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虎平
- 作品数:59 被引量:176H指数:7
- 供职机构:西安市第四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治疗黄斑水肿的眼压变化(英文)被引量:11
- 2007年
- 目的:研究玻璃体腔注射4mg曲安奈德(IVTA)治疗黄斑水肿后的眼压(IOP)变化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连续性及非对照病例序列研究。包括93眼黄斑水肿患者,病因分别为视网膜静脉阻塞(54眼)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9眼),都接受了4mgIVTA注射。所有病例均在注射前和注射后14d,1,2,3,4,5,6mo随访眼压变化。并分析基础IOP,病因,年龄和性别与眼压的相关性。结果:注射后14dIOP显著升高(16.02±2.45mmHg,P<0.001),注射后2mo达到高峰(18.80±6.20mmHg,P<0.001)。注射后14d有2眼眼压超高21mmHg(2.2%),术后1,2,3,4,5,6mo分别是14(15.1%),18(19.5%),9(9.6%),4(4.3%),0,0。注射后14d有1眼(0.01%)眼压较基础眼压升高超过5mmHg,术后2mo达到高峰,为22眼(23.7%)。注射后1mo有5眼(5.3%)眼压升高10mmHg,2mo最高为12眼(12.9%)。IOP升高和年龄(相关系数-0.18~-0.29,P<0.05),基础眼压(相关系数0.52~0.79,P<0.001)及糖尿病(相关系数0.23,P<0.001)显著相关,但与性别无相关性(相关系数-0.002~0.04,P>0.05)。所有患眼的IOP均能通过局部降眼压药物控制到正常,没有1例发生青光眼性视神经病变。结论:4mgIVTA注射后眼压升高是很普遍的现象,注射后应该至少随访观察6mo以上。所有患眼的高眼压均能通过局部降眼压药物得到控制。对于基础眼压较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年轻患者更应该关注注射后的眼压变化。
- 王丽丽宋虎平刘蓓
- 关键词:眼内压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
- 玻璃酸钠滴眼液对PDR患者玻璃体切除术后眼表的保护作用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观察1g/L玻璃酸钠滴眼液对行20G闭合式玻璃体切除手术(PPV)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on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眼表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单盲病例对照研究。选取因PDR在西安市第四医院眼科住院并由同一术者行20G PPV手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PDR对照组(A组)及玻璃酸钠治疗组(B组),B组在手术后第1d即加用1g/L玻璃酸钠滴眼液持续滴术眼至术后2mo,比较两组在术前、术后1wk,1、3mo OSDI、SⅠt、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uorescein cornea staining,FL)及角膜共焦显微镜下泪膜、角膜上皮细胞层情况。结果:共90例90眼参与研究,其中A组45眼,B组45眼。两组术前均有干眼表现,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A组眼表损伤在术后进一步加重并且在观察期未能随时间延长恢复; B组术后不同观察时间部分指标较术前好转,术后A、B两组差异显著(P<0. 05)。结论:并发PDR的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20G PPV手术后联合使用1g/L玻璃酸钠滴眼液能够减轻患眼眼表不适症状,促进泪膜及角膜上皮层修复。
- 张妍春雷春灵孙朝朝刘文婷任秀瑜康紫薇宋虎平
- 关键词: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玻璃酸钠滴眼液
- Bevacizumab辅助手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临床观察被引量:10
- 2008年
-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小梁切除联合玻璃体切除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临床疗效。方法对19例19只眼药物不能控制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应用角膜缘后4mm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0.05ml/1.25mg,治疗后7d进行小梁联合玻璃体切除。结果平均随访6月。19只眼视力保持稳定或稍有增进。接受注药后3d虹膜表面、房角新生血管消失11只眼,5~7d完全消失8只眼。角膜水肿5只眼消失,14只眼较前减轻。Bevacizumab注射前平均眼压56.00mmHg,注射后7d平均眼压41.52-mmHg,显著低于注射前水平(P〈0.001).小梁切除联合玻璃体切除术后7d,14d,1月,3月,6月平均眼压分别为13.32mmHg,15.63mmHg,19.26mmHg,19.53mmHg和19.74mmHg,均显著低于注射后7d水平(P〈0.001).术后眼压控制完全成功16只眼,部分成功2只眼。眼压未控制1只眼。所有患者眼痛、头痛症状缓解。结论Bevacizuma玻璃体腔注射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手术治疗过程中有积极的辅助作用,能够减少术中术后治疗过程中眼内出血的风险,为手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创建一个良好的平台。
- 王丽丽宋虎平朱忠桥薛晓辉
- 关键词:BEVACIZUMAB玻璃体手术滤过术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 RetCamⅡ在白瞳症病因诊断中的应用
- 宋虎平张胜利杨新光雷春灵毕春潮张华
- 青少年近视眼黄斑参数与等效球镜、眼轴、性别及年龄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3
- 2017年
- 目的探讨青少年近视眼黄斑参数与等效球镜、眼轴、性别、年龄的相关性。方法从陕西省铜川市妇幼保健院眼科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就诊的青少年中选取屈光度在-0.75^-12.00 D,眼轴长度为24~27 mm的近视患者220例,分为轻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和高度近视组。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对其黄斑区视网膜平均厚度,黄斑中心凹厚度,黄斑中心区厚度,黄斑内环、外环的颞侧、上方、鼻侧及下方各个区域的厚度,视网膜体积进行测量,分析黄斑参数与等效球镜、眼轴、性别、年龄的相关性。结果三组青少年近视患者眼底黄斑内环上方与内环鼻侧厚度最厚,在黄斑中心区,黄斑内环鼻侧、内环上方、内环颞侧、内环下方及外环鼻侧的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黄斑外环颞侧、下方,平均黄斑厚度及黄斑体积与等效球镜呈正相关关系(r=0.154、0.207、0.213、0.170,P<0.05),与眼轴长度呈负相关关系(r=-0.211、-0.213、-0.255、-0.194,P<0.05)。中心凹黄斑厚度与等效球镜之间呈负相关关系(r=-0.201,P<0.05),与眼轴长度呈正相关关系(r=0.238,P<0.05)。结论青少年近视患者,其黄斑参数与等效球镜、眼轴长度密切相关。
- 史兰琴宋虎平
- 关键词:青少年近视等效球镜眼轴屈光不正
- 静脉输液后发生内源性毛霉菌性眼内炎一例
- 宋虎平雷春灵王建洲柴芳
- RetCamⅡ在白瞳症病因诊断中的应用
- 目的:研究RetCamⅡ在儿童白瞳症病因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广角数码视网膜成像系统RetCamⅡ对2009.4.1至2009.8.30到我院眼科就诊的白瞳症患者进行病因学诊断.结果:2009.4.1至2009.8.3...
- 宋虎平李小娟杨新光雷春灵毕春潮张华
- 应用RetCamⅡ进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结果报告
- 目的:研究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率.方法:应用广角数码视网膜成像系统RetCam Ⅱ对自2009.4.1至2009.8.30到我院眼科就诊的符合我国卫生部规定的早产及低体重儿童进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
- 宋虎平李小娟杨新光周卓琳陈莉田冰玉王文军
- 缺氧诱导因子1α特异性小干扰RNA对髓样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18及神经损伤诱导蛋白-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 观察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状态下,以pSUPER为载体的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特异性小干扰(siHIF1α)RNA对髓样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18及神经损伤诱导蛋白-1(Ninj-1)表达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健康人血清培养组(A组)、糖尿病血清培养组(B组)、糖尿病血清培养联合pSUPERH1 siHIF1α转染组(C组)及糖尿病血清培养联合pSUPER空载体组(D组)进行。A组采用健康志愿者血清培养人髓样细胞系白血病细胞系(K562)细胞;B、C、D组均采用DR患者血清培养K562细胞。C、D组在加入DR患者血清前24 h分别转染pSUPERH1 siHIF1α及pSUPER空载体。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K562细胞表面的CD18、Ninj-1表达。行细胞黏附实验,检测各组K562细胞与恒河猴视网膜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系(RF/6A)细胞黏附率。结果 A、B、C、D组K562细胞表面CD18表达比较,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33,P=0.01)。组间CD18表达两两比较,B组明显高于A组(P=0.001);C组明显低于B组(P=0.001)和D组(P=0.02);C组与A组间无明显差异(95%可信区间=-14.89-2.13,P=0.12)。A、B、C、D组K562细胞表面Ninj-1表达比较,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38,P=0.001)。组间Ninj-1表达两两比较,B组明显高于A组(P=0.00);C组与B组间无明显差异(P=0.06);C组与D组间也无明显差异(P=0.49)。A、B、C、D组K562细胞与RF/6A细胞黏附率比较,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62,P=0.00)。组间K562细胞与RF/6A细胞黏附率两两比较,B组明显高于A组(P=0.00);C组较B组明显下降(P=0.01),较A组明显提高(P=0.002);B组与D组间无明显差异(P=0.68)。结论 早期DR状态下,以pSUPER为载体的siHIF1α RNA可降低K562细胞表面CD18的表达,但对Ninj-1表达无明显影响。
- 宋虎平朱琦吴琼艾华雷哓琴朱昭亮杨阳
- 关键词:缺氧诱导因子1,Α亚基
- 曲安奈德玻璃体腔重复注射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的疗效评价被引量:13
- 2008年
- 目的:研究玻璃体腔重复注射曲安奈德(intravitreal triam-cinolone,IVTA)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CRVO)引起的黄斑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17例17眼接受IVTA(4mg)单次及重复注射的CRVO性黄斑水肿患者,均为人工晶状体眼或无晶状体眼(男/女=10/7),重复注射时间均为首次注射后16wk。在术前及术后1,2,3,4mo,分别测量单次注射组和重复注射组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和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foveal thickness,CFT)。采用配对-t检验对两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次注射组与重复注射组术前BCVA和CFT相比无显著差异。两次注射后BCVA及CFT均有短暂提高,虽然在随访结束时两组的BCVA及CFT与注射前仍有显著差异(单次注射组:P=0.032,0.049,重复注射组:P=0.01,0.008)。但重复注射组每个时间点BCVA均显著低于单次注射组(P值分别是0.043,0.011,0.010和0.012)。在注射后1,2,3mo,重复注射组CFT均显著高于单次注射组(P值分别是0.040,0.015和0.025)。单次及重复注射后眼压最高水平分别是20.0mmHg(SD2.06)和18.56mmHg(SD3.65),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467)。在随访期间未发现其它明显的副作用。结论:在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引起的黄斑水肿时,4mgIVTA重复注射效果要差于单次注射。
- 王丽丽宋虎平刘蓓朱忠桥
- 关键词: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黄斑水肿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