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文
- 作品数:42 被引量:195H指数:9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附142例报告)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N)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42例TN患者行微血管减压术,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128例(90%)疼痛消失,9例(6.4%)疼痛明显减轻,手术有效率达96.5%。随访期大于2年的82例患者中,74例疼痛完全消除,5例时有疼痛可药物(卡马西平)控制,3例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结论 MVD是治疗TN的有效办法;对责任血管的准确判断及合理处理是微血管减压术成功的关键;良好的显微操作能最大程度降低各种手术并发症。
- 张良文王萍李峰杨扬朱树干
-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疗效
- 血管抑素抑制胶质瘤的实验研究
- 2006年
-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血管抑素在胶质瘤治疗中的意义倍受关注。本研究探讨血管抑素重组表达质粒对裸鼠皮下胶质瘤血管生成、细胞凋亡和肿瘤生长的影响,以寻求治疗胶质瘤的有效方法。方法:取Balb/c裸小鼠22只,建立裸鼠皮下胶质瘤模型,6~9天左右皮下肿瘤平均直径达到4mm,随机分为对照组和As治疗组,每组11只,分别注入100μl纯化pcDNA3和As重组质粒,注射2天后各组随机取5只处死取肿瘤作检测。分别做HE染色,As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并行血管内皮细胞标记物CD31检测,观察肿瘤血管化的情况,并行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的凋亡。剩余每组6只每隔3天测量肿瘤长、短径,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图。结果:As基因治疗可抑制肿瘤的生长,对照组基因注射后15天肿瘤体积为(1519.88±256.54)mm3,As治疗组肿瘤体积为(1148.03±191.51)mm3,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As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血管密度明显减小。两组凋亡指数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凋亡细胞集中在肿瘤坏死区周围,细胞核固缩呈圆形或椭圆形团块,典型者染色质呈新月形或蚕豆状浓染。结论:As具有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并可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对裸鼠皮下胶质瘤的生长具有延缓作用。
- 刘猛孙学英刘玉光王宏伟张良文吴承远
- 关键词:胶质瘤血管抑素裸鼠血管生成凋亡
- 颅内动脉瘤术后发生脑血管痉挛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8
- 2004年
- 张良文朱树干见文成刘玉光李刚吴承远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术后并发症脑血管痉挛经颅多普勒检查蛛网膜下腔出血
- 边缘系统胶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显微手术治疗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探讨边缘系统胶质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理特征以及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边缘系统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边缘系统胶质瘤患者以癫痫发作为其临床特点;CT扫描19例呈低密度,9例呈混杂密度;MRI扫描,T1低信号,T2高信号,多无强化;肿瘤全切19例,次全切6例,部分切除3例;术后5例患者出现暂时性运动性失语,6例出现对侧肢体偏瘫,其余恢复良好;随访6个月至5年,生存23例。结论应用高分辨CT或MRI可显示边缘系统胶质瘤与其周围结构的关系,可通过显微手术切除肿瘤,并可取得良好效果。
- 刘猛刘玉光张良文王宏伟朱树干吴承远
- 关键词:边缘系统胶质瘤显微手术治疗MRI扫描病理确诊混杂密度低信号
- 外科治疗舌咽神经痛4例报告
- 2005年
- 谭守刚朱树干张良文迟令懿李峰朱庆林王洪杰许汝伦
- 关键词:外科治疗舌咽神经痛颅内占位性病变舌咽神经痛血流动力学
- 异位脑膜瘤的临床特点与治疗被引量:8
- 2010年
- 异位脑膜瘤占全部脑膜瘤的比例在文献中悬殊较大,一般在1%-17%。1994年5月至2007年11月我院收治17例异位脑膜瘤患者,占同期全部脑膜瘤(738例)患者的2.3%,现报告如下。
- 刘玉光毛一群朱树干李峰王宏伟张良文吴承远
- 关键词:异位脑膜瘤
- 颅内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5
- 2004年
-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对3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经颅多普勒检查诊断脑血管痉挛。结合蛛网膜下腔出血(SAH)Fisher分级、手术时机、术前SAH次数、动脉瘤术中有无破裂等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蛛网膜下腔积血Fisher分级>Ⅱ级者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86.7%)明显高于Ⅱ级及以下者(26.7%),P<0.01。Fisher分级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明显相关(r=0.3164,P=0.0135);SAH后3周内手术脑血管痉挛发生率(75%)明显高于3周以后手术(20%),P<0.001。术前发生SAH2次以上患者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76.9%)明显高于1次(41.2%),P<0.001。动脉瘤术中有无破裂对脑血管痉挛发生无明显影响。结论(1)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可能是SAH后脑血管痉挛病理过程的延续。(2)SAH后3周内手术是颅内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3)早期手术不能降低术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
- 张良文朱树干见文成刘玉光李刚吴承远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
-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特征及诊治(附33例报告)
- 2001年
- 为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 (DAI)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救治措施 ,分析了 33例 DAI患者的致伤因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显示 ,DAI多由车祸或坠落伤引起 ,临床特异性差 ,死亡率高。认为早期用药干预轴索损伤的发展 ,恢复过程中应用神经营养因子促进轴索再生 ,能减轻
- 魏东光吴承远见闻成张良文
- 关键词:弥漫性轴索损伤DAI
-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的相关因素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探讨影响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N)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53例原发性TN患者施行MVD,对临床资料行单因素χ2检验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评价影响MVD治疗原发性TN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疼痛完全消失125例,疼痛明显缓解26例,未愈2例;2103例单纯受动脉压迫,49例合并静脉压迫,1例无明显责任血管,合并静脉压迫的患者术后疼痛完全消除率(71%)较单纯动脉压迫者(81%)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V2支疼痛的患者术后疼痛完全消除率(55%)较其他疼痛分布区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V2支疼痛的患者,责任血管多自三叉神经的腹侧压迫(5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静脉压迫和V2支疼痛是影响MVD治疗原发性TN临床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静脉压迫、V2支疼痛的患者术后疗效较差,为独立危险因素;V2支疼痛的患者,其责任血管多自三叉神经腹侧压迫三叉神经,这成为难治性V2支疼痛新的研究方向。
- 张斌张良文迟令懿王传伟朱树干
-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
- TCD检测颅脑损伤后脑血流变化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08年
- 颅脑损伤引起的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增高及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essels spasm,CVS)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如何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并判断预后是近几年来探索的课题。1982年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 sonography,TCD)的问世,它借助脉冲多普勒技术和2MHz发射频率.经特定的颅骨透声窗,直接捕记颅内血流的多普勒信号,以获取颅底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而反映脑血管的功能状态。其具有无创、操作容易、安全无痛、快速、可重复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 景慎东张良文朱树干
- 关键词:TCD检测颅脑损伤颅内压增高脑血管痉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