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伴面神经、三叉神经受压的神经源性高血压的临床特征及采取显微血管减压术(MVD)对血压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治疗的伴面神经、三叉神经受压的神经源性高血压患者53例的资料。所有患者采用MVD进行治疗,记录术中、术后情况,观察术后3个月血压改变。根据血压下降幅度、药物使用情况及症状缓解程度进行疗效判定。治愈:完全停用降压药,收缩压<140和舒张压<90 mm Hg;显效:收缩压和舒张压中一项降至正常水平或收缩压下降值≥30 mm Hg和舒张压下降值≥10 mm Hg;部分缓解:收缩压下降值<30和舒张压下降值<10 mm Hg,高血压临床症状缓解,降压药用量减少;无效:高血压临床症状无缓解,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术前无明显变化甚至升高,且药物用量无变化甚至增加。有效包括治愈、显效及部分缓解。结果 面神经、三叉神经受压最常见的责任动脉为:小脑前下动脉(21例,占39.62%),小脑后下动脉(15例,占28.30%),小脑上动脉(11例,占20.75%)。与术前比较,术后3个月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收缩压:(127.8±9.2)比(146.5±17.3)mm Hg,t=6.896,P<0.001;舒张压:(76.9±8.4)比(89.4±11.2)mm Hg,t=6.297,P<0.001]。治愈30例(56.60%),显效10例(18.87%),部分缓解5例(9.43%),无效8例(15.09%),显效率75.47%,有效率84.91%,且左侧神经受压患者术后有效率明显高于右侧神经受压患者[90.48%(19/21)比81.25%(26/32),χ^(2)=10.503,P=0.015]。所有患者的颅神经受压症状均消失并且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MVD在治疗伴面神经、三叉神经受压的神经源性高血压方面有一定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