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碧莹
- 作品数:14 被引量:57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抗病毒药物使用情况分析被引量:18
- 2017年
-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肝炎门诊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患者的抗病毒药物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肝炎门诊首次就诊的具有抗病毒治疗指征的慢性乙肝患者,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横断面分析门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药物治疗方案。结果门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83.9%的患者正在使用抗病毒药物,其中口服核苷(酸)类药物为主,核苷(酸)类药单用或联合占78.0%,干扰素α联合核苷(酸)类药物占16.4%,干扰素α单用占5.6%。核苷(酸)类药物中使用最多的为恩替卡韦,其次是阿德福韦酯。结论目前肝炎门诊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药物治疗方案以口服核苷(酸)类药物为主,其中恩替卡韦最常见,干扰素α的使用有待进一步提高。
- 贾莹李璐李晓光梁京津邓忠华林菲苏元波张碧莹陈静王伟康永峰胥婕
- 关键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抗病毒药物
- 帕拉米韦治疗流行性感冒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帕拉米韦是新型的抗病毒药物,本研究拟评价帕拉米韦治疗流行性感冒的临床安全性。方法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感染疾病科发热门诊就诊的流行性感冒患者89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3mg?mL-1治疗,单次静脉滴注,评价其发热、呼吸道和全身症状的缓解情况和药物的安全性。结果患者平均年龄(28.31±8.30)岁。诊断为甲型流感84例,乙型流感5例。治疗后7d随访,发热均缓解,缓解时间(24.92±14.44)h。主要不良事件包括消化道症状5例(5.62%),神经系统症状3例(3.37%)。心电图由治疗前的窦性心律变为治疗后的窦性心动过缓9例(10.11%),窦性心律不齐6例(6.74%),2例治疗后QTc间期延长。治疗前正常,治疗后2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异常,15例(16.85%)甘油三酯升高,6例(6.74%)网织红细胞异常。无严重不良事件。结论帕拉米韦治疗流行性感冒的安全性相对较高。
- 李晓光胥婕李璐林菲梁京津邓忠华张碧莹贾莹康永峰
- 关键词:安全性流行性感冒
- 质谱分析联合免疫吸附寻找系统性红斑狼疮新的血清标志物的研究
- 2010年
- 目的 探索质谱分析和免疫吸附结合来寻找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新的血清生物标记物的有效性.方法 采集20例活动期SLE患者(SLE组)免疫吸附(苯丙氨酸吸附柱和DNA吸附柱)前后的血清、10例非活动期SLE患者(本病对照组)、10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和10例干燥综合征(SS)患者(他病对照组)以及20名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的血清,与处理和活化后的壳聚糖铜衍生物纳米材料共同孵育.吸附后的纳米材料和质谱仪分析所用基质混合点板,用Axima-CFR plus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离子源(MALDI)飞行时间质量分析器(TOF)分析得到谱图.经软件分析找出SLE组吸附前存在而吸附后消失的峰(目标质核比峰),将该目标峰在健康对照组中进行验证,找出对照组不存在的目标质核比峰即为SLE的特异峰,再将该特异峰在其他2个对照组中进行检验.采用t检验.结果 研究共发现3个SLE特异峰蛋白,即在吸附前大量存在、在吸附后消失并且在健康对照组中不存在的质核比峰:3136、3264和3326.这些特异峰蛋白在其他2个对照组中均不存在,其相对分子质量(〈10 000)均显著小于目前临床检测的SLE血清异常免疫成分如补体、抗双链DNA(dsDNA)抗体、抗Sm抗体等的相对分子质量(〉50 000),因此很有可能即为本研究寻找的新的SLE血清标志物.结论 质谱分析结合免疫吸附能够有效发现新的SLE血清学标记物,有利于在健康人群中筛选鉴别出活动期SLE患者.
- 邓晓莉钟丽君邹霞娟赵金霞刘湘源王悦崔专孙琳刘蕊姚中强张碧莹
- 关键词:红斑狼疮生物标记物免疫吸附技术
- 发热门诊轻症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早期识别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介绍发热门诊临床医生对轻症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早期识别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8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发热门诊并于入院后采用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mNGS)确诊的13例轻症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禽类接触史、发热及伴随症状、血常规和胸部CT影像。结果13例(100%)患者均有明确的鹦鹉或鸽子接触史。患者除了发热症状之外,6例(46.2%)伴干咳,8例(61.5%)伴明显头痛,从出现症状到就诊的中位数时间为3 d。血常规白细胞计数为6.92×10^(9)/L(5.04×10^(9)/L~8.42×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为76.4%(71.2%~84.8%)。胸部CT显示肺炎均位于一侧肺,绝大多数(12例,92.3%)只累及一个肺叶,以肺下叶更常见(10例,76.9%),肺外带比内带分布更为多见(76.9%比23.1%)。肺部实变最多见(7例,53.8%),其次为结节(4例,30.8%)和肿块(2例,15.4%),常同时伴周围磨玻璃影(11例,84.6%)和内部支气管充气征(11例,84.6%)。而支气管壁增厚(1例,7.7%)、小叶中心结节(1例,7.7%)和胸腔积液(1例,7.7%)为少见影像。结论发热门诊临床医生接诊患者符合发热伴干咳或明显的头痛、外周血象正常、胸部CT表现为单侧肺下叶外周实变等临床特征者,应询问鹦鹉或鸽子接触史,考虑到鹦鹉热衣原体肺炎。
- 张碧莹路明陈静苏元波李美娇沈宁
- 关键词:肺炎鹦鹉热衣原体鹦鹉热
- 细菌性肝脓肿并发脓毒症的临床特征被引量:9
- 2023年
- 目的 分析细菌性肝脓肿(PLA)并发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特征,探索早期预测PLA并发脓毒症的生物标志物。方法 回顾性分析肝脓肿患者的病例资料,并根据序贯器官衰竭评分将患者分为脓毒症组和非脓毒症组。分析2组患者的症状、实验室检查、病原学和预后对PLA的影响。通过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探索血降钙素原(PCT)对肝脓肿进展为脓毒症早期的预测价值。结果 最终脓毒症组和非脓毒症组分别纳入57和96例。脓毒症组和非脓毒症组的合并基础胆道疾病比例分别为24.56%和11.46%,外周血白细胞水平分别为13.87×10^(9)和11.08×10^(9)·L^(-1),就诊时PCT分别为12.06和0.31 ng·mL^(-1),最高值PCT分别为13.89和0.36 ng·mL^(-1),并发脓毒症休克导致的病死率分别为10.53%和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脓毒症组患者并发肝外转移灶(包括肺脓肿、眼内炎)比例高于非脓毒症组,病原体为肺炎克雷伯菌比例更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就诊时及住院后最高值PCT可作为预测PLA患者进展为脓毒症的指标,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95%CI=0.65~0.85)和0.79(95%CI=0.70~0.88),最佳截断值为8.995 ng·mL^(-1)。结论 PLA合并胆道疾病患者更容易并发脓毒症,当PCT≥8.995 ng·mL^(-1)时,预示患者会并发脓毒症,病死率明显增加。
- 张碧莹路明林菲贾莹梁京津邓忠华李璐
- 关键词:细菌性肝脓肿肝脓肿脓毒症降钙素原
- 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门诊患者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 贾莹李晓光李璐梁京津康永峰林菲邓忠华王伟张碧莹胥婕
- 新型快速流行性感冒病毒抗原检测方法免疫荧光法在流行性感冒筛查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被引量:4
- 2020年
- 背景与核酸检测相比,传统快速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抗原检测方法灵敏度偏低,因此需要探索新的流感快速检测方法。目的探讨免疫荧光法流感病毒抗原检测在流感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于2017年7—12月、2019年1—2月选取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感染疾病科发热门诊收治的患者472例,采集其鼻咽拭子。采用免疫荧光法流感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读取仪器(简称Sofia)和传统快速流感抗原检测方法(免疫渗滤法和胶体金法)、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472例患者采用RT-PCR方法共检出甲型/乙型流感292例(61.9%),其中甲型流感195例(41.3%),乙型流感94例(19.9%),另有3例同时检出甲型流感和乙型流感。472例患者采用免疫荧光法共检出甲型/乙型流感262例(55.5%),其中甲型流感169例(35.8%),乙型流感93例(19.7%)。以RT-PCR方法为金标准,免疫荧光法、免疫渗滤法、胶体金法检测甲型/乙型流感的灵敏度依次为89.0%、82.9%、84.6%,特异度依次为98.9%、97.2%、93.3%;免疫荧光法、免疫渗滤法、胶体金法检测甲型流感的灵敏度依次为85.4%、79.3%、79.3%,特异度依次为100.0%、99.3%、97.1%;免疫荧光法、免疫渗滤法、胶体金法检测乙型流感的灵敏度依次为93.8%、87.6%、89.7%,特异度依次为99.5%、99.2%、97.3%。以RT-PCR方法为金标准,免疫荧光法对甲型H1流感、甲型H3流感、乙型流感的检出阳性符合率分别为91.8%(56/61)、84.7%(111/131)、94.8%(91/96)。16~20岁、21~40岁、41~60岁、>60岁患者中,免疫荧光法对甲型/乙型流感检测的灵敏度依次为95.6%、90.2%、87.2%、78.4%,特异度依次为100.0%、98.2%、100.0%、100.0%。结论与传统快速流感病毒抗原检测方法比较,免疫荧光法在甲型/乙型流感的检测中表现出更高的灵敏度,在流感筛查中有一定应用前景。
- 李晓光陈静王伟李璐林菲贾莹张碧莹胥婕
- 关键词:正黏病毒科荧光抗体技术
- 场景式教学法在发热门诊住院医师教学培训中的应用
- 2024年
- 目的分析住院医师在规范化培训轮转发热门诊中面临的问题,探索在短时间内提质增效的教学方法。方法我们通过场景式教学法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对疾病的规律进行总结,并概括成6大场景,为住院医师带来直观的实战体验。结果通过6个场景的教学模式,住院医师仅用3 d的临床实践就完全理解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治的核心内涵,接诊效率大幅度提高,从每天接诊25人提升至60人以上,患者的候诊时间明显缩短,有效缓解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高峰时段的就诊压力。同时,由于住院医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疾病本质的认知更加清晰,消除了恐惧感,增强了自信心,使患者避免了不必要的抽血化验和胸部CT检查,从而降低了医疗花费。结论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轮转发热门诊中应用场景式教学模式,缩短了学习曲线,提高了轮转质量,实现了记忆、理解、整合、优化的教学和培训目标,值得推广应用。
- 路明张碧莹邓忠华李晓光沈宁
- 关键词:发热门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 类风湿关节炎引起颈椎半脱位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分析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 了解RA颈椎半脱位的发生情况、临床、实验室和影像学特点,探索RA出现颈椎半脱位的危险因素.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临床分析方法,纳入68例有颈椎相关症状并行影像学检查的RA患者.根据影像学表现分为颈椎半脱位组和无脱位组,对比2组患者临床、实验室及影像学特点.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x2检验及Person相关分析进行统计.结果 纳入患者影像学证实为颈椎半脱位者占同期我院RA患者的11.6% (39/335).最常见的症状为颈痛,占87% (34/39),其次为四肢麻木,占9%(23/39).颈椎半脱位组CRP阳性率[89% (24/27)]明显高于无脱位组[59%(16/27)] (x2=6.17,P<0.01).影像学方面,RA颈椎半脱位患者常见表现形式为寰枢椎前脱位[95%(37/39)]、垂直脱位[18%(7/39)]和下段颈椎脱位[(5%(21/39)].颈椎半脱位组出现骨质破坏、椎管狭窄、脊髓受压比例明显高于无脱位组(x2=7.96,x2=6.12,x2=4.89,P<0.05),而颈椎无脱位组更常出现骨质增生硬化(x2=6.21,P<0.05).在颈椎半脱位组中,PADI与屈位片上的ADI具有相关性(r=-0.547,P=0.015).结论 RA合并颈椎半脱位并不少见,其形式主要为寰枢椎前脱位.影像学特点为骨质破坏、椎管狭窄和脊髓受压.
- 孙琳张碧莹刘蕊赵金霞邓晓莉刘湘源
- 关键词:放射摄影术颈椎半脱位
-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优化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方法收集轻症鹦鹉热衣原体肺炎(CURB-65评分≤1分)患者的一般资料、抗菌药物使用情况、退热时间、疗程等信息,并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入选36例患者,男性16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52.2±14.5)岁。24例(66.7%)患者在初始治疗时就接受了有效治疗药物(包括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12例(33.3%)患者在初始治疗接受无效治疗药物(β内酰胺类)之后调整为有效治疗药物。所有患者接受有效治疗药物后的退热时间为(2.7±1.5)d。接受有效治疗药物的单药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的退热时间分别为(2.1±0.9)和(2.8±0.9)d,接受大环内酯类组和氟喹诺酮类组的退热时间分别为(2.0±0.9)和(2.2±0.9)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患者接受有效治疗药物的疗程为(8.1±3.2)d。1个月后,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复查显示,肺炎病灶均基本完全吸收。结论对于轻症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单药治疗7~10 d即可达到治愈,且大环内酯类的疗效不劣于氟喹诺酮类。
- 张碧莹路明邓忠华林菲陈静苏元波李璐
- 关键词: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抗菌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