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法荣
- 作品数:215 被引量:581H指数:12
- 供职机构:浙江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植入心律转复除颤系统患者的死亡原因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分析植人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及心脏再同步除颤器(CRT·D)患者的死亡原因。方法将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浙江医院植入ICD及CRT-D的所有患者分为3组:ICD一级预防组,ICD二级预防组及CRT—D组。分析在随访过程中所有死亡患者的死亡原因。主要死亡原因设置为:心力衰竭死亡、其他心脏原因死亡、非心脏原因死亡、猝死及不知原因死亡。结果共有289例患者植入ICD或CRT—D,ICD一级预防51例,二级预防107例,CRT—D131例。平均随访(4.6±2.5)年,死亡54例,其中ICD一级预防有5例(9.8%)患者死亡,ICD二级预防20例(18.7%)患者死亡,CRT.D组29例(22.1%)患者死亡。10年累计所有原因病死率为18.7%。心力衰竭性死亡25例(46.3%),非心脏原因死亡19例(35.2%),有3例(5.6%)患者猝死。结论在植入ICD或CRT—D的所有患者中,心力衰竭死亡及非心脏原因死亡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猝死在死亡患者中的比例较低。
- 孙国建吴巧元何浪刘元伟沈法荣
- 关键词: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病死率
- 老年心血管疾病中阿司匹林抵抗现象的研究
- 2007年
-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对阿司匹林抵抗的影响。方法68例本院门诊或住院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低剂量组(100mg/天)及阿司匹林高剂量组(300mg/天),分别测定阿司匹林治疗前和治疗14天后血小板聚集率和血栓素B2水平。结果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均能产生有效的抗血小板作用,两组均有阿司匹林抵抗,低剂量组占40%,高剂量组占30.3%。在不稳定性心绞痛和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之间,阿司匹林抵抗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1),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阿司匹林抵抗发生率较高。结论无论阿司匹林治疗剂量高低,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中均有部分患者出现阿司匹林抵抗,不稳定性心绞痛影响较明显。
- 俞蔚胡申江王志军黄抒伟陈建明钟诚王丽娟沈法荣
- 关键词:阿司匹林抵抗不稳定性心绞痛老年心血管疾病
- 心率变异性测定观察冠心病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
- 1996年
- 采用频域法对比分析50例冠心病病人和60例正常对照组的心率变异性(HRV)变化,结果显示冠心病组TF和HF显著降低(P<0.01),LF显著增高(P<0.01),LF/HF比值增加(P<0.001),24小时HRV曲线示LF在凌晨突然升高,提示冠心病病人迷走神经张力减弱,而交感神经活性亢进,凌晨自主神经调节有突然变化的现象.
- 沈法荣金宏义吴中玉李郁谢松诚
- 关键词:冠心病自主神经系统心率变异性
- 老年患者安置DDD起搏器并发症分析被引量:3
- 2001年
- 沈亚平沈法荣黄抒伟凌锋陈建明金宏义
- 关键词:老年人DDD起搏器并发症
- 闭环式频率适应性起搏器对情绪刺激的反应
- 2008年
- 目的比较情绪反应在起搏器程控为闭环刺激(CLS)和加速度计(DDDR)方式时心房起搏频率的变化。方法共54例患者植入具有CLS和加速度计两种频率适应性算法的起搏器,比较分别将起搏器程控为CLS和DDDR方式时,患者情绪反应对心房起搏频率的影响。结果随访3个月,有35例患者符合情绪反应测试要求,进行情绪反应测试。与将起搏器程控为DDDR方式比较,将起搏器程控为CLS方式时睛绪反应引起的心房起搏频率相关性更好,平均心房起搏频率(70.57±4.80)次/minVS(61.72±3.68)次/min,(P〈0.001)。结论闭环式频率适应性起搏器比体动方式频率适应性起搏器在情绪反应方面具有更好的心房起搏频率调节作用。
- 陈柯萍杨杰孚张嘉莹丁燕生沈法荣许静华伟张澍
- 关键词:情绪反应
-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心房颤动负荷的关系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观察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心房颤动负荷与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的关系。方法选择病态窭房结综合征植入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81例,回顾性分析患者入院时基本资料、血常规及生化指标。记录术后3个月起搏器记录的心房颤动负荷。根据患者心房颤动负荷分为高负荷组及低负荷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RDW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心房颤动高负荷组患者RDW(15.61±1.23)%,高血压比例71%,明显高于低负荷组的(13.50±1.03)%、46%(P<0.01或0.05)。高负荷组左心房直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WBC、TG、TC均大于低负荷组(P<0.01或0.05)。心房颤动负荷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DW是心房颤动负荷高的预测因素(OR=10.32,P<0.01)。高TG、高血压、高胆固醇也是心房颤动高发的预测因素。结论心房颤动负荷除与年龄,高血压有关外,还与RDW明显相关。RDW可成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心房颤动负荷的预测因素之一。
- 王丽娟刘元伟孙国建陈建明何浪钟诚王亚利凌锋沈法荣
- 关键词:红细胞分布宽度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 冠心病心肌缺血发作前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被引量:5
- 1997年
- 为了解冠心病慢性心肌缺血发生前后心脏自主神经变化情况,采用频域法对比分析30例冠心病和60例正常对照组的心率变异性变化,及冠心病心肌缺血前后心事变异的变化。结果冠心病组全频和高频面积显著降低(P<0.05),低频面积明显增高(P<0.05),低频/高频比值极显著增高(P<0.001);心肌缺血发作前低频、低频/高频显著增高(P<0.01及0.001),而高频降低(P<0.001)。提示冠心病组病人迷走神经张力减弱,而交感神经张力相对亢进,在心肌缺血发作前更明显。
- 沈法荣金宏义周德麟李郁吴中玉陈建明
- 关键词:冠心病自主神经系统心肌缺血
- 心脏再同步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建议(2009年修订版)被引量:3
- 2011年
- 1背景 1。1心力衰竭的流行病学及治疗现状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心内科治疗学上的难题,是使患者丧失工作能力,具有较高患病率和死亡率的严重疾患。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美国大约有500万人罹患心力衰竭,每年新增病例55万;全球心力衰竭患病人数高达2 250万,每年新增病例数约200万[1-3]。我国2003年一项心力衰竭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在35~74岁人群中,心力衰竭患病率为0.9%。按此比率推算,我国35~74岁人群中约有心力衰竭患者400万人[4]。心力衰竭的死亡率与临床严重程度相关。就中、重度心力衰竭而言,5年死亡率可达30%~50%[5]。与此同时,因心力衰竭相关的医疗花费相当巨大[6]。
- 张澍黄德嘉华伟沈法荣王方正
- 关键词:心脏再同步治疗ACCQRSLVEFCRT慢性心力衰竭
- 培哚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 1997年
-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作用及副反应。方法37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予培哚普利共8周,评价对随诊血压及24h动态血压的影响。结果治疗4周收缩压(SBP)无明显降低(P>0.05),舒张压(DBP)明显降低(P<0.001),8周SBP、DBP均明显降低(P<0.001),随诊血压降压有效率分别为54.1%(4周)及67.6%(8周),24h动态血压曲线8周时呈明显下降,除咳嗽外未发现其他严重副反应。结论培哚普利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是安全有效的降压药物。
- 沈法荣金宏义谢海宝李郁吴中玉陈建明黄元伟
- 关键词:高血压培哚普利动态血压监测药物疗法
- 心房多部位起搏对体表心电图P波的影响
- 目的: 通过1例右心房双灶、3例双心房和22例房间隔起搏治疗阵发性房颤,观察起搏前后的P波持续时限变化,研究它们对心房电传导的影响。资料和方法: 右心房双灶起搏预防阵发性房颤的患者年龄65岁,双心房起搏患者3例(男性2例...
- 王志军沈法荣陈建明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