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楚伟

作品数:10 被引量:53H指数:4
供职机构:长沙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细胞
  • 5篇梗死
  • 4篇蛋白
  • 4篇心肌
  • 4篇间充质干细胞
  • 4篇骨髓间充质
  • 4篇骨髓间充质干...
  • 4篇干细胞
  • 4篇充质干细胞
  • 3篇心肌梗死
  • 2篇代谢
  • 2篇动脉
  • 2篇血管
  • 2篇血管事件
  • 2篇人脐
  • 2篇人脐静脉
  • 2篇人脐静脉内皮...
  • 2篇脐静脉内皮
  • 2篇脐静脉内皮细...
  • 2篇组织蛋白酶K

机构

  • 8篇中南大学湘雅...
  • 6篇长沙市中心医...
  • 2篇湖南省人民医...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作者

  • 10篇林楚伟
  • 8篇周胜华
  • 5篇张良
  • 4篇戴海鹰
  • 2篇杜优优
  • 2篇关贤颂
  • 2篇尹芝兰
  • 2篇柴湘平
  • 2篇刘启明
  • 2篇唐秋红
  • 2篇张翼
  • 2篇赵扬程
  • 2篇邓平
  • 2篇姚丽群
  • 1篇黄红光
  • 1篇周滔
  • 1篇石卓勋
  • 1篇叶国红
  • 1篇夏欣
  • 1篇刘亮

传媒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国医师杂志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广西医学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紫杉醇对TNF-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Cat K表达的影响
2016年
目的观察紫杉醇对TNF-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Cat K及NF-κB表达的影响,探讨紫杉醇在防治内膜增生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HUVEC细胞株传代第3~6代的细胞作为研究对象。不同浓度的紫杉醇干预1h再用10μg/L TNF-a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24 h,并用RT-PCR方法检测细胞中Cat K mRNA、NF-κB mRNA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中的Cat K和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紫杉醇可以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TNF-α所致的HUVEC中Cat K mRNA和Cat K蛋白的表达;紫杉醇可以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TNF-α所致的HUVEC中Cat K蛋白的表达,紫杉醇可以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TNF-α所致的HUVEC中NF-κB蛋白的表达。结论紫杉醇可以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TNF-α所致的HUVEC中Cat K和NF-κB的表达,紫杉醇可能通过抑制NF-κB使Cat K表达减少。
张良张翼唐秋红林楚伟周胜华
关键词:紫杉醇组织蛋白酶KTNF-ΑNF-ΚB
载脂蛋白A5基因多态性对代谢综合征及其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A5(ApoA5)基因多态性对代谢综合征及其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代谢综合征患者200例[其中未合并心血管事件患者100例(MS-1组),合并心血管事件100例(MS-2组)]和健康人100例(对照组)。用ELISA法检测各组的载脂蛋白A5血清浓度,采用PCR—RFLP法测定三组的ApoA5—1131T〉C基因多态性。结果MS-1组ApoA5血清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96.68±18.09)ng/mlVS(128.32±23.78)ng/ml,t=10.59,P〈0.01];MS-2组ApoA5血清浓度亦低于MS-1组[(87.67±17.09)ng/mlVS(96.68±18.09)ng/ml,t=3.62,P〈0.01];而且MS-2组、MS—1组的ApoA5—1131C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9.4%〉30%〉16.5%,P〈0.05)。结论代谢综合征及其心血管事件患者的ApoA5血清浓度明显降低,ApoA5—1131C与代谢综合征及其心血管事件相关。
戴海鹰林楚伟石卓勋赵扬程
关键词:载脂蛋白A类遗传学载脂蛋白A类单核苷酸代谢综合征X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半乳凝素-3水平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半乳凝素-3(Gal-3)的水平动态变化以及Gal-3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N端前脑钠肽(NT-Pro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急性心肌梗死(AMI组)患者52例及健康体检者(对照组)31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AMI组发病24h内、第3、7天的血清Gal-3及发病24h内的NT-proBNP、hs-CRP水平,记录冠脉病变程度.结果 AMI组Gal-3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AMI组Gal-3水平24h内高于第3天,第3天高于第7天(均P<0.01);Gal-3与NT-ProBNP、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525、0.492,均P<0.01);NT-ProBNP、hs-CRP水平较对照组均升高(P<0.01),且Gal-3、NT-ProBNP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均呈正相关(均P <0.05).结论 AMI患者血清Gal-3水平明显升高,并在发病24 h内升高最明显;Gal-3与NT-ProBNP、hs-CRP水平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
刘亮戴海鹰赵扬程林楚伟叶国红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大鼠梗死心肌后的存活状况被引量:3
2014年
背景:初步研究结果证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但是其确切的治疗机制尚不清楚。有关移植后干细胞的存活状况及发挥作用时机的研究较少。目的:观察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梗死心肌后的存活状况。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制作大鼠心肌梗死模型80只,于心肌梗死后14 d,在心肌梗死周边区分4个点用微量注射器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移植干细胞后仍存活良好的70只大鼠,分别于移植后第3,5,7,10,14,20,28天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存活情况。结果与结论:移植后第3,5,7,10,14,20,28天免疫组化染色高倍视野(×400)内Brdu标记阳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数分别为(36±12),(33±13),(28±9),(15±5),(5±3),0,0个。移植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数整体呈下降趋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数与移植天数呈负相关(r=-0.47,P<0.01),其中移植1周后下降明显,至第20天已无存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结果可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大鼠梗死心肌后不能长期存活且不会转化为心肌组织。
林楚伟周胜华戴海鹰邓平黄红光尹芝兰关贤颂
关键词: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肌梗死模型细胞移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心脏成纤维细胞向肌纤维母细胞转化:不同时期心肌梗死区域的最佳微环境被引量:5
2010年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能够有效改善心肌梗死后的心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移植部位大量肌纤维母细胞的聚集有关,但至今仍缺少证据来证实聚集的肌纤维母细胞是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还是由成纤维细胞转化而来?目的:观察不同时期心肌梗死微环境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心脏成纤维细胞向肌纤维母细胞转化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组分为3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脏成纤维细胞单培养组,以及两种细胞共培养组,加入心肌梗死后不同时期心肌匀浆干预7~28d,并设立不加心肌匀浆的空白对照组,运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检测不同干预组间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及成纤维细胞转化为肌纤维母细胞数量间的差异。结果与结论:加用心肌梗死第14天梗死周边区域心肌匀浆干预的共培养组,检测到心脏成纤维细胞转化为肌纤维母细胞的阳性率最高。提示心肌梗死后微环境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诱导诱导心脏成纤维细胞转化为肌纤维母细胞,而心肌梗死后14d的心肌梗死微环境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心脏成纤维细胞转化为肌纤维母细胞的最佳微环境。
林楚伟周胜华刘启明杜优优姚丽群张良柴湘平
关键词:成纤维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微环境
月龄及体重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室颤发生率的影响
2010年
目的探讨月龄及体重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室颤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月龄、180~250gSD大鼠(青年组),及15月龄、400~500gSD大鼠(老年组)各20只为研究对象;采用开胸直视结扎法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引起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手术前后及手术过程中心电监护并记录心电活动,分析比较组间室颤等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在急性缺血性心肌梗死的SD大鼠模型中,老年组心律失常及室颤发生率显著高于成年组(心律失常发生率:85%vs25%,P<0.01;室颤发生率55%vs10%,P<0.01)。结论高月龄高体重老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后诱发室颤发生率明显高于低月龄低体重成年大鼠。
林楚伟周胜华姚丽群张良柴湘平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大鼠模型
转化生长因子β1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修复梗死心肌中的作用被引量:5
2012年
背景:大量研究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通过旁分泌作用,促使移植部位大量肌纤维母细胞聚集,分泌大量胶原蛋白,从而使梗死后心脏得到有利修复,并改善心脏收缩舒张功能。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梗死心肌过程中的作用。方法:①体外实验:模拟心肌梗死后微环境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检测其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浓度。②体内实验:将大鼠Brdu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PBS分别移植到梗死后心肌内,免疫细胞化学染色、PCR、Wester-blot等方法检测移植后大鼠心肌胶原蛋白Ⅰ、Ⅲ形成的差异。结果与结论:心肌梗死后微环境下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14d可检测到培养基内有高浓度转化生长因子β1。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大鼠心肌部位可检测到肌纤维母细胞的聚集及胶原蛋白Ⅰ、Ⅲ表达。结果显示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梗死心肌后,可促进胶原蛋白Ⅰ、Ⅲ的生成,从而改善心脏收缩功能,其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所分泌的转化生长因子β1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林楚伟周胜华戴海鹰邓平尹芝兰关贤颂夏欣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纤维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胶原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α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组织蛋白酶K表达的影响
2016年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不同TNF-α作用时间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中组织蛋白酶K(Cat K)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HUVEC进行实验。将HUVEC分为正常对照组、0.1 ng/ml TNF-α组、1 ng/ml TNF-α组、10 ng/ml TNF-α组、100 ng/ml TNF-α组,分别采用DMEM培养基、0.1 ng/ml TNF-α、1 ng/ml TNF-α、10 ng/ml TNF-α、100 ng/ml TNF-α作用24 h。另取HUVEC分为对照组、TNF-α6 h组、TNF-α12 h组、TNF-α24 h组、TNF-α48 h组,对照组DMEM培养基作用24 h,其他组采用10 ng/ml TNF-α作用相应时间。检测各组HUVEC中的Cat K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不同TNF-α浓度组的Cat K mRNA和Cat K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0.1 ng/ml TNF-α组、1 ng/ml TNF-α组、10 ng/ml TNF-α组Cat K mRNA和Cat K蛋白的表达水平依次增高(P<0.05),100 ng/ml TNF-α组Cat K mRNA和Cat K蛋白表达水平较10 ng/ml TNF-α组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TNF-α各作用时间组Cat K mRNA和Cat K蛋白的表达水平增高(P<0.05);TNF-α6 h组、TNF-α12 h组、TNF-α24 h组Cat K mRNA和Cat K蛋白的表达水平依次增高(P<0.05);TNF-α48 h组Cat K mRNA和Cat K蛋白的表达水平较TNF-α24 h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在一定作用浓度及作用时间内,TNF-α可以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刺激HUVEC中Cat K表达。TNF-α可能通过促进Cat K的表达促进动脉硬化的发生。
张良张翼唐秋红林楚伟周胜华
关键词:组织蛋白酶K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动脉硬化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药物支架置入后血清胱抑素C水平:对心血管事件及靶血管病变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8
2010年
背景:以往的研究认为胱抑素C是评价肾功能肾小球滤过率的敏感指标,近年来也发现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目的:分析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急诊直接冠状动脉药物支架置入后的血清胱抑素C质量浓度对心血管事件及靶血管再狭窄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选择2007-10/2008-10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内科收治的于发病后12h内成功实施急诊冠状动脉药物支架置入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81例,根据血清胱抑素C的质量浓度分为2组,A组>1.00mg/L,B组≤1.00mg/L。收集患者住院期间及其出院后8个月的临床随访资料。分析患者血清CysC质量浓度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及支架内狭窄的关系。结果与结论:平均随访8个月。两组患者在主要临床不良事件中(如死亡、再梗死、脑卒中、血运重建)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A组住院期间死亡率高于B组(χ2=2.50,P≈0.08)。两组患者出院后死亡、再梗、脑卒中、血运重建、支架内血栓形成等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A组因心力衰竭再住院率高于B组(P<0.05)。A组支架内再狭窄及靶血管新生血管病变发病率高于B组(P<0.05)。提示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药物支架置入治疗后,血清胱抑素C质量浓度与靶血管病变及心血管主要不良事件有关,尤其是因充血性心力衰竭再住院率有关。
张良周胜华刘启明周滔林楚伟
关键词:支架置入再狭窄
全骨髓贴壁并差速传代分离纯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密度梯度离心法的比较被引量:17
2010年
背景:目前国内外分离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两种主要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及全骨髓贴壁法,前者步骤较复杂,后者简单易操作,但纯化效果不理想。目的:在全骨髓贴壁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基础上,并用差速传代消化法,建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纯化方法。方法: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分离并差速消化传代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利用间充质干细胞在消化传代过程中较其他骨髓细胞消化悬浮速度快,以及贴壁快的特点,代替密度梯度离心操作来分离纯化间充质干细胞,对其形态学特征进行观察,并与密度梯度离心法比较两种分离培养法的细胞生长增殖情况;观察碱性磷酸酶及油红染色情况,验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能力;检测细胞表面标记物,验证免疫特性及检测其纯度。结果与结论: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分离并差速传代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鉴定、成骨成脂肪培养结果显示其细胞免疫特性、纯度、分化能力与密度梯度离心法无显著差异,但细胞活力,增殖能力有明显提高。
林楚伟周胜华杜优优
关键词:细胞分离间充质干细胞密度梯度离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