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新时

作品数:222 被引量:7,526H指数:47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95篇期刊文章
  • 23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6篇生物学
  • 68篇农业科学
  • 44篇经济管理
  • 3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6篇天文地球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文化科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 1篇理学

主题

  • 44篇生态
  • 29篇气候
  • 21篇植被
  • 21篇植物
  • 21篇草地
  • 19篇生态系统
  • 19篇土壤
  • 16篇沙地
  • 15篇气候变化
  • 14篇农业
  • 14篇全球变化
  • 13篇草原
  • 11篇畜牧
  • 11篇干旱
  • 10篇畜牧业
  • 10篇牧业
  • 10篇可持续发展
  • 9篇样带
  • 8篇中国东北样带
  • 8篇土地利用

机构

  • 152篇中国科学院植...
  • 95篇北京师范大学
  • 39篇中国科学院
  • 11篇中国气象科学...
  • 7篇北京大学
  • 7篇中国林业科学...
  • 6篇山东大学
  • 5篇福建师范大学
  • 5篇海南师范大学
  • 5篇中国人民政治...
  • 4篇中国农业大学
  • 3篇北京林业大学
  • 3篇内蒙古大学
  • 3篇西北大学
  • 3篇昆明冶金高等...
  • 3篇中国工程院
  • 3篇西南林业大学
  • 3篇北京市园林科...
  • 2篇国家农业信息...
  • 2篇东北师范大学

作者

  • 222篇张新时
  • 30篇李波
  • 24篇周广胜
  • 19篇唐海萍
  • 11篇龚吉蕊
  • 10篇倪健
  • 10篇房世波
  • 9篇董孝斌
  • 8篇郑元润
  • 7篇董鸣
  • 7篇段庆伟
  • 7篇高琼
  • 7篇沈泽昊
  • 6篇尤鑫
  • 6篇李新宇
  • 6篇郭卫华
  • 6篇葛之葳
  • 5篇黄振英
  • 5篇何维明
  • 5篇黄永梅

传媒

  • 27篇Acta B...
  • 21篇生态学报
  • 20篇植物生态学报
  • 9篇北京师范大学...
  • 5篇干旱区资源与...
  • 4篇林业科学
  • 4篇科学通报
  • 4篇云南植物研究
  • 4篇生态经济
  • 4篇第四纪研究
  • 4篇应用生态学报
  • 4篇植物生态学与...
  • 3篇资源科学
  • 3篇生态学杂志
  • 3篇中国科学院院...
  • 3篇中国科学基金
  • 3篇光谱学与光谱...
  • 3篇今日国土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6篇2014
  • 6篇2013
  • 6篇2012
  • 8篇2011
  • 6篇2010
  • 10篇2009
  • 13篇2008
  • 15篇2007
  • 12篇2006
  • 16篇2005
  • 15篇2004
  • 12篇2003
  • 6篇2002
  • 15篇2001
  • 20篇2000
  • 7篇1999
2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非对称性增温对农业生态系统影响研究进展被引量:36
2009年
该文概述了北半球和我国气候变暖中增温的非对称性特征:北半球气候变暖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和昼夜不同步性,大部分地区冬、春季升温高于夏、秋季,日最低气温升幅是日最高气温升幅的2-3倍;近50年我国近地表气温升高主要是最低气温明显上升的结果,日最低气温升幅是日最气高温升幅的2-3倍,与北半球基本一致;升温最显著的季节为冬季和春季。在此基础上概述了非对称性增温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论述了非对称性增温对农作物物候和农作物产量的影响,得出最低气温升高促使整个生长季延长,促使早春作物物候期提前,但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对不同作物的物候以及同一作物的不同发育阶段影响不同。现有研究多采用模型或统计的方法研究气候变暖对作物生长的影响,认为温度升高对作物有"强迫成熟"效应;而现有的最低气温升高和最高气温升高对作物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非对称性增温对农作物影响的实验研究极少,且缺乏对模型模拟结果的实验验证。
谭凯炎房世波任三学张新时
关键词:气候变暖农业生态系统
河北省御道口牧场气候生产潜力估算被引量:5
2007年
御道口牧场位于河北省围场县北部坝上地区,是河北省畜牧业生产的重要产区.根据牧场多年降水和气温等气象观测资料,同时考虑地形因素和最小面积的限制,对御道口牧场的气候生产潜力进行了估算.得出牧场的气候生产潜力在3.75~5t·hm^-2·a^-1之间,牧场内适合发展人工草地的平地和缓坡(〈5°)约占总土地面积的76.5%.
唐海萍孙林李薇陈玉福张新时
关键词:净第一性生产力
4种杂交杨荧光光响应曲线被引量:1
2011年
比较研究伊犁地区杂交杨4个不同品系(P.deltaids cv-64(P64)、P.balsamifera L.(Da)、P.euramericana(I-262)和P.euramerieanacv(I-467))的荧光参数与光量子通量密度(DPF)的响应变化特征.4种杂交杨的光照下最大可变荧光(F′m)大小直接影响光合反应中心最大的开放程度和实际的开放程度(ΦPSⅡ)的大小;光照下最小荧光(F′o)更多地参与4种杂交杨的ΦPSⅡ能量捕获效率.光合速率(Pn)作为植物生物行为对于植物叶绿素光捕获的光化学行为存在滞后效应,而真正决定植物转化光能的总量由植物叶片叶绿素捕获光量子量决定.vETR反映植物驱动PSⅡ的实际量子流量,vETR达到最大值时,光化学反应转化的光能量PE也同样达到最大值,是植物最大限度转化利用太阳能的点.建议用vETR和DPF的荧光光响应曲线作为计算和估算植物对光能的利用及叶片光能转化为净能量的能力,是比表观量子效率更为理想的指标.
尤鑫龚吉蕊安然段庆伟葛之葳张新时
关键词:光响应曲线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在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71
2007年
以区域土地利用/覆被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天山北坡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特征,并通过构建生态经济协调度(EEH)指数评价了区域生态经济发展水平及区域差异性.结果表明:天山北坡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1989年的319.93亿元增加到2000年的321.26亿元,增幅0.42%;区域整体生态经济发展处于低协调水平,东部地区协调度高于中、西部,其中8个市县的EEH值为正,生态经济发展处于协调水平,7个市县的EEH值为负,处于不协调水平.研究区生态经济发展已处于协调水平的边缘,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促进生态经济协调发展,以最终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吴建寨李波张新时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经济协调发展天山北坡
判别分析方法在鉴别C_3 、C_4植物中的应用——以中国东北样带 (NECT)的研究为例被引量:15
1999年
判别分析是多元统计分析中判断个体所属类型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中国东北样带(NECT)作为研究平台,利用判别分析鉴别植物光合功能型。采用国际上先进的植物光合测定系统LCA4便携式光合仪和CID_203便携式叶面积仪在野外所测定的植物生理生态参数,选取51个来自C3功能群的植物种和15个来自C4功能群的植物种构建判别模型,进行光合碳同化途径的判别。用马氏距离和后验概率判别准则进行回判,准确率达到98.48%。利用此判别模型可以根据任一植物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
唐海萍蒋高明张新时
中国东北样带(NECT)森林区域中主要树种空间分布特征被引量:11
2000年
本文用地统计学与分形方法对中国东北样带中 1 6个主要树种 (属 )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得出 :山杨、蒙古栎、色木槭和白桦的斑块大小在 3 72km左右 ,红松、黄檗、枫桦、椴、胡桃楸、榆、水曲柳、花曲柳、黑桦、云杉、臭松和落叶松的斑块都在 1 0km以下。通过克里格方法得到各树种在样带中的分布区域 ,黑桦、山杨、椴、蒙古栎分布于整个研究区 ,大多数树种分布在 1 2 0°E~ 1 3 1°E之间 ,根据分布位置得到树种的耐旱能力等级。耐旱能力中等的黄檗、胡桃楸、花曲柳、榆和水曲柳的分维数最高 。
陈雄文张新时周广胜陈锦正
关键词:地统计学分形
鄂尔多斯沙化草地恢复重建的“三圈”模式研究
董鸣郑元润董学军李新荣黄振英张新时何维明陈旭东
该成果主要由中国科学院“九·五”重点项目“鄂尔多斯沙化草地恢复重建”三圈“模式研究”支持完成。研究目的为提出鄂尔多斯沙化草地“三圈”模式各圈层内种类组成及其优化时空配置,开展鄂尔多斯沙化草地生态恢复重建的实验性示范。研究...
关键词:
关键词:沙化草地生态恢复
防治荒漠化的“三圈”生态-生产范式机理及其功能被引量:13
2007年
防治荒漠化的“三圈”生态-生产范式,是干旱生态系统优化与重建的新结构。根据在鄂尔多斯和新疆等地的研究和实践,从干旱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和功能来讨论荒漠化防治的“三圈”范式。地理圈层结构(地理地带性)是“三圈”范式的自然地理背景。从宏观尺度和功能方面划分,“三圈”范式在空间尺度上有大“三圈”和小“三圈”之分,大“三圈”控制洲际范围的荒漠化扩展及沙尘暴蔓延,小“三圈”则以控制区域性风沙活动、沙尘暴和就地起沙的危害。防治荒漠化工程是复杂的多元组合和多功能的系统,我国西北地区受荒漠化影响严重,宏观的大“三圈”与多区域的小“三圈”有机结合,形成圈圈相护、层层设防的严密防护与生产系统,有效地控制大范围风沙危害、改善地方气候与小气候,并对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三圈”范式的概念与结构既是以自然地理地带性为基础,又是人类对自然、环境与生态系统格局的规律认识,更是科学的人类恢复、重建干旱区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设计范式。
慈龙骏杨晓晖张新时
关键词:沙尘暴生态设计干旱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及大气C02变化的敏感性分析
本文应用BIOME4生态系统模型,以评估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净第一性生产力(NPP)、叶面积指数(LAI) 生物群区(Biome) 凋落物分解率等主要生态系统功能对气候及大气CO2浓度变化的敏感性.通过输入不同变化幅度的月...
陈旭东张新时
关键词:陆地生态系统气候变化二氧化碳浓度降水条件
文献传递
草地的生态经济功能及其范式被引量:93
2000年
张新时
关键词:草地
共2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