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钧
- 作品数:11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哲学系更多>>
- 相关领域:社会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 略论道德进步的标志和标准——兼评新时期的道德进步
- 1988年
- 作者通过对道德进步的标志和标准内涵的确立以及几种伦理学观点的简略分析,提出:确立道德进步应该是标志与标准的深刻同一,它表现为每个人在道德活动中既是主体又是客体,是主客体的统一,这决定了人既是道德的创造者,又是道德的接受者和规范的对象。同时,标志和标准的同一性还表现为道德是外在性与内在性、约束性与主体性的统一。就是说,道德作为主体人根据自身的需求和社会历史必然的自觉创造,是人的内在本质和需要的表现和确证。因此,道德进步就是人的道德主体性的深刻觉醒、全面确立和日益增强。它决定了新时期道德的主流,其意义是巨大的。
- 张国钧
- 关键词:道德进步道德主体性历史必然道德活动
- 传统道德与现代化的冲突
- 1988年
- 由中国伦理学会、陕西伦理学会和宝鸡师范学院共同发起的"中国传统道德的分析与评价"学术讨论会,1988年10月11日至15日在宝鸡师范学院召开。本刊约请到会的部分同志就如何看待传统道德问题进行笔谈,现将各人的书面发言于本期刊登,希望能引起伦理学界的注意,进一步展开讨论。
- 张国钧
- 关键词:中国传统道德现代民主政治中国传统文化
- 论先秦义利论的理论地位
- 1991年
- 本文认为,义利问题是中国哲学特别是中国伦理学中的大问题。在先秦诸子伦理学中,义利论之于天人论,是其价值导向和根本精神;之于人我论,具有内核或精神的地位与功能,之于修养论,则是其目的和指向。由于天人论、人我论、修养论在先秦诸子伦理学中居于关键地位,是建起伦理学大厦的基本构架,因而可以说,义利论是先秦诸子伦理学的核心或精神,也是其价值标准和价值导向。
- 张国钧
- 关键词:修养论天人论伦理学先秦儒家道家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建设三题
- 1989年
- 当代中国的主旋律,是现代化建设。人们日益认识到,这场历史性的社会革命,远不仅仅是经济增长、科技进步,而是在更深广的层次上,包括社会结构、社会体制、思想意识、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领域的变革和重建。急剧变化的社会生活中,既有的道德体系日益显得脱离时代要求,
- 张国钧
- 关键词: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体系社会生活历史必然
- 中国先秦义利论研究
- 张国钧
- 必然与困惑:个人利益及其两难选择
- 1988年
- 改革的社会历史性变革,使确认和肯定个人利益日渐成为必然要求;但如何实现这一必然要求,我们又似乎陷入难以解脱的困境——面对个人利益,我们处于尖锐的两难选择中。我们的任务,不仅在于清洗涂抹在个人利益身上的种种秽物,确认其真实面目和本来地位,而且在于如何现实地肯定个人利益而避免流弊甚至恶果。个人利益,即个人同满足其需要的客体之间的关系。如果说,人的需要是客观的必然的,
- 张国钧
- 关键词:历史性变革真实面目社会利益恶性膨胀经济活动
- 个人利益简论被引量:4
- 1989年
- 文章针对把个人利益同社会利益对立起来,并把它等同于自私自利的观念,指出:个人既是社会的现实主体,个人利益也就是本体利益,是客观必然的个人需要的确证方式和表现方式;个人利益是利益的基本形式,社会利益是个人利益的存在方式。个人利益本身是正当的,追求个人利益是个人的基本权利,它在客观上也是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判断个人利益的道德属性,只在其实现手段正当与否。漠视、否定个人利益,并不能确立和实现社会利益,反而会造成一系列社会恶果。在现实条件下,确认和肯定个人利益,既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它也可能导致自私自利的膨胀,这是需要加以防犯的。
- 张国钧
- 关键词:社会利益马克思恩格斯资本主义社会社会进步
- 家族主义: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基本精神被引量:8
- 1990年
- 家族主义精神深深地渗透在中国古代的伦常关系、道德体系、社会价值观念和民众行为方式乃至政治制度中,是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基本精神。它主要是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家族中心的社区生活的产物,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又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个人自由,弱化了社会发展的动力,其影响至今犹存。其中固然有积极内容,但总体上无力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性要求,必须批判扬弃。
- 张国钧
- 关键词:家族主义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社会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价值观念道德体系
- 伦理学与时代精神
- 1990年
- 时代精神:伦理学的生命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胜利的时代,也是寻求改革和发展的时代。和平与发展是当代的两大主题。
- 张国钧
- 关键词:中国伦理学道德活动
- 论《左传》关于道德和政治紧密联系的思想
- 张国钧
- 关键词:中国伦理思想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