明原因发热病人中有一定比率的人是因为感染钩体而引起的发热,并非原因不明。在钩体病流行地区的不明原因发热病人中开展钩体病筛查,有利于疾病的诊治和减少患者的病痛。做好钩体病常规疫情监测的同时,也应加强对不明原因发热病人的主动监测。
王跃兵杨向东于彬彬杨慧杨发莲张青马海滨李志强彭海燕
关键词:不明原因发热钩端螺旋体病
2010—2013年云南省炭疽监测分析被引量:16
2014年
目的掌握云南省炭疽流行现状,评估疫情风险,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搜集全省炭疽疫情信息,建立病例个案数据库,重点分析疾病分布规律和危险因素,评估疫情发生风险,进而提出防控措施。结果近几年全省炭疽疫情总体平稳,无暴发疫情发生。57例病例分布于13个历史疫区县,高温、潮湿多雨的夏秋季多发,以青壮年农民为主,男性多于女性。病例均为皮肤炭疽,实验室诊断病例占14.03%。疫区群众健康知晓率为35.09%,及时就医率为45.61%,96.49%的病例为在接触病、死牲畜的过程中通过破损皮肤感染。结论云南省炭疽疫源地长期持续存在,较为活跃,疫区群众健康意识差,疫情风险评估为"高风险"级别,有发生其他类型炭疽流行和疫情点状暴发的可能。加强疫情监测和健康教育,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建立联防联控机制是今后防控工作的重点。
王跃兵杨向东杨发莲杨慧张青于彬彬李志强彭海燕杨秋菊
关键词:炭疽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