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廖林燕

作品数:22 被引量:125H指数:5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政治法律
  • 4篇经济管理
  • 4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政治
  • 9篇民族
  • 5篇权力
  • 4篇彝族
  • 4篇政治参与
  • 4篇政治权力
  • 4篇治权
  • 3篇少数民族
  • 3篇自治
  • 3篇国家认同
  • 3篇村民
  • 3篇村民自治
  • 2篇政府
  • 2篇中华民族
  • 2篇视域
  • 2篇乡村
  • 2篇跨界民族
  • 2篇共同体
  • 2篇共同体意识
  • 2篇边疆

机构

  • 22篇云南大学

作者

  • 22篇廖林燕
  • 1篇王燕飞
  • 1篇张飞
  • 1篇谢凌云

传媒

  • 7篇云南行政学院...
  • 2篇云南民族大学...
  • 2篇西北民族大学...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思想战线
  • 1篇中华女子学院...
  • 1篇学术探索
  • 1篇广州大学学报...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河北理工大学...
  • 1篇西南边疆民族...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楚雄彝族村社政治权力的结构及功能分析
2011年
随着现代化的逐步深入,楚雄彝族政治权力正呈现出一个重新建构与塑造的过程。在体制内权力不断建构的同时,各种体制外权力依凭技能、传统习俗等权力资源也发挥着独特的影响力。这种政治权力结构将在长时期内存在,并对彝族政治生活产生影响。
廖林燕
关键词:政治权力彝族
彝族村社权力的结构、运行及影响——以云南栖村为例被引量:1
2010年
廖林燕
关键词:彝族文化权力村社民族文化特征
传统自治制度:整合还是摒弃?——转型期少数民族农村基层治理的视角
面对社会转型对少数民族农村基层治理作用的凸显及对治理方式的挑战,农村治理应充分结合区域的特殊性与乡村发展的传统轨迹,创造性地探索有效的治理方式与机制。本文立足于转型期少数民族农村基层治理这一视角,通过详尽考察传统自治制度...
廖林燕
关键词:少数民族农村基层治理
经久不衰的“拉祜理”:南段拉祜西边境安全治理的传统文化机制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拉祜理'是具有丰富原始文化遗迹并经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且以卡些制度、厄莎崇拜、民风习俗、古理古规等为表现形式的拉祜西传统文化。经久不衰且推陈出新的拉祜理,不仅是实现拉祜西人族群凝聚与整合的文化内驱力,而且也是强化拉祜西边民边境认同的重要文化纽带,同时也是助力边境社会安全治理以及文化戍边的优秀传统资源,更是夯实党政军警民合力固边的重要文化粘合剂。拉祜西通过对拉祜理的创造性转化与利用,进而极富成效地助推边境安全治理的实践,对其他边境地区具有重要启示。
廖林燕
关键词:传统文化
少数民族传统自治制度的整合研究——基于转型期农村基层治理的视角被引量:5
2008年
面对社会转型对民族地区农村基层治理作用的凸显及挑战,少数民族农村治理应充分结合区域的特殊性与乡村发展的传统轨迹,创造性地探索有效的治理方式与机制。本文立足于转型期少数民族农村基层有效治理这一视角,通过考察传统自治制度的内容及其变迁历程,并运用民族政治文化和制度功能分析方法,揭示了转型期对传统自治制度进行整合的必要性。
廖林燕谢凌云
关键词:少数民族
中国式现代国家建构视阈下云南“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云南“民族团结誓词碑”,为观照中国式现代国家建构及其特色运用提供了一个典型案例。“誓词碑”精神,实质上就是“一心向党、爱国奉献、团结到底、命运与共”的精神,其精神之“魂”就在于“命运共同体”的精神。“誓词碑”精神的形成,同时贯穿了“情感塑魂”与“盟誓铸魂”双重逻辑。其中,“情感塑魂”是观礼代表的命运共同体意识得以建构的关键;“盟誓铸魂”则通过传统盟誓习俗的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利用,由此推动了自上而下建构起来的命运共同体意识向云南各民族的“信仰”升华。正是在“自上而下”的认同建构与“自下而上”的认同表达共同推动下,特别是情感型治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利用下,“誓词碑”精神对于促进命运共同体建设、支撑现代国家建构具有历史性的意义。从中鲜活展现了基于自身国情与传统推进现代国家建构的中国特色与中国智慧。
廖林燕
边远地区农村白族妇女的政治参与再研究——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诺邓村①的实例分析被引量:7
2008年
本文以白族妇女为例,选取了较具典型性的千年白族村诺邓为研究对象,并将白族妇女的政治参与置于村民自治的背景下进行分析。调查得知:边远地区农村白族妇女的政治参与不仅是我国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国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一种特殊类型。表现为:其参与方式主要有参与选举、宗教组织的参与和家族内部的参与等,参与特征主要是参与意识较为淡漠,同时还具有突出的传统性与宗教性特点,此种参与现状深受民族经济发展水平、白族传统文化、白族传统性别意识和白族妇女自身等因素的影响。
廖林燕
关键词:政治参与村民自治
近十年的国内农村政治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本文着重从村民自治研究、乡村治理研究、农村权力研究、少数民族农村政治研究四个领域,对近十年我国农村政治研究状况作了系统梳理。
廖林燕
关键词:农村政治
乡村振兴进程中“直过”民族传统社会组织的创造性转化研究被引量:12
2018年
乡村振兴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需要因地制宜地推进。对于"直过"民族乡村振兴的推进,在遵循乡村振兴一般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其中的长老组织、寨老组织、头人组织等传统社会组织的力量并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创造性转化,有助于为乡村振兴提供重要的治理资源与有益的发展资源。目前,这些传统社会组织主要作为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一种协同治理主体而发挥作用,并在协同治理的功能与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创造性转化;今后,还须紧扣"直过"民族乡村振兴的目标进一步推动其创造性转化,不仅要优化传统社会组织作为乡村协同治理资源的存量,也要不断提升作为乡村发展资源的增量,从而更好地适应并服务于乡村振兴的整体进程。
廖林燕
村民自治视野下边远地区农村白族妇女的政治参与研究——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诺邓镇诺邓村为例被引量:1
2007年
以白族妇女为例,选取较具典型性的千年白族村——诺邓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政治参与置于村民自治的背景下进行分析,可发现,边远地区农村白族妇女政治参与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参与意识较为淡漠、参与层次较低、参与形式较为单一等,且其参与深受社会经济、体制、文化和自身因素的影响,而欲完善其政治参与,则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强化政府与妇联组织的引导与规范作用并建立健全相关的政治机制。
廖林燕
关键词:政治参与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