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宏俊

作品数:5 被引量:155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动物
  • 2篇鼠类
  • 2篇种子
  • 2篇种子扩散
  • 2篇协同进化
  • 2篇进化
  • 2篇捕食
  • 1篇英文
  • 1篇优势种
  • 1篇优势种群
  • 1篇植物
  • 1篇植物种
  • 1篇植物种子
  • 1篇山杏
  • 1篇生境
  • 1篇啮齿
  • 1篇啮齿动物
  • 1篇群落
  • 1篇群落组成
  • 1篇种群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5篇张知彬
  • 5篇李宏俊
  • 1篇路纪琪
  • 1篇张洪茂
  • 1篇王玉山
  • 1篇王福生
  • 1篇曹小平

传媒

  • 2篇生物多样性
  • 2篇兽类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年份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1
  • 1篇200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鼠类对辽东栎橡子的搬运(英文)被引量:15
2006年
在北京东灵山地区,在灌丛、森林2种生境类型中共设计了5个处理,以检验种子质量、种子可视度、生境类型如何影响鼠类对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橡子的搬运。每个处理包括200枚种子。每日检查种子状态,实验持续16d。鼠类在几天之内将大多数种子搬运走。完好橡子比虫蛀橡子消失得快。橡子在森林生境中明显比在灌丛生境中消失的快。鼠类对放置在灌丛下方和灌丛之间的橡子的搬运速率差别不大。放置在落叶下方的橡子消失速率明显慢于地表的橡子。本研究利用半存活时间测量种子的搬运率。各处理的半存活时间范围是0.6—8.6d。各处理的橡子搬运率均较高,这说明鼠类有能力在种子下落到冬季来临的2个月时间内,搬运绝大多数的橡子。实验说明,鼠类是辽东栎橡子重要的捕食者和扩散者。
李宏俊张洪茂张知彬
关键词:辽东栎鼠类种子质量生境
东灵山地区啮齿动物群落组成及优势种群的季节变动被引量:19
2004年
2000年9月和2001年9月在东灵山地区采用夹夜法对小型啮齿动物群落进行调查。共捕获啮齿动物6种,总捕获率为16 08%。大林姬鼠是该地区小型啮齿动物群落中的优势种。同时将8种生境样地划分为7类啮齿动物群落:即落叶松人工林大林姬鼠+社鼠群落、灌丛大林姬鼠+社鼠群落、辽东栎矮林大林姬鼠+大仓鼠群落、弃耕地大林姬鼠+黑线姬鼠群落、油松人工林大林姬鼠+社鼠群落、针润混交林大林姬鼠+社鼠群落、辽东栎林大林姬鼠+社鼠群落。群落间的相似性系数普遍较高,其中油松人工林大林姬鼠+社鼠群落和辽东栎林大林姬鼠+社鼠群落的相似性最高。灌丛大林姬鼠+社鼠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最高。
李宏俊张知彬王玉山王福生曹小平
关键词:啮齿动物群落组成优势种群
动物与植物种子更新的关系Ⅰ.对象、方法与意义被引量:44
2000年
大多数植物靠种子库来更新。种子从离开母体到建成幼苗的过程中始终受动物活动的影响。动物对种子既有取食消耗的不利一面 ,又有将其扩散到适于发芽的安全地点的有利一面 ,二者处于一种利弊权衡状态。研究动物与植物种子更新的关系 ,有助于揭示种群动态的机制 ,理解动物和植物之间协同进化的规律 ,了解生态系统演替及其组分之间的关系 ,认识取食种子的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进而为生态系统维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及有效措施。目前对动物与森林更新关系的研究主要以栎、松等代表树种为研究对象。已知鼠类和鸟类是大型种子主要的捕食者和扩散者。
李宏俊张知彬
关键词:种子扩散协同进化动物
山杏的种子雨及鼠类的捕食作用被引量:13
2005年
山杏(Prunusarmeniaca)是一种灌木状小乔木,在北京山区较为贫瘠、干旱的阳坡地带广泛分布。于2002年7月和2003年7~9月,采用种子收集筐估计了山杏种子的产量、种子雨的动态变化过程;在2003年的研究中,把收集筐中所获得的种子转入扣网之中以排除鸟类的影响,并设置了地表对照样方,调查和比较了扣网内和对照样方中、扣网和对照样方之间山杏种子被取食、搬离的动态变化及其差异性。研究表明,山杏种子的下落高峰发生于7月下旬至8月上旬,败育种子的下落早于完好种子且数量极少;在扣网内和对照样方中,被取食和被搬运的种子数量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扣网和对照样方之间,被取食和被搬运的种子数量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鼠类是种子雨期间取食山杏种子的主要动物,鸟类的作用可以忽略。
路纪琪李宏俊张知彬
关键词:山杏种子雨鼠类捕食
动物与植物种子更新的关系Ⅱ.动物对种子的捕食、扩散、贮藏及与幼苗建成的关系被引量:93
2001年
植物的繁殖体总是面临来自各类生物 (如昆虫、脊椎动物、真菌 )的捕食风险。因动物捕食引起的种子死亡率影响植物的适合度、种群动态、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保持。种子被捕食的时间和强度成为植物生活史中发芽速度、地下种子库等特征的主要选择压力 ,而种子大小、生境类型等因素也影响动物对植物种子的捕食。捕食者饱和现象被认为是植物和种子捕食者之间的高度协同进化作用的结果 ,是限制动物破坏种子、提高被扩散种子存活率的一种选择压力。大部分群落中的大多数植物种子被动物扩散。种子扩散影响种子密度、种子被捕食率、病原体攻击率、种子与母树的距离、种子到达的生境类型以及建成的植株将与何种植物竞争 ,从而影响种子和幼苗的存活 ,最终影响母树及后代植物的适合度。种子被动物扩散后的分布一般遵循负指数分布曲线 ,大多数种子并没有扩散到离母树很远的地方。捕食风险、生境类型、植被盖度均影响动物对种子的扩散。植物结实的季节和果实损耗的过程也体现了其对扩散机会的适应。许多动物有贮藏植物种子的行为。动物贮藏植物繁殖体的行为 ,一方面调节食物的时空分布 ,提高了贮食动物在食物缺乏期的生存概率 ;另一方面也为种子萌发提供了适宜条件 ,促进了植物的扩散。于是 ,植物与贮食动物形成了?
李宏俊张知彬
关键词:种子扩散协同进化互惠关系动物植物种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