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炜立

作品数:78 被引量:705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65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3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54篇糖尿
  • 54篇糖尿病
  • 38篇2型糖尿
  • 38篇2型糖尿病
  • 24篇动脉
  • 22篇糖尿病患者
  • 22篇病患
  • 17篇动脉粥样硬化
  • 17篇2型糖尿病患...
  • 15篇亚临床
  • 15篇亚临床动脉粥...
  • 13篇代谢
  • 13篇蛋白
  • 12篇血管
  • 11篇胰岛
  • 11篇胰岛素
  • 11篇综合征
  • 10篇代谢综合
  • 10篇代谢综合征
  • 9篇中膜

机构

  • 66篇中南大学湘雅...
  • 14篇中南大学
  • 7篇吉首大学
  • 4篇湖南医科大学
  • 3篇广州医学院第...
  • 2篇湖南中医药大...
  • 2篇南华大学
  • 2篇香港大学
  • 2篇湖南医科大学...
  • 1篇湖南省人民医...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东莞市人民医...
  • 1篇湖南省长沙市...
  • 1篇沈阳市第一人...
  • 1篇东莞市石龙人...
  • 1篇湖北省第三人...

作者

  • 78篇唐炜立
  • 61篇周智广
  • 22篇陈小燕
  • 18篇彭健
  • 17篇刘志文
  • 16篇黄干
  • 15篇冯琼
  • 13篇颜湘
  • 11篇刘玉华
  • 10篇周启昌
  • 9篇李霞
  • 9篇何霞
  • 9篇沙永红
  • 9篇钟慧
  • 9篇肖扬
  • 9篇刘石平
  • 9篇李兴
  • 8篇邓小戈
  • 8篇廖二元
  • 8篇姚岚

传媒

  • 7篇中国糖尿病杂...
  • 6篇中国动脉硬化...
  • 5篇中国医师杂志
  • 5篇中华内分泌代...
  • 4篇中南大学学报...
  • 4篇中华医学会第...
  • 4篇2006年中...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湖南医科大学...
  • 2篇中华内科杂志
  • 2篇医学研究通讯
  • 2篇中华全科医师...
  • 2篇中国循证医学...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华中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1
  • 11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 15篇2006
  • 6篇2005
  • 7篇2004
  • 8篇2003
  • 5篇2002
  • 3篇2001
  • 1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4
7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吲达帕胺治疗中枢性尿崩症的临床观察被引量:6
1994年
应用吲达帕胺(indapamide)2.5~7.5mg/d或双氢氯噻嗪50~75mg/d治疗10例中枢性尿崩症,治疗后第3天患者日尿量减少近一半,尿渗透压增高1倍多,治疗后第6天上述指标无进一步改善,两种药物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吲达帕胺治疗期间,血压和血清电解质未见明显变化。双氢氯噻嗪治疗后血钾下降。提示吲达帕胺是治疗中枢性尿崩症的一种新的有效药物。
周智广罗宏斌唐炜立胡敏王湘兵廖二元超楚生伍汉文
关键词:尿崩症吲达帕胺药物疗法
肥胖及2型糖尿病患者脂肪细胞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2011年
目的探讨血浆脂肪细胞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水平与肥胖类型,糖、脂代谢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正常糖调节正常体重者(NW—NGR)44例,正常糖调节超重/肥胖者(OB—NGR)36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及其亚组2型糖尿病正常体重组(NW—T2DM)89例和2型糖尿病伴超重/肥胖组(OB—T2DM)44例空腹状态下血浆A—FABP,同时测定血脂谱、空腹胰岛素及测量体重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和脂肪含量(Fat%);采用HOMA—IR评价胰岛素敏感性。结果校正年龄、性别后,OB—NGR组,NW-T2DM组及OB—T2DM组血浆A—FABP高于NW—NGR组[11.32(6.54—15.43)ug/L、14.60(10.35—20.10)ug/L、18.25(12.85~26.65)ugL VS9.32(3.72-14.00)ug/L,P均〈0.05]。OB—NGR组与NW-T2DM组间血浆A—FA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32(6.54—15.43)VS14.60(10.35—20.10)ug/L,P〉0.05],但OB-NGR组与NW—T2DM组均低于OB—T2DM组[11.32(6.54—15.43)ug/L、14.60(10.35—20.10)ug/LVS18.25(12.85~26.65)ug/L,P〈0.01]。校正年龄、性别及BMI后,血浆A—FABP与WC、WHR、FPG、TG、FINS、HOMA—IR均呈正相关(r=0.416、0.341、0.344、0.196、0.306、0.312,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示,HOMA—IR、性别、WC和年龄是血浆A—FABP主要的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血浆A—FABP与腹型肥胖和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可作为反映肥胖,特别是腹型肥胖的代谢标志物。
杨腾舜肖扬姚岚李兴钟慧唐炜立刘石平周鹏程徐爱民周智广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笼蛋白与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关系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笼蛋白(LCN2)浓度与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关系。方法共纳入166例年龄在35~70岁之间、病程在1年以内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同时选取同期的65例健康正常人作为对照。采用高分辨超声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LCN2浓度。结果校正年龄、性别之后,2型糖尿病组的血浆LCN2浓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将2型糖尿病组按照血浆LCN2浓度三分位分组,高浓度LCN2组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高于低浓度LCN2组(P=0.026)。在校正多个因素后,血浆LCN2浓度与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呈正相关(r=0.197,P=0.007)。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浆LCN2浓度是其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增厚的相关因素之一。结论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LCN2浓度高于正常人,其血浆LCN2浓度与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呈正相关关系。血浆LCN2浓度上升可能是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增厚的危险因素之一。
李兴肖扬钟慧钟慧姚岚姚岚陈小燕冯琼唐炜立
关键词:2型糖尿病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新诊2型糖尿病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影响因素被引量:24
2006年
目的探讨多因素干预条件下新诊2型糖尿病患者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AS)进展的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观察156例年龄35~70岁、病程在1年以内、无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采取以抗血小板为基础的强化血糖、血脂、血压、体重等综合达标干预措施的2年中各代谢指标和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动态变化,比较强化干预2年后发生与未发生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间代谢控制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危险因素。结果156例患者经2年的综合强化干预,颈总动脉和股动脉血管内中膜厚度与基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显著高于1年时的对应值(P<0.01);干预2年时,45例(28.8%)患者检出有血管内中膜厚度异常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高于干预1年时的18例(11.5%,P<0.01);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稳态模型的胰岛素抵抗指数与干预1年时的对应值比较有升高趋势(P<0.01);糖化血红蛋白的达标率亦显著低于干预1年时(P<0.01)。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组糖化血红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达标率低于无动脉粥样硬化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达标可使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相对危险度减少83%,糖化血红蛋白达标使相对危险度减少59%,但随访2年时,年龄每增加10岁使相对危险度增加82%。结论多因素强化干预并不能完全阻止新诊2型糖尿病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随着时间的推移,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呈进展趋势,血糖、血脂亦呈上升趋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糖化血红蛋白是否达标以及年龄是影响新诊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
刘志文周智广唐炜立周启昌刘玉华周卫东宁洁陈小燕谭宜王志远彭健
关键词: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干预性研究血管内膜动脉硬化
格列美脲、二甲双胍治疗代谢综合征临床观察
2006年
目的比较格列美脲与二甲双胍对代谢综合征(MS)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25例MS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接受格列美脲、二甲双胍或二药合用治疗,比较三组治疗前后糖代谢、脂代谢、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AI)的变化。结果①三组治疗后体质指数(BM I)下降(P<0.05);②治疗后三组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 c)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③格列美脲组治疗后甘油三脂(TG)下降(P<0.05),二甲双胍组治疗后TG下降、高密度脂蛋白(HDL-C)升高(P<0.05);④治疗后三组的FINS水平均降低,但格列美脲组下降更显著(P<0.05);⑤三组治疗后HOMA-IR均降低,IAI均升高,格列美脲组IAI升高更显著(P<0.05)。结论格列美脲与二甲双胍均可有效改善MS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格列美脲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及降低高胰岛素血症方面优于二甲双胍。
宁洁唐炜立周智广冯琼刘玉华周卫东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格列美脲二甲双胍
C反应蛋白对新诊2型糖尿病患者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进展的预测作用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多因素强化干预条件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新诊2型糖尿病患者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CCA-IMT)进展的预测作用。方法超声测量318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112例健康对照者的CCA-IMT,同时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并对170例病程1年以内、不伴动脉粥样硬化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干预治疗,探讨影响CCA-IMT进展的危险因素。结果高敏C反应蛋白≥1.16mg/L的2型糖尿病患者CCA-IMT分别高于其他3组高敏c反应蛋白较低者(P〈0.05);2型糖尿病患者CCA-IMT与高敏C反应蛋白呈直线相关(r=0.145,P=0.008);高血压病史、饮酒史、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是影响高敏c反应蛋白的独立危险因素;强化干预2年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0.50mg/L(0.01~6.63mg/L)]较基线值[0.60mg/L(0.04~7.84mg/L)]显著下降(P〈0.01),而CCA-IMT[(0.70±0.21)mm]与基线值[(0.71±0.09)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CA-IMT非进展组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降幅[0.07mg/L(-6.47~7.36mg/L)]显著高于进展组患者[0.01mg/L(-7.75~2.93mg/L),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干预2年后高敏C反应蛋白降幅与CCA-IMT进展独立关联。结论对新诊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多因素干预,其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下降幅度可预测CCA-IMT的进展。
刘玉华周智广宁洁黄干唐炜立谭少珍刘志文何霞熊斌
关键词:非胰岛素依赖型C反应蛋白质动脉硬化血管内膜
尼尔雌醇加孕激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被引量:28
2002年
目的 观察小剂量雌孕激素复方制剂 (每片含尼尔雌醇 0 .5mg ,左炔诺酮 0 .15mg ,每周口服 1片 )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一年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对照 (自身对照及组间对照 )分组 ,双盲比较观察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 119例用药与 72例用安慰剂 1年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结果 小剂量雌、孕激素制剂可阻止骨质疏松的发展 (P <0 .0 5 ) ,同时用药者的肝、肾功能 ,乳腺红外线扫描 ,子宫内膜厚度和子宫大小B超 ,阴道脱落细胞学形态等均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 ,亦无阴道流血发生。结论 小剂量雌孕激素替代疗法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少、服用方便等优点 。
廖二元邓小戈周智广王平芳伍汉文超楚生唐炜立伍贤平黄干彭健
关键词:雌激素替代疗法尼尔雌醇左炔诺孕酮骨质疏松
生活事件在2型糖尿病发病中作用的追踪研究被引量:12
2002年
目的 :探讨紧张性生活事件在糖尿病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以 139例糖耐量低减者与 12 1例糖耐量正常者为研究对象 ,平均年龄为 5 7.34± 9.18岁 ,体重指数为 2 3.92± 2 .83,进行为期四年 (3次 )的追踪调查研究。每次均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测餐前、餐后血糖 ,进行生活事件测评。结果 :糖尿病发病者在追踪期间所经历的生活事件明显多于未发病者 ,且在某些类别事件上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如第二次追踪中的环境问题 ,第三次追踪中的家庭与婚姻问题 ,前两年半时间经历的工作与经济问题及生活事件总频数等 ;生活事件条目分析发现 ,在子女管教困难、家庭主要成员遭意外事故、本人生活习惯改变、本人工作中受批评等 9个项目均值发病者明显高于未发病者。结论
蔡太生龚耀先高北陵戴晓阳姚树桥陈明罗文斌唐炜立
关键词:2型糖尿病发病
不同干预方式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干预方式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及能否诱导其长期血糖控制。方法按照不同干预方式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观察及评价多中心(9个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方案,收集 2005年10月湘雅二医院内分泌门诊32...
李桢颜湘甘胜莲陈建军李菊香邓小戈唐炜立张红杨玲凤周智广
文献传递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的糖脂代谢调节功能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3年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1,FGF21)是新近发现的与糖脂代谢有关的特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它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糖脂代谢的调节。临床研究发现,肥胖和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代谢性疾病患者中血清FGF21水平显著增高,这表明血清FGF21可以作为早期发现肥胖相关代谢性疾病的生物标志物。同时,大量研究显示,FGF21可以通过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对糖尿病动物模型起到降糖、降脂和减轻体重的作用,提示FGF21可能是治疗肥胖和糖尿病的潜在药物。本文通过对FGF21的来源、功能以及在糖脂代谢方面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FGF21在临床研究及应用提供新的视角。
陈雯唐炜立周智广
关键词: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糖脂代谢肥胖糖尿病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