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月
- 作品数:29 被引量:52H指数:4
- 供职机构: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哲学宗教更多>>
- 置于艺术学、美学与哲学之间的音乐美学被引量:3
- 2021年
- 本文是对音乐美学学科定位问题的反思。从现代学科发展史来看,音乐美学源于从哲学衍生而出的美学,又同先于艺术学的音乐学相属并成为其研究的最高目标。在一百多年的进程中,音乐美学与哲学、美学、音乐学、艺术学都有不同程度的相关并呈现出变化的动态关系。当下我国音乐美学学科的建设发展中所呈现出来的问题,使其处于三重学科中心的同时又失去平衡、偏离本位,原因既与音乐学学科分支自身的独立发展有关,又有跨学科倡议带来某种程度的混乱,但根本还在于对美学的误读与滥用。相应有效的对策是:追溯学科的历史轨迹,回归美学的感性学初衷,还原艺术的"艺术"、音乐的"音乐",并追问"艺术之为艺术""音乐之为音乐"的本质之源。
- 孙月
- 关键词:音乐美学艺术学感性学形而上学
- 音乐是流动的建筑——两种异质艺术的同构关系研究被引量:3
- 2019年
- “音乐是流动的建筑”与“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这两句话分别出自于19世纪德国哲学家谢林和音乐家霍普特曼,有着极为丰富的学理内涵。文章将以命题的溯源及相关澄清为研究起点,20世纪“异质同构说”为理论切入点,从美学特性与哲学本质的不同层面进一步阐述这两种艺术之间的交互影响与彼此建构,以典型艺术作品为例论证音乐与建筑之间的艺术转译问题,并结合21世纪当代的美学与艺术学的学科关系与归属及其未来发展思考有关艺术转译对跨界创新理论的启示意义。
- 孙月
- 关键词:音乐建筑异质同构艺术学
- 从“音乐学分析”到“音乐学写作”——《悲情肖邦》研讨会相关讨论后续被引量:8
- 2011年
- 本文是笔者在参加"于润洋《悲情肖邦》并肖邦相关问题专题研讨会"后的反思与总结。主要通过对于润洋创立的将历史与逻辑融合的"音乐学分析"研究方法进行透视分析,合理利用海德格尔阐释凡.高《农鞋》的独特视角和思路,并结合韩锺恩倡导的回归学科本位的"音乐学写作",提出用"诗性-哲性创造性文字描述"的方式来阐释音乐作品的意义。
- 孙月
- 关键词:音乐学分析音乐学写作
- 叔本华的音乐美学与尼采的另辟蹊径
- 2022年
-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是19世纪欧洲思想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的整体思想对哲学领域和音乐领域都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叔本华音乐美学思想建立在他独特的悲观主义哲学基础之上,他对音乐本质的独特论断为“音乐在艺术中的地位是独一无二的,它是意志的自身写照”。作为叔氏哲学最杰出的后继者,尼采的音乐美学与叔本华之间既有紧密的思想渊源,又在不同时期产生观念分歧。尼采一方面深受叔本华“生命意志”的影响,另一方面提出“权力意志”突破了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尼采强调音乐是人生快乐本质的彰显。
- 孙月刘雨矽
- 关键词:叔本华尼采音乐美学生命意志权力意志
- 调性的结构力场、意义表征与听觉感性先验问题——以贝多芬《合唱幻想曲》为例
- 2022年
- 在古典音乐语境中,作曲家常常选择或偏爱使用相同的调性来表达相似类型的情感。例如,在维也纳古典乐派作曲家为数不多的小调作品中,c小调似乎具有典型的表情风格,并形成有特殊音乐意义的历史传统。绝对音高意义上的C音乃至C调,是人类在音乐实践历史与听觉感性审美的共同作用下建构起来的音高与音调的中心。本文提出"C音本位"概念,认为贝多芬《合唱幻想曲》就是这种调性表情的典型作品,从而阐明绝对音高意义上的调性系统与音乐作品的结构力场、感性行态与意义表征之间的关系。《合唱幻想曲》形式上以主音为中心的拉力、张力、合力的调性场域与反体裁的体裁多样化融合,内容上表征着从数量、音量、体量的感性行态增长所寓示的从个人到合众的进步理想与崇尚自由的现代性诉求,审美形而上学层面超越相对有限的现实世界达到绝对音乐的至高境界。因此,贝多芬为c小调至C大调的表情路径所竖立的是一种"音乐的崇高"的美学范式。
- 孙月
- 关键词:贝多芬
- 贝多芬的空白美学被引量:4
- 2020年
- 自由在贝多芬音乐中的关键能指是“空白符号”,这个符号呈现出多种形式。本文从音乐和哲学两方面追溯了这些空白,以此探索它们的作用和意义。特别是将贝多芬的《合唱幻想曲》视作这种空白的注解,集中阐述作曲家自己将这一符号作为表征自由与进步的创作手法。
- 孙月
- 关键词:贝多芬黑格尔
- 音乐意义存在方式并及真理自行置入艺术作品的形而上学研宄
- 本文主要针对以下问题进行研究:音乐有没有意义?音乐意义是如何存在的?有没有一种本真存在的音乐意义?其目的,就是对人的音乐感性直觉经验和音乐意义的先验感性显现进行合式的理论定位,并在此前提下去确认:以什么样的方式去直接面对...
- 孙月
- 关键词:音乐意义
- 文献传递
- “听”见不在场的声音——“内在谛听”概念释义及音乐作品实例解析被引量:6
- 2017年
- 音乐作品中作为精神内涵的形而上意义,既不是音响实体,也不是音乐的形式结构。如果仅仅从形式结构本身去追究音乐的意义,几乎难以企及。问题是,如何才能"听"见那些由声音引发的形而上意义?本文试图以不同观念与概念的"听"作为理论基础,并创用专门针对音乐形而上意义的新概念"内在谛听"为研究重点,辅以三部不同体裁的西方音乐作品为例,来阐明如何透过在场的声音"听"见到不在场声音。
- 孙月
- 关键词:音乐作品《哥德堡变奏曲》
-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庆祝建系30周年系列活动综述
- 2013年
- 五声七音三十韵,六律九歌而立馨。天人古今,成家立言。2012年11月末,正值上海音乐学院全院上下共同庆贺建校85周年之际,音乐学系,也迎来了它的第30个生日。宋妍、陆在易、桑秀藩、许舒亚、杨立青、徐孟东、林华、赵晓生、王次熘、于润洋、周青青、田青、乔建中、曹本冶、赵塔里木、赵晓楠、周耘、方建军、叶明春、赵宋光、邓希路、彭永启、甘绍成、叶松荣、潘善祺等20余位院内外领导、嘉宾题写贺词。
- 孙月
- “悲情肖邦”何以悲情?——对肖邦音乐之悲情内涵的听辨、分析与读解被引量:12
- 2010年
- 作者由研读《悲情肖邦》而引发通过听赏和分析作品探讨"悲情"内涵何以在肖邦音乐中体现,并试图在方法论层面思索音乐内涵在音乐学写作中的阐释。
- 孙月
- 关键词:听辨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