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文

作品数:34 被引量:203H指数:8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专利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0篇肠癌
  • 19篇直肠
  • 18篇直肠癌
  • 17篇结直肠
  • 16篇结直肠癌
  • 15篇化疗
  • 11篇肿瘤
  • 9篇晚期
  • 9篇肠肿瘤
  • 8篇直肠肿瘤
  • 6篇药物疗法
  • 6篇细胞
  • 6篇疗法
  • 6篇结直肠肿瘤
  • 5篇尿嘧啶
  • 5篇嘧啶
  • 5篇晚期结直肠癌
  • 5篇疗效
  • 5篇氟尿嘧啶
  • 4篇伊立替康

机构

  • 31篇复旦大学附属...
  • 5篇复旦大学上海...
  • 1篇福建省肿瘤医...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浙江医科大学
  • 1篇江苏省肿瘤医...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常州市第一人...
  • 1篇河南宏力医院
  • 1篇上海市静安区...
  • 1篇解放军第45...

作者

  • 33篇张文
  • 9篇李进
  • 6篇李文桦
  • 6篇洪小南
  • 5篇印季良
  • 5篇许立功
  • 5篇陈治宇
  • 5篇郭伟剑
  • 4篇曹军宁
  • 3篇朱丹
  • 3篇蔡国响
  • 3篇彭俊杰
  • 3篇徐烨
  • 3篇胡夕春
  • 3篇李进
  • 3篇蔡三军
  • 3篇赵静
  • 2篇施达仁
  • 2篇赵晓莹
  • 2篇章真

传媒

  • 11篇中国癌症杂志
  • 4篇肿瘤
  • 3篇中华肿瘤杂志
  • 3篇复旦学报(医...
  • 2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临床泌尿外科...
  • 1篇国外医学(分...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6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4篇2003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9
2011年
背景与目的:贝伐单抗(bevacizumab,BV)是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growth factor,VEGF)的人源化单抗,与化疗药物联用于治疗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可明显改善疗效和生存期,不良反应可耐受。本文旨在观察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46例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均接受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贝伐单抗的剂量采用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推荐的5 mg/kg,每2周重复,或7.5 mg/kg,每3周重复。每2~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同时观察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中,PR9例,SD30例,PD7例。客观有效率为20%,疾病控制率为8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6.0个月,中位总生存期9.3个月。一线、二线、三线及以上应用贝伐单抗客观有效率分别为35%、6%和17%,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2%、88%和83%,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8.6、5.2和6.3个月,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12.2、8.3及8.1个月。不良反应为高血压3例,尿隐血阳性2例,蛋白尿1例,阴道出血1例,痰中带血1例,鼻衄1例,均为1~2级,对症治疗后均缓解:7例患者出现3~4级骨髓抑制,未出现粒缺性发热;2例患者因出现持续性2~4级肝功能受损未继续抗癌治疗。结论: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获益较肯定,且不良反应轻,患者耐受性较好,但需监测肝功能及血常规变化。
赵静张文李文桦朱丹
关键词:贝伐单抗药物疗法
胃肠道间质瘤治疗新进展被引量:2
2007年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外科手术是局限性GIST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对于不能手术切除或复发转移的患者来说,对于传统的全身化疗和放疗不敏感性,使这部分患者的治疗相当棘手。约90%的GIST存在c-kit原癌基因获得性变异,使得酪氨酸激酶持续激活(无需配体即可使酪氨酸残基自体磷酸化),导致细胞分裂异常、肿瘤增殖。伊马替尼选择性地抑制KIT相关的酪氨酸激酶的活性,使得伊马替尼治疗GIST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里我们回顾了GIST治疗的最新进展和对于这些患者的最佳治疗。
张文李进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甲磺酸伊马替尼
改良FOLFIRI方案用于奥沙利铂和氟尿嘧啶类药物治疗失败的晚期结直肠癌临床研究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评价改良的FOLFIRI(mFOLFIRI)方案用于奥沙利铂和氟尿嘧啶类药物治疗失败的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奥沙利铂和氟尿嘧啶类药物治疗失败的83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采用mFOLFIRI方案治疗。伊立替康180 mg/m2,静脉滴注90 min,第1天;甲酰四氢叶酸(LV)200 mg/m2,静脉滴注2 h,第1天;5-氟尿嘧啶(5-Fu)400 mg/m2,静脉推注,第1天;5-Fu 2.4 g/m2,静脉滴注46 h(泵);每14天重复。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80例可评价疗效患者中,部分缓解(PR)10例(12.5%),稳定(SD)51例(63.7%),疾病进展(PD)19例(23.8%)。中位至疾病进展时间96 d。83例患者可评价安全性。最常见的Ⅲ、Ⅳ度毒性是中性粒细胞减少(24.1%)、恶心、呕吐(8.4%)和延迟性腹泻(2.4%)。结论mFOLFTRI方案应用于奥沙利铂和氟尿嘧啶类药物治疗失败的晚期结直肠癌安全有效。
张文赵子仪吴晴陈嘉徐农吴昌平李进许立功
关键词:FOLFIRI方案奥沙利铂氟尿嘧啶类结直肠肿瘤
MicroRNA与结直肠癌化疗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4年
化疗是结直肠癌的重要治疗手段,然而肿瘤药物治疗的疗效存在个体差异,耐药是化疗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microRNA(miRNA)是一类小分子非编码RNA,能够在转录后水平调控蛋白合成。研究显示,miRNA通过不同的机制引起肿瘤细胞的抗药性,与结直肠癌化疗的反应性相关。
余绮荷张文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药物疗法MICRORNA
伊立替康联合氟尿嘧啶/亚叶酸钙二线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被引量:11
2006年
背景与目的:晚期和(或)转移性结直肠癌是癌症死亡的第二位主要原因。以前治疗晚期大肠癌的标准方案是氟尿嘧啶(5-FU)联合亚叶酸钙(LV),其有效率可达23%左右。20世纪90年代,几个三期临床研究证实了拓扑异构酶Ⅰ抑制剂伊立替康(开普拓,CPT-11)联合FU-LV(FOLFIRI)方案治疗结直肠癌疗效显著。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伊立替康联合5-FU和LV组成的二线化疗方案,治疗一线化疗失败后的中国人群中转移性结直肠癌的远期生存情况、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组患者为转移性结直肠癌经5-FU,LV以及奥沙利铂等药物一线化疗失败后的患者24例,行CPT-11联合5-FU/LV的持续静脉滴注的两周治疗方案,患者至少接受6个疗程以上。按照WHO实体瘤近期客观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价。结果:全组24例均可评价疗效及毒副反应。完全缓解(CR)为0(0/24),部分缓解(PR)5例(5/24),有效率达20%;稳定(SD)17例(17/24),进展(PD)2例(2/24)。中位疾病进展时间6.6个月(6—24个月),中位生存期10.7个月。不良反应主要是恶心呕吐,厌食,白细胞减少,脱发,延迟性腹泻,多为Ⅰ/Ⅱ度。Ⅲ/Ⅳ度不良反应10例,其中腹泻合并白细胞伴发热5例。结论:伊立替康联合5-FU和LV为治疗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有效的二线方案,不良反应能控制,可供临床安全使用。
赵子仪张文朱悦茗殷晓峰
关键词:伊立替康转移性结直肠癌化疗
脓胸相关性淋巴瘤一例被引量:2
2006年
患者男,49岁。既往有左侧慢性脓胸病史20余年。于2002年2月起感觉左侧胸部呈弥漫性钝痛,间歇性发作,胸部CT检查未见异常。后症状逐渐加重,至2003年2月,疼痛加剧,呈持续性,并出现发热。胸部CT提示:左侧胸壁肿块。于当地医院行肿块切除,病理诊断:玻璃样变。术后疼痛缓解。1个月后,又出现左胸部持续性疼痛,发热,遂来我院就诊。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明显肿大。左胸沿第7肋缘见手术疤痕,左中下肺部叩诊呈浊音,听诊呼吸音消失,余未见明显异常。
陈治宇李进张文王朝夫朱雄增施达仁
关键词:脓胸淋巴瘤
晚期结直肠癌的化疗进展被引量:21
2015年
化疗是晚期结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以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奥沙利铂和伊立替康为主的三药是晚期肠癌治疗的重要药物,联合化疗和"打打停停"的治疗模式在提高疗效的同时兼顾了治疗的耐受性。新的化疗药物雷替曲塞、替吉奥和TAS-102也在临床中获得应用。就晚期结直肠癌化疗的进展进行综述。
李文桦张文
关键词:结直肠癌化疗
基因多态性预测结直肠癌化疗效果和不良反应被引量:3
2010年
肿瘤患者个体之间存在化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差异,如果仅仅根据个体的临床特征和病理特征指导治疗,已无法满足优化肿瘤治疗的要求。根据个体基因特征进行个体化治疗正日益受到关注。基因多态性是导致个体之间化疗反应差异的重要物质基础。基因多态性可以通过影响其相应蛋白的表达或活性,降低化疗药物的疗效或加重不良反应。近年来,在结直肠癌化疗方面的研究发现,参与药物代谢、转运和失活的多种蛋白,其相应基因的多态性位点可能会影响化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因此,明确这些基因多态性位点对于实现肿瘤的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黄佳莹张文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多态现象多态性单核苷酸
直肠癌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和决策支持系统的建立、优化与推广
蔡三军杜祥章真徐烨蔡国响李进张文彭俊杰彭卫军章英剑盛伟琪李心翔朱骥吴洪斌郭伟剑
大肠癌是上海市第二位常见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居民生命健康,直肠癌约占40%.由于盆腔解剖结果限制和肿瘤生物学特性,直肠癌治疗困难,复发率高.项目组于2005年率先成立多学科协作组,建立了直肠癌多学科综合诊治模式,以提高直肠...
关键词:
关键词:直肠癌决策支持系统
MicroRNA在结直肠癌的诊断、预后和化疗中的作用被引量:4
2013年
微小RNA(microRNA,miRNA)通过调节目的基因的表达,继而调控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等多种重要的细胞活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miRNA作为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存在异常表达,并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结直肠癌细胞和组织中存在多种miRNA的异常表达,这些miRNA与CRC的诊断、预后和化疗疗效等密切相关,并且可能是CRC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本文对miRNA在CRC的诊断、预后和化疗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朱丹张文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MICRORNA预后药物疗法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