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卫红 作品数:31 被引量:178 H指数:7 供职机构: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基金 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社会学 经济管理 更多>>
对综合性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的探讨 被引量:26 2005年 对综合性医院开展继续医学教育进行探讨。结合医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情况,分别采取措施,满足继续医学教育对象的要求,收到一定效果。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对今后开展继续医学教育有所借鉴。 王宪 周卫红 孙翠银关键词:继续医学教育 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循证医学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003年 当今,一种新的临床工作和思维的方式--循证医学 (Evidence Based Medicine EBM)正在勃然兴起.循证医学要求明确、明智而且审慎地应用科学证据作出临床决策,需要系统地、客观地搜寻、评价和应用当前临床研究成果,并以此作为临床决策的依据.新世纪医学从经验医学向循证医学发展已经成为医学界的共识,因此,传统医学教育向循证医学教育转化是医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崭新的课题. 周卫红关键词:循证医学 医学教育 临床专业教师承担医学英语教学的利与弊 2003年 医学英语专业是在英语专业的基础上,为突出医药卫生的特点而增设的专业.随着医学事业的迅猛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国际交流的日益广泛,社会急需既掌握医学英语专业,又能够开展对外交流的高级专门人才,医学英语在工作中的作用日显突出. 周卫红 王宪关键词:医学英语 英语教学 教师素质 教学管理 内脏脂肪面积对体质指数正常内脏脂肪面积超标体检人群缺血性心血管病十年发病风险的评估价值研究 被引量:13 2019年 背景内脏脂肪对评估心脏代谢风险至关重要,但应用内脏脂肪面积(VFA)估测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十年发病风险鲜见报道。目的探讨VFA估测南京地区体检人群ICVD十年发病中高度风险的临界值,明确体质指数(BMI)正常而VFA超标体检者的ICVD十年发病风险。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健康管理中心35~59岁3 398例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国人ICVD十年发病风险简易评估模型进行评估,应用人体成分分析仪测定VFA。分析VFA与BMI正常而VFA超标体检者ICVD十年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 VFA估测体检人群ICVD十年发病中高度风险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0,临界值为85.5 cm^2;VFA估测男、女体检者ICVD十年发病中高度风险的AUC分别为0.65、0.68,临界值分别为85.5、111.9 cm^2。体检者中BMI正常者共1 360例,其中VFA≥85.5 cm^2者共230例(占16.91%),女性多于男性(χ~2=150.02,P<0.001)。男性中BMI正常VFA≥85.5 cm^2者ICVD十年发病中高度风险为21.43%,高于BMI正常VFA<85.5 cm^2者(5.45%)(χ~2=3.78,P=0.042)。男性中BMI正常VFA≥85.5 cm^2者ICVD十年发病风险绝对值高于BMI正常VFA<85.5 cm^2者[(6.40±6.77)%与(3.83±3.38)%;t=2.71,P<0.001];女性中BMI正常而VFA≥85.5 cm^2者ICVD十年发病风险绝对值高于BMI正常VFA<85.5 cm^2者[(2.04±1.49)%与(1.65±1.41)%;t=3.46,P=0.010];男性BMI正常VFA≥85.5 cm^2者ICVD十年发病绝对危险高于女性(t=7.27,P<0.001)。结论采用生物电阻抗分析法检测VFA,并用其估测体检人群ICVD十年发病中高度风险的临界值为85.5 cm^2。男、女性BMI正常VFA超标者发生ICVD十年发病风险均增加,且男性高于女性,保持VFA在参考范围非常重要。为降低体检人群ICVD十年发病风险,需综合干预多种危险因素。 王静 李虎 顾菲 毕艳 向美珍 丁洁 周卫红关键词:腹内脂肪 人体质量指数 心肌缺血 七年制医学硕士生临床教学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讨 被引量:2 2010年 高等医学院校中七年制研究生是目前国内医学教育中的精品部分,如何将他们培养成合格的高素质人才,是当前医学高等教育的重要工作。我院在对七年制研究生的培养中既加强了对七年制研究生的临床训练,同时注重学生的教学能力的考核,通过培养研究生的临床带教能力,不但加强了对实习生的带教管理,同时也提高了研究生的临床能力,实践了"教学相长"。 沈艳 吴超 周卫红 王宪 沈勤关键词:教学能力 医学硕士 多学科干预肥胖的健康管理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多学科干预肥胖的健康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肥胖者进行筛查和评估,将数据上传至肥胖网络信息平台,构建肥胖者个人电子档案;根据对肥胖者的评估结果,多科室协作制定第一阶段健康管理方案;肥胖者在医院外执行管理方案... 毕艳 冯文焕 熊筱璐 王静 张宁 计成 张学慧 艾冬梅 孙喜太 周卫红 杨海龙文献传递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雄激素过多与异常糖耐量的关系 被引量:17 2019年 目的探索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雄激素过量是否与异常糖耐量(AGT)相关,并分析高游离雄激素指数(FAI)与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7年3月于南京鼓楼医院门诊就诊的378例PCOS患者性激素、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等临床资料,并计算FAI、1/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Matsuda胰岛素敏感指数(ISIM)、稳态模型评估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早时相胰岛素分泌指数(InsAUC-30/GluAUC-30)、总时相胰岛素分泌指数(InsAUC-120/GluAUC-120)和处置指数(DI)。组间差异比较使用方差分析(校正年龄和体质指数)或χ2检验,Bonferroni方法用于事后比较,FAI和AGT之间的关系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FAI与胰岛素敏感指数和β细胞功能的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378例PCOS患者平均年龄(27.8±4.4)岁,糖耐量正常(NGT)者占59.8%(226/378),糖尿病前期者占31.5%(119/378)、2型糖尿病患者占8.7%(33/378)。FAI在AGT人群[糖尿病前期6.2(3.6,10.3)、2型糖尿病7.9(4.4,15.5)]高于NGT人群[5.0(2.8,7.6)](F=9.155,P<0.001);FAI是PCOS女性AGT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66,95%CI:1.069~1.272)。随着FAI的增加,胰岛素敏感性(1/HOMA-IR和ISIM)和β细胞功能(DI-30、DI-120)下降(F=7.638、6.863、3.366,P<0.05),而胰岛素分泌(HOMA-β,InsAUC-30/GluAUC-30、InsAUC-120/GluAUC-120、DI-120)呈逐渐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828、1.315,P>0.05)。结论高FAI水平与较高的AGT发生率相关,而FAI可被视为PCOS患者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障碍的指标。 王静 张冰洁 杨佳苗 周卫红 孙洁 顾天伟 朱大龙 毕艳 沈山梅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 雄激素过多 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代谢综合征与体成分关系 王静 沈山梅 孙海翔 朱大龙 毕艳 周卫红 陈建平 张冰洁 刘佳怡 王淑安南京某医院中青年体检人群高血压前期和高血压病流行现状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2021年 目的通过分析中青年群体高血压前期和高血压病的患病现状及可能危险因素,为相应疾病防控提供研究依据。方法选取南京鼓楼医院体检中心2009—2016年的中青年(18~44岁为青年,45~59岁为中年)体检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该人群的体检资料,探讨高血压前期[收缩压120~139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80~89 mmHg]和高血压病的流行现状及其危险因素。结果调查总人群为142857例,高血压前期患者有64220例,高血压患者有3912例,高血压总患病率为9.74%,男性为12.51%,女性为5.82%。高血压前期总患病率为44.95%,男性为53.31%,女性为33.15%。中年组中,高血压前期患病率为51.68%,高血压病患病率为15.13%,而这两个指标在青年组分别为37.95%和4.13%。2013—2016年高血压前期和高血压病患病率分别为45.37%和10.65%,均高于2009—2012年的44.52%和8.78%。此外,中青年体检人群中高血压前期组合并血糖、血脂、糖脂代谢异常的检出率均高于正常血压组,低于高血压组(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超重/肥胖、高血糖、高甘油三酯血症及高胆固醇血症与男性高血压前期密切相关,而年龄、超重/肥胖、高血糖、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及高低密度胆固醇血症与男性高血压病和女性高血压前期及高血压病密切相关。结论中年、超重/肥胖、高血糖、高甘油三酯血症及高胆固醇血症均为中青年男性和女性体检人群高血压前期和高血压患病的可能危险因素,需要强化对上述因素的干预。 熊筱璐 马一鸣 周卫红 朱大龙 徐蓉关键词:高血压 高血压前期 南京鼓楼医院体检人群超重率和肥胖率及其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26 2021年 目的分析南京鼓楼医院体检人群超重率和肥胖率及其与心血管风险疾病之间的关联。方法纳入384061名20岁以上成人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数据进行超重率和肥胖率的标化,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超重和肥胖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之间的关联。结果年龄标化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在男性分别为42.8%和13.2%,在女性分别为23.9%和6.6%。2008年至2016年期间超重率和肥胖率呈逐步上升趋势,尤其在20~39岁人群。无论男性或女性,超重、肥胖与血脂异常、糖尿病、高血压和高尿酸血症的患病风险增加显著相关,并且这种关联在20~39岁人群中最强,随年龄增加呈逐渐减弱的趋势。在20~39岁肥胖男性人群中,血脂异常、糖尿病、高血压和高尿酸血症的OR(95%CI)分别为4.23(4.01~4.47)、3.70(2.97~4.60)、6.19(5.76~6.64)和3.66(3.45~3.88)。在20~39岁肥胖女性人群中,其OR(95%CI)分别为5.29(4.63~6.04)、6.38(3.86~10.55)、9.36(7.86~11.13)和6.65(5.70~7.74)。结论南京成人超重和肥胖流行形势严峻,与心血管风险疾病患病风险增加显著相关,在20~39岁人群尤其明显。 孙洁 周卫红 顾天伟 王静 朱大龙 毕艳关键词:超重 肥胖 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