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游红霞

作品数:4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武汉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肠癌
  • 3篇大肠
  • 2篇蛋白
  • 2篇细胞
  • 2篇大肠癌
  • 1篇丹皮
  • 1篇丹皮酚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组
  • 1篇蛋白质组学
  • 1篇直肠
  • 1篇直肠肿瘤
  • 1篇肿瘤
  • 1篇组织化学
  • 1篇黏膜
  • 1篇黏膜组织
  • 1篇腺瘤
  • 1篇小分子
  • 1篇小分子干扰
  • 1篇小干扰RNA

机构

  • 4篇武汉大学
  • 1篇湖北科技学院

作者

  • 4篇游红霞
  • 4篇谭诗云
  • 3篇李明
  • 2篇叶春翠
  • 2篇孙朋
  • 2篇王军
  • 1篇廖国海
  • 1篇周燕红

传媒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结肠癌与大肠腺瘤及癌旁正常肠黏膜组织差异表达蛋白的筛选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结肠癌、大肠腺瘤及正常肠黏膜组织中蛋白质组的表达差异及其意义。方法: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检测结肠癌、大肠腺瘤及正常肠黏膜组织的蛋白图谱,通过BiomarkerWizard软件分析发现差异蛋白,用蛋白质组学数据库检索出部分差异蛋白。结果:发现16种差异蛋白,其中大肠癌组织质荷比(M/Z)为4 904、7 602、7 705、14 990和15 708的蛋白峰强度显著高于正常组织和大肠腺瘤患者,P<0.01;大肠腺瘤与正常人相比,除在M/Z为4 904的蛋白峰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0.006),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库检索结果提示,这些蛋白分别为CEA、p53R2、HCG2020031、Kallikrein-11(hk11)和CD99,其中,CEA为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肿瘤标志,另外4种差异蛋白质可能具有成为肿瘤新标志潜能。结论:SELDI-TOF-MS技术能很好的显示结肠癌、大肠腺瘤与正常肠黏膜组织间的差异表达蛋白,本研究筛选出的其他4种新差异表达蛋白质有可能为研究结肠癌癌变过程中的生物学行为提供新的分子标志。
王军谭诗云李明廖国海游红霞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腺瘤蛋白质组学
丹皮酚和阿司匹林对人结肠癌LoVo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
2014年
目的:探讨丹皮酚和阿司匹林和阿司匹林对人结肠癌细胞系LoVo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丹皮酚(15.63-250mg/L)和阿司匹林(98.08-1 801.6mg/L)处理体外培养的LoVo细胞24,48,72,96h,CKK-8比色法测定其对结肠癌LoVo细胞的活力的影响;根据CKK-8结果分为丹皮酚组(浓度31.25,62.50,125mg/L)和阿司匹林组(浓度分别为180.16,900.80,1 801.6mg/L),进一步处理48h后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内Ca2+浓度的变化及RT-PCR法检测RUNX3基因表达情况。结果:丹皮酚(浓度15.63-250mg/L)和阿司匹林(浓度90.08-1 801.6mg/L)均能能显著降低LoVo细胞存活率,呈剂量、时间依赖性;丹皮酚组处理细胞48h后可诱导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分别为13.5%,21.4%,34.6%,明显高于对照组;阿司匹林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4.8%,25.8%,37.7%,明显高于对照组;丹皮酚组荧光强度分别为41.36±4.62,57.51±3.83和69.43±3.76;阿司匹林组荧光强度分别为38.24±4.62,53.31±4.92和65.64±5.25,丹皮酚组、阿司匹林组与对照组(荧光强度24.45±3.7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丹皮酚和阿司匹林均能上调RUNX3mRNA的表达,呈剂量依赖性。结论:丹皮酚、阿司匹林均能抑制LoVo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细胞内Ca2+含量和上调RUNX3基因的表达有关。丹皮酚与阿司匹林可能具有相似抗大肠癌细胞作用机制。
李明谭诗云孙朋叶春翠游红霞
关键词:丹皮酚阿司匹林LOVO细胞CA2+
特异性小干扰RNA靶向沉默RIP1基因表达对人大肠癌Lovo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RNA干扰沉默RIP1基因表达对人大肠癌Lovo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将人大肠癌Lovo细胞常规分为空白对照、阴性对照组和实验转染组。体外化学合成RIP1基因序列特异性小干扰RNA(siRNA),Hegene介导转染人大肠癌细胞株Lovo细胞;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特异性siRNA对RIP1基因在mRNA水平上沉默效果;转染后采用噻唑蓝(MrI'r)比色法检测siRNA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周期法检测siRNA对细胞周期的影响;Transwell试验体外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成功转染RIP1 siRNA的大肠癌Lovo细胞,RT-PCR显示RIP1 mRNA和蛋白表达在相应的癌细胞中明显下降;与阴性对照组比较,细胞增殖明显抑制(P<0.05);G0~G1期细胞[(54.68±1.54)%]明显多于阴性对照组[(48.48±1.96)%]和空白对照组[(43.92±1.68)%];RNA干扰明显抑制Lovo细胞迁移力和侵袭力(21±2.731vs.43±2.064)。结论 RIP1 siRNA可有效抑制大肠癌Lovo细胞RIP1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抑制细胞迁移和侵袭,RIP1siRNA能有效调控Lovo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
谭诗云游红霞周燕红
关键词:小分子干扰
G3BP1和G3BP2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观察大肠癌组织中GTP酶激活蛋白SH3功能区结合蛋白(G3BP)1和G3BP2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择大肠癌组织119例(大肠癌组)、正常组织15例(正常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两组G3BP1蛋白和G3BP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大肠癌组和正常组G3BP1的阳性率分别为87.39%、60.00%,G3BP2阳性率分别为95.80%、6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G3BP1和G3BP2的表达均与大肠癌组织学类型相关(P均<0.05);大肠癌组织中G3BP1和G3BP2表达呈正相关(rs=0.425,P=0.000)。结论大肠癌组织中G3BP1和G3BP2呈高表达,两指标异常表达可能在大肠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孙朋谭诗云叶春翠李明游红霞王军
关键词:大肠癌免疫组织化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