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宝利

作品数:14 被引量:82H指数:5
供职机构: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玉林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出血
  • 5篇颅内
  • 4篇脑出血
  • 3篇动脉瘤
  • 3篇高血压
  • 2篇血肿
  • 2篇术后
  • 2篇重症
  • 2篇外科
  • 2篇颅内动脉
  • 2篇颅内动脉瘤
  • 2篇高血压脑出血
  • 2篇儿童
  • 2篇穿刺
  • 1篇动脉
  • 1篇动脉动脉瘤
  • 1篇动脉瘤破裂
  • 1篇动脉瘤破裂出...
  • 1篇动态监测
  • 1篇血管

机构

  • 12篇玉林市第一人...
  • 3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市环湖医...

作者

  • 13篇林宝利
  • 10篇吴雪松
  • 6篇吴文昌
  • 6篇潘荣南
  • 5篇陈民
  • 4篇覃家敏
  • 4篇何一军
  • 4篇黎会
  • 2篇韦巧珍
  • 2篇韦巧珍
  • 2篇莫鸿忠
  • 2篇吕顽
  • 1篇段玉会
  • 1篇王红光
  • 1篇曾嫚妮
  • 1篇李庆国
  • 1篇周煜
  • 1篇蒲珂
  • 1篇杨俊
  • 1篇苏萍

传媒

  • 2篇河北医学
  • 2篇中国临床神经...
  • 2篇现代临床医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临床神经外科...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年份

  • 2篇2022
  • 2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09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比较分析被引量:25
2017年
目的:比较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选择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微创组(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和开颅组(开颅血肿清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微创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开颅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为(95.9±12.6)mL,较开颅组患者的(172.5±35.1)mL少(P<0.05),血肿清除率为(89.2±3.9)%,较开颅组患者的(78.4±5.1)%高(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8%,较开颅组患者的21.6%低(P<0.05)。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2个月的随访,使用GOS评分(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评价两组预后状况,结果显示微创组患者的GOS评分较开颅组患者高(P<0.05)。结论: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比较,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更确切,并发症更少。
黎会吴雪松潘荣南林宝利吴文昌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术
儿童后颅窝肿瘤术后颅内感染原因分析及诊治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儿童后颅窝肿瘤术后颅内感染的原因及诊治方法。方法天津市环湖医院八病区2010年4月16日至2014年4月30日收治的30例后颅窝肿瘤患儿,行开颅肿瘤切除等手术,按术后是否发生颅内感染分为感染组(5例)和无感染组(25例),分析感染可能的原因并结合临床诊治经验,探讨诊断及治疗的方法。结果本研究儿童后颅窝肿瘤术后颅内感染率为16.7%,对两组进行感染因素对比分析,发现多次手术、行第三脑室底造瘘(ETV)术或脑室-腹腔分流(V-P)术有统计学差异(X^2=4.51,P=0.034),提示多次手术可能是术后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特别是开颅术后发生脑积水而需继续行ETV或V-P术时;而手术时间〉6h((X^2=1.33,P=0.249)、颅内植入物(X^2=1.47,P=0.225)、术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X^2=0.596,P=0.440)、术后脑脊液漏(X^2=3.69,P=0.55)、切口积液(X^2=0.00,P=1.00)等因素两组无统计差异。感染后经积极引流十抗生素治疗,治愈时间8d至3W,治愈率为100%。结论反复多次颅内手术易导致儿童后颅窝肿瘤术后颅内感染,感染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积极引流及抗生素治疗,预后仍较好。
林宝利蒲珂王红光周煜李庆国
关键词:儿童脑肿瘤后颅窝颅内感染抗生素
简易立体定向穿刺外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简易立体定向穿刺外引流术在基底节区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对55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根据头颅CT影像资料,采用简易的立体定向方法,用软质硅胶引流管穿刺血肿腔,抽吸部分血肿,术后经引流管注入尿激酶溶解血肿外引流。结果血肿穿刺成功率为100%;拔管时血肿清除率为67%~95%;血肿完全消失的时间为2~23d,平均8.5d;达治疗目的而拔除引流管的平均时间为术后5.13d。结论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应用简易立体定向穿刺外引流术,可在短时间内有效清除血肿,是一种损伤小、简单、有效、并发症少的治疗手段,具有较大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林宝利吴文昌吴雪松
关键词:脑出血基底神经节立体定位技术
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破裂出血合并脑疝的急诊手术治疗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破裂出血合并脑疝的显微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3月显微手术治疗的16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破裂出血伴脑疝的临床资料。结果 16例中,血肿位于侧裂6例、颞叶5例、额叶2例、额颞叶3例;伴蛛网膜下腔出血15例;9例术前头部CTA检查发现动脉瘤8例。术前Hunt-Hess分级Ⅲ级9例,Ⅳ级3例,Ⅴ级4例。16例均行血肿清除术,术中探查明确为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破裂出血;共夹闭动脉瘤18个,位于M1段2个、M1分叉14个、M2段2个;术中发现并夹闭后交通动脉动脉瘤2个。术后随访6~12个月,按GOS评分,恢复良好7例,中残4例,重残3例,死亡2例(术前Hunt-Hess分级Ⅴ级)。结论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破裂出血合并脑疝急诊显微手术治疗,能够清除颅内血肿,夹闭动脉瘤,疗效良好,即使Ⅳ~Ⅴ级动脉瘤,积极治疗可获得较高的存活率。
杨俊吴文昌潘荣南林宝利梁军飞吴雪松
关键词:大脑中动脉动脉瘤脑内血肿脑疝
双源CT三维脑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潘荣南莫鸿忠覃家敏陈民林宝利吴雪松吕顽
应用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和D-乳酸评估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肠道损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与D-乳酸(D-LA)在评估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肠道损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月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0例重症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合并肠道损伤,将38例合并肠道损伤的患者设置为肠伤组,将42例单纯性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设置为无肠伤组。对比两组患者入院第1天、第3天时的白蛋白(PA)、铜蓝蛋白(CP)、运铁蛋白(TF)、I-FABP、D-LA、总蛋白(TP)、D-二聚体(D-D)、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并分析I-FABP、D-LA水平与PA、CP、TF、TP、D-D、CRP的相关性。结果两组入院后第1天的PA、CP、TF、TP、D-D、CRP、I-FABP、D-LA水平及APACHE-Ⅱ评分以及入院第3天的D-D、CRP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3天肠伤组PA、CP、TF、TP低于无肠伤组(t=7.630、2.712、5.701、5.574,P<0.05),I-FABP、D-LA、APACHE-Ⅱ高于无肠伤组(t=18.481、26.924、5.037,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I-FABP、D-LA水平与D-D、CRP间无显著相关性(r=0.143、0.182,P>0.05),而与APACHE-Ⅱ呈正相关(r=0.386,P<0.05),与PA、CP、TF、TP呈负相关(r=-0.531、-0.742、-0.673、-0.802,P<0.05)。结论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出现肠道损伤时血清中I-FABP、D-LA的表达水平会显著升高,且I-FABP、D-LA水平与患者危重程度存在关联。
林宝利刘燕萍曾嫚妮韦巧珍陈民黎会覃家敏梁远志何一军吴雪松
关键词:神经外科重症D-乳酸肠道损伤肠脂肪酸结合蛋白
儿童脑积水的诊断及外科治疗进展被引量:5
2016年
脑积水可以导致颅内压升高,儿童神经外科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都与是否合并脑积水密不可分。如今,随着各种辅助技术的进步,儿童脑积水的诊断已相对容易,治疗也有多种方法,但对积水的进展、预后的判断尚属难题,治疗方法的选择也存在不少争议。如何准确诊断脑积水及病变发展的阶段,以及如何选择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仍然是目前神经外科医师努力探索的方向。本文就儿童脑积水的诊断及外科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林宝利韦巧珍黎会何一军吴雪松
关键词:脑积水颅内压升高儿童外科治疗
重症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病人的治疗体会
2022年
目的总结重症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病人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8例重症CVST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保守治疗好转;1例保守治疗无改善,行去骨瓣减压术,但术中急性脑膨出合并严重静脉性出血,术后脑干功能迅速衰竭而死亡;6例抗凝治疗未见明显缓解,行介入治疗,术后1例病情仍无改善、GCS评分3分、家属放弃治疗而要求出院,5例症状明显改善,闭塞静脉窦再通,出院时GCS评分15分。术后随访1年,存活6例无血栓再形成及新发神经系统症状。结论重症CVST病人常存在严重静脉窦堵塞或多个静脉窦血栓及脑实质损害,若应用抗凝治疗效果不理想,应及时实施血管介入取栓、接触性溶栓治疗,以更好地改善病人预后。
林宝利韦巧珍陈民
关键词: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血管介入治疗接触性溶栓治疗抗凝治疗
早产儿及足月儿化脓性脑膜炎临床特点比较分析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早产儿及足月儿化脓性脑膜炎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并发症等方面的异同。方法:将广西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经腰穿确诊的84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根据出生孕周分为早产儿组(25例)及足月儿组(59例),比较两组患儿在临床表现、血白细胞计数(WBC)、血C-反应蛋白(CRP)、脑脊液检查结果及头颅影像学表现上的异同。结果:发热是化脓性脑膜炎的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占81.0%,但早产儿组(64%)发热的比例远少于足月儿组(88.1%)(χ2=6.63,P=0.01),除发热外,早产儿更多表现为反应低下和紫绀,严重合并症发生率高于足月儿组,病死率与足月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性的神经系统表现,如激怒/尖叫、抽搐、肌张力增高及前囟隆起等足月儿组比早产儿组更为典型;两组中血CRP升高均较白细胞明显,早产儿组CRP值水平与足月儿(45.6±39.2)mg/L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t=0.34,P=0.74);头颅MRI检查影像学的阳性率为42.0%(21/50),两组均以颅内出血及脑室扩张为主,但早产儿组影像学阳性率高于足月儿组(χ2=4.22,P=0.04);头颅B超并发症的总体阳性率为37.8%(17/45)。结论:早产儿的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表现极不典型,病死率远高于足月儿,头颅MRI是了解并发症较好的检查手段,早期头颅B超检查也可作为临床医师,特别是基层医师判断预后的重要手段。
韦巧珍林宝利苏萍段玉会
关键词:化脓性脑膜炎早产儿足月儿并发症
脑室穿刺治疗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观察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用简单的脑室穿刺外引流方法治疗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的临床技巧及疗效。方法:对30例高血压丘脑出血并破入脑室患者,根据头颅CT影像资料,采用软质硅胶引流管穿刺侧脑室前角和(或)三脑室,术中抽吸部分血肿,术后经引流管注入尿激酶溶解脑室内血肿。结果:侧脑室穿刺成功率为97.67%,三脑室穿刺成功率76.47%;血肿完全消失、脑室系统恢复通畅的时间为1~4d。结论:对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患者,应用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术,特别是结合三脑室穿刺,可快速降低颅内压,缓解病情,术后辅以尿激酶溶解室间孔、三脑室、四脑室内血肿,可较快促使脑脊液循环复通,减轻血肿对丘脑、下丘脑的机械性及化学性破坏,改善预后,是简单、有效、并发症少的抢救性治疗手段。
林宝利吴文昌何一军吴雪松
关键词:侧脑室穿刺丘脑出血脑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