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潜虞
- 作品数:27 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外交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试论新中国对外国驻华使馆的管理(1949—1965)被引量:2
- 2013年
- 1949年至1965年,中国对外国驻华使馆的管理工作可分为几个阶段,并呈现出各自鲜明的历史特色:(1)1949年以后,外国驻华使馆管理工作向社会主义国家的"一边倒";(2)1954年以后,外国驻华使馆管理工作在和平共处方针的指引下体现出灵活积极的态势;(3)1958年以后,受到中苏关系的影响,对苏东国家驻华使馆的管理工作逐渐收缩僵化;(4)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两个中间地带"理论和"反帝统一战线"政策影响下,外国驻华使馆管理工作成为中国对外援助的组成部分。中国外交政策演变是影响驻华使馆管理工作变化及成效的主要原因。
- 李潜虞
- 关键词:外国驻华使馆中国外交政策中国对外关系
- 民国北京东交民巷往事(三)
- 2014年
- 接收工作矛盾丛生根据这一办法的规定,国民党政府行政院同时在11月24日公布了《租界及使馆界官有资产与官有义务债务清理委员会组织规程》。12月14日,北平市政府也转发了该组织规程。其主要内容是:“各清理委员会的职责包括:1,审查并确定各租界及使馆界内应行移转于中国政府之官有资产与官有义务与债务;2,协助接收机关接收租界、使馆界内之官有资产;3,拟定如何担任并履行官有义务债务之具体办法,呈请行政院核准施行。各清理委员会各设主任委员一人,综理会务,
- 李潜虞
- 关键词:债务清理民国国民党政府行政院
- 试论外国驻华使节制度的建立——兼论华夷体系思想的衰落被引量:2
- 2013年
- 晚清政府接受外国公使驻华大概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前(1840年以前),这是清朝统治者对外国驻华使节制度完全排斥的阶段;第一次鸦片战争至《天津条约》签订以前(1840—1858),这是外国驻华使节制度出现萌芽的阶段;《天津条约》签订以后到外国使节正式觐见同治帝之前(1858—1872),这是外国驻华使节制度基本建立的阶段;外国使节正式觐见同治帝之后(1873年以后),这是外国驻华使节制度完全建立的阶段。外国驻华使节制度的完全建立是华夷体系思想衰落的结果,是中国外交近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李潜虞
- 关键词:外交制度外交思想洋务运动
- 论中国亚非政策的演变(1955-1965)——以六次亚非国际会议为例
- 1955年至1965年,中国的亚非政策始终是一种统一战线政策,而这种统一战线政策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国际和平统一战线、反帝统一战线和排除苏联影响的反帝统一战线,或者说是反帝反修并重的统一战线。这三个阶段可以用“和平共处...
- 李潜虞
- 关键词:外交政策政治职能国际环境
- 试论1954年中印总理、中缅总理的互访被引量:4
- 2013年
- 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极力拉拢中国周边的亚洲国家组建针对中国的包围圈,为了应对这一情况,中国提出了建立"国际和平统一战线"的外交战略,1954年中印、中缅两国总理互访就是落实"国际和平统一战线"政策的重大举措。在互访过程中,中印、中缅共同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领导人着力消除了印度、缅甸在华人华侨、边界问题、亚洲国家共产党以及中美关系等问题上的疑虑和担心,从而促进了中印、中缅两国关系,巩固了亚洲国家的中立倾向,为亚非会议的召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李潜虞
- 关键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印关系中缅关系
- 反霸统一战线视域下中国与伊朗关系的演变(1971—1991)
- 2022年
- 冷战后期中国与伊朗关系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变化。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伊朗对苏联在波斯湾和印度洋的扩张深感担忧,中国也调整外交战略应对苏联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威胁,这使得中伊两国在反对苏联霸权主义方面有了共同利益。在这种情况下,1971年8月,中国与伊朗建立外交关系。随后,中伊关系迅速升温,双方高层互访不断,伊朗支持中国恢复在有关国际组织中的合法席位。中伊关系出现“蜜月期”的根本原因在于,一方面,伊朗是中国反霸统一战线政策的支点国家;另一方面,中国与伊朗的领导人对于20世纪70年代冷战的缓和抱有同样的怀疑态度。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中国坚定地执行反霸统一战线政策,与巴列维政权关系密切,导致在伊朗伊斯兰革命成功后,中伊关系出现低潮。20世纪80年代,中国进行了外交政策的大调整,改变了“以苏划线”的反霸统一战线政策,中伊关系最终实现改善。
- 李潜虞
- 关键词:冷战
- 中美关系缓和的多角度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中美关系缓和的进程可以从多角度进行分析。60年代中后期,中国安全环境的恶化与中国安全战略的变化促进了中美关系的缓和,文革动乱局面得到控制为中美关系缓和提供了可能的国内政治环境,领导人的危机意识强化了缓和中美关系的动力。这些都是中美关系缓和的有利因素。而美国奉行的缓和政策不能满足中国的战略需要,"批林批孔"运动再次毒化了国内政治环境,中国领导人还面临着国内国际三重博弈的复杂局面,这都使中美关系缓和的进程举步维艰,困难重重。
- 李潜虞
- 民国北京东交民巷往事(二)
- 2014年
- 东交民巷的沦陷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北京市使馆区已经发生了不祥的变化。1940年11月30日,汪伪政权、伪满洲国和日本发表了"日满华共同宣言",表示"三国要互为善邻、紧密提携"。伪满洲国驻汪伪政权的"外交代表"于1941年10月间表示,
- 李潜虞
- 关键词:汪伪政权战争爆发东条英机
- 试论影响中美缓和进程的中方因素
- 2011年
- 影响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中美关系缓和进程的中方因素有多个方面。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中国安全环境的变化与中国安全战略的调整是中美关系缓和的决定因素,而中国领导人的危机意识强化了来自苏联的威胁,增加了中国缓和对美关系的动力。"文革"动乱局面得到控制为中美关系缓和提供了可能的国内政治环境。这些都是中美关系缓和的有利因素。而美国奉行的缓和政策不能满足中国的战略需要,引起中方的不满和怀疑;"文革"后期"四人帮"的猖獗活动再次毒化了国内政治环境,中国领导人还面临着国内国际三层博弈的复杂局面,这都使中美关系缓和的进程举步维艰,困难重重。
- 李潜虞
- 关键词:毛泽东中国外交
- 开国外交的恢弘历史画卷
- 2013年
- 正《冷战与新中国外交的缘起(1949-1955)》牛军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1月本书以冷战与新中国对外政策之间互动为基本框架,通过重点分析1949-1955年期间的一系列主要的重大事件,包括新中国对外政策的提出、中苏同盟的缘起、抗美援朝战争、援越抗法、第一次台海危机、日内瓦会议、决定研制核武器、万隆会议等,揭示新中国外交思想。
- 李潜虞
- 关键词:外交史历史画卷新中国外交中国对外政策第一次台海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