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艳华
- 作品数:44 被引量:71H指数:5
- 供职机构:重庆科技学院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冶金工程金属学及工艺化学工程更多>>
- 高温冶金渣颗粒催化气化生物质制取富氢气体装置及方法
- 本发明涉及高温冶金渣颗粒催化气化生物质制取富氢气体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下降管反应器,位于其上并与其顶部连通的高温渣粒贮存室和生物质原料螺旋给料器,位于其下并与其底部连通的分离器及位于其两侧并分别与其连通的蒸汽发生器和富...
- 秦跃林杨艳华朱光俊张倩影邓能运高绪东
- 文献传递
- 亚温淬火对EH36船板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16年
- 亚温淬火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的热处理工艺,通过亚温淬火钢的组织和性能均得到大大改善。本文采用力学性能测试并借助光学显微镜研究了亚温淬火工艺对15 mm厚的控轧控冷态EH36级船板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亚温淬火后船板钢的综合性能有较大提高,其硬度、塑性明显提高,尤其是低温冲击性能有较明显的改善。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晶粒长大而冲击性能下降。
- 柳浩杨艳华
- 关键词:亚温淬火显微组织力学性能
- 不同钙基固硫剂固硫效率实验研究被引量:6
- 2018年
- 通过在不同的Ca/S下,对钙基固硫剂CaO、Ca(OH)_2、CaCO_3和CaO_2进行固硫实验研究,并进行热力学分析,为在高温下燃煤固硫的存在提供了理论基础。由实验结果得出:Ca/S为2~3时,四种钙基固硫剂固硫能力最佳;在高温下,固硫效果较好的是Ca(OH)_2,其次是CaO和CaO_2,CaCO_3的固硫效果最差。
- 杨艳华郑瑞朱光俊
- 关键词:钙基固硫剂固硫热力学
- 生物质能作为新能源的应用现状分析被引量:25
- 2015年
- 常规石化能源已经无法满足当今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生物质能作为新能源越来越受到重视。介绍生物质及生物质能,分析了国内外生物质新能源的应用现状。通过对我国生物质能应用现状的剖析,指出我国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 杨艳华汤庆飞张立郑仕鸿
- 关键词:生物质能新能源生物柴油生物乙醇成型燃料
- 利用冶金渣颗粒余热催化干馏褐煤提质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冶金渣颗粒余热催化干馏褐煤提质方法,分别将褐煤粉碎为褐煤粉,将液态冶金熔渣粒化为固态的冶金渣颗粒;再将褐煤粉和冶金渣颗粒混合,对褐煤粉进行干馏。采用以上方案,不仅解决了冶金渣余热回收效率差、品质低的问...
- 秦跃林杨艳华朱光俊张倩影柳浩高绪东邓能运
- 文献传递
- 正火工艺对EH40船板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被引量:3
- 2016年
- 采用力学性能测试并借助光学显微镜研究了正火温度对20 mm厚的控轧控冷(TMCP)态EH40级船板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EH40级船板钢较优的正火温度为850℃;在850~880℃,钢发生动态回复,硬度和冲击韧性随温度升高而下降。
- 柳浩杨艳华
- 关键词:正火显微结构力学性能
- 气氛可控温度可调节的煤转化过程中硫含量测定仪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氛可控温度可调节的煤转化过程中硫含量测定仪,包括高温炉和通过管路依次相连的电解池、干燥管、流量计和第一气泵,还包括通过管路连接的配气装置和第二气泵,该第二气泵的出口端与所述高温炉的入口端通过管路连通...
- 邓能运秦跃林杨艳华朱光俊张生芹高艳宏张倩影高绪东
- 一种冶金熔渣旋转粒化装置用转杯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冶金熔渣旋转粒化装置用转杯,包括杯底和设置在该杯底上的多个环形单元,多个所述环形单元堆叠形成杯壁,在所述环形单元上环向设有多个熔渣粒化口,该熔渣粒化口将所述环形单元内外连通。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冶金熔渣...
- 秦跃林柳浩杨艳华张倩影邓能运
- 文献传递
-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冶金传输原理课程教学被引量:11
- 2019年
- 工程教育认证不仅是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重要保证。基于工程教育认证要求,以课程目标达成为主线,介绍冶金传输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成果。明确满足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的课程目标,优化"三基本"教学内容,采用"三融合"教学方法,实施"三结合"考核方法,以期对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与改革提供借鉴。
- 朱光俊杨艳华许文林曾红何红
-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冶金传输原理课程教学改革
- 冶金传输原理课程思政建设被引量:3
- 2021年
- 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从冶金传输原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堂教学、课程考核等方面,探索了思政元素的融入方式与途径,以期对专业基础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有所启示。
- 朱光俊杨艳华许文林曾红秦跃林
- 关键词:冶金传输原理课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