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曹学兵

曹学兵

作品数:183 被引量:745H指数:14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0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主题

  • 70篇帕金森
  • 70篇帕金森病
  • 69篇多巴
  • 48篇细胞
  • 38篇左旋多巴
  • 36篇多巴胺
  • 35篇神经元
  • 30篇异动症
  • 26篇蛋白
  • 20篇重症肌无力
  • 20篇无力
  • 20篇肌无力
  • 19篇受体
  • 18篇纹状体
  • 16篇多巴胺能
  • 14篇凋亡
  • 13篇免疫
  • 12篇树突
  • 11篇凝血
  • 11篇凝血酶

机构

  • 164篇华中科技大学
  • 18篇太和医院
  • 16篇华中科技大学...
  • 7篇海南医学院附...
  • 6篇湖北省新华医...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海南医学院
  • 2篇三峡大学第一...
  • 2篇十堰市人民医...
  • 2篇武汉市普爱医...
  • 2篇江门市中心医...
  • 1篇广州军区广州...
  • 1篇济宁医学院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武汉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新乡医学院第...
  • 1篇中南大学
  • 1篇湖北省妇幼保...

作者

  • 181篇曹学兵
  • 148篇孙圣刚
  • 36篇童萼塘
  • 34篇徐岩
  • 27篇王云甫
  • 26篇王涛
  • 16篇王岚
  • 15篇梁直厚
  • 14篇梅元武
  • 14篇李红戈
  • 14篇刘昌勤
  • 13篇张振涛
  • 13篇陈吉相
  • 12篇张允建
  • 12篇邓学军
  • 11篇管强
  • 11篇陈志斌
  • 10篇曹非
  • 8篇黎钢
  • 8篇何国厚

传媒

  • 20篇中国神经免疫...
  • 16篇中国康复
  • 1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1篇卒中与神经疾...
  • 10篇中华神经科杂...
  • 10篇中风与神经疾...
  • 8篇中华物理医学...
  • 7篇中国临床康复
  • 6篇中华老年医学...
  • 6篇临床神经病学...
  • 6篇国外医学(物...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 4篇中国神经科学...
  • 4篇中国现代医学...
  • 4篇医药导报
  • 4篇免疫学杂志
  • 4篇中华神经医学...
  • 3篇国外医学(神...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年份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8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11篇2008
  • 14篇2007
  • 24篇2006
  • 35篇2005
  • 24篇2004
  • 28篇2003
  • 16篇2002
  • 5篇2001
  • 1篇2000
18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01年
目的 观察帕金森病 (PD)大鼠模型行为学变化特点。方法 通过改良 PD大鼠模型 ,观察 30只大鼠模型成功后 1、7、14天旋转行为的多项指标变化 ,如 :启动时间、持续时间、最高转速、旋转圈数等。结果 1~ 14天时 PD大鼠启动时间逐渐延长、持续时间逐渐缩短 ,最高转速与旋转圈数不变。结论 改良 PD大鼠模型制作方法科学、简单 ,定位可靠 ;PD大鼠最高旋转速度。
曹非孙圣刚王涛曹学兵陈吉相刘昌勤梅元武童萼塘骆芳
关键词:帕金森病病理
帕金森病多巴胺神经元死亡的分子机制被引量:17
2006年
张振涛曹学兵孙圣刚
关键词:帕金森病多巴胺能神经元神经变性
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大鼠模型黑质网状部电活动的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研究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LID)大鼠模型基底节输出核黑质网状部(SNr)电活动的改变。方法:将记录电极立体定位插入大鼠损毁侧SNr,使用脑电图仪分别记录正常组、非LID组、LID组和MK801+LID组注射左旋多巴前后SNr电活动。结果:用药前,与正常组比较其余三组SNr脑电图波频均明显降低(P<0.05)。用药后,与用药前比较正常组波频无明显降低(P>0.05),非LID组和LID组波频无明显变化(P>0.05)。MK801+LID组大鼠刻板动作明显减少,SNr脑电图波频较LID组增加(P<0.05),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LID组可见到间断少量的高大波,类似于异常放电波。其余三组未见波形改变。结论:SNr神经元异常放电与LID的发生有关,干预SNr神经元异常电活动可以抑制LID的发生。
徐岩张婷曹学兵
关键词:异动症左旋多巴脑电图描记
7β-羟基胆固醇对创伤性癫痫大鼠海马谷氨酸转运体表达的影响及机制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研究7β-羟基胆固醇(7-βOHCH)对创伤性癫痫大鼠谷氨酸转运体mRNA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105只大鼠脑内立体定向单侧杏仁体注射三氯化铁(FeCl3)建立创伤性癫痫模型,随机分成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和7-βOHCH治疗组(C组),动态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表现、脑电图变化、海马区域GFAP和谷氨酸转运体mRNA表达。结果:A组大鼠术后无明显行为学改变;术后30 d时,B组94.2%大鼠出现癫痫样发作而C组为74.3%(P<0.05)。A组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各导联均以α和β波为主要节律的基础脑电图,B、C组出现与痫性发作一致的高幅棘波、棘慢波综合和尖波。注射侧海马组织各区B组均有大量胶质细胞增生而C组无(P<0.01)。海马3种谷氨酸转运体mRNA的表达与A组比较,B、C组均呈先高后低的变化趋势。结论:7β-OHCH通过抑制海马区域胶质细胞增生、上调GLAST和GLT1的表达,发挥治疗创伤性癫痫的作用。
曹学兵孙圣刚姚源蓉臧卫周
关键词:创伤性癫痫谷氨酸转运体
急慢性铊中毒一家六例临床特点及治疗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 探讨铊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8年5月就诊于我院的6例确诊急慢性铊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 性2例,年龄12~50岁,来自同一家庭(为一对姐妹和各自的丈夫及儿子).其中5例患者[3例为急性中毒,2例为慢性中毒(半年内第2次中毒)]均以多发性周围神经炎起病,表现为肢体末端麻木、疼痛、感觉异常,伴或不伴消化道症状;1例为12岁男性患儿,尿铊浓度超过中毒量,却无相关的临床表现.治疗上采用补钾、利尿、导泻、口服普鲁士蓝(氰化铁合亚铁)、肌注二巯基丙磺酸钠等措施,其中2例同时采用血液灌流治疗.最后2例患者好转出院,2例转专科医院进一步治疗,另2例慢性铊中毒患者病情进展迅速,最后昏迷,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 铊中毒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多发性周围神经炎、胃肠道症状和皮肤损害,对于出现类似症状的患者应高度警惕铊中毒的可能性,避免漏诊、误诊.治疗上除传统的普鲁士蓝效果肯定外,血液灌流亦可能是疗效更加肯定的措施.
陈春暖黄金莎熊念张振涛陈运平曹学兵王涛
关键词:中毒神经炎秃发亚铁氰化物血液灌注
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超声与脑底动脉经颅多普勒对照研究被引量:17
2003年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脑底动脉狭窄与不同类型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 12 8例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 (ABI组 )患者和 132例急性腔隙性脑梗死 (LI组 )患者的颈动脉和脑底动脉进行检测 ,比较 2组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和脑底动脉粥样硬化性损伤的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均超过 4 0 % ,阳性率相近 ;但ABI组中出现各种类型的脑底动脉狭窄 6 3例(49 2 % ) ,而LI组仅 39例 (2 9.5 % ) ,2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颅底动脉病变在ABI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王涛孙圣刚曹学兵黄幼珍陈汉荣邓学军童萼塘
关键词:脑梗死颈动脉超声脑底动脉经颅多普勒
脑血肿周围细胞间黏附分子-1 mRNA表达及白细胞浸润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0
2004年
目的 探讨大鼠脑血肿周围细胞间黏附分子 1(ICAM 1)mRNA表达及白细胞浸润情况 ,明确脑血肿周围是否存在急性炎性反应。方法 胶原酶Ⅶ型脑立体定向注射制作脑出血模型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RT PCR)技术检测ICAM 1mRNA表达 ;通过测定髓过氧化物酶 (MPO)活性来检测中性粒细胞的浸润情况。结果 脑出血后 6hICAM 1mRNA表达开始增加 (P <0 0 5 ) ,2 4h达高峰 (P <0 0 1) ,然后逐渐减退。脑出血后 2 4hMPO活性明显增加 (P <0 0 5 ) ,4 8h达高峰 (P <0 0 1) ,然后逐渐减退。结论 脑血肿周围存在明显的炎性反应 。
关景霞孙圣刚曹学兵陈志斌
关键词:脑出血细胞间黏附分子-1髓过氧化物酶
ERK1/2在左旋多巴诱导的异动症发生机制中的作用
2008年
目的研究细胞外调节激酶(ERK1/2)在左旋多巴诱导的异动症(LID)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SD大鼠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帕金森病(PD)组、LID组、LID+SCH23390组和非LID组,分别观察各组行为学变化,并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大鼠纹状体区ERK1/2及其活化形式p-ERK1/2表达水平。结果多巴胺D1受体阻断剂SCH23390可以减轻LID大鼠行为学异常;LID组和非LID组ERK1/2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而LID组p-ERK1/2的表达较非LID组和PD组明显增加,SCH23390使其表达下降。结论ERKI/2是LID大鼠纹状体内直接输出通路上的重要信号分子,其活化参与了异动症的发生。
徐岩曹学兵黄若兰
关键词:左旋多巴异动症
脑卒中急性期并医院感染患者血白细胞及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研究被引量:7
2003年
目的 探讨脑卒中急性期并医院感染患者血白细胞及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方法  190 8例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进行了血白细胞计数 ,内皮素 (ET) ,一氧化氮 (NO )和白介素 - 8(IL - 8)含量的检测。结果 发生医院感染 98例 ,脑出血和脑梗死医院感染率分别为 5 .96 %、4 .5 4 % ,常见的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和泌尿道为主 ,两种类型疾病间无显著差异 (P>0 .0 5 ) ;医院感染组血白细胞数 ,ET和 IL - 8含量均显著高于非医院感染组 ,而 NO含量则显著降低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 1)。结论 急性脑卒中患者是医院感染高危人群 ,对其进行血白细胞计数、ET、NO和 IL - 8含量的分析必将有助于临床医师及早发现并积极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为治疗手段的改进或寻找新的治疗措施提供指导。
邓敏曹学兵王涛陈吉相杨汉菊
关键词:脑卒中医院感染细胞因子
三类医学生睡眠质量及其相关因素被引量:21
2004年
目的了解本科生、七年制学生和硕士研究生的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制的调查表调查学生的一般情况和心理卫生状况,评价学生的睡眠质量。结果17.3%的学生有睡眠质量问题,本科生、七年制学生和硕士生的睡眠障碍现患率分别为23.4%、14.0%和12.2%。影响睡眠质量的因素包括睡眠环境差、寝具不适、焦虑、抑郁、学习紧张和锻炼少。结论三类医学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质量问题,本科生的睡眠质量最差。
彭海张海曹学兵郭树斌
关键词:睡眠质量医学生现患率心理卫生状况本科生硕士研究生
共1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