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向阳

作品数:26 被引量:46H指数:4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气工程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2篇电气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5篇梗死
  • 4篇综合征
  • 4篇脑梗
  • 4篇脑梗死
  • 3篇急性
  • 2篇电网
  • 2篇血管
  • 2篇巡检
  • 2篇巡检机器人
  • 2篇预后
  • 2篇输电
  • 2篇输电线
  • 2篇输电线路
  • 2篇输电线路巡检
  • 2篇太阳能
  • 2篇注射
  • 2篇注射液
  • 2篇细胞
  • 2篇疗效
  • 2篇慢性

机构

  • 24篇郑州大学
  • 2篇郑州大学第一...

作者

  • 24篇任向阳
  • 12篇马聪敏
  • 6篇尹变利
  • 6篇黄超
  • 4篇周海涛
  • 2篇滕军放
  • 2篇梁静
  • 2篇王林
  • 2篇刘超
  • 1篇王会林
  • 1篇杨振
  • 1篇杨震
  • 1篇郑锐锋
  • 1篇韩月珍
  • 1篇周旭峰
  • 1篇郭伟峰
  • 1篇曹东彪
  • 1篇孙乐
  • 1篇李艳
  • 1篇黄超

传媒

  • 4篇中国实用神经...
  • 3篇中国实用医药
  • 2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卒中与神经疾...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农村卫生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临床研究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19
  • 3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探讨
2012年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通过透射比浊法测定入住我院神经内科的6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52例脑梗死慢性期患者和30例同期住院的其他病例(除外脑卒中且相匹配的其他疾病)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急性期、慢性期患者与对照组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与急性脑梗死无直接相关性。
刘超任向阳马聪敏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同型半胱氨酸
上肢远程缺血后适应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探讨上肢远程缺血后适应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诊断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80例,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及正规康复训练;治疗组80例,予以常规药物治疗、正规康复训练及上肢远程缺血后适应治疗。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经颅多普勒(TCD)检查,治疗3个月后进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平均随访(24.5±7.6)个月,统计两组患者终点事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再发脑梗死、脑出血、心血管事件(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肌梗死)〕发生率。结果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对照组与治疗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mRs评分0~1分41例(51.2%),对照组mRs评分0~1分28例(35.0%),两组患者mRs评分0~1分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06,P=0.038)。治疗前,对照组与治疗组颞窗病变侧大脑中动脉和枕窗基底动脉搏动指数(P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治疗组颞窗病变侧大脑中动脉和枕窗基底动脉PI较对照组降低(P〈0.05)。对照组与治疗组再发脑梗死、脑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TIA、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P〈0.05)。治疗组患者上肢远程缺血后适应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血压、心率、呼吸的改变,未出现其他不适感。结论上肢远程缺血后适应治疗可以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及脑血管的顺应性,提高脑血流的储备能力,降低TIA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操作简单易行,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黄超任向阳周海涛马聪敏滕军放
关键词:脑梗死预后
巴曲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 观察巴曲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的进展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 采取数字随机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平均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在基础治疗上给予两组单纯巴曲酶与巴曲酶+依达拉奉治疗,观察两组效果.结果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治疗组为93.3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两组治疗后在NIHSS评分与Barthel评分方面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联合巴曲酶与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王浩任向阳
关键词:进展性脑梗死巴曲酶依达拉奉
一种灾后配电系统与轨道电力系统和移动轨道发电车的协同运行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灾后配电系统与轨道电力系统和移动轨道发电车的协同运行方法,涉及电网能源调度领域。本发明首先分析灾后轨道电力系统的组成结构和车辆运行规则,构建移动轨道发电车运行模型和计及电网功率备用约束的轨道电力系统运行模型...
张静雨随权梁静孙乐任向阳李忠文廖粤峰杨朵燕雨
以脑实质病变为首发表现的Vogt-小柳-原田综合症1例
2013年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2岁,既往有“前额部凹陷性骨折”病史,此次以“反应迟钝,行为异常1d”为代主诉于2011年11月14日入院。患者于人院前Id无明显诱因,被家人发现反应迟钝,答非所问、行为异常,小便于床上,当时不伴肢体活动障碍及肢体抽搐,不伴头痛、恶心、呕吐,遂来本院就诊,行头颅CF检查示未见明显异常,以“病毒性脑炎”为拟诊收住本科。
黄超韩月珍李艳任向阳马聪敏郑锐锋
关键词:小柳-原田脑实质病变首发表现肢体活动障碍凹陷性骨折
恶性综合征1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分析恶性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的10例恶性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0例患者中,8例有抗精神病药物服用史,2例不规律服用美多芭,临床表现为发热、肌强直、肌酶增高、意识障碍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影像学等检查排除其他疾病,综合治疗有效。结论恶性综合征临床少见,多有抗精神病药物服药史,主要与药物影响脑内递质有关,临床表现及肌酶增高为主要的诊断依据,及时治疗大多预后良好。
尹变利任向阳马聪敏
关键词:恶性综合征肌酶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治疗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采取有效方案治疗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共选取100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就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对照组)与联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效果加以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血浆黏度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选取病例总有效率为94%,显著高于对照组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总有效率,且具较高安全性,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任向阳王会林
关键词:脑卒中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钠
复杂背景下红外运动小目标检测方法研究
红外小目标检测已广泛地应用于远程监测和军事侦察等领域。在这些实际的应用中,由于探测距离长,使得成像的目标尺寸非常小,且不具备原有形状、运动状态等先验知识。此外,实际成像场景复杂多变,使得小目标的信杂比很低,很容易被背景杂...
任向阳
关键词:智能优化算法小目标检测
急性左侧颞叶梗死与心脏骤停的相关性:一例心源性猝死病人引起的思考:takotsubo 综合征?
缺血性脑卒中是脑卒中的主要发病类型,致残致死率高,心源性猝死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探讨其发病机制,以早期识别及干预,对临床尤为重要.方法:报告1例急性左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病人的临床表现,治疗及抢救情况,并结合文献复习...
刘德全任向阳
关键词:猝死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期脑梗死56例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在治疗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2012年56例发病72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抗血小板、清除自由基、活血化瘀及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后对两组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疗效评定。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基本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期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疗效良好,安全有效。
尹变利王浩任向阳马聪敏
关键词:脑梗死丁苯酞注射液疗效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