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师永红

作品数:73 被引量:211H指数:7
供职机构: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9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 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3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7篇细胞
  • 25篇乳腺
  • 25篇肿瘤
  • 23篇腺癌
  • 22篇乳腺癌
  • 18篇蛋白
  • 11篇血管
  • 10篇蛋白酶
  • 9篇低氧
  • 9篇恶性
  • 8篇低氧诱导
  • 8篇低氧诱导因子
  • 8篇病理
  • 7篇基因
  • 6篇性病
  • 6篇血管生成
  • 6篇乳腺癌细胞
  • 6篇细胞生长
  • 6篇泛素
  • 5篇肿瘤血管

机构

  • 38篇内蒙古医学院
  • 24篇内蒙古医科大...
  • 19篇内蒙古医科大...
  • 7篇北京大学
  • 3篇赤峰学院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内蒙古自治区...
  • 1篇北京积水潭医...
  • 1篇内蒙古医学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包头市中心医...
  • 1篇内蒙古医学院...
  • 1篇赤峰市医院
  • 1篇北京市结核病...
  • 1篇空军军医大学...

作者

  • 73篇师永红
  • 12篇杜华
  • 8篇师迎旭
  • 7篇孙慧宽
  • 7篇宫丽平
  • 7篇徐晓艳
  • 6篇肖瑞
  • 6篇姜丽丽
  • 5篇莎仁高娃
  • 5篇王秀娟
  • 5篇牛丽丽
  • 4篇方伟岗
  • 4篇宝鲁日
  • 4篇任明姬
  • 3篇李增山
  • 3篇王玉芳
  • 3篇刘翠平
  • 3篇赵静
  • 3篇王玉湘
  • 3篇马秀梅

传媒

  • 12篇内蒙古医学院...
  • 6篇疾病监测与控...
  • 5篇中华病理学杂...
  • 5篇临床与实验病...
  • 4篇内蒙古医学杂...
  • 3篇中国体视学与...
  • 3篇现代肿瘤医学
  • 3篇临床与病理杂...
  • 2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中国激光医学...
  • 1篇当代医学
  • 1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医师进修杂志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赤峰学院学报...
  • 1篇神经损伤与功...

年份

  • 3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5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5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4篇2004
  • 4篇2000
  • 5篇1999
7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I-3K和MEK1/ERK信号通路在bFGF诱导乳腺癌细胞HIF-1活化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bFGF活化HIF-1的机制及涉及的信号通路,为抗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提供新的实验依据。 方法:以人乳腺癌细胞系T47D为对象,采用Westem blot方法检测细胞内HIF-1α及磷酸化Akt,ERK...
师永红方伟岗
关键词: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PI-3K信号通路抗肿瘤血管生成
文献传递
肿瘤与缺氧
2005年
师永红
关键词:急性缺氧肿瘤血管发生生物学表型肿瘤形成间质血管血管结构
妊娠特异性β_1-糖蛋白在乳腺腺病和乳腺癌中的表达
1998年
目的:研究SP1在乳腺腺病及乳腺癌组织中的分布。方法:采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对乳腺腺病及乳腺癌组织进行SP1的检测。结果:乳腺癌组织SP1阳性表达率为3659%;Ⅱ级腺病为645%;Ⅰ级腺病无阳性表达。结论:乳腺腺病及乳腺癌间SP1分布的显著性差异。
宫丽平刘翠平师永红王玉芳王玉芳韩晓红
关键词:乳腺癌纤维囊性乳腺病SP1
细胞形态与DNA含量在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1998年
目的:研究乳腺良恶性病变细胞形态与DNA含量。方法:利用传统的Feulgen染色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软件检测细胞形态及DNA含量。结果:a.乳腺良恶性病变之间、乳腺癌Ⅰ级与Ⅱ级、Ⅲ级之间、淋巴转移组与非转移组之间NA、CA、N/P及Pn有显著差别(P<001);b.乳腺良恶性病变之间DNA含量存在显著差别P<001;c.综合细胞形态及DNA含量参数经逐步判别分析建立综合判别式,良性病变回代率为100%,恶性肿瘤回代率9875%。结论:N/P,NA,CA及DNA含量为乳腺良恶性病变提供可靠的差别依据,NA及N/P是判别乳腺癌分级和转移的重要因素。
师永红宫丽平孙慧宽李增山
关键词:乳腺癌细胞形态脱氧核糖核酸
VEGF bFGF Bcl-2与乳腺肿瘤被引量:2
2008年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均为血管生成因子,乳腺癌是血管生成依赖性的,其生长、代谢、转移需要持续的血管生成,乳腺癌细胞含有大量VEGF、b-FGF及其受体,影响乳腺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在正常乳腺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低,而在不同病理类型的乳腺肿瘤中表达存在差异性。抗凋亡基因Bcl-2,主要通过抑制细胞凋亡而参与肿瘤的发病,与肿瘤分期及预后有关,在乳腺癌组织中Bcl-2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织,可作为预兆因子。VEGF、b-FGF、bcl-2可作为乳腺肿瘤的临床早期诊断的生物标记。
张春丽师永红
关键词:乳腺肿瘤血管生成因子凋亡抑制基因
泛素蛋白酶体途径和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3及其参与调节生物进程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8年
泛素化是一种翻译后的编辑,泛素标记需要被降解的蛋白并被激活,使其被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PS)识别并降解。去泛素化酶(Deubiquitinases,DUBs)可以逆转泛素蛋白酶体途径,并参与肿瘤的形成与演进。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3(UCH-L3)是去泛素化酶家族中在泛素和泛素底物蛋白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蛋白水解酶,其参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及凋亡调节等生物学活性的机制的研究目前尚不充分。本文对UPS和UCH-L3及其参与的生物学行为做如下阐述。
任国婧师永红
关键词:泛素化泛素蛋白酶体生物行为
去泛素化酶与肿瘤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2014年
泛素-蛋白酶体途径是大多数细胞内蛋白质降解的主要方式,去泛素化酶(Deubiquitinating enzymes,DUBs)可以逆转这一过程,对其进行反向调节。此外,去泛素化酶可以稳定抑癌基因,从而抑制了肿瘤的发生。对去泛素化酶及其抑制剂的深入研究,为抗肿瘤药物的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将重点对去泛素化酶及其在肿瘤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张悦师永红
关键词:泛素化泛素-蛋白酶体途径
缺氧诱导因子1降解-泛素化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总结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1,HIF-1)经泛素化降解的分子基础与肿瘤相关的生物学效应、泛素蛋白酶体途径,阐述HIF-1经泛素化降解的研究进展。方法:应用PubMed和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HIF-1、泛素化、蛋白酶体为关键词,检索2005-2012年的相关文献。纳入标准:1)HIF的结构及生物学效应;2)泛素蛋白酶体途径;3)HIF经泛素化降解的机制。符合要求纳入分析的文献30篇。结果:缺氧是大多数肿瘤形成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HIF-1是细胞应激缺氧时所产生的转录激活因子,可促进肿瘤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泛素蛋白酶体途径是HIF-1降解的主要方式,其降解分为氧依赖性和氧独立性泛素蛋白酶体途径两种。HIF-1的α亚基内存在氧依赖降解区,当环境内氧浓度>5%时,可通过激活泛素-蛋白酶体途径,使HIF-1α迅速降解。缺氧相关因子可以引起HIF-1α不依赖氧泛素化并经蛋白酶体途径降解。结论:HIF-1可以促进肿瘤细胞增殖侵袭,对HIF-1经泛素蛋白酶体系统降解机制的研究能为肿瘤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李启荣师永红
关键词:缺氧诱导因子1泛素化蛋白酶体
C-erbB-2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表达及与DNA含量和细胞形态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1998年
本文利用免疫组化(LSAB)法,Feulgen染色及图像分析技术对乳腺癌84例和乳腺良性病变22例进行检测。结果:(1)CerbB2蛋白免疫组化染色的着色面积与着色深度高度相关(P<001)。(2)CerbB2阳性表达全部为恶性肿瘤,总表达率为33%。在不同年龄、肿瘤分级以及淋巴转移情况之间CerbB2阳性表达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3)CerbB2免疫组化染色的平均光密度与DNA倍体水平高度正相关(P<001)。(4)CerbB2阳性肿瘤的细胞形态参数均显著大于阴性肿瘤。结论∶乳腺良恶性病变中,CerbB2癌基因激活仅见于乳腺癌,对乳腺癌的诊断有意义。
师永红孙慧宽宫丽平李增山
关键词:乳腺肿瘤免疫组化C-ERBB-2细胞形态
蛋白因子Vasohibin-1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9年
Vasohibin-1(VASH1)作为一个新近发现的血管生成抑制蛋白备受关注,是目前唯一的负反馈调节血管生成的蛋白因子。VASH1不仅调控血管形成,还能够参与多种病理改变,如影响肿瘤的进展与预后,VASH1的下调可促进肿瘤的发生和转移。本文主要对VASH1的具体特点、生物活性及其对肿瘤病变的调控与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病变的诊断和药物治疗提供新思路。
刘静师永红
关键词:内皮细胞血管生成肿瘤蛋白因子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