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源源 作品数:61 被引量:180 H指数:11 供职机构: 安徽省地震局 更多>> 发文基金: 地震行业科研专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建筑科学 水利工程 交通运输工程 更多>>
郯庐断裂带苏皖交界段大红山探槽特征 断裂带苏皖段活动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特别是苏皖交界的泗洪—明光—带,作为郯庐断裂带上的一个"节点",其活动特征研究尤为重要.郯庐断裂带大红山段位于江苏泗洪县峰山乡,南滨淮河,TC1走向95°... 赵朋 姚大全 杨源源 方良好 郑海刚关键词:地震学 断裂带 庐江地热温泉1号井水氡远场强震震后效应及机理分析 2020年 庐江地热温泉1号井位于郯庐断裂带上,水氡测项出现远场强震震后效应现象。通过收集郯庐断裂带安徽段沿线9个主要地震观测井、地热温泉井和地表水样品,检测水样的阴阳离子和同位素,对比分析庐江地热温泉井地下水的来源深度,研究其震后效应及机理。结果表明:地热温泉井水化学类型复杂,温泉井L01,L03,L07和SC井的Cl-浓度较高、 HCO-3/Cl-和SO42-/Cl-浓度比值较低,体现出地下热水径流交替作用强烈,L11井有较大比例的冷水混入,L03井有较浅的热源埋深。庐江地热温泉井和舒城井的水样具有明显的壳源特征,L01井和SC井地表出露温度最高、L01井循环深度最深,由Na-K-Mg三角图估算L01井循环深度达12 km,反映出较多的深部构造活动信息。分析认为庐江地热温泉1号井以垂向补给方式为主,具有较深的热源埋深,远场强震的地震波引起较弱的区域构造活动,改变了深部热源的补给量,从而引起水氡上升的同震响应现象。 方震 黄显良 黄显良 杨源源 杨源源 倪红玉关键词:同位素 地球化学特征 震后效应 华山山前断裂中段晚第四纪活动的地貌表现及响应 被引量:16 2012年 调查了华山山前断裂中段(石堤峪-杜峪)晚更新世以来,尤其是全新世以来的断层构造地貌,讨论了它们的成因、特点及对断裂活动的响应关系。断层构造地貌主要包括:断层三角面、断层陡坎、洪积阶地、埋藏型洪积扇以及冲沟裂点。对各大沟峪峪口的洪积阶地进行了大比例尺微地貌测量,并在部分沟峪两侧沿断层崖陡坎及冲沟沟床布置了测线。结合T1、T2级洪积阶地位错测量结果及其14C年龄计算得到,华山山前断裂中段6000a-2000aB.P.的垂直滑动速率为1.485mm/a;2000aB.P.以来的垂直滑动速率为3.73mm/a。最后结合野外调查与理论认识,建立了正断层作用下洪积阶地与埋藏型洪积扇的演化模式。本研究结果支持华山山前断裂是1556年华县814级地震发震构造的观点。 杨源源 高战武 徐伟关键词:断层陡坎 华山山前断裂中段晚第四纪活动研究 本文依托华山山前断裂1:50000地质地貌填图为基础,对华山山前断裂中段晚第四纪活动性进行研究。研究内容包括构造地貌和古地震两个方面。构造地貌方面工作主要有:划分构造地貌类型,研究各类地貌特征及成因,对典型断错地貌进行测... 杨源源关键词:晚第四纪 古地震 文献传递 大别山东麓河流阶地初步研究 被引量:1 2022年 基于遥感解译、野外调查、光释光(OSL)测年和无人机地形测绘,对大别山东麓桐城-太湖段河流阶地发育特征与变形情况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大别山东麓河流阶地发育较差,各中小型河流普遍发育一级阶地,少数大型河流发育2级阶地;2)大别山东麓河流T1阶地形成时代为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早期(约25 ka BP~12 ka BP),T2阶地形成时代为晚更新世中期(约55 ka BP);3)郯庐断裂带大别山东麓段自河流T2阶地形成以来未发生明显活动,该段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 杨源源 李鹏飞 郑海刚 潘浩波 潘浩波 路硕关键词:河流阶地 郯庐断裂带 晚第四纪 郯庐断裂带安徽紫阳山段发现全新世活动证据 被引量:20 2017年 安丘-莒县断裂(F_5)为郯庐断裂带中段东地堑内最新活动断裂。近年来,F_5江苏段研究成果丰硕,发现不同地段普遍存在全新世活动性,运动方式以右旋走滑兼挤压逆冲为主。以往研究未讨论过F_5在淮河以南安徽境内的延伸情况以及进一步的活动性问题。文中选取与F_5江苏段线性影像特征延伸一致的淮河南岸郯庐紫阳山段作为突破口,通过遥感影像解译、地质地貌调查和探槽开挖,初步得到以下认识:1)紫阳山段线性构造地貌特征清晰,断层发育于浮山至紫阳山一线的中生代红色砂岩隆起边缘缓坡,为安丘-莒县断裂(F_5)过淮河后的南延部分;2)朱刘探槽开挖揭示,该段错断了晚更新世晚期黏土层,晚更新世晚期—全新世早期黑色黏土层受断层活动影响沿断面灌入、填充,形成黑色断层条带及黑土充填楔,表明断层最新活动时代达全新世早期;3)朱刘探槽开挖揭示,该段第四纪以来存在至少3次古地震事件,第1次古地震事件推测年代为第四纪早、中期,第2次古地震事件年代为20.10~13.46ka BP,第3次古地震事件年代为(10.15±0.05)^(8.16±0.05)ka BP。上述研究成果弥补了对郯庐断裂带安徽段晚第四纪活动性认识的不足,为安徽省的地震监测和震害防御工作提供了基础数据。 杨源源 赵朋 郑海刚 姚大全 王行舟 缪鹏 李军辉 汪小厉 疏鹏关键词:郯庐断裂带 晚第四纪 全新世活动 2014年安徽霍山MS4.3地震前地下流体典型异常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020年 通过对2014年4月20日安徽霍山MS4.3地震前地下流体异常进行回溯性分析,总结了流体异常特征。结果显示,在时间上,流体异常具有配套性、阶段性特征,震前11个月异常月频次逐渐增加;震前3个月异常月频次加速上升,进入临震阶段,震前1.5个月,部分异常结束,异常月频次转折下降;在空间上,流体异常主要集中在震中200km范围内,且外围流体异常主要表现为趋势上升或低值,震中附近流体异常表现为突升。震前流体异常还与测项有关,水温、水化测项映震效果较好,水氡、氢气突升异常短临意义明显。 王俊 黄显良 黄显良 李军辉 李军辉 何康 郑海刚 王雪莹关键词:流体异常 加速性 严家桥—枫沙湖断裂第四纪活动特征 被引量:2 2018年 严家桥—枫沙湖断裂是位于郯庐断裂带前陆冲断带的一条重要隐伏-半裸露断裂,沿断裂附近有文字记载以来发生过数次破坏性地震,然而对于该断裂的几何结构、活动性质、活动时代等目前尚无统一认识。在高精度卫星影像解译的基础上,通过详细野外地质调查、典型断层剖面分析及部分断层泥年龄样品测试,研究了严家桥—枫沙湖断裂的几何结构及活动特征。研究发现断裂在深部重力场上表现为NNE向异常条带,自严家桥向南经潘家桥,止于枫沙湖附近,主要表现为东西两支断裂的山前断裂;其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中期,最新活动可能以走滑为主。结合前人对1585年巢湖5~3/_4级地震及1654年庐江、枞阳间5~1/_4级地震的等震线形态及区域断裂分布的研究,认为这两次地震的发生可能与严家桥—枫沙湖断裂的最新活动有关。 路硕 疏鹏 方良好 杨源源 郑颖平 谈昕 潘浩波 宋方敏关键词:典型剖面 合肥市地壳浅部三维速度结构及城市沉积环境初探 被引量:20 2020年 合肥市位于合肥盆地东南缘,东侧紧邻郯庐断裂带,多条大型隐伏断裂穿过市区.为进一步认识合肥城市下方隐伏断裂的空间展布、性质,以及城市复杂的沉积环境,本文利用布设在合肥市区的58套三分量短周期地震仪组成的台阵,获得了37天的三分量连续波形数据,通过基于射线追踪的面波走时直接成像方法反演得到了合肥市地壳浅部0.6~3.6 km的三维剪切波速度结构,速度结构图像展现了地壳浅部的横向不均匀性和纵向成层性,揭示出NNE、NWW和近EW三组不同走向的隐伏断裂在城市地下浅部的构造特征.取得以下认识:(1)合肥市南、北方向在浅地表(2 km以内)存在显著速度差异,速度分界线位置与已知的近EW向的蜀山断裂一致,断裂南侧呈现低速凹陷,北侧则为高速隆起.低速中心深度达2~3 km,速度异常与该断裂在合肥盆地东部演化过程中的构造反转沉积了不同地层有关;(2)合肥市区存在明显的高速异常带,其走向、位置与穿过该区域的郯庐断裂带西支主干断裂相符,其中五河—合肥断裂在市区北部以东呈现低速凹陷特征,低速区范围与肥东凹陷晚白垩纪以来的沉积构造边界一致,认为肥东凹陷的最大沉积厚度可达2 km以上;(3)合肥市中心跨郯庐断裂带西支主干断裂之间呈现明显的凹、隆相间的复杂构造,推测其是在多组断裂的共同拉伸作用下形成的小型沉积盆地,沉积中心位于郯庐断裂带内部,最大厚度可达3~4 km.由于其展布方向在不同深度与该区域断裂的走向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推测不同深度的沉积形态与郯庐断裂带在不同时期的构造演化过程有关. 李玲利 黄显良 姚华建 缪鹏 汪小厉 鲍子文 倪红玉 李成 杨元 罗松 胡少乾 杨源源关键词:城市地质 沉积环境 安徽及邻区史前地震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14年 历史地震可靠性检验分析显示,安徽省及邻区M_S5及以上地震完整记录起自1336年,这以前地震记载大部分丢失。近年来,地震和考古部门利用大规模考古和工程开挖契机,编录识别分析了晚第四纪尤其是新石器时代以来构造变形遗迹。结果表明,在皖西南的西周一春秋期和皖北大汶口晚期及豫南东周期文化层中分别发现史前地震遗迹。郯庐断裂带苏皖交界地区段落,自晚更新世以来曾发生数次以斜向平移逆冲为主要方式的快速变形事件,后者得到微观研究方面的证实。研究结果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地震史料记载的局限,并丰富了考古和史前地震乃至地震预测的研究方法。 姚大全 宫希成 沈小七 吴卫红 郑海刚 陈安国 杨源源关键词:地震考古 史前地震 地震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