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烈荣

作品数:7 被引量:42H指数:3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哲学宗教
  • 4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大学生
  • 3篇幸福感
  • 3篇亲子依恋
  • 3篇主观幸福
  • 3篇主观幸福感
  • 3篇控制感
  • 2篇心理
  • 2篇心理健康
  • 1篇大学生人际关...
  • 1篇大学生心理
  • 1篇大学生心理健...
  • 1篇性别
  • 1篇性别差异
  • 1篇性别角色
  • 1篇学生人际关系
  • 1篇学生心理
  • 1篇学生心理健康
  • 1篇依恋焦虑
  • 1篇增龄变化
  • 1篇人际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
  • 5篇华中师范大学
  • 2篇中南民族大学

作者

  • 7篇沈烈荣
  • 5篇刘华山
  • 3篇徐云

传媒

  • 2篇中国行为医学...
  • 2篇中国临床心理...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行为医学...

年份

  • 1篇2011
  • 3篇2008
  • 3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大学生个人控制类型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2007年
有关个人控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国内学者主要集中在控制感方面,而忽略了控制欲的影响。但有研究表明,控制欲对个体生活同样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本研究将控制欲和控制感结合起来,由控制欲的高低水平和控制感的高低水平构成个人控制的四种类型,即低控制欲-低控制感类型、低控制欲-高控制感类型、高控制欲-低控制感类型和高控制欲-高控制感类型,进而考察四种控制类型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沈烈荣刘华山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大学生控制感
亲子依恋对大学生人际关系影响的性别效应
亲子依恋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持续而富有意义的情感纽带,对个体人际关系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本研究分别采用相关研究方法和依恋安全记忆激活实验方法,从大学生亲子依恋表征本身的性别差异出发,以不同关系对象依恋表征中的“性别关系”为...
沈烈荣
关键词:亲子依恋人际关系性别差异大学生依恋焦虑
大学生的同伴依恋与心理健康关系的性别角色效应被引量:14
2008年
目的:探讨大学生同伴依恋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及性别角色化的作用。方法: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症状自评量表、感情和社会孤独量表、Bem性别角色量表对8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同伴依恋、心理健康、性别角色化各维度得分上未见显著的性别差异;②同伴焦虑与心理健康各指标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同伴回避与人际敏感、感情和社会孤独显著正相关;③男性化与抑郁症状显著负相关,女性化与同伴回避及感情和社会孤独显著负相关;④女性化对感情孤独的影响是通过中介变量同伴回避实现的。结论:大学生同伴依恋与性别角色化对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同伴回避是女性化对心理健康影响的中介变量。
沈烈荣刘华山徐云
关键词:同伴依恋性别角色心理健康
人际控制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及其增龄变化被引量:16
2007年
目的研究人际控制欲和控制感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及其增龄变化。方法采用人际控制感和控制欲量表,以及对主观幸福感四个维度的简单测量,对102名城市居民区中老年被试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随着年龄增加,老年人的人际控制欲下降,而控制感保持恒定;正面情绪没有显著变化;负面情绪随年龄增加出现波动,表现为先减少,而后有所上升;健康感受有持续下降的趋势;人际控制欲越高意味着负面情绪越多,人际控制感越高意味着正面情绪越多。结论年龄因素对老年人的人际控制和主观幸福感各维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控制感和控制欲水平的差值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关键。
沈烈荣刘华山
关键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控制感
成年人控制圈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探讨成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发展特点及控制圈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控制圈(包含个人效能、人际控制和社会政治三个维度)问卷和主观幸福感简易量表对266名被试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在主观幸福感各维度上,学生和从业人员两个年龄段未见显著差异,退休人员与前两个年龄段比较有显著变化,表现为生活满意度上升,负面情绪减少,健康感受下降。②个人效能和人际控制感与主观幸福感各维度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社会政治控制感与正面情绪显著正相关。③个人效能和人际控制感对总体幸福感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结论:退休人员的主观幸福感在一些维度上有显著变化,控制圈影响主观幸福感。
沈烈荣刘华山
关键词:成年人主观幸福感控制感控制圈
亲子依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性别效应
2008年
目的考察大学生的亲子依恋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及其性别效应。方法采用亲子依恋回溯报告、症状自评量表、感情与社会孤独量表对9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父子依恋安全性[(11.84±4.17)分]显著低于父女依恋安全性[(13.90±3.32)分];母子和母女的依恋安全性[(13.60±3.52)分,(13.92±3.03)分]差异无显著性。②父子依恋回避性对抑郁(β=0.665)、焦虑(β=0.408)、感情(β=0.668)和社会孤独(β=0.659)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母子依恋安全性对人际敏感(β=-0.482)和感情孤独(β=-0.253)具有显著预测作用;父女依恋安全性对感情孤独(β=-0.302)有显著预测作用,母女依恋安全性对社会孤独(β=-0.295)有显著预测作用。结论亲子依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性别效应。
沈烈荣刘华山徐云
关键词:亲子依恋大学生心理健康
亲子依恋记忆激活对依恋工作模型影响的试验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 探讨亲子依恋安全记忆激活对大学生一般依恋工作模型的影响及性别差异.方法 选取152名大学生被试,随机分配到三个小组,其中两个实验组被试分别接受与父亲或母亲的依恋安全记忆激活,另设控制组接受非人际关系记忆激活;因变量为被试与"一般男性"和"一般女性"交往的依恋工作模型.结果 被试与母亲依恋安全记忆激活显著提高了被试与"一般女性"交往的他人模型得分(F=3.83;P<0.05),母亲依恋安全激活组显著高于父亲依恋安全激活组[(7.88±7.24)分,(4.49±7.53)分,P<0.05],同时显著高于控制组[(7.88±7.24)分,(4.71±6.83)分,P<0.05];被试与父亲依恋安全记忆激活显著提高了被试与"一般男性"交往的自我模型得分(F=6.35;P<0.01),父亲依恋安全激活组显著高于母亲依恋安全激活组[(6.33±5.39)分,(2.44±6.14)分,P<0.01],同时显著高于控制组[(6.33±5.39)分,(2.59±6.10)分,P<0.01].结论 亲子依恋安全记忆激活能够显著影响大学生的依恋工作模型,其性别差异效应对临床干预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沈烈荣徐云
关键词:亲子依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