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天涛

作品数:13 被引量:70H指数:5
供职机构:广州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上颌
  • 4篇上颌窦
  • 4篇种植体
  • 3篇影像
  • 3篇影像学
  • 3篇影像学分析
  • 2篇多态
  • 2篇义齿
  • 2篇种植体周围炎
  • 2篇锥形束CT
  • 2篇汉族
  • 2篇汉族人
  • 2篇汉族人群
  • 2篇CBCT
  • 1篇带种
  • 1篇单牙
  • 1篇动物研究
  • 1篇多态现象
  • 1篇多态性
  • 1篇新骨

机构

  • 11篇广东省口腔医...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医学院

作者

  • 13篇刘天涛
  • 11篇黄建生
  • 9篇刘琼
  • 9篇戚娟娟
  • 8篇谢宇
  • 7篇连珊
  • 4篇王险峰
  • 2篇赵建江
  • 2篇卿玲
  • 1篇刘丹
  • 1篇黄晓虹
  • 1篇王治平
  • 1篇徐平平
  • 1篇艾伟健
  • 1篇宋光保

传媒

  • 4篇广东牙病防治
  • 3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口腔材料器械...
  • 1篇现代口腔医学...
  • 1篇华西口腔医学...
  • 1篇中国口腔种植...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7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贵金属高嵌体修复磨牙大面积牙体缺损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评价应用贵金属高嵌体修复磨牙大面积牙体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48例患者共320颗大面积牙体缺损磨牙,根管治疗后,采用贵金属合金高嵌体修复,临床随访1年,评价高嵌体形态、基牙继发龋、高嵌体边缘密合、高嵌体边缘着色情况。结果完成248例患者320件贵金属高嵌体修复,共有175例患者225件修复体保持随访1年,随访率为70.3%,其中3件高嵌体脱落,原因包括粘接时隔湿不当、临床牙冠短和洞形深度小于2 mm。225件高嵌体修复体,随访期内修复体边缘密合合格率99.1%,形态合格率99.6%,边缘着色情况合格率99.6%,基牙继发龋发生率0%。结论应用贵金属合金高嵌体修复磨牙大面积牙体缺损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王险峰黄建生宋光保刘琼戚娟娟刘天涛谢宇连珊
带种植体软硬组织磨片手工制作方法的体会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手工制作带种植体软硬组织磨片的制作方法及染色技巧。方法 40颗带种植体软硬组织标本采用塑料包埋技术,使用Leica 1600硬组织切片机将包埋好的标本切取带种植体软硬组织厚约200μm,然后手工砂纸打磨成50~70μm,通过亚甲基蓝-酸性品红染色后观察种植体软硬组织的组织学变化。结果 40颗种植体包埋成功,无气泡,组织透明致密;Leica 1600切片机共切片80张,手工磨片及染色失败16张,成功率80.0%;手工制作的带种植体软硬组织磨片能成功的观察骨结合的情况以及种植体软组织袖口的变化。结论采用塑料包埋技术及Leica1600硬组织切片机制作的带种植体软硬组织磨片,通过规范化操作,选择合适的染色方法,能成功广泛的应用于种植体骨整合及软组织整合的研究。
戚娟娟刘天涛刘琼谢宇连珊黄建生
关键词:塑料包埋种植体骨磨片
维生素D受体基因TagⅠ和BsmⅠ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种植体周围炎的易感性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研究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基因TagⅠ和BsmⅠ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种植体周围炎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试验设计,收集种植体周围炎组及无种植体周围炎组各50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研究2组VDRTagⅠ和BsmⅠ位点的基因型以及等位基因分布特点,并探讨其与种植体周围炎的相关性。结果 VDR基因BsmⅠ位点各基因型(χ2=3.184,P=0.074)和等位基因频率(χ2=3.269,P=0.071)在2组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DR基因TagⅠ位点主要基因型为TT纯合子和Tt杂合子,2种基因型(χ2=4.337,P=0.037)和T、t等位基因频率(χ2=3.907,P=0.048)在2组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T型在种植体周围炎组中较为多见。结论避免吸烟、牙周炎病史等混杂因素后,种植体周围炎与VDRTaqI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间存在遗传相关性,尚不能认为与BsmⅠ位点的多态性相关。
刘琼黄建生徐平平刘天涛戚娟娟黄晓虹刘丹
关键词:种植体周围炎维生素D受体多态现象
基于CBCT的汉族人群上颌窦解剖形态影像学分析
一、前言   上颌后牙区的单牙或多牙缺失是口腔种植修复的常见病例,一直是口腔种植修复的难点。因该区域牙缺失后牙槽嵴吸收,解剖位置毗邻上颌窦,受上颌窦气化等的影响,导致该区域可利用骨量常常不足10mm,不能常规植入种植体...
刘天涛
关键词:汉族人群上颌窦影像学分析
文献传递
一段式小直径种植体在小缺牙间隙即刻修复种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2
2010年
目的研究OsstemMS一段式小直径种植体用于5~6mm的缺牙间隙即刻修复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在36例患者的36个5~6mm缺牙间隙处植入直径2.5mm或3.0mm的OsstemMS一段式小直径种植体36颗,即刻在椅旁或技工室完成树脂冠临时修复,树脂冠避开与对颌牙接触。术后3~5个月,金合金烤瓷冠完成修复。对所有病例进行定期的临床和放射线检查。结果 36颗种植体行烤瓷冠修复时无1颗失败,其中1颗种植体植入后导致1颗邻牙牙髓坏死,经根管治疗后天然牙和种植体均成功保留。36例患者从种植体植入开始平均随访21.3个月(12~37个月),36颗种植体均获得成功,种植义齿龈缘与邻牙龈缘曲线协调,龈乳头充盈,美学效果理想。结论 5~6mm缺牙间隙采用OsstemMS一段式小直径种植体即刻修复种植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黄建生赵建江刘琼刘天涛
关键词:种植体缺牙间隙
开窗联合刮治术治疗颌骨大型囊性病变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开窗联合刮治术治疗颌骨大型囊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一期开窗术联合二期刮治术治疗51例颌骨大型囊性病变患者,随访并评价疗效。结果开窗术后6~8个月,51例患者囊腔明显缩小,有大量新生骨质沉积,无1例感染;二期刮治术后继续随访2年以上,3例复发,复发率为5.88%。结论开窗联合刮治术治疗大型颌骨囊性病变可以兼顾面部外形和颌骨功能,为一种实用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徐向阳艾伟健王治平刘天涛
关键词:新骨生成
IL-1B+3954C/T和IL-1B-511C/T基因多态性和种植体周围炎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研究种白介素1(IL-1)基因+3954和-511位点单核酸多态性和种植体周围炎的关系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病例对照实验设计,选取种植体炎患者以及对照组各50名,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基因分析方法研究两组IL-1B基因+3954位点和-511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特点,并探讨其与种植体周围炎的相关性。结果:IL-1B基因+3954位点CC、CT基因型检出率为93%和7%,无TT基因型,两种基因型和C、T等位基因频率在组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B基因-511位点主要以CT为主,检出率为58%,CC、CT基因型检出率都为21%。结论:排除吸烟,牙周炎病史等影响因素后,IL-1B基因+3954位点和-511位点的多态性与种植体周围炎炎的易感性无关。
刘琼黄建生戚娟娟刘天涛
关键词:牙种植体基因多态性
基于CBCT对汉族人群上颌窦骨分隔的影像学分析被引量:18
2012年
目的:通过对汉族人群头颅锥形束CT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观测上颌窦骨分隔情况。方法:收集因正畸或种植治疗需要拍摄头颅锥形束CT的病例资料,设定纳入条件,进行问卷调查。拍摄头颅锥形束CT,设定观测参数和测量内容,选取并设定双侧上颌窦区为研究区,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骨分隔所在轴面及矢状切面,观察上颌窦骨中隔的发生情况、位置,并使用随机自带专用测量软件测量每个中隔的高度。结果:上颌窦骨分隔以上颌窦数为对象,发生率为9.50%,以骨分隔总数为对象,发生率为11.54%,以患者数为对象,发生率为15.38%。缺牙样本与不缺牙样本上颌窦骨分隔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上颌窦前、中、后部出现骨分隔的比例分别占:25.49%、66.67%、7.84%。上颌窦骨分隔高度平均值(6.50±2.82)mm。结论:汉族人群上颌窦骨分隔发生率较其他人种低,骨分隔最常见于上颌窦中部。
刘天涛黄建生王险峰刘琼戚娟娟谢宇连珊
关键词:汉族发生率
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经牙槽嵴顶偏腭侧单牙倾斜种植的临床研究——一种临床技术的创新被引量:17
2012年
目的:通过临床验证上颌窦底可利用骨高度≤3mm,腭侧骨壁最小骨宽度>4.5mm的病例采用经牙槽嵴顶偏腭侧倾斜植入种植体单牙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收集符合纳入条件的病例,术前拍摄全景片及锥形束CT,用随机的图像分析测量软件分析测量,模拟种植体植入。必要时制作外科模板。局麻下,常规切开翻瓣,经牙槽嵴顶偏腭侧植入种植体,或拔除患牙,即刻腭侧根制备植入种植体。8~12周后,以烤瓷单冠粘结固位完成修复。结果:共216例病例,植入221颗种植体,倾斜角度最小3°,最大26°。所有病例修复后至少随访6个月,其中1颗种植体在修复前失败,1颗种植体植入术后上颌窦黏膜破裂致慢性上颌窦炎,经耳鼻喉科医生诊治后痊愈。其余种植体随访期间均成功。结论: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腭侧骨量足够采用经牙槽嵴顶偏腭侧倾斜植入种植体单冠修复临床可行;采用骨水平种植体比软组织水平种植体更具优势。术前CBCT检查是必需的;其生物力学风险和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王险峰黄建生赵建江刘天涛刘琼戚娟娟谢宇连珊
关键词:骨高度单牙后牙
Beagle犬不植骨上颌窦外提升成骨效能的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评估不植骨的上颌窦外提升术上颌窦黏膜撕裂和不撕裂两种情况下的成骨效能,以及钛钉维持提升空间的效果。方法 6只Beagle犬12个上颌窦进行上颌窦外提升,不使用任何骨代用品。每个上颌窦用2枚钛钉维持窦膜提升空间,随机决定一侧为非黏膜撕裂组,保持上颌窦黏膜完好;对侧为黏膜撕裂组,上颌窦黏膜撕裂长度约5mm。术后6个月处死实验动物,锥形束CT对上颌骨进行定位,了解钛钉所在位置后,进行大体标本观察。制作硬组织切片观察新骨形成情况。结果大体标本检查12个上颌窦无明显炎症,24枚钛钉均位于原始位置,上颌窦黏膜均有塌陷,黏膜撕裂组12枚钛钉中有11枚穿孔,8枚钛钉周围可见骨隆突。非黏膜撕裂组12枚钛钉中有10枚穿孔,8枚钛钉周围可见骨隆突。硬组织切片后经甲苯胺蓝染色,观察到钛钉周围为矿化的成熟骨组织,未见明显的细胞间质。未见明显新骨沉积。结论 Beagle犬不植骨的上颌窦外提升上颌窦黏膜撕裂和不撕裂两种情况下的成骨效能并不明显,且钛钉作为空间维持装置容易造成黏膜穿孔,空间维持效果欠佳。
谢宇刘天涛戚娟娟连珊卿玲黄建生
关键词:上颌窦外提升黏膜撕裂动物研究钛钉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