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刘文

刘文

作品数:10 被引量:67H指数:3
供职机构:淄博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鼻窦
  • 3篇造袋术
  • 3篇手术
  • 3篇囊肿
  • 3篇内镜
  • 3篇鼻窦炎
  • 2篇蝶窦
  • 2篇蝶窦囊肿
  • 2篇粘液
  • 2篇粘液囊肿
  • 2篇筛窦
  • 2篇筛窦囊肿
  • 2篇外科
  • 2篇外科手术
  • 2篇细胞
  • 2篇慢性
  • 2篇慢性鼻窦炎
  • 2篇内镜外科手术
  • 2篇鼻内
  • 2篇鼻内镜

机构

  • 10篇淄博市中心医...
  • 2篇浙江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作者

  • 10篇刘文
  • 3篇刘永亮
  • 3篇孙士平
  • 2篇封新荣
  • 2篇李勇
  • 2篇王丹
  • 1篇宋道亮
  • 1篇王惠忠
  • 1篇马伟元
  • 1篇张增
  • 1篇刘英
  • 1篇张立强
  • 1篇李学忠
  • 1篇赵允沛
  • 1篇叶萍
  • 1篇季青
  • 1篇蔡晓岚
  • 1篇翟冰

传媒

  • 2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耳科学杂...
  • 1篇山东大学耳鼻...
  • 1篇临床耳鼻咽喉...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造袋术治疗鼻窦粘液囊肿
目的应用鼻内窥镜对蝶、额、筛窦囊肿病人实施开放引流术,分别随访3-4年,观察治疗结果。方法回顾总结45例鼻内窥镜手术治疗蝶、额、筛窦囊肿3-4年的随访资料。结果凸眼、鼻塞、头疼等症状消失,囊肿无复发,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
刘文
关键词:蝶窦囊肿筛窦囊肿
文献传递
慢性鼻窦炎患者功能性鼻窦内镜手术后糖皮质激素经鼻腔脉冲雾化与口服给药效果比较被引量:40
2021年
目的比较糖皮质激素经鼻腔脉冲雾化与口服给药在慢性鼻窦炎患者功能性鼻窦内镜手术(FESS)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慢性鼻窦炎患者4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口服组22例、雾化组23例。两组均在行FESS后接受相同的术后常规处理,术后2周雾化组经鼻腔脉冲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口服组口服甲泼尼龙片,疗程均为2周。术后2、4、8、12周随访患者,行鼻炎总症状评分(TNSS)及鼻内镜Lund-Kennedy评分以评价疗效;记录不良反应,检测给药前、给药2周后的血清糖皮质激素水平以评估安全性。结果两组TNSS、Lund-Kennedy评分均随时间推移降低;除雾化组术后4周的Lund-Kennedy评分外,两组各时点TNSS、Lund-Kennedy评分与同组前一时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雾化组术后4周TNSS、Lund-Kennedy评分均高于口服组(P均<0.05),两组其余时点TNSS、Lund-Kennedy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口服组与雾化组治疗前血清糖皮质激素水平分别为(17.12±2.80)、(16.84±3.25)μg/dL,治疗2周后血清糖皮质激素水平分别为(6.70±2.93)、(15.01±3.39)μg/dL;口服组治疗2周后血清糖皮质激素水平均低于同组治疗前及雾化组治疗2周后(P均<0.05),雾化组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血清糖皮质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组治疗后胃部不适1例、血压升高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9%;雾化组随访期间未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鼻窦炎患者FESS后经鼻腔脉冲雾化糖皮质激素较口服给药的近期疗效略差、远期疗效基本一致,但安全性更高。
刘文韩淼淼苏文莲刘永亮王丹孙士平李勇
关键词:慢性鼻窦炎功能性鼻窦内镜手术糖皮质激素口服给药
中老年人真菌球性鼻窦炎临床特征及鼻内镜手术观察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真菌球性鼻窦炎的临床特征、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效果以及术后复发的处理。方法总结60例中老年真菌球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该疾病的临床特征。患者均行鼻内镜手术治疗,手术前后行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及鼻内镜检查评分。术后复发者行上颌窦冲洗。结果 60例中临床主要症状依次为流涕、鼻塞、鼻腔异味、鼻涕倒流和涕中带血,常见体征为中鼻道狭窄及黏膜肿胀、脓性分泌物或干酪样物附着及息肉阻塞,76.92%具有典型的CT特征。术后视觉模拟量表及鼻内镜检查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1),术后术腔完全恢复需6个月。4例复发患者通过上颌窦冲洗病情均完全控制。结论中老年真菌球性鼻窦炎临床特征及鼻腔检查结果各异,CT扫描对诊断有特殊价值。鼻内镜手术是治疗此病的有效手段,术后病情控制需6个月时间,上颌窦冲洗在治疗术后复发中起重要作用。
刘英季青封新荣刘文
关键词:真菌病鼻窦炎鼻内镜外科手术
鼻中隔成釉细胞纤维瘤一例
2014年
患者女,73岁.因双侧鼻寒、血涕2年余,加重1月余于2012年1月6日入院。患者发病以来精神佳,食欲、睡眠、大小便正常。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生命体征平稳。
封新荣翟冰刘文孙兆通
关键词:鼻中隔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大小便
造袋术治疗鼻窦粘液囊肿
目的 应用鼻内窥镜对蝶、额、筛窦囊肿病人实施开放引流术,分别随访3-4年,观察治疗结果。方法 回顾总结45例鼻内窥镜手术治疗蝶、额、筛窦囊肿3-4年的随访资料。结果 凸眼、鼻塞、头疼等症状消失,囊肿无复发,无严重并发症发...
刘文
关键词:蝶窦囊肿筛窦囊肿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联合泪道引流管植入治疗泪道阻塞的疗效被引量:9
2022年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EES-DCR)同期植入泪道引流管治疗泪道阻塞的疗效。方法:选择泪道阻塞行EES-DCR的患者32例(37眼),包括功能性鼻泪管阻塞1例(2眼),EES-DCR术后复发2例(2眼),鼻泪管阻塞17例(19眼),小泪囊6例(8眼),泪小管及泪总管阻塞6例(6眼)。术中行EES-DCR,并自上、下泪小点植入泪道引流管,3例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同期行鼻中隔成形术,1例合并慢性鼻窦炎患者同期行内镜鼻窦手术。术后鼻喷激素喷鼻治疗,随访时根据患者症状改善程度、泪道冲洗是否通畅及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口的开放状态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术后随访3~30个月,治愈29例(34眼),好转2例(2眼),无效1例(1眼),总有效率为97.3%(36/37)。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眶内、颅内及鼻内并发症。结论:EES-DCR联合泪道引流管植入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安全有效。植入泪道引流管可有效避免造口堵塞,防止泪小管、泪总管黏连,手术成功率明显提高。
孙士平宋道亮刘文赵允沛刘永亮
关键词:内镜外科手术鼻腔泪囊吻合术泪道引流管泪道阻塞
Mohs显微描记手术在鼻面部基底细胞癌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 讨论Mohs显微描记手术(Mohs手术)在鼻面部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carcinoma,BCC)中的应用,分析其病理检查方法及手术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就诊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皮肤科及耳鼻咽喉科经病理确诊的127例鼻面部BCC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鼻面部BCC的好发部位、皮损特征、组织病理学表现,探讨Mohs手术的特点.结果 本组BCC患者男女比例1.27:1,年龄27 ~91岁.位列前三的发病部位依次为鼻背、鼻根及上唇;最常见的临床类型为结节溃疡型;最常见的组织病理学类型为结节型和色素型.行常规手术切除62例(48.8%);Mohs手术38例(29.9%).术后平均随访37个月,常规手术切除术后5例局部复发(5/62),Mohs手术后未见复发,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肿瘤远处转移.结论 鼻面部BCC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Mohs手术可严格控制切除范围,在彻底切除局部病变的同时,兼顾鼻面部术后修复与美观.
马伟元刘文李学忠叶萍张立强蔡晓岚
关键词:基底细胞面部
综合治疗伴有过敏性鼻炎的慢性鼻窦炎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究综合治疗伴有过敏性鼻炎的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伴有过敏性鼻炎的慢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鼻内镜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显效30例(50.0%),有效27例(45.0%),无效3例(5.0%),总有效率为95.0%(57/60);对照组治疗显效18例(30.0%),有效31例(51.7%),无效11例(18.3%),总有效率为81.7%(49/6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75,P<0.05)。结论伴有过敏性鼻炎的慢性鼻窦炎患者采用手术、药物相结合的综合疗法治疗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增加患者的治愈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刘文
关键词: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
造袋术治疗鼻窦黏液囊肿
刘文胡岩生王惠忠张增
体外新霉素损伤HEI-OC-1细胞的作用和机制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目前尚不清楚HEI-OC-1细胞对耳毒性药物的反应和机制是否与耳蜗毛细胞相似。本研究以新霉素为耳毒性药物诱导HEI-OC-1细胞死亡,并探讨新霉素对HEI-OC-1细胞的损伤机制。方法HEI-OC-1细胞培养,加入新霉素诱导死亡,应用光镜、CCK-8检测HEI-OC-1细胞对新霉素的敏感性,应用流式细胞、免疫荧光、qRT-PCR检测HEI-OC-1细胞对新霉素的氧化应激机制。结果新霉素以浓度和时间依赖的方式诱导HEI-OC-1细胞死亡。氧化应激参与了HEI-OC-1细胞的凋亡和坏死。新霉素作用后,HEI-OC-1细胞的抗氧化-促氧化平衡被破坏,促进线粒体ROS积累,诱导MMP丢失,进而诱导HEI-OC-1细胞死亡。这种机制与新霉素在体内的损伤耳蜗毛细胞的机制相似。结论HEI-OC1细胞系可以提供一种细胞模型系统来研究新霉素等耳毒性药物对耳蜗毛细胞的损伤机制。
刘文孙士平王丹韩淼淼刘永亮李勇管明
关键词:氨基糖苷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