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莉芳
- 作品数:17 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安徽艺术职业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文学经济管理更多>>
- 坚守,还是随波逐流?——评方言话剧《宣和画院》
- 2009年
-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传统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文化的价值高低终于找到了衡量的标准,过去羞于言"钱"的文化人开始理直气壮地为自己的作品标价,开始毫不掩饰地追名逐利。但是,当文化的出发点和目的地都指向金钱时,悲哀就成了文化和文化人不可避免的命运了。是坚守文化本身的独立意义和"威武不屈,贫贱不移"的高贵品格,还是顺势而变。
- 杨莉芳
- 关键词:方言话剧文化人书画家
- 探析老电影传承与保护
- 2015年
- 老电影曾经给我们留下许多美好记忆。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它们还有没有价值?有怎样的价值?是否蕴藏商机?如何传承和保护?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 杨莉芳
- 关键词:老电影收藏商机
- 敬老院的故事
- 2015年
- 地点敬老院人方小老老老物院长雅沈黄林方院长女儿。舞蹈队长,脾气暴躁。舞蹈队员。癌症晚期。【幕启。幕后传来排练舞蹈声:“一二三四,一二三四”。【电话响,院长端饭盒上。方院长(拿电话)喂,我是。什么?分手?……好,我现在就去找她。【院长欲下,小雅上。方院长小雅,怎么回事?(见女儿不答,急)你们到底怎么了?小雅我,我和他分手了。方院长为什么?小雅他说你是工作狂,把敬老院当家,把家当旅馆。叫我以后不要学你。他还说,你对老人好不值得。我听了生气,就……(抱妈妈哭)【突然,幕后传来一声喊叫:“打人咯!”【老沈追打老黄:看我不打烂你的头!方院长住手!怎么了?老沈院长,我们舞蹈队不要这个人。
- 杨莉芳
- 关键词:敬老院故事舞蹈小雅工作狂女儿
- 湖畔危情
- 2016年
- 时间:傍晚地点:校园湖边人物:张老师——女,40岁,声乐老师春梅——女,20岁,贫困生美嘉——女,20岁,班长幕启忧伤的山歌声中,春梅在湖边写遗书。春梅:亲爱的爸爸、妈妈,女儿不孝,今天要走了。谢谢你们抚育了我18年,谢谢你们疼爱了我18年,女儿辜负了你们的期望,没脸再见你们。(哭)张老师、美嘉分别从舞台两边上。张老师:(打手机)美嘉,我到了。
- 杨莉芳
- 关键词:仰望星空艺术实践教育资源分配
- 大学校园的艺术元素及其教育应用情况调查——以安徽艺术职业学院为例
- 2012年
- 通过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分析了安徽艺术职业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各种艺术元素的应用情况。认为应该积极运用艺术元素优化高校校园育人环境,并在德育实践中积极应用艺术元素,提升德育的审美品格。
- 杨竹杨莉芳
- 关键词:校园文化德育艺术元素
- 女性主体意识及其主体性残缺——曹禺作品中女性悲剧命运解读被引量:2
- 2017年
- 曹禺作为19世纪30年代社会问题剧的高产作家,其作品《雷雨》、《原野》、《日出》以及《北京人》通过对突出的社会问题的集中反映,体现了身为一名剧作家对中国旧时代女性自身悲剧命运的深刻思考。本文从女性文学批评的角度出发,围绕曹禺相关作品展开对其剧中女性形象的具体分析,进而得出导致女性悲剧命运的根本原因是其自身主体性的残缺。
- 李蓓蓓杨莉芳
- 关键词:曹禺作品女性悲剧命运
- 黄梅戏电影研究
- 2019年
- 黄梅戏电影曾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戏曲电影中产生过巨大影响力,此后绵延不断,在不同的时代始终散发一缕独有的清香,即使是在戏曲艺术最不景气的时代依然有作品推出,并获得重要奖项,成为中国戏曲电影中不可忽视的现象。本文力图梳理黄梅戏电影的发展脉络,总结成绩,反思不足,寻找未来发展空间,提出加大对黄梅戏电影的重视,使之成为"戏曲电影"的试验田、黄梅戏"梅开三度"的突破口和主力军。此外,应当主动积极地凝聚两岸三地乃至更广泛的力量,打造"新黄梅戏电影"。
- 杨莉芳
- 把公共课上成专业课——艺术职业教育中《影视评论》课教学之思考被引量:2
- 2010年
- 艺术职业教育中的《影评》课既不同于普通高等艺术院校开设的《影评》课,也不同于一般大学作为素质教育而开设的《影评》课,因为教学目的和教学对象有其特殊性,针对这种特殊性,作者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 杨莉芳
- 关键词:全面性
- 艺术职业教育中赏析类课程教学模式探析
- 2012年
- 艺术职业教育中的赏析类课程的教学模式主要承袭于普通高等艺术教育,侧重理论分析,重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种方法对于艺术高职学生来说显然不适合。本文提出了一种更符合培养目标,更适合学生接受习惯的教学模式。
- 杨莉芳
- 关键词:艺术职业教育教学模式
- 从《西厢记》的电视改编看大众文化对古典文化的消解
- 2010年
- 古典戏曲与当代传媒的结合由来已久,这既是传统艺术在当代社会扩大传播的需要,也为当代传媒丰富传播内容、建立民族特色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然而,这种结合并不是简单机械地组合,其中的"改编"二字需要深入研究,因为这可以帮助我们看清经典在当代社会中以怎样的方式被传播和接受,也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现代文化对传统艺术是如何吸纳和改造的。
- 杨莉芳
- 关键词:古典戏曲电视改编大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