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 作品数:83 被引量:209 H指数:9 供职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微创直视心脏手术在老年心脏病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分析微创直视心脏手术在≥60岁老年心脏病患者中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3年1月北京安贞医院行微创直视心脏手术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60~81(66.4±4.8)岁,体重47~92(66.1±10.6)kg。结果全组体外循环时间70~346(141.2±57.2)min,主动脉阻断时间47~207(99.8±37.6)min,心脏停跳术后自动复跳37例(90.2%)。气管内插管时间6~45(17.1±9.1)h,住ICU时间12~84(22.1±12.2)h,手术后住院时间4~15(7.0±2.5)d;切口长度4~9(5.3±0.9)cm,术后第1 d心包引流量(466.6±412.1)ml,未输血患者27例(45.0%)。围术期死亡2例(3.3%),二次开胸探查止血2例,二次气管内插管1例,心搏骤停1例,皮肤切口愈合不良2例,右膈神经损伤1例。出院时心功能Ⅰ级47例,Ⅱ级8例,Ⅲ级3例。结论微创直视心脏手术对老年心脏病患者的近期手术效果良好,手术安全性高,适用范围广泛。 李平 尤斌 高峰 徐屹 许李力 刘硕 李光关键词:老年 心脏病 安全性 有效性 成人Ebstein畸形矫治术中应用人工成形环的中远期疗效 2013年 目的观察人工成形环在矫治成人Ebstein畸形中应用的中远期疗效。方法采用改良术式对70例Ebstein畸形患者进行解剖矫治。不加成形环组10例患者未使用人工成形环做新瓣环加固;加成形环组连续60例患者均使用人工成形环做新瓣环加固。术后对各组患者进行追踪随访观察中远期疗效。结果不加成形环组共随访9例(随访率90.0%),随访时间6个月~10年,平均(43±41)个月。其中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有7例,中度2例,并有进行性加重的趋势,其中77.8%(7/9)为心功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I级或Ⅱ级。加成形环组共随访45例(随访率80.3%),随访时间6个月-7年,平均(244-21)个月。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1例,中度6例,轻度或无38例,随访过程中瓣膜功能的稳定性很好。其中90.8%(41/45)为心功能I级或Ⅱ级。不加成形环组和加成形环组比较,随访终点三尖瓣反流(中度及以上)分别为100.0%(9/9)、15.6%(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心脏功能分级I级和Ⅱ级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人工成形环加固新瓣环,可以明显改善Ebstein畸形矫治术的中远期疗效。 尤斌 李平 高峰 张纯 徐屹 许李力 刘硕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 EBSTEIN畸形 机器人心脏外科手术早期随访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评估机器人心脏外科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0年1月在本院行达芬奇系统进行机器人心脏外科手术的1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围手术期超声心动图结果、手术时间和体外循环时间等临床关键参数,拟合CUSUM曲线和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估机器人心脏外科手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达芬奇机器人心外手术体外循环主动脉阻断手术平均手术时间(5.3±1.2)h,体外循环时间(160.9±56.1)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04.8±54.7)min。体外循环非停跳手术平均手术时间(4.5±0.9)h,体外循环时间(104.8±54.7)min。非体外循环不停跳搭桥手术平均手术时间(4.6±0.9)h,乳内动脉制备时间(61.3±23.3)min。围手术期死亡3例,死亡率1.67%。随访总时间为5389个月,无术后死亡病例。二尖瓣成形例数99例,有2例一年以上随访患者出现中度以上反流,二尖瓣成形无临床终止事件成功率96.2%。根据主动脉阻断时间和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时间CUSUM曲线,平均手术25例后可以跨越学习曲线。结论:机器人心脏外科体外循环手术是安全和有效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经验的增加,克服学习曲线后,手术时间和体外循环时间可以缩短;且机器人手术在某些需要精细操作的手术中有较大的优势。 许李力 李平 徐屹 刘硕 陈长城 尤斌关键词:心脏外科 机器人手术系统 机器人辅助手术 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斑块脂质分析及影响术后再狭窄机制初探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斑块的脂质成分,并探讨其影响内膜剥脱术(coronary endarterectomy,CE)中、长期疗效的机制。方法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选取北京安贞医院冠状动脉外科术前合并高脂血症病史的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diffus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DCAD)患者共50例,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联合前降支内膜剥脱(CE)术,术前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术中取冠状动脉内膜剥脱及血浆样本,并经术后复查核磁共振冠状动脉斑块显像(atherosclerosis T1-weighted characterization,CATCH)检查并联合功率域非正交多址接入(power domain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集成框架技术分析中远期冠状动脉再狭窄率后作为高风险组(>25%,研究组)及匹配低风险组(对照组),两组进行脂质学及分子生物学分析检测斑块标本组织及细胞色素P4503A4酶(CYP3A4)含量。结果两组各入选8例患者,研究组患者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斑块脂质学分析后发现4α-羟基胆固醇(4α-hydroxycholesterol,4α-OHC)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0.050μmol/g对0.016μmol/g,P<0.05);同时研究组术后12个月复查冠状动脉T1加权特征核磁显像结果显示对照组通畅率优于研究组[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率(9.0±1.9)%对(22.3±2.3)%,P<0.05]。CYP3A4含量对比:研究组血浆CYP3A4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即刻(0.88±0.05)ng/ml对(0.45±0.03)ng/ml,术后12个月(2.08±0.40)ng/ml对(1.58±0.16)ng/ml,P<0.05]。结论高表达4α-OHC可能加速CE术后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造成CE术后中远期再狭窄;同时证实4α-OHC是CYP3A4的生物活性标志物,为进一步阐明CE术后AS进展机制奠定了一定的前期基础。 汪川 张帆 李平 岳新伟 于薇 罗程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小儿体外循环术后灌注肺的治疗 李玲 李平关键词:法乐氏四联症 体外循环 缺氧血症 血液气体分析 利尿药 微创直视旁路移植术与PCI杂交手术早中期随访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微创直视旁路移植术(MICS.CABG)+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的Hybrid杂交手术治疗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早、中期治疗效果。方法2011年6月至2015年2月,Hybrid杂交手术治疗冠心病多支病变28例,其中男19例,女9例,平均年龄(61.5±8.4)岁。所有患者均行不停跳MICS—CABG乳内动脉至左前降支手术和PCI杂交手术,其中“一站式”杂交手术4例,“分站式”24例。术前测评,左心室射血分数平均51.3±11.1,SYNTAX评分27.2±6.80,EuroScoreⅡ评分3.75±1.72。术后随访,以主要不良事件(心绞痛复发、二次心肌梗死、充血性心衰、严重心律失常、二次旁路移植)为终点事件,Kaplan—Meier法对此类患者做生存分析。结果全组围手术期无死亡、休克、感染和心肌梗死发生,无术中改行正中开胸。ICU停留(22.9±12.5)h,住院(6.75±2.10)天,气管插管(21.1±17.7)h。围手术期“一站式”与“分站式”杂交手术在机械通气和ICU停留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1.8±32.9)h对(16.5±8.5)h;(40.0±34.2)h对(18.8±8.5)h;P〈0.05]。术后随访1—44个月,平均(17.9±12.8)个月。1例于术后6个月时死于脑出血,1例术后复发心绞痛再次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7.14%。结论“一站式”或“分站式”MICS-CABG和PCI杂交手术治疗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安全、有效、美观,不破坏二次手术的可能入路方式,围手术期及早期随访结果满意。 许李力 尤斌 李平 高峰关键词:冠状动脉分流术 微创性 直视微创技术在二次及多次心脏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 总结我院微创心脏外科近年开展的微创心脏手术在二次及多次心脏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情况,探讨该术式的应用范围,注意事项。方法 2012年6月至2016年12月进行直视微创下二次或多次心脏手术23例。常规建立闭式体外循环,根据病情不同,分别以右锁骨中线至腋前线第4肋间或右胸骨旁第3肋间为切口,根据诊断不同进行相应的手术。结果 再次心脏手术患者23例,男13例,女10例,年龄20-69岁,平均41.43岁,其中二尖瓣置换术后瓣周漏患者4例,卡瓣1例,二尖瓣成形术后二尖瓣关闭不全3例,室缺修补及主动脉瓣成形术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例,房室缺修补术后二尖瓣关闭不全1例,室缺修补术后残余漏3例,双瓣置换术后三尖瓣关闭不全1例,左心房黏液瘤切除术后三尖瓣关闭不全1例,Bentall术后三尖瓣关闭不全1例。二尖瓣置换术后三尖瓣关闭不全2例,室缺修补加二尖瓣成形术后二尖瓣关闭不全1例,Ebstein畸形矫治术后三尖瓣关闭不全2例。分别进行瓣周漏修补术,二尖瓣置换术,主动脉瓣置换术,二尖瓣成形术,三尖瓣成形术,室缺残余漏修补术,再次Ebstein畸形矫治术。全组手术效果满意,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全部患者均在体外循环下手术,其中5例行主动脉阻断,18例采用并行循环。从手术时间、术后伤口引流量,输血比例上统计表明手术可行。结论 采用闭式体外循环下微创心脏手术的方法,对二次或多次心脏手术的患者施行手术,可以避开经原切口进胸所导致的因组织粘连而导致的出血,损伤等并发症,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手术风险,减少了患者的输血率,可以在部分二次或多次心脏手术的患者中应用。 刘硕 尤斌 李平 徐屹 许李力 李光关键词:微创心脏手术 二次手术 安全性 VSRR手术与Bentall手术近期疗效的安全性评价:倾向性评分匹配对比的应用 2016年 目的利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对比法均衡保留瓣叶的主动脉根部置换术(VSRR手术)与带主动脉瓣人工血管升主动脉替换术(Bentall手术)手术治疗的混杂因素,评价2种术式围手术期安全性的差异。方法选取2005年9月—2015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九病房行主动脉根部手术患者186例,其中VSRR手术48例(VSRR组),Bentall手术138例(Bentall组),进行Logistic回归计算倾向性评分,利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对比研究的方法,找出与VSRR手术最匹配的48例进行对比研究。根据2组手术的术中、术后数据,评价VSRR手术相对于Bentall手术的安全性和适用性。结果 VSRR组手术时间长于Bentall组[(6.8±1.9)h vs.(5.7±2.1)h,t=2.691,P=0.00],主动脉阻断时间长于Bentall组[(154.4±42.0)min vs.(131.6±46.1)min,t=2.533,P=0.013],驻重症监护室(ICU)时间短于Bentall组[(34.5±38.6)h vs.(37.5±21.1)h,t=0.472,P=0.634],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SRR组主动脉瓣跨瓣平均压差低于Bentall组[(9.56±6.51)mmHg vs.(13.07±7.53)mmHg,t=2.443,P=0.016],主动脉瓣跨瓣峰值压差低于Bentall组[(18.0±2.11)mmHg vs.(23.37±11.80)mmHg,t=3.104,P=0.003];术后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发生率,VSRR组(10.5%)与Bentall组(2.1%)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3.422,P=0.331);VSRR组病死率(4.2%)低于Bentall组(2.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4,P=1.000),术后并发症(心律失常、二次开胸止血、手术后感染、神经系统并发症、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2,P=0.837),VSRR组与Bentall组在围手术期生存率与不良事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对比法均衡后,保留瓣叶的主动脉根部置换手术与带主动脉瓣人工血管升主动脉替换手术在围手术期生存率、不良事件发生率、超声心动图检查等均无� 李光 李平 尤斌 徐屹 许李力小儿法乐四联症体外循环术后灌注肺的治疗 1990年 本文总结7例4~12岁小儿四联症体外循环下根治术后并发灌注肺的4例治愈经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时可因多种原因损伤肺血管床,使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液体渗出,肺泡萎陷,肺内分流增加,通气/血流比失调,表现为进行性低氧血症,呼吸衰竭及血痰。在四联症病人肺内侧支循环多,体外循环心脏血流阻断时间较长等因素更易诱发灌注肺。灌注肺一旦发生,起病急,进展快,预后差,应积极采取预防及治疗措施,本组经验包括:术前注意及时纠正胸、肺疾患,改善心肺功能,术中定期肺内充气,保证优良左心引流,体外循环系统采用微孔过滤器防止微栓栓塞及缩短体外循环和手术时间。术中、术后若有明显呼吸困难、发绀、血痰、低氧血症,用呼吸器仍难以改善且血压低,即应考虑有灌注的存在,尽早采取:1.保持气道通畅,适时吸去血痰:2.适当采用呼气末正压(PEEP)辅助呼吸;3.输用微孔过滤器过滤的新鲜血:4.控制液体入量,纠正低旦白,减少水肿;5.肝素治疗;6.应用激素:7.纠正水、电、酸碱失衡:8.适当用血管扩张剂减轻循环阻力,佐以强心、利尿、抗感染及全身支持疗法。应用 PEEP 时应注意血容量充足,以免产生低血压、低心排综合症,避免长期缺氧酸中毒而诱发严重心律紊乱,及防止其它并发症如急性肾功能衰竭等而致死亡。 李玲 李平关键词:法乐氏四联症 灌注 脐动脉预作为桥血管移植材料的生理解剖研究 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从脐动脉生理解剖方面探讨脐动脉作为冠状动脉血管移植材料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血管超声检测35例孕龄约37~40周的胎儿在体脐动脉的内径;血管物理性能检测观察血管的顺应性及耐压性能;观察液压扩张技术对脐动脉解剖结构的影响。结果:在体脐动脉的内径为(3.47±0.36)mm,血流流速为(54.64±8.36)cm/s。血管物理性能检测发现脐动脉有良好的顺应性,而且具有良好的耐压性能(爆破压〉300mmHg)(1mmHg=0.133kPa)。由于脐动脉肌层发达,有自闭趋向,遂采用液压扩张技术增大脐动脉121径,使血管失去回缩作用;而且该实验发现液压扩张不引起血管解剖结构的明显损伤。结论:1.脐动脉从生理解剖方面具备作为冠状动脉搭桥血管材料的基本条件;2.液压扩张可增大脐动脉口径,预防痉挛发生,且不引起血管结构的明显损伤。 李平 张健群 孔晴宇 尤斌 李京倖关键词:脐动脉 血管移植材料 生理解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