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关阳

作品数:63 被引量:287H指数:11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7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7篇医药卫生
  • 2篇建筑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2篇关节
  • 29篇韧带
  • 24篇交叉韧带
  • 23篇前交叉韧带
  • 16篇膝关节
  • 15篇髌骨
  • 15篇髌骨脱位
  • 15篇脱位
  • 15篇骨脱位
  • 12篇韧带损伤
  • 12篇胫骨
  • 11篇韧带重建
  • 11篇复发
  • 10篇关节镜
  • 10篇复发性髌骨脱...
  • 9篇前交叉韧带重...
  • 9篇交叉韧带重建
  • 8篇手术
  • 7篇术后
  • 6篇关节不稳定

机构

  • 62篇北京积水潭医...
  • 2篇清华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创伤骨科...

作者

  • 63篇宋关阳
  • 43篇张辉
  • 42篇冯华
  • 17篇李岳
  • 13篇刘心
  • 10篇张晋
  • 9篇洪雷
  • 9篇李旭
  • 8篇王雪松
  • 6篇吴关
  • 6篇姜春岩
  • 5篇陈星佐
  • 3篇田伟
  • 3篇朱以明
  • 3篇李奉龙
  • 3篇鲁谊
  • 2篇季鑫
  • 2篇沈杰威
  • 1篇李悦
  • 1篇张爽

传媒

  • 25篇中国运动医学...
  • 14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华关节外科...
  • 1篇中华肩肘外科...
  • 1篇骨科临床与研...

年份

  • 3篇2023
  • 9篇2022
  • 5篇2021
  • 4篇2020
  • 9篇2019
  • 9篇2018
  • 13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膝关节前外侧结构加强及重建专家共识(2021年版)被引量:19
2021年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有一定的失败风险,对于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其失败率更高。随着对膝关节前外侧结构在维持膝关节旋转稳定中作用的发现与认知,在前交叉韧带重建的同时可以进行膝关节前外侧结构的加强或重建以降低伴有高危因素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治疗失败率。因此,专家组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对膝关节前外侧结构的定义、术前评估、手术适应证、手术技术和策略、术后康复及并发症预防与处理原则等方面进行了文献总结和讨论,制定了膝关节前外侧结构加强及重建专家共识规范。本共识将提供一套临床诊疗方法与路径参考,以便医生在为具有较高失效风险患者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和翻修手术时选择前外侧结构加强或者重建。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运动医学专业委员会赵金忠徐才祺陈杰波宋关阳
关键词: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
胫骨平台后倾角对前十字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前向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评估胫骨平台后倾角与前十字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前向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年龄45岁以下单侧前十字韧带完全断裂行前十字韧带重建的4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男28例,女12例;年龄14-44岁,中位年龄22岁。随访时间24-37个月,平均27.5个月。依据术前MRI测量的胫骨内侧和外侧平台后倾角分别将患者分为三组:后倾角〈3°组,后倾角3°-5°组,后倾角≥5。组。以末次随访时KT-1000侧侧差值评估膝关节的前向稳定性,〉5mm为移植物失效,计算失效率,比较三组移植物失效率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检验确定胫骨平台后倾角与KT-1000侧侧差值的相关性,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和逻辑斯蒂回归计算内侧和外侧平台后倾角致移植物失效的阈值及其敏感度、特异度。结果术前MRI测量内侧后倾角4.6°±2.8°,外侧后倾角4.2°±3.4°。内、外侧后倾角≥5。组的移植物失效率均高于后倾角〈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内侧、外侧平台后倾角均与KT-1000侧侧差值呈线性相关(r=0.43,P=-0.01;r=0.36,P=-0.02)。内侧或外侧平台后倾角每增加1°,移植物失效的风险分别增加1.76倍和1.68倍。当内侧平台后倾角〉5.6°或外侧平台后倾角〉3.8°时,移植物失效的风险显著增加。结论胫骨平台后倾角与前十字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前向稳定性呈正相关。增大的平台后倾角是术后移植物失效的高危因素,内侧和外侧阈值分别为5.6°和3.8°。
李岳洪雷冯华王倩倩张晋陈星佐宋关阳卓洪武
关键词:胫骨前交叉韧带关节不稳定性
一种与关节镜配合使用的手术器械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与关节镜配合使用的手术器械,设置了套管、带有锥尖头的套芯杆和塑料材质的外鞘筒;所述外鞘筒套装在套管两端之间,在外鞘筒右部设有改变外鞘筒长度的压缩折叠区,套管右端设有阻挡外鞘筒右端的凸台肩,所述套芯杆位于套...
宋关阳冯华张辉田伟
文献传递
大型及巨大肩袖撕裂修复的不可修复性与术后再撕裂的危险因素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究大型及巨大肩袖撕裂修复的不可修复性与术后再撕裂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87例大型及巨大肩袖撕裂修复的临床与影像学资料。测量脂肪浸润(Goutallier分级)、肌腱回缩(改良Patte分级)、冈上肌切线征、小圆肌增生与肩峰肱骨头间距(acromiohumeral distance,AHD)。通过单因素分析与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不可修复性与术后再撕裂的危险因素。通过粗一致性、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评估以不同危险因素预测大型及巨大肩袖撕裂不可修复性与术后再撕裂的准确性与收益性。结果:在187例纳入病例中,18例为部分修复;169例为完全修复,其中32例术后再撕裂。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改良Patte分级Ⅲ级(P=0.002)与AHD<4 mm(P=0.022)为不可修复性的危险因素,改良Patte分级Ⅲ级(P=0.029)与肌腱修复质量2级(P=0.001)为再撕裂的危险因素。以改良PatteⅢ级预测不可修复性与再撕裂,分别具有良好的粗一致性(89.8%与84.0%)、特异度(95.9%与99.3%)与阴性预测值(93.1%与84.0%)。结论:在大型及巨大肩袖撕裂修复中,改良PatteⅢ级和AHD<4 mm是不可修复性的危险因素,改良PatteⅢ级和肌腱修复质量2级是再撕裂的危险因素。改良PatteⅢ级在预测不可修复性及再撕裂风险时,具有较高的粗一致性、特异度和阴性预测值,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收益性。
郭斯翊朱以明鲁谊宋关阳张璞姜春岩
非接触性前十字韧带损伤初次重建术后失效的危险因素被引量:13
2020年
目的探讨非接触性前十字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初次重建术后失效的危险因素。方法2015年11月至2017年5月连续收治并随访2年以上的非接触性ACL损伤而行ACL初次重建的患者178例。随访2年内25例患者出现MRI证实的ACL移植物完全断裂或轴移试验阳性或KT-1000侧侧差值超过5 mm或MRI上静态胫骨前移超过5 mm判定为术后失效,纳入术后失效组;按照1∶2的比例匹配术后2年内未失效者50例,纳入术后未失效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患侧分布、半月板损伤侧分布、受伤至手术时间、术前麻醉下KT-1000侧侧差值、轴移试验、随访时间、术前下肢负重位全长X线片上胫骨平台后倾角及胫骨前移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ACL损伤初次重建术后失效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失效组的胫骨平台后倾角为17.21°±2.20°,大于术后未失效组的14.36°±2.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95,P<0.001);术后失效组的术前胫骨前移为(8.29±3.42)mm,大于术后未失效组的(4.09±3.0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04,P<0.001)。两组性别、年龄、BMI、患侧分布、半月板损伤侧分布、受伤至手术时间、麻醉下KT-1000侧侧差值、轴移试验分度、随访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胫骨平台后倾角≥17°是ACL术后失效的独立危险因素(OR=15.62,P=0.002),胫骨前移≥6 mm是ACL术后失效的独立危险因素(OR=9.91,P=0.006);而性别、年龄、BMI、半月板是否损伤、轴移试验分度、KT-1000侧侧差值与术后失效无相关性(P>0.05)。结论术前下肢负重位全长X线片上胫骨平台后倾角≥17°和胫骨前移≥6 mm可增加ACL损伤初次重建术后失效的风险。
倪乾坤张辉宋关阳张志军郑峒冯峥曹晏维冯华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重建
前十字韧带重建术中修复外侧半月板后根部损伤的早期疗效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探讨外侧半月板后根部(lateral meniscus posterior root,LMPR)修复联合前十字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治疗合并LMPR慢性撕脱损伤的ACL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LMPR慢性撕脱合并ACL撕裂患者33例,男30例,女3例;年龄(27.7±7.5)岁(范围17~45岁)。由同一术者施行胫骨隧道拉出式LMPR修复自体腘绳肌腱ACL解剖单束重建术,随访2年以上。根据二次关节镜下探查结果评估半月板愈合,根据Lysholm和Tegner评分评估膝关节主观功能,根据麻醉下KT-1000侧侧差值和轴移试验评估膝关节客观稳定性,根据矢状面MRI上胫骨前移距离评估股骨-胫骨静态位置关系。以术前胫骨前移距离进行分组,前移至少6 mm者(前移阳性组)18例,前移小于6 mm者(前移阴性组)15例,比较术前及术后2年两组患者胫骨前移距离及其降低程度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随访(27.5±4.0)个月(范围24~39个月)。LMPR完全愈合23例(70%)、部分愈合9例(27%)、不愈合1例(3%)。Lysholm评分由(60.4±13.6)分提高至术后1年的(82.7±11.1)分、术后2年的(91.4±9.1)分(F=155.996,P<0.001);Tegner评分由3(2,5)分[M(P25,P75)]提高至术后1年的4(3,5)分、术后2年的6(4,6)分(χ^2=47.791,P<0.001)。KT-1000侧侧差值由(9.1±3.3)mm降低至(2.0±1.7)mm(t=11.197,P<0.001);轴移试验由Ⅰ度10例、Ⅱ度20例、Ⅲ度3例改善至正常30例、Ⅰ度3例(U=5.161,P<0.001)。胫骨前移距离由(5.7±3.9)mm减少至(3.5±3.2)mm(t=3.530,P=0.001)。术后2年,前移阳性组的胫骨前移由(8.7±1.8)mm下降至(5.0±3.3)mm(t=4.765,P<0.001),前移阴性组的胫骨前移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00,P=0.695)。前移阳性组胫骨前移下降幅度为(3.7±3.3)mm,大于前移阴性组的(0.3±2.8)mm(t=3.115,P=0.004)。结论胫骨隧道拉出式LMPR修复联合ACL重建术治疗合并LMPR慢性撕脱损伤的ACL撕裂,术后2年半月板愈合率高;膝关节主观功能及客观稳定性提高,�
郑峒冯华张辉宋关阳李岳张志军倪乾坤曹晏维冯峥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重建关节镜检查
经典孔隙结构钛合金内置物在兔肱骨近端大结节处骨长入的初步组织学研究
目的 建立兔肱骨近端生物型内置物植入模型,进行随时间演变内置物骨长入情况的组织学研究。方法 15只骨骼成熟雄兔,建立肱骨近端经典孔隙结构即正六面体孔隙结构的钛合金内置物植入模型,后随机分为3组,分别于建模后3周、6周、1...
薛喆宋关阳李奉龙姜春岩
关键词:孔隙结构肱骨近端骨长入
基于不同长度胫骨轴线胫骨平台后倾角测量值的差异比较分析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究在应用同一种测量方法时,下肢全长侧位X线片及短节段膝关节侧位X线片上胫骨平台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 slope,PTS)测量值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并纳入100例于我科接受了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的患者,应用同一种测量方法分别在下肢全长侧位X线片及短节段膝关节侧位X线片上进行PTS的测量,PTS定义为胫骨轴线的垂线与胫骨平台前后向切线的夹角。然后对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此外还计算出两种测量值的绝对值差异及其频数分布。结果:本研究共计纳入100例ACL损伤患者。在下肢全长侧位X线片及短节段膝关节侧位X线片上PTS的测量值分别为15.2°±3.8°和13.2°±3.6°,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50%的患者其在下肢全长及短节段膝关节侧位X线片上PTS的测量差值≥2.0°。结论:PTS测量值的大小会受到测量过程中胫骨轴线长短的显著影响;当评价PTS在ACL损伤、重建后失效中所起的作用时,测量过程中选取的胫骨长度应与测量值大小受到同样程度的重视。
倪乾坤宋关阳张志军郑峒曹晏维张辉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
应用定量CT评估前交叉韧带损伤后局部骨质变化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应用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rized tomography,QCT)评估前交叉韧带(anterior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后膝关节骨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变化,分析受伤时间、年龄及性别与BMD之间的相关性。方法:2011年4月至2011年11月,共26名ACL损伤患者入组本研究。所有患者在ACL重建术前接受QCT检查,分别在股骨内髁、股骨外髁、胫骨平台、预期ACL股骨骨道、预期ACL胫骨骨道选取8个感兴趣区,测量所选区域BMD,并与健侧相应区域进行对比。结果:上述区域除预期ACL胫骨骨道口层面外,BMD均下降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区域间的BMD变化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BMD变化率与患者受伤时间、年龄及性别无相关性(P>0.05)。结论:ACL损伤后膝关节周围区域骨密度均下降,变化程度与受伤时间、年龄及性别无相关性。
陈星佐王雪松姜春岩张晋李佳录宋关阳李岳冯华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骨密度
治疗成年人重度习惯性髌骨脱位的新方法:以胫骨结节近端移位术为核心的“四合一”联合手术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究以胫骨结节近端移位术为核心的"四合一"联合术式治疗成年人重度习惯性髌骨脱位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43例(47例膝关节)习惯性髌骨脱位患者在我院接受治疗。其中11例患者(11例膝关节)被诊断为重度习惯性髌骨脱位并接受"四合一"联合手术,该联合手术包括胫骨结节近端移位术、外侧结构广泛松解术、胫骨结节内移术以及内侧髌骨股骨韧带重建术。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临床评估主要包括体格检查、影像学测量以及主观评分。结果:全部11例患者均获得2年以上随访,随访时间平均为34.9个月(25至46个月)。术前所有患者均在屈膝角度小于30°时发生髌骨脱位,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未再脱位。影像学测量方面,适合角由术前73.4°±17.0°改善至术后-7.1°±5.8°(P<0.01)。外侧髌股角由术前-65.6°±9.4°改善至术后6.1°±2.7°(P<0.01),术后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主观评分方面,Kujala评分由术前平均42.9分提高至术后平均95.2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以胫骨结节近端移位术为核心的"四合一"联合术式治疗成年人重度习惯性髌骨脱位可以使患者获得满意的短期临床疗效。
宋关阳张辉冯华
关键词:习惯性髌骨脱位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