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歆毅
- 作品数:11 被引量:12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 唯物史观与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史研究
- 2021年
-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历史学发生过两次根本性的变革,一是从传统史学向近代史学转型,二是从近代史学转向马克思主义史学。从发展历程来看,土地制度史研究与中国史学的两次转型均存在直接而密切的关联。
- 徐歆毅
- 关键词:中国历史学近代史学史学转型土地制度史唯物史观
- 汉代公田的经营与使用被引量:4
- 2016年
- 学界一般认为,汉代国家直接控制着大量的土地。国有土地中的可耕地,称为"公田",未开垦的土地则称为"草田",也属于政府控制的公田的一部分。如何看待秦汉时期的公田,土地国有制论者和私有制论者的认识是不一样的。对于土地国有制论者来说,国家手中掌握着数量庞大的国有土地是土地国有制的重要论据。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贺昌群的看法,他认为公田制是汉唐间实施计口授田制的重要物质基础,从汉初到唐玄宗的九百多年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是以公田制为基础的国家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参见贺昌群:《汉唐间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研究》,
- 徐歆毅
- 关键词:公田土地国有制土地所有制政府控制秦汉时代赵充国
- 汉代家庭继承制度研究
- 本文以汉代家庭继承制度为主要研究内容。张家山汉简《置后律》的发现,使我们知道汉代已经存在了规范家庭继承关系的专门法律。《置后律》主要规范爵位继承关系,它和《户律》、《傅律》中有关家庭继承的规定共同构成了汉代继承法律制度的...
- 徐歆毅
- 关键词:汉代
- 文献传递
- 中国土地制度史研究一百年——以战国秦汉为中心
- 本文以20世纪以来的土地制度史研究为主要对象,主要着眼于战国秦汉土地制度史研究的发展状况。本文以此作为选题的目的是:(1)土地制度史为何成为20世纪古史研究中最受关注的重要领域之一:(2)土地制度史研究中方法、概念的选择...
- 徐歆毅
- 南宋“尚书省敕赐开化寺牒碑”释读
- 2015年
- 六和塔,位于西湖南缘,南邻钱塘江,自古为杭州的重要标志、城市象征,也是西湖世界遗产14处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史迹之一。六和塔初建于北宋开宝年间,到南宋绍兴年间智昙复建至今,几经风雨摧残、兵火劫难,却仍巍然屹立,成为我国古代楼阁式塔的杰出代表。智昙复建时,为降魔消灾,镇伏江潮,塔内供有佛像,环壁刻有经文,但大都不复存在。
- 徐歆毅
- 关键词:《金刚经》
- 唯物史观与20世纪上半叶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史研究
- 2021年
- 土地制度史是20世纪中国史学所提出的充满争议性的领域之一。本文以20世纪上半叶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史研究的产生演变为线索,考察唯物史观基本理论和方法论与近代史学转型之关系。
- 徐歆毅
- 关键词:唯物史观土地制度史
- 汉代家庭继承制度的社会史考察被引量:2
- 2010年
- 汉代家庭的形态无疑与家庭继承制度有很大关系。在诸子均分家产的继承制度下,汉代形成了以个体小家庭为主的社会结构,也存在一定数量的与父母或未成年弟妹"同居"的家庭,已婚兄弟同居及数世同居的大家庭为数极少。争讼与让财是汉代家产继承中两种相对的现象。宗族亲戚和乡里在家产继承事务中起重要作用。在家庭财产继承关系上,公权力的干预让位给了乡里的调整,从这个意义上说,汉代社会是一个乡里社会。在家庭继承关系上,汉代家庭女性虽具有一定的继承权,但女性的继承权还是受到限制。宗祧继承的观念对汉代家庭继承关系造成了重大的影响。
- 徐歆毅
- 关键词:汉代社会史
- 汉代家产继承析论
- 2010年
- 汉代家庭财产继承由诸子平均分割和继承,汉代家产继承主要有父母在世时的"生分"和父母身后的析分两种方式。诸子均分制造成了汉代社会个体小家庭为主流的家庭形态。
- 徐歆毅
- 关键词:汉代家产
- 近百年先秦两汉土地制度史研究述评被引量:3
- 2014年
- 土地制度不仅是指人们开发、利用土地而形成的土地规划、疆理、分配、管理的制度体系,还包括人们以土地为中介而结成的各种关系,它包括土地所有制的形式和性质、劳动者和土地的结合方式(土地经营方式),以及由此所形成的阶级关系、劳动产品在不同阶级和社会集团间的分配和消费关系等。其中,土地所有制是土地制度的核心和基本内容,决定了一定社会生产方式的性质。这是土地制度史研究的主要内容。
- 徐歆毅
- 关键词:土地制度史先秦两汉土地所有制社会生产方式阶级关系
- 2010年秦汉史研究综述
- 2011年
- 2010年秦汉史研究继续取得进展,出版专著20余部,发表论文600多篇。现将研究的基本情况分述于下。
- 徐歆毅
- 关键词:秦汉史研究发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