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会平

作品数:6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博士后基金黑龙江省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舌癌
  • 3篇地鼠
  • 3篇金黄地鼠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管
  • 1篇低强度超声
  • 1篇凋亡
  • 1篇凋亡作用
  • 1篇新生血管
  • 1篇性细胞
  • 1篇血管
  • 1篇野黄芩苷
  • 1篇移植瘤
  • 1篇原纤维
  • 1篇原卟啉
  • 1篇原卟啉IX
  • 1篇增殖
  • 1篇增殖细胞
  • 1篇增殖细胞核
  • 1篇增殖细胞核抗...

机构

  • 6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作者

  • 6篇李会平
  • 5篇郑金华
  • 2篇王琪
  • 2篇崔海东
  • 1篇黄大勇
  • 1篇谢立平
  • 1篇李海霞
  • 1篇刘士龙
  • 1篇吕岩红
  • 1篇腾河
  • 1篇陈东
  • 1篇曹斌
  • 1篇张丽娜
  • 1篇陈彦
  • 1篇宋伟

传媒

  • 2篇口腔医学研究
  • 1篇解剖学报
  • 1篇解剖学研究
  • 1篇基础医学教育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低强度超声联合原卟啉IX诱导人舌鳞癌SAS细胞凋亡作用的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研究低强度超声联合原卟啉IX对人舌鳞癌SAS细胞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方法:SAS细胞分成对照和实验组,台盼兰和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改变。结果:连续波强度结合100g/L原卟啉IX作用60s对SAS细胞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呈时间依赖性。透射电镜观察到凋亡小体及线粒体等细胞器改变。结论:低强度超声激活原卟啉IX诱导SAS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可能与线粒体凋亡途径相关。
崔海东吕岩红曹斌宋伟陈彦李会平郑金华
关键词:原卟啉IX凋亡
金黄地鼠舌癌模型建立及癌变过程中淋巴管立体构筑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金黄地鼠舌癌模型致癌过程中淋巴管的特征性形态变化及与病理分级和致癌时间的关系,为进一步探讨癌前病变和舌癌淋巴道转移机制提供形态学依据。   方法:成年金黄地鼠48只,分为舌癌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舌癌组用1.5...
李会平
关键词:舌癌酶组织化学染色淋巴管转移
二甲基苯并蒽涂抹联合创伤诱发舌癌模型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为探讨人舌癌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建立与人相近的鼠舌癌模型,并进行 SD 大鼠与金黄地鼠致癌表现差异的研究。方法 1%二甲基苯并蒽(DMBA)丙酮液涂抹联合应用舌创伤致 SD 大鼠和金黄地鼠左侧舌癌,共 24 周,通过光镜和透射电镜动态观察舌病理学改变。结果 SD 大鼠和金黄地鼠 3 d 后舌背黏膜左侧缘相继出现溃疡、白斑、肿大。SD大鼠 8 周可见上皮层增生和基底膜细胞的异型性改变,16 周癌变的基底细胞突破基底膜向深层浸润, 镜下见癌细胞分化程度差,无角化珠形成,致癌率 76.6%;金黄地鼠 8 周出现黏膜白斑或乳头状突起,继之出现黏膜糜烂,10 周逐渐形成外生性肿块,镜下见癌细胞分化程度高,有角化珠形成,致癌率为 93.3%。结论 DMBA 涂抹联合创伤法均可在 SD 大鼠和金黄地鼠诱发舌癌,成功率高,适合用于舌癌的相关研究。金黄地鼠比 SD 大鼠致癌率高,金黄地鼠主要表现为高分化癌,SD 大鼠则表现为低分化癌。
郑金华王琪李会平腾河谢立平刘士龙
关键词:二甲基苯并蒽SD大鼠金黄地鼠
提高系统解剖学实习课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被引量:4
2012年
随着教改的深入,解剖学课时一再压缩,针对学时少、任务重的现状,探索如何提高系统解剖学实习课的教学质量,结合实践教学经验,提出一些教学体会,如通过全面充分准备,理论结合实际,渗透医德素养,充分利用网络数据库等多种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李会平郑金华
关键词:系统解剖学实习教学教学质量
金黄地鼠舌癌发生过程中增殖性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及淋巴管密度和面积与淋巴道转移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通过观察金黄生鼠舌癌发生过程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情况,分析淋巴管密度和面积的变化与舌癌恶性程度及淋巴道转移的相关性,探讨淋巴管生成与淋巴道转移的关系。方法用1.5%丙烯酰胺-N,N-二甲基-N-丁基-N-甲基丙烯酸乙酯溴化铵(DMBA)丙酮溶液合并创伤方法,诱导金黄地鼠舌癌模型42只,每2周取材7只。采用HE染色确定舌癌的病理变化,PCNA和桥粒斑蛋白(Desmoplakin)免疫组织化学双标记法显示淋巴管增生情况,并测量肿瘤和淋巴管内皮细胞增殖指数(PI)、淋巴管密度(LVD)和淋巴管面积(LVA)作统计学分析。结果金黄地鼠舌癌的形成经历了非典型增生-原位癌-早期浸润癌的过程;在非典型增生组PI(91.55),LVA(7570.23),LVD(2.50);原位癌组PI(113.36),LVA(12105.45),LVD(3.73);早期浸润癌组PI(124.67),LVA(14524.33),LVD(5.33),各组间LVA,LVD,PI差异显著(P<0.05),且PI与LVA及LVD呈正相关(P<0.05);淋巴结转移组PI(130.50),LVA(15430.67),LVD(6.17),非转移组PI(113.00),LVA(12711.67),LVD(3.67),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舌癌发生过程中存在新生淋巴管,舌癌形成过程中微淋巴管的LVA和LVD值增大,与舌癌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与淋巴道转移呈正相关。
王琪李会平陈东郑金华
关键词:舌癌增殖细胞核抗原金黄地鼠
野黄芩苷对鼠舌癌移植瘤新生脉管及弹性和胶原纤维的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检测野黄芩苷对人舌鳞癌SAS细胞裸鼠移植瘤中的新生脉管及弹性和胶原纤维的表达和分布的影响,及对肿瘤生长的作用。方法:不同浓度的野黄芩苷、生理盐水及顺铂处理肿瘤,观察移植瘤体积的变化。结果:应用免疫组化观察CD105和Prox-1标记的血管和淋巴管的表达,Masson和醛品红染色检测弹性和胶原纤维的分布。野黄芩苷治疗组移植瘤体积、新生血管及淋巴管的数目较对照组明显减小;瘤内弹性和胶原纤维增粗增多并形成纤维隔。10mg/kg的野黄芩苷能够有效抑制鼠舌癌移植瘤的生长,降低肿瘤新生血管和淋巴管的数量,且促使弹性及胶原纤维的形态布局的改变进一步阻止癌的侵袭和扩散。
张丽娜郑金华李会平李海霞黄大勇高钟秀子崔海东
关键词:野黄芩苷移植瘤新生血管胶原纤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