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方
- 作品数:13 被引量:414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历史地理更多>>
- 高级科技人才成长的环境因素分析——以中国两院院士为例被引量:67
- 2003年
- 在建立两院院士数据库的基础上,总结出院士分布的时空特征,考察了影响院士成材的环境因素,发现了一些有价值的现象。院士籍贯空间分布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出生时间以秋冬、冬春气候变换大的月份为多。院士成材比率与籍贯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水域面积比呈显著的正相关,与山地面积比有一定的负相关。教师、医生家庭的子女成长为高级科技人才的比率最高,单亲家庭的子女成材率并不低。对高级科技人才个人来说,教师是影响其成材的最关键人物,父亲的影响大于母亲,爱人的影响不起决定作用,大学教育、甚至研究生教育和留学经历必不可少。培养院士主要靠最著名的大学和科研机构,靠大师。两院院士成材环境有显著的相关性,但也存在一定差异,知识分子、教师的子女,对科学的信念更强一些,其他家庭的子女对工程技术有一定的偏爱。
- 吴殿廷李东方刘超张若顾淑丹蔡春霞
- 关键词:高级科技人才环境因素工程院院士科学院院士
-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的改革与发展——基于3次学科评估的思考被引量:1
- 2015年
-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使地理学及其衍生的相关学科成为学校的支柱,也在全国学科评估中从第六位跃升到第一位。努力引进高质量人才,借助社会力量改善办学条件,瞄准学科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及时调整学科方向,搭建不同方式的学科平台打造地学航母,加强硬件建设,用一流技术手段提高地理学研究能力和效率,这些经验和做法值得借鉴。
- 李东方吴殿廷
- 关键词:地理学学科评估
- 积极探索创新,实施职务聘任——关于实施高等学校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的若干思考被引量:3
- 2001年
- 本文从专业技术职务的历史演化出发 ,提出了实施职务聘任的基本理念 。
- 李东方陈光巨
- 关键词:人事制度改革岗位设置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
- 浅议现代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结构的创新被引量:2
- 2007年
- 大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不仅仅限于人事和薪酬制度,基层学术组织结构的创新对于我国研究型大学跻身世界之林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大学基层学术组织建设的历史沿革出发,通过对大学基层组织的功能进行分析,提出了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结构设计思路.
- 黎红中李东方陈光巨
- 关键词:基层学术组织
- 区域科学发展的内涵和途径——兼论鸡西市科学发展问题
-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区域发展的基本原则和思想方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只在国家层面或较大区域的高级发展阶段才是适用的,对于较小区域或一般区域的早期发展阶段则不完全适用。剖析了区域发展内涵和发展观演变规...
- 吴殿廷李东方郭谦李瑞邱研王浩建
- 文献传递
- 现代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结构的创新被引量:12
- 2006年
- 通过教师职务聘任制度改革、薪酬制度改革等方面的实践,以“终身制”、“大锅饭”为特征的高校人事管理体制被逐步打破。以“岗位聘任制”和“绩效奖励制”为特征的新型制度框架已逐步建立起来。但这些改革举措都是以教师个体为对象.以教师个体的聘任、评价和报酬为出发点,缺乏对团队和组织层面的深入思考。在具体的改革实践中,
- 黎红中李东方陈光巨
- 关键词:学术组织结构教师职务聘任薪酬制度改革人事管理体制教师个体
- 我校推进教师职务聘任制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 2006年
- 高校教师职务聘任改革的问题,已成为各高校人事部门特别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北京师范大学近五年来的教师职务聘任改革实践,探讨了教师职务聘任在"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聘约管理"的原则下,就如何进行创新与实践,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深化教师职务聘任改革的思路。
- 李东方黎红中陈光巨
- 关键词:教师职务聘任
- 对高校教育实施聘后考核的几点思考被引量:1
- 2001年
- 李东方陈光巨
- 关键词:高校学识能力教学工作
-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的改革与发展--基于三次学科评估的思考
-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使地理学及其衍生的相关学科成为学校的支柱,也在全国学科评估中从第六位跃升到第一位。努力引进高质量人才,借助社会力量改善办学条件,瞄准学科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及时调整学科...
- 李东方吴殿廷
- 关键词:地理学学科评估
- 层次分析法的不足及其改进的途径被引量:326
- 2004年
- 针对层次分析法存在的问题 ,结合教师绩效考核实践提出了具体的改进建议 ,主要是加强与模糊综合评价等方法的结合 .一是尽量邀请多个专家参与评价以提高判断矩阵的质量 ;二是努力挖掘定量信息的价值 ,并把定量信息与定性信息进行综合 ,以提高评价过程的客观性 ,保证评价结果的综合性、全面性 .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等方法各有利弊 ,当评价对象很多、评价精度要求不高时 ,应该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但在确定评价因子的权重时最好用层次分析法 ;当评价对象不多、评价精度要求很高时 ,最好用层次分析法 .
- 吴殿廷李东方
-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判断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