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黏膜通透性异常的研究及其发病机制的探讨 目的:溃疡性结肠炎(UC)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目前的研究表明肠黏膜屏障受损、肠道通透性增加是UC发生发展中的关键环节。之前的研究主要是通过测定蔗糖、乳果糖、甘露醇来评估UC患者胃十二指肠及小肠通透性,而UC患者病变最重要... 周淑萍 路又可 刘炯 舒小闯 汪芳裕文献传递 非侵入性方法检测肠黏膜屏障功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012年 异常的肠道通透性在人类多种疾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包括糖尿病、炎症性肠病、乳糜泻、多发性硬化、食物变态反应过敏症、肠易激综合征等.近年大量的研究发现: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伴有肠道通透性增加,这种现象发生在疾病之前,被认为与疾病的发病机制相关.研究肠黏膜屏障的功能与结构,可以提高我们对疾病的病因及病理生理认识,并且对于早期检测疾病以及对疾病进行二级预防有重要意义.目前有多种试验方法评估肠黏膜上皮细胞受损、紧密连接功能以及肠黏膜屏障的完整性.本篇综述主要探讨目前评估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检测方法. 周淑萍 路又可 汪芳裕关键词:肠黏膜屏障 肠道通透性 一种乙型肝炎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乙型肝炎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包括试剂盒体,所述试剂盒体的背面通过合页转动连接有盒盖,所述试剂盒体内腔的底部设置有置冰盒,所述盒盖的一侧开设有若干个盖帽槽,通过在试剂盒体的内部设置置冰盒,并在置冰盒内放... 周淑萍 蒋灿灿 盛晓蔓 陈紫君溃疡性结肠炎相关异型增生与癌变:回顾性临床病理分析 背景: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以下简称UC)背景下发生的大肠癌即结肠炎相关癌(colitic cancer),也称之为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癌(ulcerative colitis-associat... 汪芳裕 周淑萍 张新华 路又可 刘炯 周晓军文献传递 Peutz-Jeghers综合征:恶性肿瘤高风险人群 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评估Peutz-Jeghers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PJS)患者并发恶性肿瘤的风险,提出监测建议.方法:通过Pubmed检索PJS并发恶性肿瘤的群组研究文献,并摘录符合条件的20篇文献中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3302例PJS患者,其中573人(17.35%)并发619例恶性肿瘤,包括消化系肿瘤368例(60.23%),非消化系肿瘤243例(39.77%).并发的常见恶性肿瘤中,依次为结直肠癌、小肠癌、乳腺癌、胃食管癌、妇科癌、胰腺癌、肺癌,且国内外发病频率具有一致性;PJS患者恶性肿瘤高发年龄段为11-70岁,国内患者有较年轻化的趋势.PJS并发任意癌的相对风险为9.0-18,并发消化系肿瘤的相对风险为13-50.5,并发乳腺癌的相对风险为13.9-20.3,并发妇科癌的相对风险为20.3,各年龄段癌症累积风险明显增高.有无STK11/LKB1基因突变对PJS并发恶性肿瘤风险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PJS患者为恶性肿瘤的高风险人群,其并发消化系肿瘤及消化系外癌的风险明显增高,应加强随诊筛查恶性肿瘤. 袁柏思 路又可 金鑫鑫 万海军 周淑萍 汪芳裕关键词:PEUTZ-JEGHERS综合征 息肉 胃肠道 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合并扁平疣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小肠淋巴管扩张症(primary intestinal lymphangiectasia,PIL)并扁平疣的临床特征,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1例PIL并扁平疣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6岁始以右下肢水肿起病,4年后出现双下肢中度水肿,10余年后出现腹泻。而后伴双侧手掌背部多处白色丘疹伴瘙痒脱屑,后蔓延至双上肢、腰背部以及双足。小肠镜检查示肠壁白色斑点,可见白色乳液样液体溢出,活检示小肠淋巴管扩张。胶囊内镜检查示肠壁有白色绒毛,散在白色斑点,黏膜下有隆起。确诊后予肠内营养治疗症状明显缓解。结论 PIL临床较少见,接诊低蛋白血症、幼年期非对称性下肢水肿、间断腹泻患者,应高度警惕本病可能。PIL伴多发性皮肤扁平疣可能与PIL原发性免疫缺陷或继发于淋巴瘤的免疫缺陷有关,应尽早行胶囊内镜、内镜及病理活检,以助诊断。 周淑萍 魏娟 路又可 汪芳裕关键词:淋巴管扩张 活组织检查 检测糖分子探针评估DSS诱导的实验性结肠炎大鼠肠道通透性的意义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通过测定右旋葡聚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溶液诱导建立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模型尿液中乳果糖、甘露醇、三氯蔗糖的浓度来评估肠道通透性的变化,寻找一种非侵入性检查手段评估UC患者肠黏膜损伤以及通透性的变化。方法 18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两组:UC模型组(UC组,n=12)和正常对照组(NC组,n=6),UC组大鼠自由饮用DSS溶液(浓度为40 g/L)7 d,建立急性UC模型组,NC组正常饮水,两组均正常进食,每天记录大鼠体质量、粪便性状、粪便隐性或显性出血情况。第8天造模成功后予灌注含乳果糖120 mg、甘露醇80 mg、三氯蔗糖60 mg的糖溶液,在代谢笼中收集24 h尿量,高压液相色谱法检测大鼠尿液中糖分子探针排泄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UC大鼠尿中乳果糖排出率显著增高(1.63±0.33 vs 0.055±0.0035,P<0.05),甘露醇排除率下降(0.016±0.0022 vs 0.017±0.0054,P<0.05),乳果糖/甘露醇比值在模型组显著增加(107.50±29.25 vs 3.84±2.29,P<0.05);三氯蔗糖总排出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69±0.13 vs 0.12±0.095,P<0.05),三氯蔗糖/甘露醇比值在模型组显著增加(45.14±9.57 vs 8.40±6.41,P<0.05)。结论 DSS诱导的UC大鼠肠道黏膜屏障受损,肠道通透性增加。检测糖分子探针是一种较好的评估肠黏膜受损及反映肠道通透性改变的非侵入性方法。 周淑萍 袁柏思 路又可 刘炯 王少东 汪芳裕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 肠黏膜屏障 通透性 实验性结肠炎大鼠结肠上皮细胞凋亡与肠道通透性的研究 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右旋葡聚硫酸钠(DSS)溶液诱导建立的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模型肠上皮细胞凋亡改变与肠黏膜屏障的关系。方法将18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2组:UC组12只和NC组6只,UC组大鼠自由饮用DSS溶液(浓度为40 g/L)7 d,建立急性UC模型,NC组正常饮水,第8天处死大鼠,留取结肠标本,HE染色观察结肠黏膜病变,TUNEL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UC大鼠结肠上皮细胞凋亡数。结果 TUNEL细胞凋亡检测结果显示,UC组大鼠结肠上皮细胞凋亡数量明显高于NC组,细胞凋亡数目和肠黏膜损伤的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DSS诱导的UC大鼠肠上皮细胞凋亡增加,相邻细胞间的间隙增大,导致肠黏膜屏障受损,从而使肠道通透性增高。 袁柏思 周淑萍 路又可 汪芳裕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 肠黏膜屏障 通透性 凋亡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在高风险/高难度病例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14年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消化道早期肿瘤及癌前病变的微创治疗。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相比,ESD可完整切除病灶,切除较大病灶、平坦型病灶以及溃疡型病灶,从而利于完整的病理学诊断及减少复发,且相对外科手术来说,其安全性高、死亡率低、损伤小、恢复快,具有与外科手术类似的治疗效果,为消化道早期肿瘤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本文就ESD在切除特殊病灶(巨大肿瘤、十二指肠肿瘤、胃黏膜下肿瘤和咽喉癌)及在特殊患者(早期残胃癌、高龄、肝硬化和慢性肾功能衰竭血透患者)中的应用作一概述。 周淑萍 徐斌 黄玉凯 金铭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咽喉癌 十二指肠肿瘤 合并扁平疣的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一例并文献学习 目的通过一例合并扁平疣的小肠淋巴管扩张症(IL)患者及相关文献学习,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1例IL合并扁平疣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除行一般的血清学、影像学、小肠镜检查并取小肠黏膜及手背... 周淑萍 路又可 汪芳裕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