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罗清

作品数:21 被引量:117H指数:5
供职机构:太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重症肌无力
  • 14篇无力
  • 14篇肌无力
  • 10篇细胞
  • 7篇免疫
  • 7篇白细胞介素
  • 5篇胆碱
  • 5篇乙酰胆碱
  • 5篇乙酰胆碱受体
  • 5篇受体
  • 5篇免疫性
  • 5篇抗体
  • 4篇乙酰
  • 4篇乙酰胆碱受体...
  • 4篇实验性自身免...
  • 4篇实验性自身免...
  • 4篇受体抗体
  • 4篇树突
  • 4篇树突状
  • 4篇树突状细胞

机构

  • 18篇华中科技大学
  • 5篇太和医院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空军总医院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襄樊市中心医...

作者

  • 21篇李罗清
  • 12篇孙圣刚
  • 7篇王云甫
  • 7篇殷小平
  • 6篇常丽英
  • 6篇徐金枝
  • 6篇张苏明
  • 5篇杨明山
  • 5篇曹学兵
  • 5篇何国厚
  • 3篇乔娴
  • 3篇张新江
  • 3篇杨敬宁
  • 2篇钟萍
  • 2篇胡锦全
  • 2篇何晓阔
  • 2篇王苇
  • 2篇常丽英
  • 2篇刘勇
  • 1篇易黎

传媒

  • 3篇中国神经免疫...
  • 2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国外医学(神...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卒中与神经疾...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6
  • 6篇2005
  • 7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诱导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耐受的试验研究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 探讨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DC)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EAMG)的影响。方法 用小剂量粒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 -CSF)体外诱导骨髓前体细胞,获得的iDC用乙酰胆碱受体(AChR)负载后皮下接种同基因大鼠,3周后通过体外试验观察脾细胞对AChR的增殖反应,同时用AChR和完全弗氏佐剂(CFA)免疫大鼠,观察免疫-7周后MG相关指标的改变。结果 小剂量GM -CSF诱导所获得的iDC与成熟DC(mDC)相比,其表面MHCⅡ和共刺激分子CD80、CD86的表达低,摄取dextran -FITC的能力强但刺激同种T细胞增殖的能力弱。接种iDC、mDC、AChR负载的mDC的大鼠和对照组一样,体外脾细胞对AChR的刺激均强烈增殖,用AChR和CFA免疫后,产生明显的MG症状,重复电刺激出现明显衰减,血清AChRAb滴度明显增高,神经肌肉接头呈现典型的MG样改变;而接种AChR负载的iDC的大鼠脾细胞对AChR的刺激呈现明显的增殖抑制但对卵清蛋白的刺激仍强烈增殖,MG相关指标均未见明显改变。结论 骨髓前体细胞经小剂量GM -CSF诱导产生了iDC ,AChR负载的iDC可诱导EAMG耐受。
李罗清孙圣刚曹学兵王云甫
关键词: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耐受完全弗氏佐剂ACHRAB重复电刺激
重症肌无力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水平变化的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 (MG)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IL) 10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 36例未经免疫抑制治疗和 30例已使用糖皮质激素 (GC)系统治疗的MG患者及 2 0例健康献血者的血清IL 10水平。结果 :血清IL 10水平在MG患者高于健康者 (P <0 0 1) ,经GC治疗后 ,其水平明显降低 (P <0 0 5 ) ,但仍高于健康者 (P <0 0 5 ) ;在AchRab阳性患者高于AchRab阴性患者 (P <0 0 5 )和正常对照者 (P <0 0 1) ,且与AchRab滴度呈正相关 (P <0 0 1)。IL 10分别在MG未治组和GC治疗组中 ,全身型均高于眼肌型 (P <0 0 5 ) ;病情重者均高于病情轻者 (P <0 0 1) ;急性期均高于慢性期 (P <0 0 5 ) ;伴胸腺异常者均高于胸腺正常者 (P <0 0 5 )。结论 :MG患者血清IL 10水平显著增高 ;IL 10与MG临床特点和AchRab的产生有关 。
李罗清徐金枝孙圣刚杨明山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白细胞介素-10糖皮质激素
脑出血不同时机灶周损伤的实验研究
目的脑出血的病死率和致残率高,传统的外科手术治疗有被微创手术治疗取代之势。然而,关于手术时机争论较大,因血肿占位效应和凝血酶等细胞毒性物质引起的继发性损伤需要尽早手术;而脑出血后的继续出血、再出血等因素会加重病情或致死,...
殷小平张新江张苏明王苇常丽英李罗清
文献传递
体外诱导扩增大鼠树突状细胞及其特性鉴定被引量:17
2005年
 目的: 体外诱导和扩增大鼠骨髓树突状细胞 (DC)的方法, 并进行生物学特性鉴定。方法: 将大鼠骨髓细胞培养 48h后, 去除悬浮细胞, 加入IL- 4和GM- CSF培养 2wk。在光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培养的DC的形态学特征。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分子MHC-Ⅱ类分子、B7 -1、B7- 2的表达水平。将DC与同种异体T细胞混合培养, 采用MTT比色法测定不同细胞密度的DC刺激同种T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 培养的DC胞浆突起大而长, 呈树突状, 具有DC的典型形态。培养 2wk的DC表面MHC -Ⅱ类分子表达的阳性率为 74. 2%, B7- 1、B7 -2分别为 81%、76%。培养的DC具有明显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结论: 将大鼠骨髓细胞经贴壁去除悬浮的细胞, 加入IL -4和GM -CSF培养, 可获得足量、较高纯度的DC, 为研究DC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王云甫孙圣刚何国厚陈吉相杨敬宁李罗清曹学兵吴雄文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共刺激分子
重症肌无力伴甲状腺功能减退(附24例报告)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 (myasthenia gravis,MG)与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两病并存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 1 95 6— 2 0 0 1年间同济医院确诊的 2 5 89例 MG患者中伴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的 2 4例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部 MG患者中 ,两病并存者占 0 .9% ,其中女性发病率为83 .3 % ,成年人占 75 .0 % ,全身型占 70 .8% ,危象发生率为 2 5 .0 %。两病同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仅对一病治疗。结论 MG伴发甲状腺功能减退以成年女性较多且病情较重 ,早期诊断和两病同时治疗是取得疗效的关键。
李罗清杨明山孙圣刚徐金枝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病机制自身免疫性疾病抗甲状腺抗体放射免疫法
早期脂多糖干预对大鼠树突状细胞表型和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探讨早期脂多糖(LPS)干预对大鼠树突状细胞(DC)表型和功能的影响。方法用rrIL-4和rrGM-CSF体外诱导骨髓前体细胞,成熟组于第6天加入LPS1μg/mL,干预组分别于第0、3、6天连续加入LPS1μg/mL,对照组不加LPS,第7天收集细胞。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流式细胞术、同种淋巴细胞刺激试验和RT-PCR进行表型和功能鉴定。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HC-Ⅱ、CD80、CD86、IL-12的表达和刺激同种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在成熟组明显增高而干预组明显降低(P<0.01),Dextran-FITC摄取能力在成熟组明显降低而干预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早期LPS干预可抑制大鼠DC成熟,获得纯度更高的未成熟DC,为进一步研究免疫耐受奠定了基础。
李罗清孙圣刚曹学兵王云甫常丽英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脂多糖免疫耐受
实验性大鼠血栓栓塞性脑梗死出血性转换的机制研究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 研究大鼠血栓栓塞性脑梗死后并发出血性转换(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的自然发生率、特点及溶栓治疗对其影响,探讨HT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单一血栓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通过伊文(氏)蓝、红四氮唑染色、病理观察以及动态MR扫描比较HT组和非HT组血-脑脊液屏障破坏范围、梗死体积、出血类型和部位以及栓塞后30、90 min开始溶栓对其影响。结果 HT自然发生率为27.27%,30 min溶栓组为9.09%,有降低趋势。晚期溶栓不增加其发生率,但多发性血肿增多。HT组血-脑脊液屏障破坏范围、梗死体积[(207.33±15.42)和(178.00±54.91)mm3]均大于非HT组[(141.22±48.88)和(113.25±43.08)mm3,均P<0.05]。结论 血栓栓塞性脑梗死HT发生率高,早期溶栓不增加其发生率,但溶栓治疗使多发性血肿的发生率增加。大面积梗死后血栓迁移、延迟再通与栓塞性脑梗死并发HT有关。
常丽英张新江张苏明易黎殷小平李罗清
关键词:出血性转换血-脑脊液屏障溶栓治疗大脑中动脉
重症肌无力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与免疫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王云甫钟萍罗国君何国厚杨敬宁李罗清何晓阔刘勇胡锦全乔娴
该课题组自2003年以来,在成功复制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反应性重症肌无力的基础上,通过重症肌无力大鼠肌无力评分、电生理学检查、血清中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滴度及TGF-β1的水平等检测;并通过采用重组TGF-β...
关键词: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电生理学检查免疫损伤免疫调节治疗
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肌无力效应机制的探讨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 (GC)治疗重症肌无力 (MG)的效应机制。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3 2例MG患者在用GC治疗前、治疗 3个月后和 2 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和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水平。结果 :MG患者血清IL 10和AchRa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GC治疗能明显降低其水平(P <0 0 5或P <0 0 1) ,且对不同性别、年龄、病程和不同临床类型的MG患者均有作用 (P <0 0 5或P <0 0 1)。血清IL 10水平在AchRab阳性MG患者高于AchRab阴性患者 (P <0 0 5 ) ,且与AchRab滴度呈正相关 (r =0 696,P <0 0 1)。结论 :GC可通过抑制MG患者体内IL 10和AchRab的产生 ,有效调节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 ,发挥治疗作用。
李罗清孙圣刚徐金枝杨明山常丽英殷小平
关键词:IL-10重症肌无力GC糖皮质激素血清
重症肌无力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水平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在重症肌无力(MG)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L-6、IL-10水平.检测对象包括36例未经免...
李罗清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乙酰胆碱受体抗体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