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李向

李向

作品数:36 被引量:56H指数:4
供职机构:六安市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卫生厅医学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心肺
  • 7篇心肺复苏
  • 7篇屈曲
  • 7篇下肢
  • 6篇心肌
  • 6篇心脏
  • 6篇双下肢
  • 6篇骤停
  • 4篇心脏骤
  • 4篇心脏骤停
  • 4篇综合征
  • 4篇误诊
  • 4篇老年
  • 4篇梗死
  • 3篇心肌梗死
  • 3篇预后
  • 3篇手术
  • 3篇误诊分析
  • 3篇消化道
  • 3篇消化道出血

机构

  • 14篇安徽省六安市...
  • 14篇安徽省霍邱县...
  • 7篇六安市立医院
  • 6篇安徽医科大学...
  • 3篇霍邱县第一人...
  • 2篇安徽省六安市...
  • 2篇安徽省霍邱县...
  • 1篇安徽省立医院

作者

  • 35篇李向
  • 15篇方金东
  • 14篇黄慧
  • 11篇方莉
  • 6篇刘静
  • 5篇周兆杰
  • 4篇陈明军
  • 3篇李建军
  • 3篇郑新权
  • 3篇李邦库
  • 2篇陈义民
  • 2篇刘春景
  • 2篇陈大年
  • 2篇尚志文
  • 1篇黄其植
  • 1篇杜江
  • 1篇常永华
  • 1篇李厚敏
  • 1篇张承祥
  • 1篇周树生

传媒

  • 3篇临床误诊误治
  • 3篇实用心脑肺血...
  • 3篇中国心血管杂...
  • 3篇中国急救复苏...
  • 2篇中国急救医学
  • 2篇河北医药
  • 2篇河北中西医结...
  • 2篇创伤与急危重...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内科急危重症...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安徽医学
  • 1篇实用心电学杂...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中华老年多器...
  • 1篇中国医药
  • 1篇内科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9篇2010
  • 2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 3篇2002
  • 2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7
  • 1篇1996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术前持续性ST-T改变的老年患者围术期急性心肌缺血观察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观察术前持续性ST-T改变的老年患者,在上腹部手术围术期发生急性心肌缺血的比率。方法选择拟行上腹部择期手术者58例,按心电图是否存在持续性ST-T改变分为观察组30例(A组),对照组(B组)28例。于手术后给予24h或48h动态心电图(DCG)检查,分析ST-T(U)变化及继发的心律失常。同时观察胸痛、呼吸困难等表现,了解心肌酶谱、肌钙蛋白等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58例中,50例完成24h、8例完成48hDCG检查。A组8例(26.67%)发生19阵次缺血性ST-T(U)变化,同时有4例发生6阵次的继发于ST-T变化的心律失常,而B组共发生1例(3.57%)2阵次的缺血性ST-T改变和继发的2阵次心律失常,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术前有ST-T持续性改变的老年患者,上腹部手术后早期发生心肌缺血及继发的严重心律失常比率较高,可能是诱发围术期心跳骤停的主要原因之一。
李向尚志文黄慧方金东李建军
关键词:持续性老年患者围术期急性心肌缺血严重心律失常手术者
19例巨大倒置T波的临床意义
2004年
目的 通过对 19例巨大倒置T波 (GITW)临床及随访资料的分析 ,探讨GITW的临床意义。 方法 将 19例患者 ,根据病因分为两组 ,即心源性组 12例 ,非心源性组 7例 ,测量T波深度 ,QT间期及ST段压低程度 ,并进行组间比较 ,部分患者出院后进行了随访。 结果 心源性组与非心源组相比 ,T波深度较大 ,但无显著差异 ;QT间期则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住院死亡 5例 ,占 2 6 %。 结论 GITW不仅见于心源性因素 ,也可见于非心源性因素 ,并对非心源性患者预后产生严重影响。
李向甄本山桑成武
关键词:巨大倒置T波心源性预后QT间期
异常Q波及PTFV_1与扩张型心肌病的预后
1996年
扩张型心肌病(DCM)预后多不良,常见死因为充血性心力衰竭和严重心律失常。本文通过我院近年来收治的66例DCM心电图作以分析,以期通过心电图并结合其它检查对本病的预后作以分析。
李向张承祥汪元平
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心肌病预后异常Q波PTFV1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12例误诊分析
2000年
田维祥陈义民李向
关键词: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误诊漏诊
双下肢屈曲挤压联合心肺复苏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评价一种改良心肺复苏(CPR)方法——双下肢屈曲挤压联合CPR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双下肢屈曲挤压联合CPR对11例心脏骤停(CA)患者实施CPR。11例患者中的例1是医生电话指导家属直接给予双下肢屈曲挤压联合CPR。11例中的另外10例首先采用标准CPR实施CPR,平均用时34min;7例没有恢复自主循环(ROSC),3例ROSC,但再次CA,给予标准CPR30rain没有ROSC,改用双下肢屈曲挤压联合CPR继续对10例患者CPR。结果采用双下肢屈曲挤压联合CPR,平均用时8.1min,11例患者中9例ROSC。最终2例痊愈,6例存活出院,3例死亡。出院存活率8/11。结论与标准CPR相比,双下肢屈曲挤压联合CPR在ROSC率、出院存活率等方面有一定优势。该方法操作简单,易于在公众中普及。
李向黄慧方金东刘静方莉
重症蜂蛰伤4例报道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重症蜂蛰伤有效治疗措施。方法分析4例蜂蛰伤患者病情演变的临床表现、基本特征、治疗经过及预后。结果典型的皮肤损伤、急性溶血反应和横纹肌溶解、过敏性休克、急性肺水肿以及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等,是重症蜂蛰伤患者典型的临床表现,同时预示预后不良,4例均死亡。超早期对症处理、急性期合理的激素使用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等是重症蜂蛰伤有效的治疗措施。结论多种方法联合应用于重症蜂蛰伤患者能够取得良好效果,但应强调超早期的对症处理。
李向
关键词:蜂蛰伤休克过敏性肺水肿血液净化
直接心脏按压联合双下肢屈曲挤压心肺复苏救治心脏骤停1例被引量:1
2015年
手术室心跳骤停(cardiac arrest,CA)是围手术期最危急的并发症,抢救不及时可以导致患者死亡[1]。CA可以发生在麻醉诱导期、术中以及麻醉复苏期间,常由手术、患者基础疾病和麻醉等所致[2-4]。手术室不同于其他场所,因此,医护人员应更加熟练掌握并灵活应用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技术救治患者。
李向方莉李建军周兆杰黄慧方金东张劲琼
关键词:心脏骤停开胸术
长时心肺复苏抢救心跳呼吸骤停成功5例被引量:3
2011年
1 临床资料 1995年10月至2010年1月在两家医院急诊科就诊或住院的患者5例。男4例,女1例,年龄24—85岁。例1:有机磷农药中毒,自服剧毒类农药甲拌磷(俗称“3911”)约250ml,30min后被送入院,推测入院前10min心跳呼吸已停止。例2:电击伤汽车修理工,用自来水冲刷车间时不慎触电致心跳骤停,到达医院急诊科时至少已20min。例3:中药酒中毒,用中药饮片(具体药名不详)泡酒治疗关节炎,
李向李绍芬魏静牛家兰胡永仓丁超张静戚士祥方莉刘静方金东黄慧
关键词:心跳呼吸骤停复苏抢救医院急诊科心肺药酒中毒心跳骤停
高血压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征
2006年
目的:通过对高血压性和非高血压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表现及预后的比较,探讨高血压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征。方法43例SAH按照有无高血压病史及入院时血压分为高血压性SAH(HSAH)19例和非高压性SAH(NHSAH)24例两组,比较两组病例在入院时主要临床表现,治疗过程中病情变化、并发症及预后等方面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HSAH组在入院时主要临床表现,症状的缓解,并发症的发生及预后等均重于NHSAH。结果HSAH临床表现复杂,病情严重,预后差。
李向甄本山桑成武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动脉瘤预后
假性延髓麻痹并发重症肺炎16例拔管失败治疗体会
2010年
目的分析假性延髓麻痹并发重症肺炎患者拔管失败的临床资料,探讨选择合适的拔管时机。方法 16例脑梗死假性延髓麻痹并发重症肺炎患者按自行设计的重症肺炎序贯性治疗方案予以治疗:常规抗感染、常规治疗辅助机械通气、常规程序脱机和脱机后治疗。观察脱机后病情变化,选择合适时机拔管,以及拔管后根据病情需要重新插管。结果 16例患者均按重症肺炎阶段性治疗方案实施治疗。该组患者在拔管后8小时内重新插管,最终7例行气管切开,5例成功拔管,4例因并发多脏器功能损害或衰竭带管自动出院。结论假性延髓麻痹并发重症肺炎患者拔管失败的影响因素包括咽反射和咳嗽反射减弱、肺部感染控制不良等。能良好控制这些因素有利于拔管。
李向方金东黄慧陈明军
关键词:重症肺炎患者假性延髓麻痹拔管失败并发多脏器功能损害病情变化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