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景红

作品数:9 被引量:43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水稻
  • 8篇QTL
  • 7篇性状
  • 5篇数量性状
  • 5篇基因
  • 5篇产量性状
  • 3篇性状基因
  • 3篇数量性状基因
  • 3篇数量性状基因...
  • 2篇数量性状座位
  • 1篇等基因
  • 1篇等基因系
  • 1篇水稻产量
  • 1篇株高
  • 1篇粒数
  • 1篇每穗总粒数
  • 1篇近等基因
  • 1篇近等基因系
  • 1篇基因定位
  • 1篇基因系

机构

  • 6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水稻研究...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9篇杜景红
  • 8篇庄杰云
  • 7篇樊叶杨
  • 4篇吴季荣
  • 3篇范方军
  • 2篇龚俊义
  • 2篇张克勤
  • 1篇郑康乐
  • 1篇樊叶扬
  • 1篇於卫东
  • 1篇陈忱
  • 1篇鲍钱江
  • 1篇王磊

传媒

  • 4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全国作物生物...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水稻第6染色体短臂产量性状QTL的分解与遗传验证
本实验室前期利用珍汕97B/密阳46重组自交系群体,经初步定位,发现第6染色体短臂上的QTL对研究群体的产量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经548个SSR标记检测,两亲本在47.8%的座位上呈多态。本研究选取第6染色体短臂目标区间多...
杜景红
关键词:水稻产量性状数量性状基因座
文献传递
水稻第6染色体短臂上两个粒数QTL的分解与验证
每穗总粒数是水稻产量性状的重要构成因子。在本实验室的前期研究中,应用由剩余杂合体衍生的 F2:3群体,对水稻第6染色体短臂上约7.3 Mb 区间的产量性状 QTL 簇进行了初步的分解。本研究针对其下部 RM111-RM1...
龚俊义杜景红樊叶杨吴季荣张克勤庄杰云
关键词:水稻QTL每穗总粒数
文献传递
应用剩余杂合体衍生的近等基因系分解水稻产量性状QTL被引量:16
2008年
以杂合区间为RM587-RM402的水稻剩余杂合体(RHL)衍生群体为材料,应用SSR标记检测,筛选刮杂合区间分别为RM587-RM225、RM204-RM6119和RM6119-RM402的3个单株,进一步检测其F2群体,分别获得母本纯合型材料10株、父本纯合型材料10株和杂合型材料20株。种植这3套近等基因系材料,考查单株产量及其构成因子每株穗数、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经应用目标区间内等位基因效应分析和交迭重组染色体片段代换系分析,分解出3个控制每穗实粒数的QTL和2个控制单株产量的QTL,这些QTL分别位于物理距离为0.66~2.49Mb的区间中,全部表现为加性作用为主,增效等位基因除qNFGP6-1来自父本密阳46外.其余均来自母本珍汕97B。提出了构建新型遗传材料,提高水稻QTL精细定位效率的策略。
杜景红樊叶杨王磊庄杰云
关键词:近等基因系数量性状座位产量性状水稻
稻第6染色体短臂上产量性状QTL的分解
稻谷产量及其构成因子一直是水稻数量性状座位(QTL)定位的主要对象,且其研究重心正逐步从初定位转为精细定位。在应用水稻籼籼交组合珍汕97B/密阳46和协青早 B/密阳 46衍生群体定位产量性状 QTL 的基础上,以珍汕9...
庄杰云樊叶杨杜景红龚俊义
关键词:水稻产量性状
文献传递
水稻第6染色体短臂产量性状QTL簇的分解被引量:16
2008年
【目的】将水稻第6染色体短臂上产量性状QTL分解到更小的区间中。【方法】从珍汕97B/密阳46重组自交系群体筛选到针对第6染色体短臂RM587-RM19784区间的剩余杂合体,衍生了一个由221个株系组成的F2:3群体,种植于海南和浙江两地,考察每株穗数、每穗实粒数、每穗总粒数、千粒重、结实率和单株产量,建立SSR标记连锁图,应用Windows QTL Cartographer2.5检测QTL。【结果】在所分析的6个性状中,除穗数外在第6染色体短臂上的目标区间均检测到QTL,分别座落于目标区域中3个以上的不同区间中,单个QTL对群体性状表型变异的贡献率为6.3%~35.2%;控制产量构成因子的QTL基本以加性作用为主,但3个单株产量QTL的显性度分别为1.65、0.84和0.42。【结论】目标区间存在3个以上的产量性状QTL,且同一区间控制不同性状的QTL、不同区间控制同一个性状的QTL在遗传作用模式、效应方向和效应大小上存在一定差异。
杜景红樊叶杨吴季荣庄杰云
关键词:SATIVA产量性状
水稻色素原基因C的精细定位被引量:11
2007年
应用籼稻组合珍汕97B/密阳46的衍生材料,针对水稻第6染色体短臂色素原基因C的可能位置,筛选到在C基因周围区间呈不同基因型组合的7个剩余杂合体,收获种子建立F2∶3群体。在各个植株上,稃尖颜色和叶鞘颜色的表现完全相同。通过各个群体颜色表现与原剩余杂合体基因型的比较,将C基因定位于微卫星标记RM314与RM253之间。在该基础上,应用两个分离群体共1279个样本,经标记检测和连锁分析,进一步将C基因定位于RM111和RM253之间,与RM111和RM253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7 cM和0.4 cM。最后,应用区间内的另外6个微卫星标记和1个源于C基因候选基因OsC1的标记,检测在RM111-C基因-RM253区间内发生了重组的22个个体,将C基因定位于一个大小为59.3 kb、涵盖C基因候选基因OsC1座位的区间中。
范方军樊叶杨杜景红庄杰云
关键词:候选基因水稻
水稻第6染色体短臂谷壳硅含量和产量性状QTL的精细定位
应用珍汕97B/密阳46的4个F单株,经单粒传建立了由859个F株系组成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来源于其中一个单株的247个RIL应用于前期的QTL初步定位,其它单株的材料应用于筛选剩余杂合体(RHL,residua...
庄杰云陈忱吴季荣杜景红范方军张克勤樊叶扬郑康乐
文献传递
水稻第6染色体短臂上株高QTL qPH6-1的精细定位被引量:6
2009年
应用衍生于水稻剩余杂合体的分离群体,开展株高QTL的检测和精细定位。应用1个在水稻第6染色体短臂约7.3 Mb区间分离、背景基本纯合的F2:3群体,种植于海南、浙江两地,检测到2个控制株高的QTL;然后,针对两地间作用稳定的qPH6-1,筛选出3个杂合区间缩小且呈阶梯状排列的单株,衍生F2群体,进一步验证了qPH6-1的作用,并将其界定于距离为96.4 kb的SSR标记RM3414和RM19417之间;最后,应用分离区间进一步缩小且呈阶梯状排列的3个F2群体,将qPH6-1定位于距离为51.7 kb的STS标记Si2925和SSR标记RM19417之间。基因组位置比较结果显示,该基因与所有已定位或克隆的水稻矮秆、半矮秆基因均非等位。
鲍钱江樊叶杨於卫东陈忱范方军杜景红庄杰云
关键词:株高数量性状基因座水稻
水稻第6染色体短臂谷壳硅含量QTL的分解被引量:3
2010年
报道了水稻谷壳硅含量QTLqHUS6的分解研究。针对前期定位的qHUS-6区域,应用在第6染色体短臂RM587-RM19784区间分离、背景基本纯合的F2:3群体,将qHUS-6分解为2个QTL;其中,qHUS-6-1位于目标区间的上部,qHUS-6-2位于下部。同时,筛选出在目标区间内携带更小杂合片段的3个单株。其中,2株覆盖qHUS-6-1区间,各自交产生了1个F2:3群体,应用这2个群体将qHUS-6-1定位于RM510和RM19417之间约147.0kb的区间内;另1株覆盖qHUS-6-2区间,自交产生了1个F2:3群体,从中挑选出在qHUS-6-2区间具有不同基因型组成的5套F3株系,将qHUS-6-2分解为qHUS-6-2a和qHUS-6-2b,分别位于RM19706-RM19795和RM314-RM19665区间。
吴季荣范方军杜景红樊叶杨庄杰云
关键词:水稻数量性状基因座基因定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