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印象初

作品数:69 被引量:310H指数:10
供职机构:河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全球环境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54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7篇生物学
  • 6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35篇直翅目
  • 32篇蝗科
  • 27篇蝗总科
  • 20篇英文
  • 14篇亚科
  • 12篇斑腿蝗科
  • 9篇癞蝗科
  • 6篇新属
  • 6篇蝗虫
  • 5篇越冬
  • 5篇中华通草蛉
  • 5篇卤虫
  • 5篇光周期
  • 5篇分子系统
  • 5篇斑翅蝗科
  • 5篇草蛉
  • 4篇新种记述
  • 4篇越冬成虫
  • 4篇滞育
  • 4篇欧亚

机构

  • 48篇河北大学
  • 34篇山东农业大学
  • 34篇中国科学院
  • 6篇延安大学
  • 6篇北京市农林科...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乐山师范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潍坊科技学院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64篇印象初
  • 18篇李新江
  • 10篇王文强
  • 10篇张道川
  • 10篇印红
  • 10篇印展
  • 9篇许永玉
  • 8篇陈珍珍
  • 7篇叶保华
  • 6篇张帆
  • 6篇郑方强
  • 5篇周可新
  • 4篇智永超
  • 3篇曹成全
  • 3篇管越强
  • 3篇许木启
  • 3篇赵静
  • 3篇肖云丽
  • 2篇于金凤
  • 2篇施鉴屏

传媒

  • 17篇昆虫学报
  • 15篇动物分类学报
  • 4篇河北大学学报...
  • 4篇Entomo...
  • 2篇Zoolog...
  • 2篇中国动物学会...
  • 2篇中国动物学会...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Curren...
  • 1篇生物学通报
  • 1篇Journa...
  • 1篇湖泊科学
  • 1篇海洋学报
  • 1篇盐湖研究
  • 1篇四川动物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菌物学报
  • 1篇第七届全国昆...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15
  • 3篇2014
  • 9篇2013
  • 8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7篇2005
  • 4篇2004
  • 5篇2003
  • 1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88
  • 1篇1987
  • 1篇1983
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华通草蛉自然越冬成虫在两种光周期下滞育解除中的耐寒性及体内相关酶活力变化
光周期信号在昆虫的冷适应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部分昆虫在短光周期下会提高其耐寒性.中华通草蛉以成虫兼性滞育越冬,初春滞育解除过程中遇低温常造成成虫的大量死亡.为明确光周期对中华通草蛉越冬成虫滞育解除过程中耐寒性的影响,本研究...
陈珍珍宋暖印象初张帆许永玉
关键词:中华通草蛉越冬成虫滞育解除光周期耐寒性
中国外斑腿蝗属两新种(直翅目,蝗总科,斑腿蝗科,斑腿蝗亚科)(英文)
2007年
记述了采自中国台湾斑腿蝗科外斑腿蝗属Xenocatantops Dirsh,1953的2新种。台湾外斑腿蝗X.taiwanensis sp.nov.近似Xenocatantops sauteri(Ramme,1941),区别特征为前翅较长,超过后足股节中部,到达肛上板的中点;颜面隆起具纵沟,两侧近平行,中部微缩狭;前胸腹板突圆柱形,端圆形。长翅外斑腿蝗X.longipennis sp.nov.近似Xenocatantops luteitibia Zheng et Jiang,2002,区别特征为后足股节粗壮,长为最宽处的3.7倍;触角中段一节的长为宽的1.1~1.3倍;前胸背板缺小黑点。并附外斑腿蝗属中国已知种的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于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台中。
曹成全印象初
关键词:直翅目蝗总科斑腿蝗科
中国台湾秃蝗亚科一新属四新种(直翅目,斑腿蝗科)(英文)
2014年
记述了采自中国台湾斑腿蝗科秃蝗亚科1新属台秃蝗属Taipoodisma gen.nov.和4新种:红股台秃蝗Taipodisma rufifemora sp.nov.,谢氏台秃蝗Taipodisma hsiehi sp.nov.,周氏台秃蝗Taipodisma chowi sp.nov.,黑胫台秃蝗Taipodisma nigritibia sp.nov.。新属台秃蝗属Taipoodisma gen.nov.同蹦蝗属Sinopodisma Chang,1940近似,不同之处为前胸背板后缘中央缺凹口,中隆线在沟前区不显,在沟后区留有痕迹。新属同辽秃蝗属Liaopodisma Zheng,1990也近似,不同之处为雄性后胸腹板两侧叶分开,不毗连。新种红股台秃蝗T.rufifemora sp.nov.后足股节内侧和下方红色可与同属其他种相区别。新种谢氏台秃蝗T.hsiehi sp.nov.缺黑色眼后带可与同属其他种相区别。新种周氏台秃蝗T.chowi sp.nov.同红股台秃蝗T.rufifemora sp.nov.近似,不同之处为后足股节内侧和下方非红色。新种黑胫台秃蝗T.nigritibia sp.nov.同周氏台秃蝗T.chowi sp.nov.近似,不同之处为前胸背板沿中隆线缺黑色纵带和前翅黄褐色,缺黑色带纹。列出了该属的种检索表。
印象初郑方强印展
关键词:直翅目蝗总科斑腿蝗科新属
河北动物志编研
王所安宋大祥印象初曹玉萍任国栋朱明生刘国卿李后魂杨定乔格侠吴越峰卜文俊杨思谅王淑霞武明录李国良王志敏
该项目基于对河北省(含京、津地区)实际考察和历史资料,整理出版了《河北动物志》8卷:鱼类,两栖、爬行、哺乳动物类,蜘蛛类,甲壳动物类,半翅目异翅类,蚜虫类,鳞翅目小蛾类,双翅类,描述7纲61目369科2736种,包括8新...
关键词:
关键词:工具书生态文明建设
黄佛蝗属分类及一新种记述(直翅目:剑角蝗科:佛蝗亚科)(英文)被引量:2
2007年
本文记述了产于中国台湾的黄佛蝗属一新种台湾黄佛蝗Chlorophaleobida taiwanensis sp.n.。该新种同长翅黄佛蝗Ch.longusala Zheng,1982近似,其区别特征为:前胸背板后缘中央无小缺口;前翅较长,明显超出后足股节端部;雄性下生殖板较长,顶端尖。文中附该属已知种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台湾台中,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
印象初李新江印红
关键词:直翅目剑角蝗科
土尔蝗属分类研究及撒哈拉地区二新种记述(直翅目:蝗总科:癞蝗科:锯癞蝗亚科) (英文)
2011年
本文对土尔蝗属Tuarega Uvarov,1943进行了分类研究,记述了撒哈拉地区2新种——撒哈拉土尔蝗Tuaregasahara sp.nov.和巴氏土尔蝗Tuarega parisi sp.nov.,并编制了该属3个已知种的检索表。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西班牙国立自然博物馆(Museo Nacional de Ciencias Naturales)。
印象初李新江
关键词:直翅目癞蝗科
中国辽秃蝗属的分类研究及二新种记述(直翅目,蝗总科,斑腿蝗科,秃蝗亚科)(英文)被引量:1
2013年
记述了我国辽秃蝗属Liaopodisma 3个种,包括2新种:台中辽秃蝗Liaopodisma taichungensis sp.nov.和台湾辽秃蝗Liaopodisma taiwanensis sp.nov.。台中辽秃蝗L.taichungensis sp.nov.同千山辽秃蝗L.qianshanensis Zheng,1990近似,不同之处为黑色眼后带不明显,前胸背板中隆线几乎不见,雄性前翅长为宽的1.8倍,雄性中胸腹板中隔向后渐宽大,雄性后足胫节外侧具10刺。台湾辽秃蝗L.taiwanensis sp.nov.的后足股节下侧红色,前翅中部不加宽且前、后缘几乎平行,可与本属其余2已知种区别。并附辽秃蝗属种检索表。
印象初陈珍珍印展
关键词:直翅目蝗总科斑腿蝗科
异色瓢虫成虫体型及体内脂肪含量对其耐寒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7
2010年
为明确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Pallas)成虫体型及体内脂肪含量对其耐寒能力的影响,本研究在2种发育温度(18℃和25℃)下通过表型可塑性诱导获得了不同体型的异色瓢虫成虫,测定了成虫体型大小、体内脂肪含量、过冷却点(supercooling point,SCP)及其在恒定低温(constant low temperature,CLT)和变温(fluctuating the rmal regime,FTR)下的存活率。结果表明:较低发育温度(18℃)下的成虫体型比25℃下的明显大(P<0.01),体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25℃下的(P<0.01);且两2种发育温度下成虫体内脂肪含量与虫体干重呈较好的正相关关系。由SCP频次分布图可知,饲养在18℃下的成虫SCP主要集中在-8~-6℃范围内,饲养在25℃下的成虫SCP主要集中在-10~-9℃范围内;且成虫体型大小与过冷却能力呈现负相关关系。经过相同时间低温暴露后成虫的存活率按下列顺序降低:FTR18℃>FTR25℃>CLT18℃>CLT25℃。结果表明低温暴露过程中脂肪贮存对异色瓢虫成虫存活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冷伤害是影响存活的基本因素。
赵静崔宁宁张帆印象初许永玉
关键词:异色瓢虫冷伤害过冷却点脂肪含量变温
中国甘肃突颜蝗属一新种(直翅目,蝗总科,癞蝗科)(英文)被引量:1
2011年
记述了采自甘肃的突颜蝗属1新种,素色突颜蝗Eotmethis unicolor sp.nov.,新种与突颜蝗E.nasutus Bei-Bienko,1948近似,区别特征为:体色单一,后足股节外侧无暗色斑纹,后股节内侧下缘全长具红色细边,后足胫节刺内侧红色,后足跗节红色。新种也与红缘突颜蝗Eotmethis rufemarginisZheng,1985近似,区别特征为:雄性前翅到达腹部第6节背板,复眼的横径是颜面隆起在触角基部中间突起长度的2.2倍,后足股节外侧缺2个黑色斑块,后足跗节红色。模式标本保存于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正模♂,甘肃景泰,海拔1850m,2006-07-18,李新江,郑金玉采。词源:新种名出自拉丁前缀uni-(单一),后缀-color(颜色),示体色单一(素色)的突颜蝗。
印象初李新江
关键词:直翅目癞蝗科
中国台湾尼蝗属三新种及种检索表(直翅目,蝗总科,斑腿蝗科,秃蝗亚科)(英文)
2015年
记述了中国台湾尼蝗属Niitakacris Tinkham,1936的3新种。新种阿里山尼蝗Niitakacris arishanensis sp.nov.后足股节内侧非红色和雄性尾须基部的最大宽度为端部宽度的4倍,可与本属所有已知种相区别。新种夏氏尼蝗Niitakacris xiai sp.nov.与红胫尼蝗N.rosaceanum和台湾尼蝗Niitakacris taiwanensis sp.nov.近似,不同之处为中胸腹板中隔的长度大于最狭处,前翅不到达腹部第1节背板后缘。新种台湾尼蝗Niitakacris taiwanensis sp.nov.与红胫尼蝗N.rosaceanum近似,不同之处为复眼较小,纵径为眼下沟长的1.4倍;两尾片分开;肛上板基部纵沟较短,不到达中部,沟端圆,不尖。列出了尼蝗属全部5个种的检索表。
印象初叶保华党琰
关键词:直翅目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