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冬一

作品数:6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5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双链
  • 2篇双链断裂
  • 2篇同源
  • 2篇基因
  • 2篇DNA双链断...
  • 1篇蛋白
  • 1篇诊断肺癌
  • 1篇芝田硫化叶菌
  • 1篇嗜热
  • 1篇嗜热古菌
  • 1篇铁硫蛋白
  • 1篇同源蛋白
  • 1篇同源重组
  • 1篇切除
  • 1篇醛酮还原酶
  • 1篇脱氧
  • 1篇脱氧核糖
  • 1篇脱氧核糖核苷
  • 1篇脱氧核糖核苷...
  • 1篇细胞

机构

  • 6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6篇徐冬一
  • 1篇赵进东
  • 1篇郭荣
  • 1篇薛宏
  • 1篇李斌
  • 1篇霍笑风
  • 1篇胡晋川

传媒

  • 1篇生命科学
  • 1篇Acta B...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中国科学:生...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4
  • 1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DNA双链断裂修复途径的选择与调控被引量:8
2021年
DNA双链断裂(double strand break, DSB)是一种导致基因组不稳定性的高毒性损伤,可引起染色质畸变诱发癌症.真核生物中演化出多条保守的DSB损伤修复途径,其中最重要的修复途径是典型的非同源末端连接(classical non-homologous end joining, cNHEJ)和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HR),这两种修复途径解决了细胞中大多数的DSBs.对于不同类型的DSBs,细胞可以审时度势地选择最优的修复途径,以最低的基因组突变风险进行修复.依赖于不断发展的细胞成像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精细的DSB修复途径选择机制正逐渐展露出来,其调控机制十分复杂而且精密.本文主要阐述了断裂末端结构、DNA末端切除程度、细胞周期、染色质环境、组蛋白修饰和RNA代谢等因素对DSB修复途径的影响,展现了DSB修复途径选择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赵华煜徐冬一
关键词:DNA双链断裂同源重组BRCA1
Isolation of Plasma and Thylakoid Membranes from the Heterocystous Cyanobacterium Anabaena sp. PCC 7120被引量:1
2001年
利用水溶性多聚体双相法分离蓝细菌Anabaenasp .PCC 712 0质膜和类囊体膜两种膜系统。吸收光谱分析表明 ,质膜相和类囊体膜相的主要色素分别为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SDS_凝胶电泳显示这两种膜系统蛋白组成有很大差别。这种分离方法容易操作 ,对研究蓝细菌的膜蛋白和膜脂非常有用。
李斌徐冬一赵进东
关键词:CYANOBACTERIUM
蓝细菌聚球藻Synechococcus sp.PCC 7002中两个与光合异养相关基因的研究
蓝细菌Synechococcussp.PCC7002在DCMU和甘油存在条件下的光合异养生长,经常用于光合作用的研究。但从无甘油培养基转到甘油培养基时,Synechococcussp.PCC7002需要一个适应过程。而一...
徐冬一
关键词:醛酮还原酶丙酮醛铁硫蛋白
检测IFFO1基因甲基化的物质在诊断肺癌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检测IFFO1基因甲基化的物质在诊断肺癌中的应用。本发明公开的检测IFFO1基因甲基化的物质为检测序列1所示的IFFO1基因片段中CpG位点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甲基化的物质,包括序列表中序列2和3所示的两条单...
徐冬一郭荣
DNA双链断裂的非同源末端连接修复被引量:4
2014年
细胞内普遍存在的DNA双链断裂(DSB)可通过同源重组(HR)或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修复。由于HR仅在存在相同染色体作为模板的时候进行,因此,NHEJ通常为主要的修复方式。在NHEJ中,DSB末端首先由Ku识别,接着由核酸酶、聚合酶在Ku与DNA-PKcs协助下加工,并由连接酶IVXRCC4-XLF连接。NHEJ底物类型多样,末端的修复常包含反复加工的过程,导致修复产物通常无法复原损伤前的序列。虽然无法确保准确修复DNA,NHEJ仍对维持基因组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对NHEJ的研究有助于理解癌症的发生机制并将促进癌症的治疗。
严振鑫徐冬一
关键词:双链断裂KUDNA-PKCS
Ssh10b2与其同源蛋白Ssh10b在细胞含量及固定DNA超螺旋的能力上存在明显差异
2006年
极端嗜热古菌———芝田硫化叶菌(Sulfolobus shibatae)基因组含一对亲缘关系较远的同源基因,ssh10b和ssh10b2。这对同源基因编码的蛋白(Ssh10b和Ssh10b2)属于古菌Sac10b DNA结合蛋白家族。关于Ssh10b以及与其极为相似的硫矿硫化叶菌(S.solfataricus)Sso10b、嗜酸热硫化叶菌(S.acidocaldarius)Sac10b蛋白已有较多研究,推测这些蛋白可能在染色体组织和包装、DNA重组、基因表达调控等方面起作用。克隆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ssh10b2基因,纯化了重组Ssh10b2蛋白。免疫印迹定量分析表明,ssh10b2在芝田硫化叶菌中有表达,但其细胞含量仅相当于Ssh10b的约十分之一。重组Ssh10b2对双链DNA的亲和力低于Ssh10b。此外,Ssh10b2和Ssh10b在与双链DNA结合时表现出相似的凝胶阻滞模式。有意思的是,Ssh10b2固定DNA负超螺旋的能力明显低于Ssh10b。这些结果提示,Ssh10b和Ssh10b2可能具有不同的生理作用。
郭荣薛宏霍笑风徐冬一胡晋川黄力
关键词:极端嗜热古菌芝田硫化叶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