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胺碘酮预防预激综合征并心房颤33例临床观察
- 预激综合征俣燕心房纤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因其反复发作及诱发室颤,因此如何控制其发作日益受到临床工作者所重视、为预防其发作、该文对预激综合征合燕心房纤颤33例。口服乙胺碘呋酮(胺碘酮),其疗效满意。
- 梁波邓来林赵世民孙海成
- 关键词:预激综合征胺碘酮
- 文献传递
- 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浆组织因子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3年
- 代谢综合征(MS)患者早期血管损害关键途径是促凝血状态,它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关系密切,并与冠心病危险性直接相关。探求MS凝血状态的启动因子与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是预防MS并发心脑血管损害的关键措施,是防治MS患者并发冠心病、降低其病死率的重要手段。本文旨在探讨MS患者血浆组织因子(TF)变化的临床意义。
- 王艳霞张迎春梁波
-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血浆组织因子
- 247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伴心律失常临床分析被引量:1
- 1996年
- 本文就我院1984年1月至1994年1月这十年收治肺心病患者,随机抽出247例,就慢性肺心病并心律失常的诱因、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 临床资料 1.1
- 梁波刘宏威
- 关键词:肺心病心律失常
- 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死亡病人QT离散度分析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探讨QT离散度(QTd)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死亡和预后的关系。方法AMI住院死亡病人35例为研究对象,同期住院存活病人随机挑选50例为对照组,测量两组病人的QTd,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死亡组QTd:78.50±38.15(ms),QTcd:70.50±35.10(ms)对照组QTd:65.00±22.40(ms),QTcd:53.50±26.32(ms),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QTd对预测AMI死亡危险性和估计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刘宏威梁波靳桂兰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
- 心先安与茶碱联合应用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 目的观察心先安与茶碱联合应用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38例病态窦房结患者,静脉予心先安120mg/d,同时口服茶碱缓释片0.1g,2次/d,21天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心率及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
- 王艳霞梁波张红岩
- 文献传递
- 267例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52例临床分析
- 2000年
-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的重症,近年来由于对其病理生理的理论有了深入的了解,采取更合理的治疗措施,挽救了许多危重急病患者的生命,然而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机制尚未明了,其临床表现错综复杂致使该病危害性日趋严重,为了降低病死率,本文就我院267例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52例病情作一分析,现报道如下:
- 梁波刘之宏
- 关键词:充血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
- 洛德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功能不全30例临床疗效观察
- 2005年
- 毕树祥王艳霞梁波
- 关键词:临床疗效观察慢性心功能不全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
- C反应蛋白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转归预测
- 王艳霞张迎春梁波李强孙晶綦艳秋李景瑞张红宇
- 选择冠心病患者256例按国际心脏病学会和WHO缺血性心脏病的论断和命名标准纳入该研究。按临床分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P)(8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98例),无Q波心肌梗死型及急性心肌梗死型组(AMI)(...
- 关键词:
-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冠心病C反应蛋白
- 调脂治疗对高脂血症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 目的:研究调脂治疗对高脂血症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48例高脂血症患者,给予辛伐他汀等调脂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经8周的调脂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其血清中总胆固醇和甘油三脂含量明显降...
- 王艳霞张淑英张迎春梁波
- 关键词:辛伐他汀高脂血症血液流变学
- 文献传递
- C反应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转归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5
- 2005年
- 目的研究人体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的含量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转归预测的可靠性、敏感性及作为临床疗效判定指标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156例,按临床分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P)5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48例,急性心肌梗死组(AMI)44例,选择正常人50例为对照组。测定各组血清CRP含量,并动态观察ACS患者CRP的变化,按治疗效果分为稳定组和恶化组,对比分析各组间CRP含量的差异。结果SAP组的患者血清中CRP含量有所增高,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和SAP组与UAP及AMI组比较在CRP含量上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即UAP组和AMI组的患者血清中CRP含量明显增高,高于对照组和SAP组。而UAP组与AMI组比较在CRP含量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即AMI组患者血清中CRP含量明显高于UAP组。ACS组患者在入选的第1d和第2d血清中CRP含量无明显差异,从第5d起稳定组患者血清中CRP含量逐渐下降,而恶化组患者血清中CRP含量逐渐升高,两组间比较从显著性(P<0.05)到极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ACS患者随着病情的稳定血清CRP的含量逐渐下降,而随着病情的恶化血清CRP含量逐渐增加,可作为ACS患者预后判断的早期指标。
- 王艳霞张迎春梁波张红岩
- 关键词:C反应蛋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