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昌宇

作品数:45 被引量:121H指数:6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1篇政治法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24篇法治
  • 12篇法律
  • 6篇文化
  • 4篇治国
  • 4篇权利
  • 4篇宪法
  • 4篇法治国家
  • 3篇行政
  • 3篇社会
  • 3篇专制
  • 3篇宗教
  • 3篇法律关系
  • 3篇法权
  • 3篇法治价值
  • 3篇法治建设
  • 3篇法治进程
  • 3篇法治现代化
  • 2篇哲学
  • 2篇社会转型
  • 2篇主体性

机构

  • 30篇黑龙江大学
  • 12篇扬州大学
  • 4篇中国社会科学...
  • 3篇黑龙江省政法...
  • 1篇哈尔滨工程大...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黑龙江省人民...

作者

  • 44篇杨昌宇
  • 4篇陈福胜
  • 2篇陈福胜
  • 1篇刘淑艳
  • 1篇吕艳辉
  • 1篇杨云
  • 1篇康琳娜
  • 1篇许军

传媒

  • 15篇黑龙江省政法...
  • 5篇学术交流
  • 5篇俄罗斯东欧中...
  • 4篇求是学刊
  • 3篇北方法学
  • 2篇北方论丛
  • 2篇学习与探索
  • 1篇理论观察
  • 1篇湖湘论坛
  • 1篇环球法律评论
  • 1篇中州学刊
  • 1篇高等学校文科...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1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马克思人权本原观探析
2010年
马克思从人的自由与实践出发,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人权本原观。人权产生以人的生命存在为自然前提,也即自由是第一个前提。人权产生以人的社会生产劳动为社会前提,也即实践是第二个前提。人权理想的实现在于人类的解放,也即人类的彻底解放是人权的真正实现。马克思的人权本原观,以人的自由存在为前提,以人的实践活动作为人权的现实化之径,以人类的彻底解放为人权的终极价值追求。
杨昌宇杨云
俄罗斯社会转型与法治之路被引量:5
2005年
俄罗斯社会转型包含着丰富而又独具特色的内容,既有直观层面的政治转轨、经济转型及全球化的冲击,也有更深层次的生活方式的转换和人们观念的变革。这些变化蕴涵着俄罗斯对法治国家的实践诉求。在西化法治模式与俄罗斯固有文化传统的碰撞过程中,俄罗斯法治之路的特殊性日益显露出来。在法治国家的生成上,单纯的演化形式不能适应俄罗斯法治国家构建的紧迫性,单纯的建构模式不能与其特定的历史文化传统相融合。俄罗斯转型期的现实情势与历史传统的共同作用,决定了其法治国家建设应走一条演化与建构相互交融的实践共生之路。
杨昌宇
关键词:社会转型法治建设
自由:法治的核心价值被引量:3
2004年
在法治所寻求的诸多价值中,自由是法治的核心价值。这源于人是自由的存在物。人的自由本性通过实践来展开,主体间的自由需要法律来调整。自由是法律产生的前提和基础,法律是自由的外化。法治运行的宗旨是保障自由的现实化,在法治价值目标序列中自由处于核心地位。
杨昌宇
关键词:法治价值法律权利社会秩序
当代中国法治进程中的文化阻滞力被引量:2
2011年
当代中国的法治进程正处于特殊的历史情境中,社会转型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文明冲突和文化碰撞,不同的文化精神同时影响着这个寻求现代化的国家。以理性化、契约化为核心文化精神的现代法治,要在有着千百年宗法伦理文化积淀的中国社会扎下根来,需要克服来自传统之中内在的文化阻滞力,这种阻滞力通过个体的行为和社会结构表现出来,通过人们的日常生活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政治、经济、法律等各种非日常的社会领域,阻碍了法治社会的形成。中国在寻求适合自己发展道路的过程中,越来越意识到自身文化问题的重要性。在法治发展的现阶段,要真正打破困境,必须从根本上逐渐限制和消除来自于中国社会内部的具有结构性特征的文化阻滞力,变不利为优势和特色,从而为法治建设的进一步深化创造条件。
杨昌宇
关键词:法治文化阻滞力
当代俄罗斯转型宪法的本土化及其困境--参照美国的比较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当代俄罗斯宪法是社会转型期仿效西方的宪政模式进行构建的,在传统与现实、制度与实践的交互作用下,俄罗斯的宪政之路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宪法本土化过程。作为后发外生型宪政代表的俄罗斯宪法及宪政与作为先发内生型宪政典范的美国宪法及宪政,在宪法及宪政产生的深层背景、与相应法律文化体系的关联、宪法文本内在的差异、宪政实践中的危机与困境等方面存在诸多的可比较性。这种比较所及的不单纯是法律制度层面的问题,在更深层次上是一个包容了民族、历史、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综合性的大文化问题,这对于后发外生型国家克服本国宪法及宪政的发展与完善过程中遭遇到的困境与危机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杨昌宇
关键词:宪法本土化
法系视角下俄罗斯法律传统及对中国的启示被引量:2
2016年
在比较法视野中,以法系理论为基础,可将俄罗斯法律传统的演变分为社会主义法系之前、之中、之后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其法律传统一直存在形式与实质的分裂,形式上的西方化与实质上的俄罗斯化成为其发展的一大特征。这一特征的形成与俄罗斯文明体系中政治、宗教、习俗等各种具有稳定性的文化因素紧密关联。苏联的法律体系和法学理论对中国有深刻影响,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向法治体系发展过程中有复杂多样的法律文化背景。如何处理好传统与现代、外来与本土的各种文化的关系,对于走好中国特色法治之路意义深远。
杨昌宇
由俄罗斯总统选举透视其宪法实施
2008年
总统制作为俄罗斯宪政制度的核心,从确立之初就倍受关注与争议。1993年宪法第81条对总统选举只进行了概括性的规定,15年来的运行实践基本上是在宪法的框架内进行的,但已经发生了一些实质性的变化。俄罗斯历次总统选举受社会不同发展时期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的形式与特点,通过对三位总统选举纵向动态的意义上考察,可以透视出俄罗斯宪法在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杨昌宇
关键词:总统选举宪法实施
智能互联网时代法律关系客体的扩张——基于新兴权利问题的思考被引量:2
2019年
智能互联网时代,中国法律正面临来自理论与实践的多重挑战,社会层面的新兴权利诉求层出不穷,司法领域疲于应对,迫使我们在理论上对权利的载体——法律关系的客体进行新的思考。当下中国社会生活领域,越来越多现实性社会关系不断冲破法律规范的原有界限,要求进入到法律调整的范围之中,法律关系客体呈现扩张之势。这既对司法实践提出挑战,也对业已形成的法律知识体系构成冲击。是什么促成了法律关系客体的扩张,如何看待扩张中的种种表现形式,又要如何化解实践的压力与理论的窘迫,这些问题需要我们以面向未来的态度立足法治中国的实践进行思考。
陈福胜杨昌宇
关键词:法律关系客体
法治自由价值理论演进的内在逻辑及其当代意义被引量:4
2009年
在历时态视野中,法治的自由价值理论从古希腊到现代经历了漫长的演进过程,期间经历了分裂与整合,在内在逻辑上包含三种价值观:一种是重视社会自由的集体主义式的法治价值观,从古希腊开创经近代卢梭、康德和黑格尔等人的继承与发展,到现今的共和主义;一种是重视个体自由的自由主义式的法治价值观,如洛克和孟德斯鸠等开创、哈耶克等发展了的自由主义的法治价值观;第三种是马克思开创的个体自由与社会自由相统一的全面和谐的法治价值观。实践证明,第三种价值观最终成为人类应对法治的危机与困境的共同追求。从中国法治发展的状况看,确立马克思式的以个体自由与社会自由相统一的全面和谐的法治观,对于寻找中国法治发展困境的症结所在具有重要意义。
陈福胜杨昌宇
社会制度变革与文化模式转换:俄罗斯法治现代化研究的双重路径被引量:2
2016年
俄罗斯法治现代化之路的曲折性有目共睹,对于同时代其他转型国家具有极强的参照价值。俄罗斯法治现代化之路可以有两个考察路径,一般路径主要沿社会制度变革路线进行考察,特殊路径则通过文化哲学研究范式,以文化模式转换为线索进行考察。一般路径贯彻的是以社会制度来决定研究的基调和范围,特殊路径贯彻的是以文化模式转换来决定研究的视野,社会制度变迁在显性层面上表现出俄罗斯现代化进程的阶段性,文化模式转换则是这种阶段性表现的内在驱动力,二者一表一里共同表征俄罗斯法治现代化的内在逻辑。两种路径交融能够形成一种总体性视角,在研究对象、研究方式和研究内容等方面具有独特的立场,最终促成对俄罗斯法治现代化研究的方法论转向。
陈福胜杨昌宇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