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杰

作品数:66 被引量:585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7篇天文地球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社会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9篇污染
  • 17篇数值模拟
  • 17篇值模拟
  • 13篇臭氧
  • 10篇空气质量
  • 8篇数值模拟研究
  • 8篇气溶胶
  • 8篇污染特征
  • 8篇PM2.5
  • 7篇PM
  • 5篇京津
  • 5篇京津冀
  • 5篇颗粒物
  • 5篇春季
  • 5篇大气污染
  • 4篇地面臭氧
  • 4篇日变
  • 4篇日变化
  • 4篇气象
  • 4篇嵌套网格

机构

  • 56篇中国科学院大...
  • 31篇中国科学院大...
  • 20篇中国科学院
  • 13篇中国环境监测...
  • 9篇成都信息工程...
  • 7篇中国科学院城...
  • 5篇北京师范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泰山气象站
  • 2篇西北大学
  • 2篇郑州大学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纽约州立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新...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北京市气象局
  • 1篇北京大学
  • 1篇防化研究院
  • 1篇江苏省环境监...

作者

  • 65篇李杰
  • 42篇王自发
  • 13篇杨文夷
  • 11篇陈焕盛
  • 8篇王威
  • 6篇唐晓
  • 5篇晏平仲
  • 5篇李健军
  • 5篇朱莉莉
  • 5篇王喜全
  • 5篇王哲
  • 5篇向伟玲
  • 4篇吴其重
  • 4篇潘小乐
  • 4篇李杰
  • 3篇朱江
  • 3篇胡波
  • 3篇边智
  • 3篇刘俊杰
  • 3篇王媛林

传媒

  • 9篇环境科学学报
  • 9篇气候与环境研...
  • 6篇环境科学研究
  • 5篇中国环境科学
  • 3篇岩石学报
  • 2篇大气科学
  • 2篇干旱区地理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激光与光电子...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环境化学
  • 1篇液晶与显示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中国环境监测
  • 1篇大气与环境光...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数据与计算发...
  • 1篇第26届中国...
  • 1篇第四届全国大...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年份

  • 6篇2024
  • 2篇2023
  • 5篇2022
  • 2篇2021
  • 5篇2020
  • 6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6篇2016
  • 5篇2015
  • 6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3年1月我国中东部强霾污染的数值模拟和防控对策被引量:139
2014年
利用自主研制的嵌套网格空气质量数值预报模式(NAQPMS)模拟研究2013年1月我国中东部的持续强灰霾天气,初步评估灰霾天气下大气细颗粒物(PM2.5)时空分布特征、传输规律和防控力度.结果表明:这一模式能够合理反映灰霾天气下中东部PM2.5,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演变规律.发现静稳天气京津冀地区仍旧存在显著的区域输送,并直接造成京津冀地区PM2.5浓度的累积,来自区域外的跨城市群输送对京津冀PM2.5浓度贡献为20%-35%,区域内输送的贡献为26%-35%,两者之和与局地污染源贡献相当.针对这次强霾的控制试验表明,当京津冀周边区域省份污染源不控制,河北、天津和北京的污染物排放需要消减90%,90%和60%以上才能实现京津冀区域PM2.5达标(二级标准),表明京津冀灰霾污染防控不仅需要重视区域内的联防联控,同时也需要其他城市群的协同控制.气象一大气污染双向反馈机制对强霾的形成也有非常重要影响,可使京津冀部分地区细颗粒物月均浓度增加30%,忽视这种耦合作用会导致模式对重污染期间污染物浓度的低估.
王自发李杰王哲杨文夷唐晓葛宝珠晏平仲朱莉莉陈学舜陈焕盛王威李健军刘冰王晓彦汪巍赵熠琳鲁宁苏德斌
NAQPMS+APM模式对北京冬季细粒子谱分布演变特征的数值模拟被引量:2
2015年
利用包含详细微物理动力学机制的NAQPMS+APM(Nested Air Quality Prediction Modeling System with Advanced Particle Microphysics)模式,对北京城市大气2006年1月15日至2月13日期间的粒子数浓度谱分布进行了模拟,模式模拟结果合理,能够很好地再现北京城市大气细粒子的数浓度谱分布演变特征。分析表明,北京冬季大气新粒子形成事件频发,核化作用使核模态粒子数浓度急剧升高;污染累积时,积聚模态粒子数浓度显著增大,而核模态粒子数浓度很小,粒子谱分布向大粒子端移动;重污染期间,粒子微物理混合作用强烈,二次成分在一次粒子上的附着使一次粒子粒径显著增大,二次成分可使一次粒子粒径增大50%以上,积聚模态的二次粒子与一次粒子共同促进了污染的形成。在北京及其近周边区域,北京南部和河北南部一次粒子数量多,占据主导地位,而在河北北部二次粒子则占主导地位。
陈学舜王自发李杰余方群胡敏
基于知识蒸馏和定位引导的Pointpillars点云检测网络被引量:1
2024年
激光雷达数据由于其几何特性,被广泛应用于三维目标检测任务中。由于点云数据的稀疏性和不规则性,难以实现特征提取的质量和推理速度间的平衡。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体柱特征编码的三维目标检测算法,以Pointpillars网络为基础,设计Teacher-Student模型框架对回归框尺度进行蒸馏,增加蒸馏损失,优化训练网络模型,提升特征提取的质量。为进一步提高模型检测效果,设计定位引导分类项,增加分类预测和回归预测之间的相关性,提高物体识别准确率。本网络所做改进没有引入额外的网络嵌入。算法在KITTI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基准网络,在三维模式下的平均精度值从60.65%提升到了64.69%,鸟瞰图模式下的平均精度值从67.74%提升到70.24%。模型推理速度为45 FPS,在提升检测精度的同时满足了实时性要求。
赵晶李少博郭杰龙俞辉张剑锋李杰
关键词:激光点云
泰山春季臭氧污染特征
采用紫外光度法,使用美国热电子公司的TECOmodel49c型紫外吸收式臭氧分析仪,对2004年5月泰山站的地面臭氧进行监测,以获得更具华北区域代表性的臭氧春季污染特征.结果表明:2004年5月泰山站φ(O3)的月均值为...
边智李杰王喜全POCHANART Pakpong王自发
关键词:臭氧污染日变化特征紫外光度法
文献传递
气溶胶辐射效应和非均相化学对我国臭氧和无机气溶胶的影响
当前数值模式在臭氧、硫酸盐和硝酸盐模拟方面面临诸多挑战,特别是重污染期间臭氧和硝酸盐高估、以及硫酸盐气溶胶低估的问题。本研究利用数值模式研究了气溶胶辐射效应和非均相化学过程对我国臭氧、硝酸盐和硫酸盐的影响。
李杰
关键词:硫酸盐硝酸盐
河南省一次PM_(2.5)污染过程区域性影响数值模拟被引量:14
2016年
为了研究区域输送对河南省PM_(2.5)重污染的影响,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自主研发的NAQPMS(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模式模拟了河南省2014年1月12─19日的一次污染事件.污染期间,河南省所有城市ρ(PM_(2.5))小时均值最大值均超过250μg/m3,达到了严重污染水平.利用基于NAQPMS的污染源来源追踪方法评估了本地排放和区域输送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期间,本地排放和区域输送对河南省ρ(PM_(2.5))的平均贡献率分别达到了50.6%和49.4%.在区域输送方面,安徽省对河南省ρ(PM_(2.5))的贡献率(10.0%)最高,山西省(9.2%)、陕西省(8.5%)次之,河北省(仅2.1%)最低.分地区来看,河南省中部地区以本省累积(贡献率为61.4%,下同)为主,东部地区以安徽省(30.4%)输送为主,南部地区以本省累积(45.1%)、湖北省(14.1%)及安徽省(13.7%)输送为主,西部地区以陕西省(35.4%)输送为主,北部地区则主要以本省累积(58.1%)及山西省(20.7%)输送为主.研究表明,尽管河南省各地区同时出现高污染,但其来源不同,有必要采取区域联防联控措施.
郑海涛刘建国李杰王媛林晏平仲朱莉莉王自发
关键词:PM2.5数值模拟
春季沙尘对关中地区PM2.5浓度影响的多尺度模拟研究被引量:5
2020年
“一带一路”建设让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成为世界焦点,西安的空气质量也是政府和公众关注的焦点。以2017年5月我国北方的一次强沙尘过程为例,首次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气溶胶和大气化学模式系统IAP-AACM(Aerosol and Atmospheric Chemistry Model of the 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Physics)模拟关中地区细颗粒物(PM2.5)的时空分布,并结合地面逐小时PM2.5观测数据对沙尘气溶胶和PM2.5模拟的关系进行深入探究。结果表明:加入沙尘组分对模拟关中地区PM2.5时空变化特征作用显著,相关性可提升0.4~0.6,并且可以很好地再现强沙尘时段PM2.5浓度骤增的过程;在强沙尘时段和一般时段,沙尘组分对PM2.5的贡献分别为60%~80%和10%~30%;0.11°×0.11°高分辨率模拟有助于提升模式捕捉污染物时空变化的能力。
魏颖陈焕盛刘航陈学舜王威吴其重李杰李杰
关键词:沙尘PM2.5
东南亚生物质燃烧对我国春季PM_(2.5)质量浓度影响的数值模拟被引量:18
2016年
为研究东南亚生物质燃烧对我国的影响,利用NAQPMS(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模式系统)模拟分析了2013年3月我国及东南亚污染物质量浓度分布,以及东南亚国家生物质燃烧对我国ρ(PM_(2.5))的贡献.结果表明:NAQPMS模式可较好地再现ρ(PM_(2.5))的时空演变规律.在我国西南部分地区,东南亚生物质燃烧贡献与当地人为源相当,并且在ρ(PM_(2.5))较高时尤为明显.东南亚生物质燃烧对我国的影响主要有两个路径:第一个路径是缅甸向云南等地的输送,对云南ρ(PM_(2.5))的月均贡献达到20μg/m^3(贡献率为30%),是云南本地生物质燃烧贡献的2倍左右,日均贡献甚至可达到34μg/m3(贡献率为43%),高于我国人为源贡献(28μg/m3)和贡献率(36%);第二个路径是老挝和越南向云南与广西交界的输送,对南宁ρ(PM_(2.5))的月均贡献为10μg/m3,日均贡献高值区间为20~40μg/m3.我国人为源对东南亚的影响较小,对ρ(PM_(2.5))月均贡献率在10%以内,主要集中在越南和东南亚南部沿海城市.东南亚人为源对我国的影响也较小,ρ(PM_(2.5))月均贡献在2μg/m3以下.研究显示,东南亚生物质燃烧对我国特别是西南地区产生的影响不可忽视.
张玉洽杨迎春李杰王媛林王自发
关键词:生物质燃烧PM2.5
中国东部高山站臭氧长期分布规律的观测与模拟研究
本文利用泰山、黄山和华山等三个高山观测的臭氧长期观测数据,分析了观测边界层高层和自由大气低层臭氧浓度的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改进后的空气质量模式,研究了我国不同工业区之间臭氧的区域输送过程,重点分析了臭氧的长期时空分...
李杰
中元古代增氧事件:来自华北克拉通燕辽地区铁岭组的地球化学证据
2022年
氧气是生命演化的重要因素。近期的一些研究表明,元古宙两次大氧化事件之间的平静期存在多次幕式增氧事件,尤其是14亿年前后大气和海水的氧气水平有着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目前对于14亿年之前的表生环境氧化还原状态的研究仍存在不足。本次研究通过分析华北克拉通燕辽盆地中元古代~14.4亿年铁岭组绿色页岩的钼同位素组成、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发现绿色页岩的Fe含量和Mn含量较高,并显示富集轻的钼同位素组成(-1.00±0.07‰~-0.49±0.06‰)特征。Fe-Mn-Mo三者相关性表明,轻的Mo同位素主要以吸附共沉淀的形式进入铁锰(氢)氧化物,造成富铁的沉积物富集轻Mo同位素,而海水中Mo同位素偏重,指示绿色页岩沉积于氧化的水体之中。同时,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含量及比值也指示铁岭组绿色页岩沉积时水体为氧化环境。研究结果表明,~14.4亿年前后发生了一次显著的增氧事件,使得当时海水氧化面积扩大,为早期生命演化提供了物质基础。
何雨婷祝禧艳仇一凡李杰李杰
关键词:铁岭组钼同位素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