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杰
- 作品数:111 被引量:567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哲学宗教更多>>
- 德国的青年职业培训体制被引量:1
- 1996年
- 德国素有重视人力资源开发的传统,并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套颇具特色的职业培训或教育体制。其目标,不仅是满足社会对合格劳动者的需求,也帮助青年提高求职和改善收入的能力。
- 沈杰
- 关键词:职业培训工作德国青年青年政策培训大纲
- 每一代人都有其独特的贡献和局限被引量:1
- 2008年
- 如果以滞后于时代步伐的视野来看待新生代的话,都可能对这一代人身上的特质及其表现形式缺乏应有的辩证认识。
- 沈杰
- 关键词:辩证认识
- 我国社会学重建以来的学科发展
- 2001年
- 本文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把我国社会学自重建以来的学科发展的基本状况,分为七个主要领域:社会发展研究,社会结构研究,社会问题、社会政策和社会工作研究,社会观念与社会心态研究,社会学基本理论研究,社会学方法研究,国外社会学研究。对每一领域的主要进展进行了回顾性总结。针对学科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促进社会学学科长期健康发展应妥善处理的一些关系和应加以落实的几项举措。
- 沈杰
- 关键词:中国社会学
- 高度现代化理论:现代化研究的新近探索
- 2007年
- 进入20世纪下半叶,西方发达国家在发展进程中出现的许多问题使经典现代化理论受到重大挑战。在后工业社会来临,后现代主义产生和社会理论中后现代论争这三个极其最重要的社会基础、文化背景和知识动力的影响之下,出现了高度现代化理论的诸种具体形式,主要包括后现化理论、第二次现代化理论以及自反性现代化理论等。高度现代化理论既是对经典现代化理论局限性的一种超越,同时又是对现代化理论的一种扩展,因此,成为了现代化研究领域新近探索的重要成果形式。
- 沈杰
- Z世代:时代与社会多重规定性的建构被引量:47
- 2022年
- 世纪之交时段诞生的Z世代,由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社会发展的时空坐标规定了它的核心身份特征:互联网原住民的第一代;数字化场域中新媒体文化的创作者;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先行者;多重风险与压力的直面者;迈向民族复兴强国世代的主力军。这些复杂的身份特征赋予他们诸多丰富而又矛盾的特质,他们时常处在两歧性情境的交织之中。而要实现对自身局限性的超越,则需要生命原理产生的自我完善驱力与先进价值观产生的引领作用所共同达成的建构。
- 沈杰
-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
- 世纪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世代接替被引量:8
- 2020年
- 在特定的理论视角中,一个社会的具体演进是通过一些世代与世代之间的相互接替而实现的。而在这种代际接替过程中,青年世代的角色地位一直受到理论家们的高度关注,因为接替是必然规律,而青年世代自身的素质决定着接替的顺利程度。在1949—2049年一个世纪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很多世代承担了或正承担或将承担时代和社会所赋予的使命。它们之间在相互接替的过程中承载着中国社会发展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征程。而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胜阶段则需要强国世代的高度认同与通力合作。
- 沈杰
- 期待职业心理的超越
- 2008年
- 一些早发型现代化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社会成员职业心理中具有的某种超越性,对于整个社会现代化的起飞和顺利推进,都会产生一种保障作用。这种超越性主要表现在:一是对纯粹功利的超越,二是对极端个人化的超越。其最重要的结果表现为,对纯粹功利的超越导致了对理想的追寻,对极端个人化的超越导致了对社会的关怀。于是,当职业被作为一种“天职”来履行的时候,一个民族走向强盛便具有了最坚实的心理层面。
- 沈杰
- 关键词:职业心理社会成员社会现代化心理层面
- 潘菽心理学理论视野中人的社会化问题被引量:1
- 2022年
- 人的社会化问题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发展过程及其结果,受到多个学科的高度关注。然而,在人的社会化何以可能这一根本问题上,长期以来一直存在重大的理论论争。我国心理学家潘菽在他半个世纪的心理学探索中建立起了独具特色的心理学理论体系。以他的心理学理论体系为参照,人的社会化领域的一些重大难题尤其是深层机制方面的问题可以得到比较透彻的解析,并能得出一些具有创见性的观点。在中国学术界更强烈地意识到文化自觉和理论创新意义的当下,这些观点在人的社会化研究中所蕴含的学术价值、所凸显的意蕴尤其丰富而深远。
- 沈杰
- 关键词:潘菽心理学理论
- 青年的社会心理变迁:一种研究框架的探索被引量:4
- 2012年
- 对中国社会变迁进程中青年社会心理变迁状况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或功能,主要表现为描述功能、阐释功能、分析功能、预测功能和干预功能。这种研究可以从社会心理变迁研究的主要理论视野进行探讨,其中关键性的工作之一是,构建能够对青年社会心理进行长期纵向研究或追踪观测的一个具有一定稳定性的研究框架。这一研究框架应该符合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的学科规范,从而成为全面而系统地收集和积累中国青年社会心理变迁观测资料的一个研究工具。
- 沈杰
- 关键词:中国青年社会心理变迁
- 西方社会价值观的变迁:代际更替作为机制被引量:4
- 2013年
- 20世纪60年代西方世界进入后工业社会,与这种社会结构的变迁相伴随的是后现代价值观的兴起,而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则是其中一个重要部分。除了经济增长和福利社会所提供的安全性之外,导致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出现的内在动因在于,当生存和安全等基本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人对于尊重、自我实现等高级需要的追求日益增强。这一态势在现实生活中即表现为,对经济增长和社会保障等物质主义价值关注程度的减少,而对环境保护、生活质量和个人自由等后物质主义价值重视程度的提高。但在西方发达工业社会中,价值观的后物质主义转向并非一夜之间实现的,而是通过在经济安全时代成长的一代人逐渐替代了在短缺经济时代长大的一代人这样一种代际更替机制而达成的。
- 沈杰
- 关键词:后现代后物质主义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