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璨
- 作品数:23 被引量:93H指数:6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委科技计划面上项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伴退变性腰椎侧弯被引量:26
- 2016年
- 目的探讨通道辅助下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伴退变性腰椎侧弯的腰椎管狭窄症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5例伴退变性腰椎侧弯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Lenke-Silva分级为Ⅱ~Ⅳ级)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采用通道辅助下MIS-TLIF治疗。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36条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以及影像学检查评估手术疗效。随访时间为6—34个月,平均(23.0±3.5)个月。结果25例患者共手术减压椎间盘85个,均行侧弯矫形。所有病例均获随访,其中20例临床症状完全消失,5例症状明显改善。25例患者的椎体融合率达91%,且螺钉位置良好。无死亡病例,无一例出现术后神经功能缺损、感染、脑脊液漏等严重并发症,无一例发生内固定失败、椎弓根螺钉和钛棒断裂或Cage移位。结论通道辅助下MIS.TLIF治疗伴退变性腰椎侧弯的腰椎管狭窄症效果确切,该方法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
- 吴浩王曲张璨林彦达黄勇菅凤增
- 关键词:椎管狭窄腰椎脊柱侧凸微创性
- 关节间融合器
- 本申请公开了关节间融合器,其中,所述关节间融合器包括支撑部(10)和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部(10)两端的头部(20)和尾部(30),所述头部(20)从所述支撑部(10)沿所述支撑部(10)的支撑高度方向渐缩并在末端形成尖端...
- 陈赞段婉茹杜越崎张璨辛宗张博彦戚茂杨孟洪锋
- 通道辅助经神经根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失稳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探讨采用扩张通道管系统辅助微创经神经根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S·Tu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失稳的手术技术和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失稳的患者33例,所有患者采用通道(X-tube)辅助显微镜下MIS-TLIF治疗。比较手术前、后腰椎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的变化,观察并发症等。术后12个月采用Suk标准判断腰椎融合情况。结果33例患者手术治疗36个腰椎节段。1例术后2周因腰椎融合器移位压迫神经而再次手术,术后恢复良好;1例术后2周术区感染,清创后治愈。与术前比较,术后1个月JOA评分提高[(16.8±3.2)分对比(20.7±3.2)分],VAS评分和ODI降低[分别为(4.4±1.4)分对比(1.6±1.3)分,(15.9±7.2)对比(37.7±1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33例平均随访(12.8±0.4)个月。术后12个月,根据Suk标准判断,腰椎坚固融合28例(85%),可能融合5例(15%);腰椎CT显示所有患者均获得满意的腰椎间融合。结论采用通道辅助显微镜下MIS-TLIF技术可有效治疗合并腰椎失稳的腰椎管狭窄症。
- 段婉茹赵兴华张璨菅凤增陈赞
- 关键词:椎管狭窄腰椎失稳显微外科手术
- 寰枕融合下颅颈交界区的生物力学分析
- 2021年
- 目的建立正常与寰枕融合合并C2~3融合的C0~3运动节段有限元模型,仿真计算比较生理载荷下寰枢侧方关节、横韧带和关节囊韧带应力应变,从而分析先天性寰枢椎脱位力学机理,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获取正常(46岁,男性)CT图像与寰枕融合合并C2~3融合(48岁,男性)CT图像,建立正常及寰枕融合合并C2`3融合的C0~3运动节段有限元模型。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左右旋转6种生理载荷下,计算比较2个模型寰枢侧方关节。
- 黄菊英王兴文张璨王作为菅凤增
- 关键词:寰枕融合临床诊断与治疗颅颈交界区寰枢生物力学分析横韧带
- 一种基于高强度聚焦超声技术的碎骨装置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高强度聚焦超声技术的碎骨装置,包括:骨固定装置,旋转平台,高强度聚焦超声波发生器固定装置,骨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平台,设置于固定平台上的多个挡板,挡板用于固定骨块;旋转平台内部包括一旋转轴承,旋转轴承与骨...
- 段婉茹朱沙玺陈赞张璨刘芃昊
-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联合经皮螺钉内固定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被引量:11
- 2016年
-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MIS-TLIF)联合经皮螺钉内固定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MIS-TLIF联合经皮螺钉内固定融合术共治疗32例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比较术前和术后1周、3个月、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36条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分,以及X线测量腰椎前凸角、冠状位Cobb角、冠状位和矢状位躯干偏移、腰椎滑脱程度(Meyerding分度)并计算滑脱率,X线或CT判断椎体融合率,MRI评价减压程度。结果 32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60 min,术中出血量120 ml,住院时间7.22 d,术后随访10.83个月。手术融合41个椎体节段,范围覆盖L2~S1节段。与术前相比,术后1周、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VAS(均P=0.000)和ODI(均P=0.000)评分增加,SF-36评分减少(P=0.002,0.000,0.000),腰椎前凸角(均P=0.000)、冠状位Cobb角(均P=0.000)和滑脱率(均P=0.000)均减小。至末次随访时,ODI改善率为(80.51±6.02)%,椎体融合率达92.22%且螺钉位置均良好。32例患者中1例术后感染、2例脑脊液漏,经对症治疗均痊愈;无一例发生神经功能缺损等严重并发症、内固定失败、椎弓根螺钉和钛棒断裂或Cage移位,无一例死亡。结论 MIS-TLIF联合经皮螺钉内固定融合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轻微、复位效果好、疗效确切,尽管存在手术时间较长、学习曲线较长、术中X线照射量较大等缺点,但仍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的有效方法。
- 吴浩王曲林彦达张璨菅凤增
- 关键词:脊椎滑脱腰椎脊柱融合术
- 颅颈交界区的不稳对寰枢侧方关节生物力学的影响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 分析单纯性韧带切除造成的颅颈交界区不稳对寰枢椎(C1~2)运动节段的中性区、三维运动范围及寰枢侧方关节最大压力影响.方法 6例新鲜尸体标本被使用.采用重复测量的方法,对标本进行屈伸、侧弯及轴向旋转的纯力矩加载,分别测试2.0 Nm纯力矩载荷下正常对照组和颅颈交界不稳组C1~2运动节段的中性区和运动范围,以及1.0 Nm纯力矩载荷下正常对照组及颅颈交界不稳组寰枢侧方关节的压力.结果 颅颈交界不稳组C1~2运动节段的中性区在屈伸、侧弯及轴向旋转载荷下分别为26.67°±4.70°、9.13°±1.32°和63.11°±5.87°,正常组在屈伸、侧弯及轴向旋转载荷下C1~2运动节段的中性区分别为14.12°±2.40°,4.15°±0.75°和50.75°±5.84°,颅颈交界不稳组C1~2运动节段的中性区在屈伸、侧弯及轴向旋转载荷下比正常组的显著增加(P<0.05).颅颈交界不稳组C1~2运动节段的运动范围在屈伸、侧弯及轴向旋转载荷下分别为42.37°±3.96°、13.67°±1.10°和78.50°±4.00°,正常组在屈伸、侧弯及轴向旋转载荷下C1~2运动节段的运动范围分别为27.43°±2.41°、6.97°±0.59°和65.26°±4.08°,颅颈交界不稳组C1~2运动节段的运动范围在屈伸、侧弯及轴向旋转载荷下比正常组的显著增加(P<0.05).在前屈、左右侧弯及左旋载荷下,颅颈交界不稳组寰枢椎左右侧方关节的最大压力比正常组的减小.后伸和右旋载荷下,颅颈交界不稳组寰枢椎右侧方关节的最大压力也比正常组的减小.但后伸载荷下,颅颈交界不稳组寰枢椎左侧方关节的最大压力不变,右旋载荷下,颅颈交界不稳组寰枢椎左侧方关节的最大压力稍有增加.结论 颅颈交界区单纯性的韧带切除可以造成寰枢椎不稳,在屈伸、侧弯及轴向旋转情况下运动范围比正常情况下显著性增加.寰枢椎的不稳,导致寰枢外侧关节失去正常的承重功能,进而�
- 黄菊英聂庆斌王兴文张璨菅凤增
- 关键词:颅颈交界区寰枢椎脱位
- 一种基于高强度聚焦超声技术的碎骨装置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高强度聚焦超声技术的碎骨装置,包括:骨固定装置,旋转平台,高强度聚焦超声波发生器固定装置,骨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平台,设置于固定平台上的多个挡板,挡板用于固定骨块;旋转平台内部包括一旋转轴承,旋转轴承与骨...
- 段婉茹朱沙玺陈赞张璨刘芃昊
- 关节间融合器
- 本申请公开了关节间融合器,其中,所述关节间融合器包括支撑部(10)和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部(10)两端的头部(20)和尾部(30),所述头部(20)从所述支撑部(10)沿所述支撑部(10)的支撑高度方向渐缩并在末端形成尖端...
- 陈赞段婉茹杜越崎张璨辛宗张博彦戚茂杨孟洪锋
- 个体化定制3D打印假体枢椎前柱重建治疗枢椎肿瘤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观察应用个体化定制3D打印假体重建枢椎前柱治疗枢椎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19年10月我科应用个体化定制3D打印假体重建枢椎前柱治疗的6例枢椎椎体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1例,年龄11~63岁,平均42.7±19.2岁。初次手术4例,其中脊索瘤2例,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血管外皮细胞瘤1例;术后复发2例,均为脊索瘤。肿瘤累及椎体节段:C2节段5例,C2~C4节段1例。所有患者均行后前联合入路方式切除病变椎体。前路经口咽后壁入路5例,经下颌下咽后入路1例。所有患者均应用个体化定制3D打印颈椎假体行枢椎前柱重建。脊索瘤患者术后补充术区放疗。所有患者术后定期随访,观察肿瘤复发及内固定稳定性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中无神经、血管和硬脊膜损伤发生,术后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发生。术后平均随访11.8±3.7个月,未见肿瘤残留或复发,所有患者内固定稳定,未见螺钉松动及假体移位。结论:应用个体化定制3D打印假体能够有效重建枢椎前柱结构,获得满意的短期临床疗效。
- 菅强许文龙段婉茹刘振磊关健张璨菅凤增陈赞
- 关键词:枢椎3D打印上颈椎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