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侯明明

作品数:13 被引量:93H指数:6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脊柱
  • 4篇关节
  • 3篇动物
  • 3篇髋关节
  • 3篇髋关节置换
  • 3篇脊柱侧
  • 3篇关节置换
  • 2篇动物模型
  • 2篇全髋
  • 2篇全髋关节
  • 2篇全髋关节置换
  • 2篇椎管
  • 2篇脊柱侧凸
  • 2篇脊柱侧弯
  • 2篇骨折
  • 2篇侧凸
  • 2篇侧弯
  • 1篇多节段
  • 1篇胸椎
  • 1篇胸椎管

机构

  • 12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作者

  • 13篇侯明明
  • 6篇张大鹏
  • 6篇潘世奇
  • 5篇于维良
  • 4篇陈立民
  • 3篇亓云龙
  • 3篇孙振林
  • 2篇杨琪
  • 1篇吴垠
  • 1篇李卫
  • 1篇赵承斌
  • 1篇吴滨奇
  • 1篇刘伟
  • 1篇孙闯
  • 1篇张涛
  • 1篇张圣洁

传媒

  • 3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中国骨伤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黑龙江医学
  • 1篇国际外科学杂...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0
  • 5篇2008
  • 4篇2006
  • 1篇2005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特发性脊柱侧弯病因学及相关动物模型研究被引量:11
2006年
特发性脊柱侧弯(idiopathicscoliosis,IS)是儿童及青少年中最常见的脊柱畸形之一,虽然经过广泛的研究其病因仍然不清。而动物模型是病因学研究的重要手段,许多学者设计了诸多脊柱侧弯动物模型对病因进行探讨,并积累了一定经验,本文就相关特发性脊柱侧弯病因学及动物模型的建立加以综述。探明IS的病因,找到有效的预测和预防侧弯加重的方法将对该病的治疗将起到划时代的意义。
侯明明于维良
关键词:脊柱侧弯病因动物模型
尺神经手背支卡压症的解剖与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通过对尺神经手背支的解剖学特点的观察,探讨尺神经手背支卡压症引起腕尺侧痛的机制和治疗。方法对20例成人尸体前臂部和腕部进行大体解剖和显微解剖,观测了尺神经手背支的发出部位、走行、分支及其支配区域,研究了被动活动腕关节对手背支各终末支的影响。在临床上诊治27例尺神经手背支卡压的病例并进行分析。结果尺神经手背支在尺骨茎突近侧5.2-6.6 cm处,于尺侧腕屈肌的深面自尺神经主干发出,斜向下方走行,紧贴尺骨头尺侧浅出,并转向手背。尺神经手背支在尺骨头水平分成2-3支,每支均能找到进入骨关节和韧带的终末支。腕关节活动引起尺骨头相对位置的改变,极易对手背造成牵拉,尤以横支明显。临床发现患该症的病人尺骨头远端或尺侧缘有一显著而局限的压痛点,其周围有局部的皮肤感觉改变。27例病例全部首次进行了封闭治疗,其中有9例局部封闭后治愈,18例因封闭后效果不佳而行手术治疗。对18例病例随访3个月-1年,未见复发。结论腕关节反复屈伸收展时,尺神经手背支被牵拉和压迫是造成尺神经手背支卡压症的解剖学基础,横支的卡压很可能是引起腕尺侧痛的主要原因。临床上对有腕尺侧痛和皮肤感觉改变的病例,应考虑尺神经手背支卡压的可能性。
孙闯侯明明
关键词:尺神经尺神经手背支神经卡压症
新型犬脊柱侧弯动物模型的建立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 以较小损伤脊柱结构的方法建立进展性、结构性犬胸腰段脊柱侧弯动物模型。方法 健康杂种犬,采用右侧第8.13肋离断,左侧第8-13肋胸科钢丝固定,并与L2棘突相连加压的方法,建立脊柱侧弯模型。术后当日及1、3个月分别行脊柱X线检查,对已诱导成功犬随机选取2只行CT及病理学检查,记录并观察侧弯情况。结果 20只犬中17只诱导侧弯成功,成功率85%。Cobb角从术后当日平均34.48°,术后3个月进展为平均58.76°,平均进展24.28°,差异有显著性(P〈0.01)。CT示椎体旋转,组织学检查示顶椎椎体楔形变。结论 该造模方法成功建立大型动物脊柱侧弯模型,且最大程度避免损伤脊柱及其附属结构,成功率高,重复性好,为进一步实验创造了条件。
侯明明于维良孙振林
关键词:脊柱侧凸
腕关节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1例
2006年
于维良侯明明孙振林
关键词:腕关节
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27例分析被引量:15
2008年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髋关节强直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2年6月~2007年6月收治的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髋关节强直患者27例(38个髋关节),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平均2年4个月随访,患者髋关节术前活动度为0°,术后总的活动度平均为147.4°,其中平均屈髋92.6°;髋关节屈曲畸形程度,术前平均31.0°,术后平均5.2°;Harris评分,术前平均16.6分,术后平均93.3分。术后患者髋痛消失,步态基本恢复正常,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可明显增加髋关节活动度,矫正髋关节畸形,改善髋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受累强直的有效方法。
陈立民潘世奇侯明明张大鹏亓云龙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
双侧人工全髋关节同期置换手术的安全性探讨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同期进行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对2002年10月~2007年10月收治的69例行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平均2年9个月随访,本组患者手术效果满意,术前Harris评分平均为29.6分,术后平均92.2分。术后出现早期并发症9例,经治疗后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发生。[结论]对双侧髋关节均有病变的疾患同期进行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是安全可行的。手术适应证的严格掌握、充分的围手术期准备是取得手术成功的关键。
潘世奇张大鹏侯明明亓云龙陈立民
关键词:髋关节人工假体全髋关节置换安全性
周围神经损伤后最佳修复时间时机的选择被引量:18
2010年
背景:关于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机制研究报道较多,但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时间的选择的研究较少。目的:通过观察大白兔周围神经损伤后不同时间修复的效果,以选择周围神经损伤后进行修复的最佳时机。方法:随机将大白兔分为4组。剪下长约1cm的坐骨神经制作周围神经损伤动物模型。即时修复组即时进行神经修复组;2,4周和3个月修复组神经两断端分别固定于肌膜上,缝合伤口,分别在2,4周后和3个月后修复坐骨神经。术后3个月于缝合神经处的取材,检测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苏木精-伊红染色行病理学观察,电镜观察移植神经段结构,并进行神经移植体轴突计数。结果与结论:2周修复组大白兔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快于4周和3个月修复组(P<0.01),与即时修复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周修复组神经移植处组织形态、结构明显好于4周和3个月修复组。2周修复组神经移植体轴突计数明显多于4周修复和3个月修复组(P<0.01)。结果提示在2周后修复神经损伤优于其他时间点,是周围神经损伤后进行修复的最佳时机。
张大鹏潘世奇侯明明杨琪王延忠
关键词:周围神经损伤神经组织工程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行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对比被引量:20
2014年
目的比较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粉碎骨折的应用和疗效。方法收集78例股骨转子间粉碎骨折的老年患者资料,其中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30例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48例,术后随访36-84个月,平均45个月。结果 PFNA组平均手术时间(79.83±21.48)min,术中出血量50-500 ml,平均(297.66±148.32)ml;术后伤口引流量80-320 ml;平均(136.66±33.14)ml;患肢负重时间3-28 d,平均(11.26±6.10)d。Harris髋关节评分:优26例(86.7%),良4例(13.3%),差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组平均手术时间(63.37±12.05)min,术中出血量200-380 ml,平均(234.52±43.26)ml;术后伤口引流量100-280 ml,平均(117.29±21.51)ml;负重时间3-7 d,平均(4.95±1.30)d,Harris髋关节评分:优42例(87.5%),良6例(12.5%),差0例。两组间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平均患肢负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和骨折愈合时间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长期随访PFNA组与人工髋关节置换组,治疗部位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两种方式各有其优缺点,人工髋关节置换在患肢负重时间、手术时间方面等较PFNA有一定优势,但人工髋关节置换有翻修的风险。对老年股骨转子间粉碎骨折选择合适的适应证都是目前最佳的治疗方法。
张大鹏侯明明张圣洁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股骨转子间骨折
幼犬脊柱侧凸动物模型的建立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 建立一种对脊柱结构损伤最小,适合进一步矫形实验研究的脊柱侧凸动物模型。方法 对2 0只幼犬行冠状面凸侧肋骨切断、凹侧肋骨加压,矢状面后方棘突间加压。术后当日及3个月后分别采用脊柱X线摄片和顶椎CT扫描,测量Cobb’s角及顶椎旋转情况。结果 实验犬术后当日Cobb’s角为2 7°~4 3°,平均33.89°;术后3个月Cobb’s角为37°~6 2°,平均4 8.0 6°。平均进展14 .17°(8°~2 2°)。CT扫描证实以顶椎为中心椎体有旋转。结论 冠状面肋骨处置及矢状面棘突间加压方法成功建立进展性、结构性脊柱侧凸动物模型。
刘伟于维良吴滨奇侯明明
关键词:脊柱侧凸动物模型
骨髓种植人工血管在静脉系统血管损伤中的应用
2008年
背景:自从机械法搔刮自体静脉获取内皮细胞种植人工血管的方法获得成功后,为寻找更好的血管代用品指明了一个新的方向,但因可用的静脉较少,以致内皮细胞的数量、质量均明显不够。目的:观察骨髓种植的人工血管应用于静脉系统后血管腔面的内皮化情况。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3/2008-04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材料:新西兰大白兔8只,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只。针织涤纶双绒人工血管由美国MeadoxMedicalsInc提供。方法:实验组采用自体骨髓种植的涤纶双绒人工血管置换肾下段下腔静脉,对照组则采用单纯自体血浆预凝人工血管。术后10d获取人工血管标本。主要观察指标:观察移植人工血管通畅情况;光镜下观察新生内膜厚度,电镜下观察新生内膜表面内皮化情况;放射免疫学检测血栓素A2的代谢产物水平。结果:动物8只均进入结果分析。实验组全部移植人工血管通畅,对照组2条通畅,另外2条人工血管内充满血栓。光镜下实验组的内膜厚度明显薄于对照组(P<0.01);电镜发现实验组人工血管达到完全内皮化,而对照组表面则无成片内皮细胞存在。血栓素A2的代谢产物水平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髓种植的人工血管在静脉系统10d时能实现人工血管腔面的快速完全内皮化,新生内皮细胞具有抑制新生内膜增生和抗血栓形成的能力。
张大鹏李卫杨琪潘世奇侯明明
关键词:人工血管静脉骨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