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云超 作品数:16 被引量:41 H指数:5 供职机构: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 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专项资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肝细胞生长因子在TRAIL促进原代肝星状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观察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促进原代星状细胞(HSCs)凋亡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复苏、传代SD大鼠原代HSCs,细胞增殖明显时用于实验。分为4组:①HSCs空白对照组;②HGF组;③TRAIL组;④HGF组+TRAIL组。各实验组细胞培养24h、48h。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MTr比色法检测外源性HGF及TRAIL分别对肝星状细胞增殖抑制率的影响。流式细胞仪Annexin-V-FITC/PI双染法检测HSCs凋亡以及使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HSCs表面DtL5蛋白的表达。结果MTT法结果显示HGF及TRAIL分别在50~200ng/ml、0.5~1.5μg/ml浓度下对HSCs增殖抑制率无影响,TRAIL在2μg/ml浓度下对HSCs有抑制作用;24、48h增殖抑制率分别为(8_03±1.2)%、(24.6±0.8)%(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HSCs的凋亡结果示:HGF+TRAIL组24、48h凋亡率及DIL5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TRAIL组及HGF组(均P〈0.01)。结论HGF能促进TRAIL诱导HSCs的凋亡并抑制其增殖,可能与HGF上调活化HSCs表面DR5蛋白表达有关。 张君红 姜海行 覃山羽 孟云超 宁琳 杨文 沈妍华关键词:肝星状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肝细胞生长因子 凋亡 骨髓干细胞移植抗纤维化机制研究 姜海行 覃山羽 苏思标 陈国忠 张君红 梁梓宇 沈妍华 孟云超 肝脏疾病是中国常见病、多发病,其中肝硬化是重要的致死原因。国内外研究证实骨髓源性肝干细胞移植可作为治疗肝硬化的方法,但逆转肝纤维化的机制未明,因此,深入探讨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为临床骨髓源性肝干细胞移植作为治疗肝纤维化提...关键词:关键词:肝脏疾病 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 肝纤维化治疗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调控肝星状细胞死亡受体5的表达 被引量:6 2012年 背景: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可以通过上调死亡受体5蛋白的表达诱导大鼠肝星状细胞凋亡。目的:观察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肝星状细胞死亡受体5和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肝星状细胞凋亡及其机制。方法:贴壁筛选法培养、纯化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至第3代使用;大鼠原代肝星状细胞和肝纤维原细胞系冻融后传代使用。应用6孔培养板,建立上下双层细胞共培养体系,常规培养。将细胞分为4组:①空白对照组:肝星状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单独培养。②阴性对照组:肝纤维原细胞与肝星状细胞共培养(模拟星状细胞体内生长环境)。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肝星状细胞共培养组。④实验组:1.5mg/LTRAIL多克隆抗体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用6h后,不换液,再与肝星状细胞共培养。结果与结论:在共培养组中肝星状细胞的增殖降低,凋亡增加,且肝星状细胞死亡受体5、Caspase-3蛋白的表达均显著升高,并呈时间依赖性,且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实验组Caspase-3和死亡受体5蛋白的表达在共培养的各个时间段均低于共培养组,与共培养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肝星状细胞共培养能抑制肝星状细胞的增殖,促进肝星状细胞的凋亡,其机制可能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旁分泌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通过上调Caspase-3和死亡受体5蛋白的表达实现的。 杨文 覃山羽 姜海行 张君红 宁琳 孟云超关键词:死亡受体5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肝星状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骨髓充质干细胞调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表达及其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2012年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主要通过旁分泌及激活肝细胞生长因子促进肝星状细胞凋亡。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合成的调控及肝细胞生长因子活性的影响,探讨其诱导肝星状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实验分为5组:①共培养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肝星状细胞建立上下双层细胞共培养体系。②肝星状细胞单独培养组。③纤维原细胞对照组。④UK122干预组: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肝星状细胞共培养6h前加入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特异性抑制剂UK122。⑤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空白对照组。结果与结论:共培养组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mRNA表达较肝星状细胞单独培养明显增加(P<0.01)。与肝星状细胞单独培养相比,共培养组的肝星状细胞在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24h后表现明显增殖抑制(P<0.01),且呈现时间依赖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肝星状细胞共培养后,活性肝细胞生长因子的蛋白表达及肝星状细胞凋亡增加(P<0.01)。UK122干预后活性肝细胞生长因子表达及肝星状细胞凋亡减少(P<0.01)。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促进分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增加活性肝细胞生长因子表达,促进肝星状细胞凋亡。 宁琳 姜海行 覃山羽 张君红 杨文 孟云超关键词:肝星状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凋亡 肝细胞生长因子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肝细胞生长因子激活对肝星状细胞凋亡及Rho表达的调控 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激活物激活肝细胞生长因子后对肝星状细胞(HSC)凋亡的影响及对Rho表达的调控。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SC中Of--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量;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Y-27632的最佳干预浓度;流式细胞仪检测HSC凋亡情况;免疫荧光法检测肝细胞生长因子-α链的表达水平;PCR法检测HSC中RhoAmRNA的表达;Western b1ot检测HSC中RhoA蛋白的表达,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f检验。结果(1)Y-27632以10μmol/L作用于HSC引起细胞受抑制最明显(0.96±0.51),与其他各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尸值均〈0.05);(2)肝细胞生长因子-α链表达量均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24、48、72h空白对照组(545.25±41.43、585.57±56.87、618.65±55.82)与50ng/L外源性HGF干预的实验对照组α(557.34土52.84、589.46±67.21、625.59±54.6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在各时间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3)HSC凋亡率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加,各组各时间段比较,以实验组最高(38.68±3.44、46.93±4.30、59.03±4.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垆值均〈0.05);(4)实验组RhoA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随时间延长而减少,以实验组表达量最低(0.88±0.01、0.64士0.01、0.51土0.01;0.83±0.04、65±0.06、0.51±0.07)与其他各组在相同时间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护值均〈0.01)。结论通过下调Rho通路,激活肝细胞生长因子能促进HSC凋亡。 沈妍华 姜海行 覃山羽 韦柳萍 孟云超 罗薇关键词:肝细胞生长因子 肝星状细胞 RHOA 全骨髓细胞贴壁法分离与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多向分化能力 被引量:7 2012年 背景:分离培养纯度较高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的前提。目的:观察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征。方法:选取体质量为80-100g雄性SD大鼠,采用全骨髓细胞贴壁培养法获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取材过程中需严格掌握大鼠处死至将细胞悬液放入培养箱内的时间,一般控制在40min以内。使用基础培养基冲洗骨髓腔时力度适中且在骨髓腔内旋转数次,可使骨髓细胞充分脱落,保证骨髓细胞的获得量。结果与结论: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贴壁生长的成纤维样细胞,传代后的细胞形态均一,呈漩涡状排列;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曲线呈S形,经历3个生长时期:潜伏期、对数生长期和停滞期;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结果示:CD29+99.45%、CD34+1.45%、CD44+99.52%、CD45+1.41%;成骨、成脂诱导分化后,矿化结节被茜素红染成橘红色,脂滴被油红O染成红色。说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向成骨、成脂分化,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符合国际细胞治疗学会间充质及组织干细胞委员会提出的鉴定动物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最低标准。 张君红 姜海行 覃山羽 孟云超 宁琳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脂分化 表面抗原 细胞形态 肝细胞生长因子影响肝星状细胞增殖及凋亡的机制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与肝星状细胞(HSCs)共培养体系中肝细胞生长因子激活因子(HGFA)激活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后对HSCs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方法实验分5组:①阴性对照组:纤维原细胞与HS... 孟云超关键词:肝星状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肝细胞生长因子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文献传递 肿瘤坏死因子α刺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及分泌肝细胞生长因子 被引量:5 2011年 背景:有研究表明,肿瘤坏死因子α可以刺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发挥免疫抑制功能,并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肝细胞生长因子。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刺激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否可以促进肝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分泌。方法:全骨髓贴壁法分离、纯化 SD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代至第三四代使用。以 100 μg/L 肿瘤坏死因子α预刺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5 h 后弃去培养基,换上新鲜培养基作为实验组,以正常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空白组。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记物 CD29、CD34、CD44、CD45 的表达;RT-PCR 、Western blot 检测细胞肝细胞生长因子 mRNA 及蛋白表达;ELISA 测定细胞上清液中肝细胞生长因子水平。结果与结论:获得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均一,呈典型的旋涡样生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 CD29+99.45%,CD34-97.91%、CD44+99.52%、CD45-98.42%;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肝细胞生长因子 mRNA 及蛋白与上清液中肝细胞生长因子表达量呈时间依赖性增加,实验组肝细胞生长因子 mRNA 及蛋白与上清液中肝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量明显高于空白组(P < 0.01)。说明肿瘤坏死因子α刺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有效促进肝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分泌。 陆正峰 姜海行 覃山羽 肖健 张君红 孟云超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 肝细胞生长因子 干细胞 应用SYBR荧光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BMSCs诱导大鼠肝星状细胞中DR5 mRNA表达 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应用SYBR荧光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s)的死亡受体5(DR5)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BMSCs诱导HSCs凋亡及其机制。方法采用贴壁筛选法培养、纯化SD大鼠BMSCs,传至第4代使用;大鼠原代HSCs细胞及肝纤维原细胞系冻融后传代使用。应用6孔塑料培养板,建立上下双层细胞共培养体系,常规培养。实验分为3组:(1)实验组:BMSCs与HSCs共培养;(2)空白对照组:HSCs单独培养;(3)阴性对照组:大鼠肝纤维原细胞与HSCs共培养。以上培养体系动态观察24、48、72h,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HSCs细胞凋亡率,采用SYBR Green I荧光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以β-actin基因作为内参,计算各组DR5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在共培养组中,BMSCs促进了HSCs凋亡,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空白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BMSCs能明显上调HSCs中DR5mRNA的表达,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空白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DR5mRNA的表达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SYBR荧光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BMSCs诱导大鼠肝星状细胞中DR5mRNA表达,为进一步研究BMSCs通过死亡受体途径调控HSCs凋亡以及为BMSCs用于治疗肝纤维化的机制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杨文 覃山羽 姜海行 张君红 宁琳 孟云超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进肝星状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与肝星状细胞(HSC)共培养体系中BMSC旁分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HSC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用半透膜建立上下双层细胞共培养体系,各组培养24、48、72h,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α-肌动蛋白(仅-SMA)表达情况;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Y-27632及PHA665752的最佳干预浓度l流式细胞仪检测HSC凋亡率lWesternNot、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肝星状细胞RhoA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GF及肝细胞生长因子激活因子(HGFA)浓度。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随着时间的延长,HSC凋亡率逐渐增高,实验b组凋亡率最低,实验c组凋亡率最高,均以72h最为显著,各组在各时段凋亡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C组RhoA蛋白及mRNA表达量较其他各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RhoA蛋白及mRNA表达量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实验各组HGF浓度随时间延长逐渐降低,实验b、c组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各组HGFA浓度随时间延长逐渐增高,实验b组升高最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BMSC通过激活HGF并下调Rho通路促进肝星状细胞凋亡。 韦柳萍 覃山羽 姜海行 沈妍华 孟云超关键词:肝细胞生长因子 肝星状细胞 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